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8|回复: 17

兴宁的-m和-p韵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23: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请教一下各位乡亲,在兴宁,有哪个地方还保留了-m和-p韵尾的吗?有谁研究过兴宁的-m和-p韵尾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是从中原南下迁徙到兴宁的那一支汉人原来所操的汉语中就已经没有了这两个韵尾,还是到了兴宁以后,才慢慢在大部分的兴宁客家人中消失的?

  另外,
  第一人称
  单数[ngai2],复数[ngai2 teu1],领格[nga1],[nga1ke4]
    第二人称
  单数[ngi2],复数[ngi2 teu1],领格[ngia1],[nge1ke4]
    第三人称
  单数[ki2],复数[ki2 teu1],领格[kia1],[ke1ke4]
    说明一下,出于方便,以上用ng代替了国际音标中的舌面后鼻音,实际的【e】的发音要比较开。
  兴宁有奈滴计发音系同顶上写计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23: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到了兴宁之后消失的,周边的五华-龙川-梅县 都还保留得比较好。

应该不会很早,也许就200年之内消失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10-3-6 23:43 发表
当然是到了兴宁之后消失的,周边的五华-龙川-梅县 都还保留得比较好。

应该不会很早,也许就200年之内消失的。


严老师您好。对不起,我还不知道怎么才能发站内信,所以我就在这里回复了。
我祖上大概是嘉靖年间从兴宁迁出来的,之后我们基本上没有跟外族通婚,所以一直还保留着自己的客家话,当然,情况在解放以后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我们这里,除了个别字的误读,-m和-p韵尾基本上都还保留着,所以我最初看到很多介说绍兴宁话没有这两个韵尾的时候感觉特别诧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公开讨论,短消息你点 https://www.hakkaonline.com/pm.php?action=send 即可,不过要输入 接受信息的人。

你们家族迁徙到何处了?

兴宁这个有可能来自 赣南寻乌的影响? 不过兴宁是个人口大县,自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梅州大埔的一些北部乡镇也开始变化,可能来自永定的影响。

平远、蕉岭的im/ip 也多数变为in/it 了(am/ap 还保留 或者 与 ang /ak可以区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9: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華城正在被興寧同化中,30歲以下的人,近一半im-->iun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岗坪山坑梓居民很多祖上康熙乾隆年间从兴宁搬过来,当地有人把三sam33念sang33;腊鸭lap55 ap21 念lak55 ak21。看来可能是200多年前从兴宁原居地带过来。今天当地我给他仍念ngai11 bin35 gi11,念ngai11 bun35 gi11较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岗这个有参考价值,不过要排除是否 迁徙之后与祖地断掉联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m-ng和p-k存在于60岁以上当地人口里。解放后出生,都受白话或惠阳客家梅县客家影响,用m和k.我记得在一些老人口里,文化不高,甚至文盲,都收ng和k,但不会影响当地人对意义理解,甚至很多人都不发觉有这微小变化。也碰过兴宁人过来龙岗地区干活,很多老人虽然没出过门,但像比年轻人更能听懂兴宁口音,这点我也奇怪。但可惜今天这些老人都作古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2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兴宁人,也到过兴宁的不少地方,包括口音比较特别的径南、石马、水口、叶南、罗浮、大坪等地,都没有听到p、m韵尾的结构,但m韵尾事实上存在的。
比如:罐子  guanni  guanli guandi,但没有念成guanmi的;
   罂子  amni  angni  amli angdi,但却没有念成ammi的;
   桌子  zoggi zogdi zogli,但没有念成zogki zokki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想借这个帖子寻亲的。
我曾祖民国初年曾在广东揭阳等地任县令,所以解放初期因为做过“旧封建官僚”而被抄家,其后家谱也在文革时被付之一炬。根据我近些年来对族老的走访和调查,大体上确定我祖是18世下半叶从兴宁罗浮迁出。所以,在这里我主要是想从语言上做一个对比,我所说的客家话是否比较接近兴宁罗浮地方的客家话,以作一个侧面的印证。
我曾对我父亲说,我会在30岁之前帮他实现他的寻祖心愿,我短期内无法亲自到兴宁去,所以非常希望能有热心的朋友能在语言上给我提供一些线索,不胜感激。
下面我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我所说的客家话的特点。想到哪些就先列哪些。
1)保留塞音韵尾-p-t-k以及鼻音韵尾-m-n-ng。不过,有一些本该是-p韵尾的词语念成-t韵尾。
比如:鸭念【ap】;立【lip6】;但是笠嫲念【lit6ma2】;作业【tsok5ngiak6】
      暗念【am】;金念【kim】,实际发音的时候【i】和【m】之间还有一个过渡音。
2)我听网上的一些兴宁话录音,似乎都有卷舌音,在我们这里已经没有卷舌音,我们的发音我感觉好像是舌叶音,像英语的sh,只不过不像英语那样圆唇。这一点似乎没什么参考意义,不过我主要想表达的是,我们虽然没卷舌音,但是我们不像梅州的合并为一套【ts,ts‘,s】,而是存在类似兴宁话那样的平舌和卷舌的对立,虽然已经不很严谨了。
3)介音【u】在【o】韵以及其他以【o】为韵腹的韵母前已经消失,比如光=钢,都念【kong1】。不过在其他韵前【u】还保留。比如瓜【kua1】肥【p‘ui2】蜻蜓【nong2mui1】。
4)语音上我一时间想不起来什么特别的,感觉各地的客家话口音都是大同小异的,特别是广东那一片的。下次想起来了再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对了。又想起来一些。
5)普通话里的ou,如果是塞音声母和边音鼻音声母的,我们一般念【eu】。
比如头【t‘eu2na2】,楼房【leu2fong2】,亩【meu1】。
普通话里的擦音塞擦音声母的(实在是惭愧,很久没看书了,忘了中古韵里该怎么归类来着),基本上普通话里声母是zh,ch,sh的,我们念【u】,比如周【tshu】,(说明一下,我用【tsh】表示我们的那个接近他们的卷舌音的与【ts】对立的声母,而不是【ts】的送气音)
声母是z,c,s是我们念【eu】。比如馊【seu】。
6)普通话的zu,cu,su等的u韵,我们白读念舌尖元音,比如租=兹,祖=子,粗=疵,醋=次,素=嗣。受官话的影响,文读念u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eu 韵,兴宁为iu韵。

瓜,怪---兴宁一般是没有u 介音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7)没有如播音用的梅州话由于分等而有的【o】和【au】的分别,全部归到【au】里。比如好草老高保冇毛劳豪套等,韵母都是【au】。
8)“陈真身神”等字的韵母为【in】不是梅州话那样的【ən】,但是有一些字和词语又保留【ən】的读法,似乎处于【ən】向【in】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一些老派的说法。新派一般一概念【in】。
相应的,“食实”等字的韵母为【it】不是梅州话那样的【ət】;“十”等字的韵母是【ip】不是【əp】但是也有某些词语保留【ət】,【əp】的读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o-au 分别,梅县的西部也如兴宁 惠阳。东部、北部才是分别的

ən/p/t/m 这些,兴宁也不是i 了。

你的话语中,儿尾词(桌子,鸭子,糖子)用“子”还是用“哩”?
听 字去声 还是平声?
很好 叫做 “麦好”吗?
晓得=少得?
香=伤?
人是 nin 还是ngin?严 是 n-还是ng-?

这些对判断是否与兴宁有关很关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5: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A:儿尾词我们是用“哩”的。一般是老一辈的男性口音比较保守,多用“哩”。具体说来,受到官话的影响,他们现在是“哩”“子”并用,可以自由变读,他们本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一些常用的说法习惯用“哩”,一些词则“哩”“子”都可以用。我本人是“哩”“子”并用,而我堂姐则全部用“子”。
B:“听”字作去声,不作平声。客厅的“厅下”才作平声【t‘ang1ha1】
C:我们没有“麦好”这么个说法了。表示程度的副词,很、挺、非常什么的,我们一般是用以下几个表达方法:
一是形容词重叠,比如 暗暗个【am4am4ke】很黑;
二是【kiang4】:挺……,蛮……  【kiang4t‘ai4tshak5ke】个儿挺大【kiang4hau3】挺不错,滿好
三是【p‘ang1lin3】:特别……,非常……,多用于不好的方面。【p‘ang1lin3p‘un1】非常厚。【p‘ang1lin3ok5】特别凶
四是用“几”【ki3】,以及派生出来的【ki3lin3】【ki3kui3】;“算”【son4】,【son4lin3】。后面带【ke】,多带有感叹的意思。比如:这件衣服太薄了【li3ngan3sam1ki3p‘ok6ke】;【ki3fat5】非常宽阔
五是+到死,比如【kui4dau4si3】贵得要命;【nget6dau4si3】非常热
等等。但是,在老人家的嘴里好像从来没有听他们用过“麦好”这个词。
D:基本上晓得=少得。口语里【hi-】我们一般说成【sh-】,白读音。比如嫌【sham2】,去【shi4】。而一些不常用的词,文读,或者为了强调的时候才作【hi-】。
E:香=伤,念【shong1】,“霜”也同音。
F:人是【ngin2】,严是【ngiam2】,声母【n】和【ng】是对立的。人是【ngin2】,宁才是【nin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