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69|回复: 47

博白举办客家文化节 是否会再次引起百年前的土客大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1: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网络上博白客家人和博白广府人在博白贴吧上越吵越厉害 大有土客大战之势,归其原因在于博白县政府举办客家文化节有关,博白县政府已经举办两届客家文化节,对外以客家文化代表博白文化,对外宣称博白是世界客家第一县。博白县通行两种语言,新民话和地老话 新民话是客家方言 新民话属于客家方言 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是正宗客家话 跟广东梅州的客家话差很远 地老话是粤语次方言 地老话属于白话方言 也就是土白话 由于博白语言的局限性 客家人很难学会地老话,而讲地老话的广府人很容易学会新民话 ,这就为县政府的客家第一县提供了证据,以前的博白政府数字写得清清楚楚 博白县有百分之60的人母语是讲新民话 博白县有百分之40人口的母语是讲地老话,新民话分布地区主要位于龙潭 东平 英桥 文地 沙河 松旺 新田等大部分南部乡镇 地老话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城厢 亚山 水鸣 径口 那林 顿谷等大部分北部乡镇 旺茂三滩江宁这几个镇属于新民地老都有分布的地区 博白县政府对外宣称博白是世界客家第一县的根据在于是博白是世界客家人最多的县,而事实是这样吗?博白县政府的根据在于两条:第一 母语是新民话的是纯种的客家人 第二 会说新民话的博白广府人也有客家认可 招牌是打出去了 但是却得不到博白广府人的认可 博白广府人很多说自己不是客家人 那些客家人经常在网上辱骂博白地老话的是地老鬼 地老人,好像客家人很有高人一等之势,似乎不知道博白讲地老话的属于广府人,这就为网上论战提供了根据,博白广府人也大骂客家人是新民人 新民鬼 。客家文化节唤醒了博白客家人的意识,同时也唤醒了博白广府的意识。我个人认为 博白县政府已经没有举办客家文化节的必要 都是汉文化 何来客家文化 就拿博白来说 新民话地区和地老话地区都是民俗一样 民风强悍 都是崇拜宗族,搞客家文化节就是搞土客矛盾 博白广府人也是民风强悍 崇拜宗族 勇猛敢打 代表有亚山 城厢 水鸣 径口这些大乡镇 博白客家人野蛮凶残 敢打 代表有 龙潭 东平 英桥 沙河等,当客家广府被矛盾激怒起来时,就会演变成大战 对博白的发展不好 为了博白的前途 建议取消客家文化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老家是博白县博白镇奇山坡,博白镇农村绝大多数是说地老话的,地老话是粤语次方言 和玉林话 合浦廉州话 浦北白话语言相似。从这点上来说,王力是广府人,王力说他也是客家人,我想应该是他的祖父或前辈娶过客家人当老婆,所以他才有客家血统。但是不可置疑的是,王力的广府血统大过客家血统,因为博白地老话的村镇基本上很少有人说自己是客家人,他们压根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像王力老家那里,基本上没人承认自己是客家人。所谓的博白地老话的人是客家人的说法是一小部分客家专家捏造出来的,没得到地老话的认可,我可以负责人地说 博白县讲地老话的占到百分之40,他们中绝大部分没人说过自己是客家人,他们应该是广府人。合浦廉州话的和博白地老话的都是百越之后,合浦廉州话的属于广府人,博白地老话的也是属于广府人。所谓的博白客家人有150万德说法是博白县党校校长刘斯和博白县政府黄副县长 博白县黄少明县长一手捏造出来的 是纯属无稽之谈。博白客家数字最多是有100万左右
,博白地老话的绝大部分没人承认自己是客家人,他们是广府人无疑,合浦廉州话的属于广府人,客家人是种族矛盾的制造者。本来博白县没什么矛盾的,那些客家专家大肆浮夸博白客家数字,引起了博白地老话的强烈不满,在网上乃至现实生活中,博白地老话的都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客家专家醒醒吧 为了博白 不要再浮夸风 不要再制造假数字。

所谓的150万客家数字 和地老人的称呼法是博白客家专家彭会资 博白县长黄少明 博白县副县长黄维 博白党校校长刘斯一手捏造出来的,把博白地老话的称呼成地佬人 那我们可以说你们是新民人吗?说你们是新民鬼 新民人 你们是什么感受?
博白地老话的没有被同化 博白地老话的人口正在越来越多,博白地老话的乡镇现在人口越来越多,新民话在博白地老话的乡镇无法交流,所谓的博白地老话被新民话同化是纯属无稽之谈。由于博白语言的极限性,博白地老话的很容易学会新民话 博白新民话的人很难学会地老话 博白地老话的和新民话的人交谈一般是用新民话 但是博白地老话的和地老话的人交谈绝对是用地老话,何来被同化之说?或者我可以说是博白新民话的愚蠢 新民话的人语言太差 学个地老话都学不会
我们博白地老话的是广府人,博白地老话的和合浦廉州话的都出一脉,都是粤语次方言。南方的大部分汉族人基本上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经江西和福建,照你这样说,南方所有人就是客家人?所谓的说博白地老话的有客家认可,那是乱扯,博白地老话的压根没人说自己是客家人,但是不会排除个别之类说自己是客家人。所谓的说博白地老话的有客家认可,那是客家专家胡扯的,没有现实根据。博白地老话的和玉林话、合浦廉州话非常的相似,同出一脉,既然玉林人和合浦廉州人都没有客家认可,何来博白地老话有客家认可?不要以为自己是党校校长,就以为自己懂很多,就乱搞种族矛盾。有部分地老话的会说新民话,我前面说得清清楚楚,那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性,即地老话的很容易学会新民话,而新民话很难学会地老话,那是语言的局限性,无法避免,这不能成为我们是客家的依据,举个例子,我会桂柳话,我是桂柳人吗?客家人的想法就是只要他会讲新民话,那他就是客家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两广普遍存在粤语次方言,博白浦北玉林合浦这些地区都存在大量的粤语次方言,也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也经过江西和福建,难道从北方迁移过来的都是客家人?那整个南方的汉人都是客家人了,我真搞不懂客家思维怎么那么差。广东三大族群 广府 客家 潮汕,客家广府一词来自广东,广西方面就参照广东方面的,即讲客家方言就是客家人,讲白话和粤语次方言的就是广府人,客家有句名言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按照广东方面的参照,博白地老话的是广府人,不是客家人,博白地老话的百分之95以上都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合浦廉州话的是广府人,玉林话的是广府人,浦北白话的是广府人,既然博白地老话的和合浦廉州话的。玉林话的、浦北白话的都是同一时期搬迁过来,而且语言相似,又怎么得地老话的是客家人的说法呢?所谓按搬迁过来就是客家人的说法完全错误,南方的汉人基本上是从北方和中原搬迁过来,都经过江西和福建,那你意思说整个南方人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其实就是吹文化,这是很多人的观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乡土文化,都要重视。

建议博白也要整一些地佬文化的项目,以表示博白文化的多样性。

土客械斗,责任是双方的,楼上轻易地怪罪客家人,心态也要调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亚山小覃 的帖子

那你们的是新民文化?新民就是新来的农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10-1-26 11:49 发表
建设乡土文化,都要重视。

建议博白也要整一些地佬文化的项目,以表示博白文化的多样性。

土客械斗,责任是双方的,楼上轻易地怪罪客家人,心态也要调整。

那新民话的是新民文化?新民就是新来的农民?其实本无矛盾 却到处拉横幅敲锣打鼓吹引来矛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全国的统一集中,乡土文化在式微,不论 新民 还是 地佬,现在看到有志之士在复兴乡土文化,要以宽阔的胸怀来对待,而非放冷箭。

我主张 宣传客家文化时也要同时宣传 其他的本土粤语文化(地佬话代表的),这样促进文化多样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亚山小覃 于 2010-1-26 11:39 发表
王力先生老家是博白县博白镇奇山坡,博白镇农村绝大多数是说地老话的,地老话是粤语次方言 和玉林话 合浦廉州话 浦北白话语言相似。从这点上来说,王力是广府人,王力说他也是客家人,我想应该是他的祖父或前辈娶过客家人当老婆,所以他才有客家血统

王力祖籍上杭,祖先于明朝迁徙博白,明朝的上杭是客家县,他当然有客家血统。是否客家人,另当别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10-1-26 12:30 发表

王力祖籍上杭,明朝的上杭是客家县,他当然有客家血统。是否客家人,另当别论。

王力家族都是讲博白地老话,又见到一个客家谬论了,凡是从江西福建迁移过来的就是客家人。这种观点错上加错,两广广府人都是从北方中原迁移过来的,都是祖籍经江西和福建的,按照你的观点,他们也变成了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主题内容,在天涯社区有些回复,可以看看: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9064.s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10-1-26 12:34 发表
关于主题内容,在天涯社区有些回复,可以看看: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9064.shtml

浮夸风 大跃进的产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2: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亚山小覃 于 2010-1-26 12:33 发表

王力家族都是讲博白地老话,又见到一个客家谬论了,凡是从江西福建迁移过来的就是客家人。这种观点错上加错,两广广府人都是从北方中原迁移过来的,都是祖籍经江西和福建的,按照你的观点,他们也变成了客家人?

红色字部分那是你的观点,我没有这么说话。从江西福建等省的客家地区迁移过来的,几百年后已经不是客家人的多得是。我有些堂弟不讲客家话,不认同客家身份,我就不把他们当作客家人看待。但改变不了他们有客家血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10-1-26 12:41 发表

红色字部分那是你的观点,我没有这么说话。从江西福建等省的客家地区迁移过来的,几百年后已经不是客家人的多得是。我有些堂弟不讲客家话,不认同客家身份,我就不把他们当作客家人看待。但改变不了他们有客家血统 ...

按照你的观点,客家人很多都具有广府血统的,亚山旺茂三滩三镇普遍通婚,顿谷江宁沙河三镇普遍通婚,那旺茂沙河江宁三滩这些乡镇的客家人普遍都是具有广府血统了的,他们哪来纯客家血统呢?他们本身就具有广府血统,身上流着地老话的血液,他们也是广府人。虽然他们也不认同广府,但是改变不了他们具有广府血统的性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2: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就是按照这种迁移说和血统说来认定客家广府很具有争议性,很多广府人被客家人论定为客家人,很多客家人也被广府人论定为广府人 应该按照母语来划分,母语是一个人认定自身身份的象征。你说他是客家人,为什么他母语不是客家话呢?还有看他父辈是说什么话的,他父辈都是说客家话,他是由于出生在外地,没有学会讲客家话,但是同样可以认定他是客家人。一个人祖辈都不说客家话,他母语也不是客家话,这样把他列为客家人就不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白县是语言大师王力的故乡,桂东南泱泱大县。该县语言丰富多采。回溯其历史发展的足迹,研究它的语言特点,对汉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一、地老话与新民话的形成和分布

博白方言有地老话和新民话两种。地老话属粤方言桂南系次方言,它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差别较大。新民话属客家方言,是玉林地区及广西有客家方言的县市中操讲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本地人叫新民话,或称为“涯话”。
根据历史记载,博白地区在古代是百越大杂居地区,曾住过壮族先西瓯骆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五十万大军到岭南“镇守边疆”,开中原汉人南移的先河。汉武帝时从巴蜀征调万计兵丁,连同江浙沿海兵勇南征移居岭外。南宋北方元兵压境,为避战乱,大批汉人相继经江西、福建辗转入粤入桂,与土著居民杂居,辛勤开发,创基立业。在汉人大迁洪流中,博白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优越环境,特别是南流江这条贯穿全县南北的水路通途,使南移入博白的汉人和南征官兵越来越多。他沿南流江而下,或从沿海而进,与当地土著杂居。如汉王朝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大军经博白,两度开凿南流江上的马门险滩。晋代豪富石崇为交趾采访使,经常往返南流江,曾用十斛珍珠为聘礼强娶美女绿珠为妾。唐初,大将军李靖挥师驻足县城东的卫公山(即雷公山)。咸通六年(856年)高骈将军率军沿南流江下合浦。北宋大将军狄青率众兵征剿,驻军博白县浪平乡将军岭。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南撤的义军路经博白双凤和永安等乡,驻扎于六万大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仍留百二山灶遗迹,尤见当年太平天国将士的凫凫炊烟。同时,一批批文武官员被贬白州,不断带来了中原文化。如唐大将军周以悌,将领崔玄暐,莱州刺吏崔远,宋宰相蔡京之子蔡江绦,安抚司参议刘子羽等。还有南汉都监刘崇远到合浦连任四届知县,数度路经南流江并在江的中游修建宴石寺。因为大批官兵南征,带来了大批汉人进入白州(唐代博白称白州),特别是无数商贾在晋汉以来不断地在南流江穿梭来往,南来北去,不但带来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博白的开发,而且大批汉人进博白与土著居民族杂居,对博白的政治经济特别是语言风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语言的交际融会、变化与发展,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老话和丰富多彩的新民话。
从地老话来看,自秦汉以来中原南迁的汉族人较早进入博白后,一方面由于山川阻隔,与中原汉语越来越疏远,逐步脱离北方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轨道,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成分。另一方面南迁入博白的汉人,或聚群而居,或分散杂处,初期跟当地土著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日久天长,互相往来,逐步引起语言的互相渗通,互相影响,最后通过互相吸收,民族融合,既断承和发展了古汉语,又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形成了本邑方言,即粤方言中的桂南系次方言——地老话。对地老话的研究,首推博白藉的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他于1927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曾以博白地老话为研究对象,于1932年写了十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对地老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见颇多。一篇《博白方音实验录》也使博白地老话名扬天下。现在,地老话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及北部、西部、中部的十多个乡镇,多居于南流江两岸。讲地老话的人口约六十万,占全县一百三十万人口的五分之二左右。
从新民话来看,它形成的历史比地老话晚些。据有关专家考证,客家先民原也是中原汉人,迫于战乱,自东晋始向南迁,大规模迁徙有五次。第一次在东晋永嘉之乱至隋唐,多自河南迁江西。第二次在唐末宋初,黄巢起义的战乱使河南、安徽以及进入江西的汉人继续南迁到闽西及赣南。第三次是宋室濒亡之时,南移汉人到达粤东,粤北一带。第四次是在清康熙至乾嘉之际,客家人因人口倍增分别进四川、过台湾、入湖南、到广西。第五次则在乾嘉之后,部分客家人西迁到粤西、海南一带。现在博白的新民话,是在客家汉人南迁的中后期形成的。因此,与地老话相对而言,有所谓“先入为主,后来为客”之说。从博白大量族谱记载可知,博白新民话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和江西。入桂时间不是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所估计的是清初,而是在明代或稍早一点。如博白朱姓始祖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由江西安远县迁来。另一脉朱姓自福建黄石经广东高州、化州于明末清初迁入博白。彭姓据《彭氏源流》及祠堂碑记所载,由江西吉安卢陵而入粤到潮州,明代后期迁至广西陆川,“乾隆14年(公元1749年)携眷由陆川迁博白卜居于凤山嘉里美村”。黄姓据《黄氏族谱序》说:“溯我上县始祖——昱公,是在元朝延佑5年戊午(公元1318年)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来任石城县尹,于天历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迁治新和驿(即今廉江县址),公致仕后即奠基县之旧治黄村(即今之上县村),距今已669年矣!昱祖配姜李二人,诞凯珊、梅珊、柏珊三子,一本三枝,根深叶茂,长凯留旧籍,梅迁吴川,柏迁博白那亭(即今文地镇内)。”由此看来,柏珊迁入博白时间当是元朝末年。博白籍的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是柏珊的后裔。还有讲新民话的李姓、王姓、刘姓、郑姓、廖姓、邓姓等大都来自福建汀州经广东进入博白。正如语言学家王力生前对乡人谈及新民话时所说:“我认为,新民话应该就是客家话,多自福建汀州来,或者是从广东嘉应州来。”所谓嘉应州,即今广东的梅县地区。博白新民话现在的分布地域,主要在南部、东部、中部以及北部的部分地区等二十多个乡镇。人口约七十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左右。
老话的语言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音成分,具有明显的方音特色。特别是它的声调高达十个,比粤方言的标准音广州话九个声调还多一个,是全国各方言中声调最多的方言。由于地老话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的语音成份,如果用地老话来朗诵唐诗宋词,就相当悦耳动听。那是因为其保留了唐宋时期语音成份的缘故。因此,博白地老话可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在词汇中,地老话的词汇丰富多彩。有许多词汇是独特的,有的甚至是只有其音,没有其字,难以用汉字标记。

    (一)        地老话的语音。

地老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保存了《广韵》的语音系统。它不仅有二十二个声母(包
括零声母),而且有五十三个韵母,十个声调。
    地老话四呼齐全,但存在转呼现象。如把普通话合口呼的韵转变为非合口呼,将“u”丢掉了。另外,还保留了鼻音韵尾“m”,中古汉语塞入声韵尾p、t、k等。
    地老话把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演变分化细腻。其演变条件主要是根据专声母的清浊,在平、上、去的基础上分为阴阳两大类,然后在入声中分化为四小类。尽管调数多,区别细致,但交往中依靠语言环境,不致于引起误解或费解。在地老话中,那林镇的地老话声调显得十分轻缓、悠扬,富于感情。

    (二)        地老话的词汇和语法。

地老话虽与广州话一脉相承,但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也具有其构成形式。
地老话的词,灵活性强,丰富多彩。有的词与普通话形同义别,词义有的扩大,如“水”除指一般水外还兼指“落水”(下雨)。有的转义,如“月亮”又叫“月光”。有的义同形别。如“客人”叫“人客”,“丈夫”叫“老公”。普通话许多词有附加成分,但地老话往往不要。如“鸭子”叫“鸭”。地老话继承和创新了许多方言词,甚至有的有音无字,难以用文字书写,但这些口语词记述着丰富复杂的生活。有的保留了古汉语的词语。《诗经》的“取彼潜人,投畀豺虎”中的“畀”(给予);朱熹诗“问渠哪得清如许”的“渠”(即佢),在地老话中至今仍然十分通用。
    地老话的语法也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可用声调变换表示语法意义,也可以用重迭、附加成分表示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附加成分常有加“子”、“阿”等。如把“荔枝”、“龙眼”叫“荔枝子”、“龙眼子”。“叔叔”、“志华”叫“亚叔”、“亚华”。地老话中有不少行业语。如做生意为图利,把“猪舌头”叫“猪利”(“舌”同“蚀”同音,为避忌);在亲属称呼中,为避免所谓相克,往往把亲人改换称呼。如“爸爸”可叫“亚叔、亚哥、亚伯、亚兄”;“妈妈”叫“亚姆、亚媄、亚嫂、亚婶”等。在语序上,往往是修饰性的词素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如“热闹”说为“闹热”;“我先走”说“我走先”;“给他一本书”说为“分一本书佢”。疑问句常用肯定与否定相迭表示。如“你去不去学校?”说为“你去学校冇去?”
新民话是博白人交际的主要方言,甚至连讲地老话的人也能听懂,有的人还会讲。新民话与陆川、合浦、浦北、和广东省廉江、化州等县的客家方言连成一体,是广西客家方言连片地区方言。这片方言较一致,趋同普通话。与贵港、桂平、武宣、来宾、宾阳的客家方言另有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和粤方言的影响,新民话也保留了不少古音成分,有鲜明特色。

     (一)新民话的语音。

新民话从特点看,大致可分为县东、县南、县中三个语区。县东部的文地、宁潭受陆
川客家方言影响,一些读音有别。
新民话的四呼不齐全,没有撮口呼。有关撮口呼的字,都读为齐齿呼或合口呼。还保留了古音韵尾“m”,塞声韵尾p、t、k。同时,m、η可以自成音节,不跟任何声母相拼。
新民话有6个调。新民话声调比普通话多阴入、阳入其调值比普通话低而短促。

    (二)        新民话的词汇和语法。

新民话由于受周围方言和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词汇和语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如“吹牛”说为“车大炮”;“下雨”说为“落水”;“妹妹”说为“老妹”;“太阳”说为“热头”;“我们”说为“兜”。新民话中创新词也很多。如“猪舌头”,说为“猪利前”;“上午”说为“上昼头”。有的词有音无字,口语通用。在构词中,形容词重迭多为“AABB”句式。如“红绿”说为“红红绿绿”;“喜欢”说为“喜喜欢欢”。同时,词头常在前面加“老”字,如“老头”、“老妹”、“老姑”,以示亲热。在词尾表示多时数常称为“兜”(我们)、“佢兜”(他们)。在语序中,同地老话一样,常把修饰性词放在被修饰词之后。如“我先走”说为“涯行先”;“多穿一件衣服”说为“着多一件衫”;“给我一支笔”说为“分一支笔涯”。
地老话和新民话的相互影响和民俗文化美

由于地理上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地老话与新民话接触频繁,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在一百三十多万的博白人中,地老话和新民话既能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又能在全县人民中互相交际。讲地老话的人不仅能听懂新民话,而且绝大部分也能讲一口流利的新民话;而讲新民话的人绝大部分人不仅能听懂地老话,而且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地老话。在城乡或者机关学校,在个别交往或者大庭广众,两种方言可以互相交替使用,参差进行。往往一会儿是稳重悠扬的地老话语,一会儿又是抑扬顿挫的新民语音,别具风格,相得溢彰,为人们交际增加许多浓厚的气氛。地老话和新民话在互相影响和渗透当中,如共同保留了一套入声韵的p、t、k,以及阴声韵的m、n、η等。地老话和新民话把人胖都叫“肥”,“下雨”叫“落水”。“岩”(刚刚)则是新民话从地老话中吸收过来的。由于人口迁徙,两种方言交叉分布,形成了不少方言点。如地老话区的大利乡上庄村蓝屋屯,共二百多人,大约在二百年前从陆川乌石镇搬迁而来。现在尽管周围和本屯妇女都讲地老话,但男人在本屯仍一贯坚持讲新民话,出外可讲地老话或新民话。不过受地老话影响,这个屯的新民话语音稍稍发生变化。在新民话地区,也往往出现许多地老话方言点。如东平镇火甲、莲塘等村,沙河镇的长远村中的个别屯,在屯的周围都是讲新民话的地区。但这些屯的群众在外交往中讲的是新民语,但回到屯里却一色讲地老话。不过,这些方言点的群众尽管会讲两种方言,但语音、词汇已受到影响,与其所谓正宗的地老话或新民话已有明显的差异了。
由于受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孕育和熏陶,在博白,讲地老话或新民话的群众都形成了多姿多彩,水乳相融的民俗文化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依靠地老话与新民话为载体,不仅在各自的语言中保留着中古汉语的音韵之美,而且在漫长的发展中沉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美。在民间艺术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和戏剧有白州歌舞、采茶戏剧、杂技、唱竹马、对唱山歌以及舞龙舞狮等。相传,出生于博白的晋朝美女梁绿珠,能歌善舞。有关专家初步考究认为她是中国舞蹈始祖。在建筑文化方面,因博白气候温和,山青水秀,多为丘岭,人们喜欢依山傍水建造整齐正方或方的土木或青砖瓦房。这些用三合土或泥砖砌成的房屋,显得稳重厚实而透出灵气。在民俗事象中,常用谐音表示美好祝愿。如春节走亲戚时,亲戚总在竹萝中放几根鲜嫩大蒜,因大“蒜”同“算”同音,寓新年新打算或万事合算之意。或在竹箩中放几只雪白的罗卜头,地老话和新民话人都称罗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青年人结婚在棉被蚊帐中放入“枣子”或“榄子”,让闹洞房的人去抢吃,寓新婚佳丽“早生贵子”或“早揽贵子”。在谚语俚语方面,有许多概括了生活的哲理。如“想富足,种五谷”;“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新刀利,新嫂勤”;“有计食计,无计食肩头腻”。在人才教育方面,人们十分崇尚才智培养,喜欢用“讲古”即讲故事,“团古”即猜谜,教唱童谣歌等方式开发人们的智力。这些形式生动有趣,随时随地可进行,对增长人们特别是儿童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起到很好作用。
总之,博白地老话和新民话不但保留着中古汉语的音韵之美以及大量的古汉语词成份,反映着色彩斑斓的生活,而且以这两种方言为载体所长期形成的民俗文化美,也体现着特殊的华夏传统文化特色,认真研究它们的语言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促进汉语言的研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上面这篇文章是以前90年代所写的文章,那时的专家比较贴近实际,现在博白县客家风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从博白县主要领导黄某某时代开始浮夸风,为什么要浮夸风呢?因为黄是北流西琅镇客家人,客家在北流是人口非常少的,而黄来到博白,又想搞点文化,虚荣心让其和客家专家一拍即合,马上研究出了博白县是世界客家第一大县的称号。博白县是客家大县是没错,但是没有到世界第一的程度。大家好好研究以前务实专家的文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亚山小覃 于 2010-1-26 11:38 发表
现在网络上博白客家人和博白广府人在博白贴吧上越吵越厉害 大有土客大战之势,归其原因在于博白县政府举办客家文化节有关,博白县政府已经举办两届客家文化节,对外以客家文化代表博白文化,对外宣称博白是世界客家第 ...


小样您!博白客家人搞个客家节宣传,您就威胁土客大战之势!至于吗?哈哈。。。

您不上馆子,别人也不能上馆子!无理取闹!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