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1|回复: 0

台北獨特客家腔 瀕臨消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3 09: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北三峽五寮的語言有多特別?學者表示,最早的五寮居民來自桃園、新竹一帶,講四縣腔,但因地形封閉,長年來形成獨自的文化,也擁有特別的詞彙。然而隨著社會變遷,這些特色正逐漸消失,外來的客語教師也不見得能說道地的「五寮話」。

中原大學設計所博士廖倫光,有多年田野調查經驗,對客家文化鑽研尤深,著有《大漢溪流域的三峽莊》、《台北縣汀州客尋蹤》等書,對三峽一代有著很深刻的情感。

「五寮人講的是很有趣的客家語!」廖倫光說,五寮客家人的祖先從桃、竹一帶遷入,最早是為了採樟腦,樟腦採完了伐木,砍得差不多後種橘子、地瓜,近年來則種綠竹筍(梨子筍),幾乎是每十年就「山林變色」一次。

如此的「產業式移民」,在五寮累積了四代,產生極豐富的語彙,加上位處深山、地形封閉、與外界交流少,語言也就越來越獨特,「隔個山谷就說的不一樣!」廖倫光說,五寮人看似講的是四縣腔,但已經不是單純的四縣。

舉例來說,當地人稱呼風箏叫「揚蝶子」,造型也很特別,控制性高,能適應山地崎嶇地形以及森林的阻撓;建築上,適應山坡地建築的「石堡」(地基),桃竹苗客家人用鵝卵石,五寮人則用砂岩;另外,當地人稱大豹溪叫「大河壩」、拜的神明叫「焗腦伯公」(與採樟腦有關)。

然而,這些學者眼中的「珍稀」正逐漸消亡。廖倫光說,當地原本是客家人占優勢,雖然也有閩南裔,但若問老一輩「哪家人是閩南人」,對方絕對答不出來;而年輕一輩,馬路開通後加上山林生活真的不好過,前往平地打拚的人居多,講的全是閩南語和國語。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1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