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界成、張兩族互拜三百年
三百多年前,香港新界西貢坑口孟公屋成氏先祖檳元公外出經商,不幸遇害。其妻鄒氏見夫久久未歸,遠赴沙田大水坑求助夫君友人張首興,終尋得檳元公屍體。
張氏見好友妻兒生活無依,於是便收留他們,後來與鄒氏共偕連理,婚後亦誕下一子名子龍。張首興為免亡友絕後,待檳元公的兒子國珍長大後,囑回復成姓,助其在孟公屋開基立業。
客家人崇宗敬祖,重孝義,國珍賴得張公撫育成人,為感恩報德,每逢春節,必偕妻兒赴大水坑拜年。此後,國珍、子龍兩同母異父兄弟的後人,在年初二舞麒麟互拜,至今已超過三百年。孟公屋成氏、大水坑張氏兩族把這段感人的事蹟刻於祠堂的碑上,世代相傳。
近年通過報導,成、張兩族一家親的故事廣為傳播,這是“結草銜環”的典故最精彩的現代版,每年出席的人越來越多。兩族兄弟舞的麒麟處處是親情的流露,是思念,是緬懷,完全不同現代喜慶節日的氛圍,人的思想感情通過瑞獸的身體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觀禮者無不讚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