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8|回复: 11

谢有顺:书法中的心力和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10: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中的心力和深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0f500100d50t.html

谢有顺

  
  我是一个写作的人,自然,也喜欢看字。字的结构、笔意、趣味,琢磨起来,时时让人慨叹,它里面确是藏着一个幽深的世界的。因此,到一个地方,看见旧对联,或有古人的字刻在墙上、石头,我总会多加留意,甚至,无意间发现的古代的帐本、便条,上面的毛笔字,若放在今天,作者也是堪称大书家的。确实,就书法而言,今人和古人,实在是无法可比了。古人写字是一种生活,而今人是把书法当作了纸上的艺术。不见性情,只有逸气,是当下书法界的通病。尽管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再恢复毛笔的日常性,用毛笔写字终归成了一种文化表演,但在自己笔下,尽量少一点俗气、逸气,总还是有可能的吧?遗憾的是,书法界少有觉悟之人,很多作品,总是一眼就让人看出了作者的做作和机心,没有一丝文气,纸面上一片萎靡,字的精气神全漏光了,还要硬写,这不仅俗,而且是大俗。
  如今的书坛,脱俗之人日少,清正之音也正在消失。因此,我平时是不爱看职业书法家的作品的,相反,我喜欢读文人字。我总觉得,把写毛笔字当作职业,可能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之一了。古人讲诗书画一体,并非说那时的人多才多艺,而实在是分不出诗书画之间的界限。所以,古代没有职业的书法家,只有文人——以文人名之,贯通的是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今天这个书法家林立的时代,惟独缺少真正的文人,缺少性情、精神和心力。没有了内心生活的造诣,谈何书法?——书法终究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化啊。有些书法家,一见面就和你谈技法,谈笔锋,看似专业,终究掩饰不了他内心的一片空白,这种人的书法,入眼之后,又如何入心?
  书法是见情见性的艺术,它使用的材料,都是公共的,无非笔墨而已,但是,要把这些公共的材料变成一种私人的表达,没有作者的性情和心力,是无法想象的。
  一个书法家,若只会弄墨,无诗心,不能画,也不谙金石,写出来的字就必定是死的、俗的、板结的——这样的书法家,在当下书坛占了多数。好的文人字,往往带着文气,拙气,或者野气,有性情流出,他们在技法上或有不足,笔意却常常胜职业书法家多矣。今看鲁迅的字,何等的功力和意趣,像他的文章一样深透,过目难忘,实在可视为鲁迅的内心写照。而苏东坡、黄庭坚,更是大文人、大书家,其文可能还有曲折,其字则直入本心——字,文,人,成了一个整体,这样的存在,就成了一团心气,任何时候和他相遇,这股心气都会扑面而来。
  文心和人心相通,此之谓也。
  文人字真正贵重的,就是字的下面藏着文心。文气,许多时候正是贵气。但并非所有文人字都能发出清正之气,相反,很多的文人,比俗人还俗,写起字来,造作之风比职业书法家还甚。说到底,外在的身份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性情、旨趣、胸襟、抱负上的差异。讲文人字,不讲技法先讲境界,有境界了,技法才有用武之地。比如,在我所熟悉的作家中,贾平凹的书法,走的就是一条朴化的道路,重拙味,静气,古意,这和他文学作品中的境界,是贯通的。一旦达到了精神和心力上的一致,技法就退居其次了,笔意才是最重要的。
  雷平阳的书法也属此类。作家中,贾平凹和雷平阳的字,我喜欢。贾平凹的字,简洁中见力度,阳刚中见淳实。他喜欢用粗笔,重笔,下笔干脆利落,果决而有力,没有多少犹豫的成分,看起来紧实,却一点都不笨,反而充满了活泼、有趣的动感,矛盾中分明潜藏着一种张力。比较起来,雷平阳的字,却呈现出一片山野气和书卷气,二者之间看起来也是一种矛盾,却符合雷平阳一贯的作品风格。
  熟悉雷平阳的人都知道,他是诗人,散文家,他的文学作品,多数时候,描绘的正是生命的种种情状和大地质朴的容颜,他不安、悲悯的内心,记挂的总是关乎大地和故乡的事情,因此,他的感受是有来源的,他的文学用词也有自己的精神根底,所以,他在纷乱、嘈杂的人世,一直没有失去写作的方向感。他说:“每个诗人背后都有一个村庄,背后都有一个个人的根据地,我背后的土地的存在支撑了我的写作。……我的心灵离不开那片土地。我从小跟着唱书的瞎子在那些乡村里走,没法抛开身后那片土地的存在。我想强调的是诗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我认同这样的说法。写作是要有根据地的,诗人是要探究自己的精神根底究竟在哪里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诗人笔下的“小世界”,为何藏着那么多波澜壮阔的心事,这也是雷平阳持续书写故乡、反复歌唱一个村庄的原因——哪怕情感的表达方式略嫌单调、单一,哪怕面对故乡的用词大致雷同,他也毫不介怀,因为故乡的下面,有一道的精神的潜流,它标示的是诗人不动的写作方向。我想,只有这样的诗人,才能写出《亲人》这样的诗歌: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一个如此挚爱着土地的诗人,他写的字里洋溢出山野气,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野气,其实就自然、随心的意思,有朴素的感觉,但平常中又不乏清奇;而这种往下扎根的感觉,见之雷平阳的书法,就表现为一种定力。看雷平阳的笔法走势,就知道,这是一个定得住的人,笔不打滑,但不迟滞,更无板结的症状,动静分明,就此而言,这也是一种书卷气——缓慢的,沉着的,清雅的,庄严的。
  可以肯定,雷平阳的字,不是临碑帖学来的,当然,他们后来必定也看碑帖,也琢磨古人的笔意,不过,这些都不会改变他们业已形成的精神底子,只是为了增加笔法的积累,以更好地消除自己向上发展的障碍而已。确实,他们的字,首先是自身性格的写照、精神的表达,有了这些,才有书法的技法和气象可言。文人的书法,内有清正的骨骼,外有性情作为血肉,就显得饱满了,个性了。看雷平阳的字,尤其如此,他的笔之所至,隐隐的,总觉得是在挥洒一种性情,内有热烈的东西,也有一种寂寥之感,只是,他的热烈和寂寥都是节制的,引而不发的,这就形成了他的书法作品中那种独特的隐忍之美。
  他不师法秩序,但也不张扬和放肆,而是充满一种率性,同时,在笔和纸的对话中,又分明投射着一道庄重的目光——正是这道目光,使得雷平阳的书法作品中,有着一种不易被人觉察的平等心,他不轻慢任何一个字,也不匆忙收笔,总是力图在书写中突出每个字的个体价值,但总体看,又不失一幅作品的整全感,这种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我既感讶异,又常常惊叹。尽管雷平阳的书法追求,还缺技法上更多元的涵养,笔力也因变化小而常有单薄之感,但他写每一个字的深情,我想,是足以感动那些对中国字还怀着敬意的人。
  说实话,比起众多空头书法家来,我更看重这种以心力和深情认真写字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0f500100d50t.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1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所说的是实话!
这就是当今的时代,搞书画如此,搞学术界也如此,搞写作还是是如此。。。。但从古到今好像商人没什么改变!
平心而论,贾平凹的字有他可取的地方和优点,就目前拿他的字来以书法高度来论我个人感觉他还没到那种程度!
人为生存必然要有收入,没物质方面的稳定,吃饭都成问题了,还谈啥书画!纵观历史,试问一下世代有以务农为业的人在书画和学术、写作的取得成就的没有?你翻翻这些从古到今的有成就的书画家文学家的简历看看!
书画肯定得先练技法这些专业的东西,然后再升华到精神层面的高度。连书法的基本功都没有的书画家的作品,你想这些人的作品会成什么样子?
如果不是真心喜欢书画,以书画为职业而不是以书画为事业的人,能取得什么书画成就?我认为他们只能算是懂点书画的商人!
现在写狗屁一样的字画狗屁一样的画的人,混的人模狗样的自称是书画家的住大房子建艺术馆的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当今的社会中精神方面的建设严重落后于物质方面的建设。

[ 本帖最后由 寒梢居 于 2010-1-24 15:3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5: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文的强调重点是少点匠心,多点平常心。书法只有在以前直接用毛笔书写的年代,才有真情流露。而今书法则多是直接表现技巧,与生活的书写实践脱离了。

很多东西不职业化与专门化的话,则难以提高,可是一旦职业化又常常陷入窠臼。

这是很矛盾的。

文艺批评何尝不是如此?歌唱何尝不是如此?职业化的性工作者,有水乳交融的愉悦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平凹书法入编教材起争议
2006-07-29 22:11:28 SRC-145
   
 
  
贾平凹作品
  作家贾平凹无疑是近期的热点文化新闻人物。继不久前其文学新作《秦腔》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后,近日,一名叫王圣强的杂文作家就2003年《贾平凹的书法》一文入选中学教材,在人民网上连续发表《“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贾平凹的吹捧家们,别再糊弄人》等数篇文章。一时间,有关于贾平凹书法的艺术价值,以及这篇文章该不该入选教材等话题不绝于耳。
  ■事件回放
  由于争议导火线远在2003年,所以记者不得不按图索骥去寻求“《贾平凹的书法》入选中学教材”这一事件的过程。在2003年《山西师大报》的网络版,记者看到一条消息,消息称,该校副教授杨吉平撰写的《贾平凹的书法》一文,入编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外读本·九年级上(初三)》。该书由余秋雨任总主编。
  ■质疑者说
  王圣强:“鬼符”入教材是文化腐败
  王圣强何许人也?记者近日在人民网、中国书画交易网等网站都曾看到其撰写的“炮轰”贾、余二人之作,以及他发表的其他一些文章,大致知道此君男性,长发,善书法及文学类杂文,经常在网上活动。
  王圣强在《“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一文中写道:“今天余秋雨编书把吹捧贾平凹书法的文章收到‘教材’里,说不定改天贾平凹编的书里也会出现赞誉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文章,两人投桃报李,不花钱的广告做着,多好。”
  ■当事人答
  金克林:余秋雨不负责具体编选
  记者拨通余秋雨秘书金克林的电话,说明采访意图后,得到的回答是:“余秋雨目前不接受记者采访。”不过金克林回忆说,3年前该出版社曾特意派人到上海邀请余秋雨担当此书主编,当时大家在一起商量了两个多小时。余秋雨还为该书亲自撰写了序言。记者问《贾平凹的书法》一文是不是余秋雨亲自选的,他在整个选编教材的过程中主要负责哪些工作。金克林的回答是,余秋雨是主编,主要把握全书体例,具体的选编工作主要是由出版社当地的特级中学教师以及一些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承担的,所以余秋雨本人并不太清楚全书的具体内容。
  那么同样是作家的余秋雨又是怎样看待贾平凹的书法呢?“他们彼此从不评论对方的作品。”金克林透露,余、贾二人是很多年的朋友,尽管余秋雨并不经常去陕西,但一旦去了两人就必定去喝茶、聊天。
  贾平凹:书法多少借助文学声名
  “对于文章入编教材一事,我一点都不知道;有人就此引发争议,我也不晓得。”记者拨通贾平凹手机的时候,当时正在北京操着浓重陕西腔的贾平凹对此显得很平静。他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自己不会对此发表任何回应。
  采访中,记者获悉,贾平凹从小就喜欢书画,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练书法,90年代后期学绘画,迄今已经出版过五六本书画集。“我的书画产品是附带的,无为而为的,这犹如我去种麦子,获得了麦粒也获得了麦草。”
  贾平凹坦言,自己习书作画纯乎一种取乐的方式,并不想做什么书法家或者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最清楚不过,我的书法缺乏基本训练。它充其量属于顿悟式。我也明白,我的书法多少借助了我在文学上的声名,但我写字作画并不是为了取悦于别人,我是在造我心中的境,借境抒我的意。”

  赞成方
  朱中原:“作家书法”是稀有资源
  在近期的中国书画交易网的相关帖子上,记者发现,另一位同样擅写书法杂文的青年作家朱中原对王圣强的观点进行了回击,并在5月7日的《美术报》撰写了《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是一种文化腐败?》的反驳文章。作者对贾平凹的书法给予了较高评价,他指出“中国一直是一个文人大国,中国历史上的作家文人向来虽不以书法名世,即使是这样,也还出现了郭沫若、鲁迅、陈独秀、茅盾之类的大文人,他们的书法或许与专业的书家相比,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却是极有审美内涵的。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而且能精通书法,这实在是一种稀有资源。”
  反对方
  彭利铭、程大利:“贾平凹书法”入教材是胡闹
  “作为作家,能自觉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并主动去练习书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北京书协理事彭利铭首先对作家练习书法给予了肯定,“对于文人、学者的书法,我们不能按评定一般书法家的标准去评定,因为他们的书法多用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但并不像一般书法家那样理性、严谨。”
  但同时,彭利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认为,将《贾平凹的书法》编入教材非常不妥,后者甚至认为“简直有点胡闹”。他们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书法,在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法度”,对书法家的要求很多。其中,一直伴随书法家创作始末的读帖、背帖、临帖,就是一项伴随书法家创作始末的艰难作业。而作为作家、演艺人员等人来说,平常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临帖研究。
  彭利铭、程大利说,中国书法史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书法家、宝贵碑帖,再加上近20年中国书法界也涌现了很多颇有建树的书法名家……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足以教育今人。
  记者 孙玉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幅69*138[/table][tabl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以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以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集二十余本。作品曾四荣获国家级文学奖,一次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平凹 书法作品[/table][tabl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凹[/table][tabl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5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