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伊万豆夫

[讨论]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0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5-20 16:33 发表
今天南北人口差异,也有可能是:

早先汉族南下,到了南方
早先游牧民族南下,到了北方

因此,还是不能用南北体貌差异来否认历史上北方汉族(不是北方游牧民)对南方的开垦。

游牧民族人口很少,而且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的遗传距离比较小。中原汉族对南方的开垦,主要是零星贵族对大量土著部落的感化和同化。早期的零星汉族移民与汉化土著民族融合形成的族群,是南方汉族的主体。中原流民的人数虽然比贵族多一点,但仍然是南方土著的一个零头而已,而且没文化,甚至游手好闲,成为危及地方政府统治的危险因素,如何改造这些二流子是历代统治者头疼的事。这些人学文化,连土著民族学文化都不如,呵呵,所以南方“汉族”的传统文化历来都落后于北方,只有江浙能反超北方。

中科院袁义达对数量众多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Y染色体迥异。而李辉等人的“研究”明显带有政治或功利目的,专门选择历史书籍记载的唐代以来较大规模移民集中的点,进行“研究”,南方14个点都发现大部分Y染色体与北方汉族同。为什么不随机选取大面积的地域研究呢?为什么不按族谱去研究呢?因为这样一来就没办法南北一致。其实,中国自古就事多民族多种族,如此搞“大一统”纯属多余。汉族是文化的整体,南北方汉族血缘相差巨大,但命运相同,历史上南北汉族同心协力抵抗野蛮的游牧民族入侵,而且南方最为顽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6: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9-5-18 20:53 发表


痴猫翁闽越猫,假如捱真为文盲,那您就更矛面,天天被一个文盲驳斥得跳梁!哈哈。。。

费话少讲,给大家好好讲讲,您那以之为荣/耻计波斯血统怎来计?您那“万能”,“与时俱进”计闽越家谱帮吾上忙?再吹嘘一 ...


呵呵,本大猫是经常看到一个反动而愚蠢的文盲在跳梁。

反动文盲LIn 大肉胡言乱语,出了痴迷圈就原形毕露,那种反社会、反人类和伪造历史的蠢行,在任何文明圈都是令人鄙视的。

“闽越遗人”正是Linqifeng这个傻蛋!闽越族的大姓正是LIN,一部分杀入客家,成了客家人。本大猫是大汉民族,容身粤语群落,高扬闽越旗帜的是福佬。Linqifeng傻笑着到潮汕LIN姓宗祠跪下“祭祖”,为什么还不认祖归宗?

“统战”什么?扮什么鱼虾蟹?Linqifeng蠢蠢的样子,很有可能成为呆丸扁扁的“统战工具” ,傻傻地发表蠢论,然后等着有人“指正”,谁会对这种蠢蛋有什么戒心?于是循循善诱,开导异常“单纯”的Linqifeng,还说明出处 。Linqifeng当然表示不信,要拿出更加充足的证据来!于是,不断有论据充实论点,并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Linqifeng还是表示不信,一千次,一万次,都是一个蠢样!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hread&tid=6101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6: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牧民族人口虽少,但是占据了统治地位时,基因会大量传播。比如五胡乱华时,很多北方地区被游牧民族占有,他们后代不会在当地汉化而留下来居住吗?

北方汉族人,在压力下往南迁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南北地理相连,一叶扁舟便可安度长江。南方气候好,容易生养。来了就不回头了。汉化是逐步进行,并非一蹴而就。比如晋朝来一批,先到了江淮,住了十几代人,又往南移动一段,到了赣北,然后又往南移动一批到了赣南,如此......

南方汉化程度(两方面,人口基因及文化传播)可能有些时间上的差异,长江流域(包括赣南客家地区)汉化早,而珠江流域则比较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7: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风俗、文化和体貌特征研究来看,闽粤赣客家是汉化最晚的南方族群。在华南族群中,闽系汉化最早,粤系次之,从文化发达程度可见。

五胡乱华没多久,北方汉族就全面复辟。到了隋唐,杨、李两姓汉族皇朝把极端大汉主义发挥到极致。北方汉族人口基数大,文化底蕴足,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南方土著民族除了文化底蕴不足容易被汉化以外,其他与北方汉族的情况一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7: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汉族主要就是文化上的概念,不全是民族概念。

我们这里吴语区和江淮分界线两边的人从外貌到性格的确有些微差别。

南、镇、杨明显接近北方汉族,苏、锡、常则是本地土著成份多一些,杭、嘉、湖中杭州人明显像北方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5-20 17:23 发表
其实,汉族主要就是文化上的概念,不全是民族概念。

我们这里吴语区和江淮分界线两边的人从外貌到性格的确有些微差别。

南、镇、杨明显接近北方汉族,苏、锡、常则是本地土著成份多一些,杭、嘉、湖中杭州人明 ...


请问南京还有本地人吗?

一想到小日本暴行,心理就难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2: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区的二十万人还没死哦,所以我很怀疑三十万是否真实的。而且还有很多逃难到周围乡村或者其它地方去的。南京人当然有继承性,但像上海那样,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移民也不少吧,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农村人归化城里人就更多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现今南京话其实就是变了调的普通话。

本来,南京基本上就是最北化的江淮都市。

老南京话还是有的,老南京人也是有的,比较少。

我喜欢听我外婆讲老镇江方言,那是一种保留入声的江南雅言。

尤其在读古诗词时,与客语、粤语颇多相似之处。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5-21 12:0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6: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话变调是今天的事?如果是今天的事上海话又是怎么变调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0000 于 2009-5-21 16:33 发表
南京话变调是今天的事?如果是今天的事上海话又是怎么变调的?


短短时间内南京遭遇两次屠城,一次比一次恨!怎样计大家族都怕呆!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0000 于 2009-5-21 16:33 发表
南京话变调是今天的事?如果是今天的事上海话又是怎么变调的?

去学习一下中国语言史,没有基础知识的了解,很难说清的。

推荐文章  陈寅恪《东晋南朝之吴语》、或者仔细看下百度百科如下词条:吴语、江淮官话。

今天的南京话是被普通话长期侵蚀的结果,吴语尤其北部吴语也在被普通话侵蚀。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5-22 08:4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30000 的帖子

南京话类似普通话变调意思是若以普通话为标准语,南京话就是其变体之一。

并不是说普通话真的变调成了南京话,南京话的历史正统地位不是北京话可以比拟的。

江淮官话是建立在吴语基础上的雅音,客家话也是建立在某种土著基础上的雅音。

北京话、中原官话的底层是中原雅音,但是其语音、语法深受胡语影响。

吴语情况比较复杂,非几句话可以说清,严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0000 于 2009-5-20 22:04 发表
安全区的二十万人还没死哦,所以我很怀疑三十万是否真实的。而且还有很多逃难到周围乡村或者其它地方去的。南京人当然有继承性,但像上海那样,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移民也不少吧,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农村人归化城里人就 ...

南京是当时的首都,人口本来就密集,很多世居南京的家庭,是没有乡下可去的,而且蒋光头进行消息封锁,整天吹擂如何严守,还鼓吹“速胜论”,麻醉老百姓,很多人都没有心理准备,以为南京城集中那么多的军队就能守得住。而守城最高司令官唐生智更是把这种吹擂发挥到极致,但战事打响以后就乱成一团,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依然被攻破,大量平民遭殃,三十万只是一个最少的估计。加上被害的军人,数量远远不止30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同意珠江兄的看法,这基本符合事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话是什么时候变的调?是抗日之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