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5|回复: 12

学惠州方言有了工具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4 2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 日期:2008-10-23 点击:158

东江民俗文化活化石辞典《惠州方言》出版

    “睇”(即看的意思)、“徛”(即站立的意思)、“食、饮 (即吃)”、“炙日头”(即晒太阳的意思)……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你会明白这些传神、生动字眼的意思吗?这就是惠州的方言。日前,被誉为“东江民俗文化活化石辞典”的《惠州方言》出版发行,想学惠州方言的人终于有了工具书。
    昨日下午,《惠州方言》出版发行答谢会在惠州涛景高尔夫度假村举行,标志着该书正式出版发行。据《惠州方言》副主编黄松森介绍,惠州话是东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惠州人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移民、习俗、宗教及文化风貌的缩影,蕴藏着惠州历史文化的个性与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区划的调整、移民的增加、老惠州人的逐渐故去,惠州话已逐渐萎缩、边缘化。为了使惠州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整理并保存,在历史上不至于消失,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共同编写了这一本书,历时4年之久。
    据了解,《惠州方言》是一本学、讲、用、传以及研究惠州方言的工具书,共收进字、词、词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10000多条共60多万字。
    在答谢会上,《惠州方言》编委会向对本书提供帮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惠州学院图书馆、惠州慈云图书馆等单位捐赠了新书,还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惠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签订了发行协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22: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的不知是否就是《惠州方言》一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2: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d136302 的帖子

估计就是。我现在就在惠州,看能不能淘一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2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60多万字是什么概念,但看图片这本书并不厚,应该是25~40元?

音系介绍不知全面系统否,音系的介绍很重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2: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星期天去惠州新华书店走了一圈,没找到这本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方言若不保护将成“古董”
发表时间:2008-01-28 09:48:00来源: SRC-868
    东江时报1月25日08版刊登的《惠州方言困惑苏轼父子》一文,引起了我市不少学者的关注。1月26日,对惠州方言研究颇有心得的《惠州名人》、《惠州方言词典》主编祝基棠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对惠州方言的研究方向以及如何推动惠州文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惠州方言市场正不断萎缩

    祝基棠对惠州方言研究多年,认为本报大篇幅地报道学术界对惠州方言研究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东江时报对惠州方言的关注及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祝基棠说,一种方言孕育一个地方的文化,蕴藏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等丰富的信息,体现出一个地方人民的智慧。惠州方言是没有文字、全靠口头传授的地方方言,是属于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祝基棠说,惠州话是一种历史悠久、很有特点的方言,包含了大量地道的古汉语词。比如惠州人常说的“睇”(即看的意思)、“徛”(即站立的意思)、“食、饮(即吃)”、“畀”(即给的意思)、“着”(即穿的意思)、“行”(即走的意思)、“叻”(即聪明的意思)、“打肋赤”(即光膀子的意思)、“炙日头”(即晒太阳的意思)、“瘦蜢髀”(即形容人瘦的意思)等等。“这些生动传神的惠州话,是普通话无法代替的。 ”

    喜欢唐诗宋词的人都知道,不少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押韵,反而用惠州话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其重要的原因是古诗词中有入声字,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但惠州话中还保留了不少入声字。所以用惠州话读起古诗词来很有古韵味。“可惜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惠州市民基本上都说普通话,很多市民只是在与家人或亲戚朋友的闲聊中,才用惠州话交谈。惠州话的市场正在不断萎缩。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若干年后,惠州话就会变成“古董”。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丢失,是一种悲哀。”

    惠州话比惠州客家话历史更悠久

    有部分学者认为,惠州话就是受粤语影响的客家方言,惠州文化等同客家文化。祝基棠认为,这是对惠州方言和惠州文化简单化、边缘化和矮化了。“其实,惠州话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惠州文化的载体。”

    惠州外来人口很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惠州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东西,把惠州话等同于客家话,弄不清楚惠州话与客家话的区别。祝基棠说,在弄清惠州话是属于广州方言或客家方言还是“惠州水源话群”这个系属问题时,还有更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在惠州,先有惠州话还是先有客家话?惠州文化是否就是客家文化?惠州文化包涵了客家文化,还是客家文化包涵了惠州文化?

    有一个学术界已成定论的事实是:广东境内,包括惠州,客家的形成是在宋代以后,广东的客家大半是在宋末到明初才兴盛起来的。如果说惠州话就是客家话,那宋代以前,惠州土著居民讲哪种语言?有没有自己的方言?根据明嘉靖年间编的《惠州府志》所载,北宋真宗天禧4年,就定下“惠州”州名。此前的五代至宋初,惠州原称“祯”;隋唐大部分期间,称惠州为“循”;南朝陈时称惠州为“梁化”……惠州都是“归善城”的郡治或者是州治所在地(即当地政府所在地)。在北宋英宗治平年间,惠州便有了著名的“八景”。这样美丽的景观没有北宋前惠州先民长期的建设和文化影响,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客家人兴盛之前惠州已有了灿烂的文化。如果把惠州文化说成是客家文化,把惠州话说成是客家话,无疑就会把惠州历史至少缩短600年。

    要以科学态度研究惠州方言、惠州文化

    对于惠州方言的未来发展,祝基棠寄予很大的期望。他说,惠州方言的系属问题,牵涉到语言、词汇、语法等很多学科内容,不是一个凭大胆的论断或凭感觉、凭感情就可以下结论的。没有大量的调查研究、周密的专业分析、富有说服力的论证都不足为据。他希望在媒体的推动下,惠州方言与地方文化的密切关系,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将惠州方言的研究列入到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日程中,组织有关专家,有组织地开展惠州方言、惠州文化的研究,尽可能拓宽视野,将惠州话放在东江流域或更大的范围去研究。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8-12-15 20:1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方言》历时4年8易其稿终成书 华裔E-mail求书


  《惠州方言》一书的出版过程可谓历尽艰辛,历时4年8易其稿才得以出版。在昨日举行的答谢会上,该书的主编祝基棠、副主编黄松森等编委会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该书编写及出版过程的故事。
  初 衷
  广东惟有惠州方言无词典
  祝基棠对惠州方言研究多年,他认为一种方言孕育一个地方的文化,蕴藏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等丰富的信息,体现出一个地方人民的智慧。惠州方言是没有文字、全靠口头传授的地方方言,是属于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黄松森告诉记者,我省其他方言均有词典,惟独惠州方言没有。作为岭南方言的代表,惠州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产生比客家话还早五六百年(东晋以前),可谓是东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惠州人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移民、习俗、宗教及文化风貌的缩影,蕴藏着惠州历史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救遗”不让惠州话“消失”
  
  随着惠州话逐渐萎缩、边缘化,如果不进行整治和保存,会有“消失”的危险。一群对惠州有着深厚感情的老惠州文化人一拍即合,表示要对惠州话进行整理、出书“救遗”。于是,他们编写出了这样一本学、讲、用、传以及研究惠州方言的工具书。
  据介绍,编写《惠州方言》的领衔人物是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恩强,编写此书与他多年的愿望“不谋而合”。陈恩强四处游说、八方宣传,为编写工作筹集资金,保证了编辑出版的经费。他还召集骨干制订编写方案,现场听取讨论意见,不断鼓励和关心编写人员。黄松森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带头人,大伙热情空前高涨”。
  过 程
  主编为出书辞高薪舍爱好
  黄松森说,《惠州方言》主要收集民间惠州话常用词,以及广为流传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编写工作量大、繁琐,能够出书非常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该书本来打算2007年底出版,但在将要交付排版印刷之时,编写人员发现其中仍有纰漏,于是又收回重新校对审核。最后,此书的出版发行推迟到了今年10月份,历时4年之久,8易其稿。
    作为《惠州方言》主编的祝基棠,深知编写工作并非朝夕之功,难以分心旁顾,毅然辞去高薪聘请,一门心思扑在编写工作上,甚至把爱好——打乒乓球暂时放弃了。
  惠州“四老”每天工作8小时把关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写时请来了叶伟强、杨维俭、郭宝泉、王选财4位惠州“四老”为惠州方言语料把关。“四老”中年龄最大的已83岁,最小的也有78岁,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惠州”,有的当过老师,有的任过校长,对惠州的历史文化古迹和人文习俗典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惠州通”、“活字典”。
  在这一过程中,惠州“四老”不顾年事已高,常常每天连续讨论8小时,中午也不休息,对每个词条认真琢磨、反复推敲。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逐一考证和共同核实,才使得《惠州方言》的误差降到了最低。
  影 响
  马来西亚华裔E-mail求书
  中山大学副教授刘若云是惠州人,是研究惠州方言的专家,被特聘为《惠州方言》的副主编。今年9月19日,刘若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E-mail,发件人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裔(第四代)“Wen San Yong”。
  “Wen San Yong”在邮件上说,他祖籍惠州,对惠州话非常感兴趣。幼年时,学校的华裔同学大多用广州话沟通,讲惠州话的机会非常少。他非常希望有机会多学母语(惠州话),但由于大多懂惠州话的长辈都已不在人世,现在能够讲惠州话的机会更少了。
    为了提升自己的惠州话水平,“Wen San Yong”参与了网际中文论坛,在搜索惠州方言资料时读到了一些关于惠州方言的论坛题目,里面提及了两本关于惠州方言的参考书籍《惠州方言志》和《惠州方言词典》(即《惠州方言》的最初书名)。他查询得知,《惠州方言志》已经绝版,而刘若云参与编写的《惠州方言》刚于2007年底问世(事实上推迟到今年10月份才出版),但是市场上未有销售,希望刘若云帮忙购买。
  《惠州方言》编委会表示,将通过外事侨务部门将该书转送给这位马来西亚惠州籍华裔。
  《惠州方言》专业又通俗
  惠州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我市惠城区及东江流域部分地区。作为岭南的方言之一,惠州话既与广府话相通,又深受客家话的影响,独具特色。惠州地处东江中下游,沿江的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城、博罗等地的方言虽与惠城内的惠州话在语调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是一脉相承。  《惠州方言》采用词典编写方法,以词为基础,以词带句,以词带语。主要收集民间惠州话中常用词,以及广为流传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加以注音和释义,使本书既体现专业性又具通俗性、可读性,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鲜明的实用价值。(综 合)  
  本版文字 记者廖桂旭 实习生谢田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我市惠城区及东江流域部分地区。作为岭南的方言之一,惠州话既与广府话相通,又深受客家话的影响,独具特色。惠州地处东江中下游,沿江的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城、博罗等地的方言虽与惠城内的惠州话在语调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是一脉相承。

“与广府话相通,又深受客家话的影响”,是说惠州话属于粤语不属于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呀把畲语称为惠州方言太可笑了吧

什么呀把畲语称为惠州方言太可笑了吧
惠州可是汉人最多呀
无论是普通话客家话还是潮语平声在惠州的使用频率都远远高于畲语
陈恩强那个屎棍陈衰精怎么蠢呀
------------------------广州振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婆卖咸菜

惠州江北小学生最喜欢的客家歌曲
阿婆卖咸菜
不少人听了还以为是深圳市场的市场文化呢
(独白)来…..阿姑、阿娘、阿姐、阿姨、阿叔、阿伯啊,新鲜个包菜,金马伦个生菜,还有黄瓜、大蕉、小蕉、红毛蕉。 
(唱)爱买快快来, 有大蕉、有小蕉、da li蕉、也有酸蕉、还有甜bui蕉、香牙蕉、红毛蕉、番薯蕉,遇到马打矛钱就来加蕉,有辣椒、真系小、青辣椒、a 兜米椒还辣过红辣椒,还有金马伦辣椒,爱买你就来,大姑佢寻生菜,黄瓜涯满台,金马伦包菜,买你知背,豆芽捞蚕菜,阿妹佢想爱,又寻西洋菜,冬姑佢唔爱, 阿婆买咸菜。
(唱)爱买快快来,有靓瓜、有蜜瓜、有金瓜、冬瓜、西瓜、甜到么的渣,生木瓜、老黄瓜、葫芦瓜、为开先理,成日都么顾家,有葱花、包菜花唔系差,a 兜生猛零利矛lia抓,唐舌(滑哥)新鲜来过马,爱买你就来,大姑佢寻生菜,黄瓜涯满台,金马伦包菜,买你知背,豆芽捞蚕菜,阿妹佢想爱, 又寻西洋菜,冬姑佢唔爱, 阿婆买咸菜。
(独白)爱买快快来, 有靓货、有好货、有正货、重货、假货、烂货、跳楼货、有咸货、有酸货、二手货、贱货、臭货、脉个都变到祸,西洋货、中国货、日本货、新货、旧货、三马系来路货,系系,讲起认真唔少好货。
(唱)爱买你就来,大姑佢寻生菜,黄瓜涯满台,金马伦包菜,买你知背,豆芽捞蚕菜,阿妹佢想爱, 又寻西洋菜,冬姑佢唔爱, 阿婆买咸菜, 阿婆买咸菜, 阿婆买咸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府人说惠州后人不是客家那么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后人不是广府人喽

客家是一个大概念而已 更是一种境界
广府人说惠州后人不是客家那么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后人不是广府人喽
为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土著悲哀!!!
客家是一个大概念而已
更是一种境界
清朝给我们电白也是客家称号
阳春也是[正是因为这样粤西有相当部分的人并不讲客家话也自称客家人这是中原文化发展方向]
小平同志到了俄罗斯也称自已是客家人
是人皆是客
死人才不会是客不会流动
客家更是一种境界
客家人的“客家” 一词是他称而非自称,乃拜清政府所赐,他们称这些晚到一步的新移民为“客家”,久而久之,新移民们也就接受了这一称号。客家人实体的存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民系的意识觉醒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公元1808年,任教于惠州丰湖书院的客家人徐旭曾,写下《丰湖杂记》,文中详细讲述了客家人的源流、语言、风俗,这是第一篇详细论述“客家人” 的文献,被后人称作“客家人宣言”。
,清政府移湖广之民填入四川,这其中便有大量的客家人,现在四川、重庆的客家人约有250万人。近代以来,客家人大量渡海移民,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甚至欧美都有大量的客家移民。
  
   曰本人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中写道:“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他们天生就有一种自信与自傲的独特气质,因此能从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之下夺开一条生路,安然迁居到南方……翻开数百年中国之历史,没有哪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全部参加革命的将领,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除了他本人为客家的后裔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许多客家人……”竹越三郎杜《台湾统治史》中说“客家是台湾最开化,最坚强和最富民族意识而不易被统治的民族,他们的团结精神尤为惊人,以致当局不得不限制他们居住的地区,不得聚居一起。”
  《大英百科全书》则是这样描述客家人的:“客家人,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汉族……为了逃避鞑靼人、蒙古人以及别的种族的侵略,分几次南迁到长江以南地区。他们不愿向外族归顺,所以被后来统治中原的外族认为是叛徒和异类,而他们也不断与当权势力作战或制造麻顺。他们是中国的高地人,他们的语言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国语……中国南部许多最勇敢和刚毅的政治人物与将军都是客家人,他们是强烈的个人主义者:男人是勇敢的战士,女人则是强健的劳动者。”
老一辈客家人最大的优点是好客,他们不管家境如何窘迫,总会以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而且殷勤地给客人夹菜。客家地区有着一种罕见的包容性,但是汉民族的种种劣根性在客家人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保守、崇拜权力、虚荣、热衷内斗、势利、缺少人道主义的冲动、贪婪等等。客家人大都以“中原望族” 自居,以“耕读” 为要务,在科举时代学风鼎盛,人文荟萃,许多客家县市都自称“文乡诗国”,在当时的确名副其实。但是以功名为目的的读书人过于肤浅,所以客家文人虽多但大师罕见。满清入主中原之后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不愿屈膝异族隐入山林,在家乡宁都有所谓“易堂九子”,九位知识分子在翠微峰上筑易堂隐居终身不仕清廷,其中魏禧在中国文学史留下一定影响。近代以来,客家人的兴趣向政治转移,正如前面所说,两百年来中国重大的政治变动客家人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际30年来的改革广东大量的`外地人`定居看了客家的历史很多人都认为自已也是客家
客家是一个大概念而已 更是一种境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9 0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所讲的“惠州本地话”,实际上就是来自闽西,赣南的客家话(梅州也有一部分),真正的惠州本地话是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越语,已近消失。
从中国民系迁移史及迁移路线来看,珠三角广府地区是途经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少数赣南)的路线迁到珠三角地带的。而惠州,河源等地的迁移路线则是途经赣南,闽西,一部分经梅州。从迁移路线可以看出惠州本地话应属客语范畴,形成地带应为赣南,闽西,也可能是赣语孕育而来。而客家话也在赣南、闽西形成,因为非常接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呀把畲语称为惠州方言太可笑了吧
惠州可是汉人最多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0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