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03|回复: 10

[转帖] 赣州古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9 19: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赣州古城的历史形成
  赣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一个由城到城市,由地方小城到全国名城的渐进过程。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大将灌婴一路南扫,先后在九江、南昌、赣州建治。当时赣南属于汉朝的南疆,灌婴的城建于蟠龙章江水畔(欧潭一带),扼守在章江至梅关古代军事通道上,属于典型的具有军事意义的城堡,主要功能用来驻扎军队,抵御南粤王赵佗(直到汉武帝时期,南粤才归顺汉朝)。这种城的概念,一直延续到唐朝。这其间,赣州城几度搬迁,先后到虎岗、七里镇、于都设城建治,直到东晋高琰为南康郡守时才定守于章贡双江汇合处的三角区内。

  东晋以来,五胡乱华,大量中原汉先民为躲避战乱来到地处边远的赣南山区,赣南开始得到开发,一部分人以平民身份进入城堡,城内始有市场、交易,城市概念渐渐形成。最明显的标志有二:一是城的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张(军事城堡一般为几百平方米到一万平方米之内,赣州城区为一平方公里);二是有了明显的城市布局。这一时期及以后,赣州的衙门多建在城北面的皇城内(现市公安局一带),呈坐北朝南格局,衙门前笔直的阳街,直通南门、章江大码头,横对衙门的是横街,联贯章贡两江,阳街、横街构成典型的“十字街”。“十字街”格局分明——横街北面为官署衙门区,南部阳街则分成东、西两部分,即为古代的东市、西市,为买卖东西之市场(这种格局唐朝以前全国城市均类似),东市、西市渐有人家,遂成街巷。

  唐末、五代初,宁都洛口人卢光稠入主虔州城,成为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始了客家人真正自主管理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的客家人涌入城市。人口的剧烈膨胀,市场的频繁交易,加上卢光稠有意称王的政治企图,城市迎来了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扩张。这次扩张,将城市从一平方公里沿贡江向南扩展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阳街、阴街两街的基础上增加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联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从此赣州城就成了水患之都,直到北宋知州刘彝任上建成福寿沟,赣州城才消除水患。

  北宋时期,随着大庾岭道成为外贸通道,赣州城成为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赣州城得以迅速发展。在赵抃、孔宗翰、刘彝、洪迈等城市历代杰出统治者们的苦心经营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市肌体渐次丰满——凿十八滩、筑砖城、开道路、造船、烧窑、修福寿沟、建亭台楼阁、盖寺院,诸如世臣坊、南市街、买菜坡等一大批街巷开始成就。这时的赣州城一举成为全国36座名城之一。

  明清时期,是赣州城市发展的传承与完善时期。由于地处交通要汇,赣江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闽江水系均有通达,从而招引来了各地客商。这些客商旅居赣州的同时捎来了外域文化,最显著的是建筑文化。这一时期,直角状的马头墙之徽式建筑,中轴线对称、外角呈锐角状的客家建筑,马头墙上微生锐角的徽式与客家建筑之综合体的赣派建筑,开始在赣州城大量兴起。

  民国时期,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设施。随着这些城市设施的产生而有了城市的局部变化,如马坡岭新建了汽车站,便新开了百胜门(现东河大桥桥头)至汽车站的东郊路;为方便南行,镇南门(现南门文化广场)与南河浮桥、大码头之间新开了东阳山路。同时,驻扎在赣州城内的粤军开始对城市街道进行扩建与改造,遂有了岭南风格的逶迤骑楼出现。这一时期,中山路、阳明路、解放路、南市街、灶儿巷、六合铺等老街老巷中,徽式、赣派、粤式和客家建筑,风生水起,尉为大观,成为古城最为绚丽的建筑瑰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堪回首的文化伤痛期

不堪回首的文化伤痛期

  这个时期,并不太长,时间跨度不过50年左右。然而,这个50年,却使赣州城的历史文化遗迹遭受到了不可复原的惨重破坏。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极为淡薄,在一种全国性政治氛围影响下,赣州城开始了“破旧立新”的城市现代化建设。1957年,红旗大道在南边城墙外建成,为打通城内文清路、健康路与红旗大道的联结,南面城墙全面拆除,著名的有三道城门的镇南门从此消失。拆下的城砖做了三个用途——一是建赣州饭店,二是成了和平路和东溪寺土路的铺路砖,三是用来砌建地下排水道;1963年,为建东河大桥,拆了百胜门,百胜门至东胜山路口一段的古城墙用来做了东河大桥引桥;文革时期,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诸如庙宇里的菩萨,宅院或大户人家宅第的立面绘画、雕塑,祠堂的匾牌,家族的族谱,私人收藏的古董、银元、古籍等等,或被砸或被烧或被涂抹,毁坏无数,但诸如文庙、八境台、郁孤台等不可移动文物则相对没有受到破坏。

  改革开放后,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推进,城市建设进入一个绚丽多彩的时期。但在初期,由于没有意识到对文物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赣州城像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选择了“拆旧城建新城”的做法,以致出现了历史街区成片成片消亡的惨痛现象(这一时期,赣南各县的县城旧貌变新颜,历史遗痕几乎为零),赣州市文清路、中山路的骑楼几乎被破坏殆尽。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一是赣州城古井大量地消失。从前赣州城有数百口水井,滋养着一城百姓,如今全城连十口水井也难以寻找。二是西南端残存的赣七中至下濠塘一带的部分城墙,因建设吉祥花园而彻底消失。三是赣州护城河的消亡。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地理系的教授们带学生来赣州搞教学实践,对赣州绵延3公里多长的护城河十分感兴趣,编制了将护城河改造成以水景为主体的带状公园的方案(安徽古城护城河即完美实现类似方案),可惜,由于海关建筑率先侵占护城河,造成一发不可收拾局面,以致短短几年时间内,带动了全线填河,赣州护城河如今是连影子也没了。四是大量文化街区被火柴盒式的钢筋水泥建筑充斥其间,风貌全失。如姚衙前这片古街区,在小小的0.1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16条街巷纵横交错和5条外围街道相通,是个极为特殊颇有文化价值的旧街区,却因建设了几个居民小区而大煞风景。五是海会路的建成,将南市街变成了半边脸,将慈姑岭、桂家岭、五道庙、夜光山、荷包塘、蕹菜塘这些充满人文意义的老地名变得无所适从。

  如此,一个本可以与丽江、平遥、苏州媲美的城市格局,因为一个时代的浮躁与无知,城市肌体受到破坏,诸多珍贵的文化元素大量丧失。所幸的是,以城墙拆除为代价的红旗大道如今成了全国著名的绿色长廊;赣州迅速调整了战略,将城市发展目光从狭小的老城聚向宽敞的黄金、水南、沙河新区和三江六岸,如今,与古城赣州遥相呼应的现代赣州呼之欲出,正彰显出它蓬勃旺盛的活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城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下为数不多的古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20: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2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失的赣州古城地图

消失的赣州古城地图

消失的赣州古城地图

消失的赣州古城地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2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图

地图,做了些对照的处理
ganzhougc.jpg
u=1985034398,4213381759&fm=3&gp=1.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兴亡多少事,从南康郡到虔州,再到赣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3 15: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了几处容易消失的建筑,摧毁了几千年的远古文明.把心旷神怡的好地方变成必须要空调的建筑,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在倒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8 09: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州市区,通行西南官话。不是客家地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4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