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7|回复: 9

梅州赋(千城赋之1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8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州赋

    梅誉民族魂,芳香持劲节。夫梅也,红者报春,白者竞洁,早者劝诗,墨者润德,枝枝伸绿,株株衣褐。梅子青青,梅园欣欣,君切切,酒已洌。①

    人间霜雪后,处处敬梅芳。天造地化吾邑独以梅相称,能不妒乎?尚无愧乎?青史煌煌,碧水泱泱,与君琴抚盛唐宫商;岭南苍苍,围屋堂堂,与君恣肆大汉文章。梵乐袅袅,岂止千佛吟唱,高僧万道灵光;书声琅琅,不独东山清爽,处士沐浴河旁。介休寒食,君臣自古悲伤,不若程旼德望,皇昭百代程乡。可叹桃源隐世,欲盖弥彰;何如义都植梅,磨石粄香。②

    “相传程水上,有屋近梅花”,程公仙迹已杳;“铁石总温柔,玉姗几世修”,惇惇叶帅风貌。英姿飒爽,拔义剑、救苍生,一腔热血共和召;比诸葛、过吕端,三般危澜挽既倒。虚虎踞、却龙盘,安得晚归梅水钓。③

壶开美酒,顿觉此身舒畅!长乐烧也;且饮且歌,怎的梅林踉跄?虎形岗也。梅花仙子降,与君畅游叶帅之故乡何?惭愧祖师枕松月,如愚和尚听竹风,三友乐而同往,乘彩云而翱翔。④

    吾邑梅也,北揖武夷,文质彬彬;西乳南岭,母子情深;东参莲脉,将心比心。项山、鸿图、西岩、七目、阳天诸峰入云,恰似梅瓣五分;更有铜鼓阴那群峦吐雾,岂非梅蕊溢馨。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酣睡其里,安焉自性,曰:佛在世间觉,不离世间人。⑤

    吾邑梅也,商朝石罄敲,战国编钟鸣;秦时明月南海照,汉家大使南越迎;南齐冠程乡,南汉敬塔城;"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宋咏梅州行,清诏嘉应名。⑥

    岭南梅州,世界客都矣。盖或客家人也,河洛谱姓,祖德门声,屡避战乱,族举南旌。西晋一别,石壁殷殷;黄巾妇幼,汀州惺惺;宋及元明,梅州扎营;熙熙攘攘于清。再填四川、布肇庆、出台海、渡南洋,则五洲有亲。披荆斩棘,扶老携幼,患难见真情;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家和万事兴。吾邑梅也,客家心灵,梦幻安宁。⑦

    客家妹也,天衣天足把歌唱。客家郎也,好男儿志在四方。崇文尚武,爱国爱乡,叮咛祠堂。于是乎牌坊列列 ,楣杆条条,“五科五解”,廪秀科场。探花孟郊,夜读神光;进士升庸,晨悟泉凉。魁星黄基,遗憾金銮殿之栋梁。状元威光,心动紫禁城之凤凰。翰院宋湘,闲操桂枝,借广寒玉魄,书联俱臻无双。人境庐闲,遵宪悲吟国殇。培远堂烟,逢甲诗祭台亡。持静斋楼,日昌善本收藏。中山馆考,香林源远流长。平中碑刻,德胜嘉禾勋章。张裕葡萄,弼士醉拿金奖。五华长乐,惠堂酣饮球王。李夫子,“温夕阳”,“黄落叶”,林画廊。清高《海录》,见西学之端倪;金发新诗,启象征之首航。⑧

    颠沛流离而晓和谐至理,不平则鸣而敢揭竿而起。白沙坝留下太平梦,前赴后继;黄浦岸重振中华魂,壮烈寰宇。⑨

    往昔百舸争流,赫赫英雄逐浪,今夜群星璀璨,银汉横空荡漾。纯厚楼里,半千梅籍将军盘棋嚷;先勤楼中,几百大学校长登坛讲。院士广场,笔挺三条石楣杆,22士和蔼样,歌曰:国豪楚汉兮如心,懋华春广兮焕彬;作梅成桐兮子卿,湘涛惠澜兮欢成,芳权世镇兮国平,佛松郑度兮德生;文采尚豪兮伯强,杨简兮名誉毓刚。⑩

    古矣哉!文保仲元凌风路,曾井曾田长仰慕,“灵镇山河”泮坑瀑,梅山梅亭太极舞。

    乐矣哉!一迎客天下,二度雁归来;三乡远播四山歌,五园六桥斗口才;七艺八音九吉祥,十个节气准登台。

    幸矣哉!一江两岸妹倾心,长潭夜鸣三省禽,合水泛舟花塔影,花萼土楼泰安临。龙鲸漂流兮黄花村寻,热泥山庄兮返我童贞,塔岗春涨兮长乐宜人,蔓陀山庄兮似笑而颦。正是:平常客得非常趣,远道宾归本道真。⑾

美矣哉!兴我梅州,同作梅赋:一枝独秀,八方盈袖,傲然而立,默默眷顾;直插苍穹,舒展自如,异军突起,辉映锦簇;高者日新,绿者甩步,后发先至,劲生于足。百年西哲,证得以人为本;千秋伟业,终归幸福指数。故知吾邑名列中华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着实令人羡慕也。

   壮哉!霹雳之火,再生之凰,吾梅矢志,铁骨柔肠。多难兴邦矣!

   壮哉!和平之召,崛起之潮,长河归海,大鹏冲霄。势不可当矣!⑿



《梅州赋》注释:

①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②唐朝通行国语乃客家话。唐译经咒,客话为准,信乎?“围龙屋”,客家典型建筑,风格天人合一,多以中原祖地为堂名,祠堂多兼为学校。“千佛塔寺”,有南汉铁塔,文化梅州象征。“灵光寺”,唐朝惭愧祖师潘了拳开基。“东山书院”,叶帅等所创东山中学旧址,额为清书法家黄基题。

程旼(mín),南齐处士,客家人文初祖。广东古八贤首。程旼文物仅存客家人常用于磨米煮粄(bǎn)的“磨石”。义化都,原程旼故地名。

③“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叶帅咏梅。毛泽东曾以“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联赠叶。“会当再奋十年勇,归读阴那梅水边”,叶帅诗。

④虎形岗,叶帅故居坐落处。“如今撒手归空去,万里云开月在天”,惭愧祖师作。“石室不须金锁闭, 林园自有白云封”,五指石石林寺如愚和尚联。

⑤梅州周山有项山甄、鸿图嶂、西岩山、阳天嶂、七目嶂,中部有阴那山脉之五指峰、铜鼓嶂等。

⑥南汉设敬州,州治始,北宋改梅州。“一路….”句,南宋杨万里诗。杨曾仕梅。

⑦石壁,福建宁化石壁。汀州,今福建长汀。

⑧ “楣杆”,石楣杆,又称石笔,客家人刻上科举功名。 “五科五解”,广东乡试接连五科第一名均为梅州人。梅州八贤:宋湘、黄遵宪、丘逢甲、丁日昌、罗香林、姚德胜、张弼士、李惠堂。李士淳人称"岭南夫子"。温训,夕阳诗扬名,故称"温夕阳"。黄香铁,《落叶诗》轰动京城,被称为“黄落叶”。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谢清高,被誉中国马可·波罗,《海录》是我国第一部详细介绍世界概况的著作。李金发,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⑨白沙坝之役,太平军最后一战。黄梅兴将军是淞沪会战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将领。此役为国民政府决心抗战的第一仗,意义重大。黄牺牲于虹口。姚子青将军在宝山县殉国。歌颂谢晋元将军率部的《800壮士歌》几乎唱遍中华。

⑩客家公园有客家博物馆,有纯厚楼(将军馆,545名梅籍将军)、先勤楼(校长楼,228位大学校长书记)、达夫楼等客家古建筑。院士广场刻有梅州籍22名院士碑:李国豪、张楚汉、张如心、汪懋华、梁春广、刘焕彬、张作梅、丘成桐、黄子卿、周湘涛、钟惠澜、江欢成、饶芳权、钟世镇、李国平、王佛松、郑度、古德生、杨文采、黎尚豪、梁伯强、杨简等,名誉院士潘毓刚。

⑾客天下、雁南飞、雁鸣湖,度假村。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四句板”为客家山歌最普遍形式,梅城古今15桥,跨江有六。“七艺”,客家山歌、花环龙、船灯舞、火龙、竹马、杯花、广东汉乐。“八音”,客家器乐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俗称“闹八音”。“九吉祥”, “九”与“久”同音,为吉祥的象征,客家有“崇九”风俗。“十个节气”,客家坚守中原古俗有春节、上元、二月二、清明、端午、乞巧、盂兰、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曾井”, 南汉程乡县令曾芳所凿,继思源报土传统者众,以曾、田二贤为最。叶文保路、邓仲元路、凌风路街、“灵镇山河”摩崖碑刻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⑿戊子岁旧历纳音霹雳火。

(中华辞赋网 作者:叶俊新  邮箱:gdpyyejunxin@126.com

[ 本帖最后由 平易敬远 于 2009-4-17 20: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壮美千城赋 和谐万世歌
2008022715044843100.jpg

[ 本帖最后由 平易敬远 于 2008-6-22 23:1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2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系唔系平远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斑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无猜错,http://blog.sina.com.cn/u/1260369532汝就系哩个播客个主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6-22 22:57 发表
如果无猜错,http://blog.sina.com.cn/u/1260369532汝就系哩个播客个主人

欢迎光临.亦主亦客,斑竹如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2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赋!作者即楼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韩江不肖生 于 2008-6-22 23:20 发表
好赋!作者即楼主??

尽心矣!敬请斧正.
韩江不肖生异骨
万川流注地逢君
一杯梅酒千年醉
借问桃花笑几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0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拜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很上口,很好,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9: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