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3|回复: 0

孙中山<<敬告同乡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7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告同乡书

1905年时的孙中山


(一九○三年十二月)



同乡列公足下:

  向者公等以为革命、保皇二事,名异而实同,谓保皇者不过借名以行革命,此实误也。

  天下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夫常人置产立业,其约章契券犹不能假他人之名,况以康梁之智而谋军国大事、民族前途,岂有故为名实不符而犯先圣之遗训者乎?其创立保皇会者,所以报知己也。夫康梁,一以进士,一以举人,而蒙清帝载湉特达之知、非常之宠,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维新,言听计从,事虽不成,而康梁从此大名已震动天下。此谁为之?孰令致之?非光绪之恩,易克臻此!今二子之逋逃外国而倡保皇会也,其感恩图报之未遑,岂尚有他哉!若果有如公等之所信,彼名保皇,实则革命,则康梁者尚得齿于人类乎?直禽兽不若也!故保皇无毫厘之假借,可无疑义矣。如其不信,则请读康有为所著之《最近政见书》。此书乃康有为功南北美洲华商不可行革命,不可谈革命,不可思革命,只可死心踏地以图保皇立宪,而延长满洲人之国命,续长我汉人之身契。公等何不一察实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诬妄康梁一至于是耶?

  或曰:言借名保皇而行革命者,实明明出诸于梁启超之口,是何谓诬?曰然,然而不然也。梁之言果真诚无伪耶?而何以梁之门人之有革命思想者,皆视梁为公敌、为汉仇耶?梁为保皇会中之运动领袖,阅历颇深,世情浸熟,目击近日人心之趋向,风潮之急激,毅力不足,不觉为革命之气所动荡,偶而失其初心,背其宗旨。其在《新民丛报》之忽言革命,忽言破坏,忽言爱同种之过于恩人光绪,忽言爱真理之过于其师康有为者,是犹乎病人之偶发呓语耳,非真有反清归汉、去暗投明之实心也。何以知其然哉?夫康梁同一鼻孔出气者也,康既刻心写腹以表自其保皇之非伪,而梁未与之决绝,未与之分离,则所言革命焉得有真乎?夫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今梁以一人而持二说,首鼠两端,其所言革命属真,则保皇之说必伪;而其所言保皇属真,则革命之说亦伪。

  又如本埠保皇<>之副主笔陈某者[指檀香山正埠《新中国报》副主笔陈仪侃。],康趋亦趋,康步亦步,既当保皇报主笔,而又口谈革命,身入洪门,其混乱是非、颠倒黑白如此,无怪公等向以之为耳目者,混革命、保皇而为一也。此不可不辨也。今幸有一据可以证明彼虽口谈革命,身入洪门,而实为保皇之中坚,汉族之奸细。彼口谈革命者,欲笼络革命志士也,彼身入洪门者,欲利用洪门之人也。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图穷而匕首见矣。若彼果真有革命之心,必声应气求,两心相印,何致有攻击不留余地?始则于报上肆情诬谤,竭力訾毁,竟敢不顾报律,伤及名誉,若讼之公堂,彼必难逃国法。继则大露其满奴之本来面目,演说保皇立宪之旨,大张满人之毒焰,而痛骂汉人之无资格,不当享有民权。夫满洲以东北一游牧之野番贱种,亦可享有皇帝之权,吾汉人以四千年文明之种族,则民权尚不能享,此又何说?其尊外族、抑同种之心,有如此其甚者,可见彼辈所言保皇为真保皇,所言革命为假革命,已彰明较著矣!

1894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由此观之,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如弟与任公私交虽密,一谈政事,则俨然故国。然士各有志,不能相强。总之,划清界限,不使混淆,吾人革命,不说保皇,彼辈保皇,何必偏称革命?诚能如康有为之率直,明来反对,虽失身于异族,不愧为男子也。

  古今来忘本性、昧天良、去同族而事异种、舍忠义而为汉奸者,不可胜计,非独康梁已也。满汉之间,忠奸之判,公等天良未昧,取舍从违,必能审定。如果以客帝为可保,甘为万劫不复之奴隶,则亦已矣。如冰山之难恃,满汉之不容,二百六十年亡国之可耻,四万万汉族之可兴,则宜大倡革命,毋惑保皇,庶汉族其有豸乎!

  书不尽意,余详演说笔记中,容出版当另行呈政。此致,即候大安不既。

弟孙逸仙顿

   
孙中山曾寓居四年的檀香山故居(在茂宜岛)。
  注 释:   

  据郑东梦编《檀山华侨》(檀香山檀山华侨编印社一九二九年九月出版)转录《檀山新报》所载《敬告同乡书》
  *孙中山的这篇致海外侨胞的公开信,是在檀香山正埠(火奴鲁鲁)写的。

(来源:《孙中山选集》)


~~~~~~~~~~~~~~~~~~~~~~~~~~~~~~~~~~~~~~~~~~~~~~~~~~~~~~~
  
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成立宣言》

孙中山檀香山写《敬告同乡书》的历史背景:


1903105日,孙中山第五次抵檀。此时距18988月檀香山并入美国版图业已有五年多了。孙中山此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说:“适于此时,有保皇党之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目睹此种情形,他深知“非将此毒铲除,断不能做事”,遂下决心“尽力扫除此毒,以一民心”。孙中山先在希炉宣传革命,组建了希炉第一个革命团体,取名为“中华革命军”。“中华革命军”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如有异心,任众罪罚。”这一誓词,较之兴中会的宗旨,无疑是又前进了一步。

1903
1213日,孙中山回到火奴鲁鲁,在荷梯厘街戏院演说,指出:“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此次到檀,宣传革命,保皇党十分恐慌,在《新中国报》制造诽言,大肆攻击革命党,诋诬孙中山。孙中山决定在《檀山新报》发表《敬告同乡书》,揭露梁启超“名为保皇,实则革命”的欺骗。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号召侨胞“大倡革命,毋惑保皇。”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以极端鄙视的语言大声疾呼:“夫满洲以东北一游牧之野番贱种,亦可享有皇帝,《敬告同乡书》一文,揭开了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序幕。驱除鞑虏:意思为驱赶满清统治者(并不是理解为排满,这样理解实误,林虎著解)对于中国的统治,恢复中华:当时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侵略,大面积国土沦丧,所以孙中山的同盟会要建立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国家,任中国像唐,汉时囊阳鼎盛。建立民国:孙中山知道了帝制和立宪制的弊病,要学习西方,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平均地权:清朝时,土地归贵族和皇帝所有,百姓只能租着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权就是让土地归人民所有,赶走鞑虏(满清统治者),恢复汉族的中华.建立中华民国,土地归为百姓所有.1906年孙中山又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经过几次口诛笔伐,檀岛广大侨胞分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以前投入保皇者,纷纷登报声明脱离,加入中华革命军者源源而来。孙中山审时度势,于19041月,特设中华革命军总部于火奴鲁鲁温逸街四大都会馆,公开活动。檀岛重新回到了革命党的怀抱,成为海外党人的重要活动阵地。1904331日,孙中山离檀岛,计在檀共5个月。……



   
在唐人街的主街,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几棵青绿的树下,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铜像,他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眼睛凝视着书卷。铜像底座上镌刻着孙中山来檀香山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事迹。铜像右侧原是孙中山先生来此成立兴中会的地点,现在已改建为一座白色的大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