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底世界

书家印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7: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诗人有至情——记诗人书法家赵玉林先生
  赵玉林,字恒一,号佛子明璧,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尽管他已年近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铄,宝刀不老。在很多艺术场合或学术会议上,还不时听到他那宏亮的声音,看到他那飘拂的银髯。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年轻”长者,却饱经磨难,大喜大悲。也正因如此,他才凝结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留下了用心和血、汗与泪写出的风味独特的诗词与书法作品。
少年坎坷
  赵玉林原籍浙江绍兴,清末,先祖移家仕闽。父崇钰,字四勿,精书法,擅诗词,人以诗佛称之。1917年7月,玉林出生在这诗礼之家。7岁时,在陈姓私塾读《诗经》、《论语》、《左传》、《古文观止》等经典。课余读唐诗宋词,兼及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等。尤爱《聊斋》,私读七遍,遂通古文,后戏称自己的老师是蒲松龄。12岁入三牧中学。在初一,就受到前清举人、国文老师唐汀镜的青睐,作文多被唐老师圈点褒扬。尤其暑假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写的“书后”,唐老师更是逐段加圈,甚至双圈、三圈。无论季考、月考,国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常常是第一名。读初二时,因英语季考不及格,由于骄气作祟,弃而转学三民中学。躐升高一,各种成绩依然极好。但三民中学学费较高,家庭无力供应,正逡巡间,适福建省政府秘书处招收办事员,他去投考,被录用了。从此,17岁的赵玉林便告别了校门,走上了社会。此时他求知欲正强,工作之余,多方觅师。先拜福州著名学者、诗人龚惕庵(名乾义)为师,每周授课一次,月改作文一篇,颇多启发。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劫了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年仅20岁的赵玉林投入了抗日救亡工作。及日寇逼近福州,省府机关内迁永安,玉林随迁。永安属山区,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然在工作间隙,又拜田谷士为师,学习古文,尤重诗词。随时以吟咏抒发同仇敌忾的呼声,倾吐民族御侮的坚强气节。唯因迁徙流亡,作品已多散佚。1941年4月20日,福州沦陷。赵玉林与同人组成抗日剧团,奔赴各地宣传演出,鼓舞国人斗志。当时物资极为匮乏,剧团经常断炊。为了坚持工作,同人互瞒枵腹,有一次在永安孔庙演出时,有一女演员竟然饿晕在台上。更有甚者,敌机经常狂轰滥炸,他们还有随时被炸死的危险。如玉林夫妇赴龟山省广播电台演播抗日话剧《祖国万岁》后刚离开,敌机忽来,广播电台被炸,钟台长一家七口全部罹难。这些困难危险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更加激起了复仇怒火。1944年8月,福州再度陷入敌手。传闻当时的驻防部队消极回避,不战而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斥责。赵玉林诗谴云:“惊闻日寇陷闽都,怒发冲冠责虎符。安得雄屠椎晋鄙,夺兵十万拒倭奴!”他想夺兵拒倭,具见义愤填胸的气概。此后不久,果然穿上了军装,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士。
  金门、厦门陷落后,漳州成为东南门户。1944年秋,胡美成将军出镇漳码,邀赵玉林入幕。因地临前线,有亲友以“家室可虑”劝阻。玉林赋词言志,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勉。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赵玉林写诗纪实,有“我血沸腾今更切,从兹国步化鲲溟”的句子。但接踵而来的内战却打破了他的书生梦想,而他还懵懵懂懂凭着一己的爱国热情,走上了一条看似辉煌却为日后埋下了祸根的道路。
中岁蹭蹬
  1946年赵玉林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得经济系第二名。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学习。翌年又参加选拔县长的考试,名列第一,时称状元。因为这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举行的最后一次考试。所以有人戏称赵玉林为“末科状元”。
  随后,赵玉林被任命为永泰县县长。一无政治背景,二无裙带关系,全靠自己刻苦力学一举成名,这在旧时代可谓奇迹。他在县长任上干了不足一年,便迎来了解放。这期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据说国军撤退时路过永泰,要他派一百名民夫随军出发,被他拒绝;又有人要卖败军留下的武器弹药,被他制止。前者保护了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免于流落他乡;后者稳定社会治安,不致生灵涂炭。因此,解放后永泰县召开批斗赵玉林大会,两次都未开成,因为老百姓还记着他的好处。老百姓还上了“百家保”,即一百多家联名作保,要求放出赵玉林。这在解放初期也是绝少的现象。
  1950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商业厅招聘职员,赵玉林应试被录取为高级统调员,参加工作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叫嚣要乘机反攻大陆。福建离台湾最近,成了前线。为了扫清隐患,开始对旧政府遗员的审查,他就被送到公安机关举办的集训队学习。1952年集训结束,后又被遣送到苏北农场劳动改造,这一去就是23年!
  在苏北农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下田劳作,犁田、插秧、挑粪、锄草、治虫、学习田间管理,早出晚归,备尝艰辛。这时他也觉得以前的路走错了,因而真心实意地改造自己,弃旧图新。逐渐他由一个不辨黍稷的旧知识分子,变成了农业生产能手。并获得了农场管理干部的信任,常为农场写生产总结,探讨农作物丰歉的原因。承担了农业技术员任务。
  此时的赵玉林是双重身份,一是改造的对象,有李煜式的伤感;一是农业生产的从事者,有陶渊明式的感知。他写了大量的具有这种双重人格的诗词作品。如《人月圆·滨海》云:“能禁几许流光逝,两鬓白斓斑。一腔幽愤,满怀愁绪,罪孽如山。回思当日,寒窗十载,铁砚磨穿。而今地角,铁窗十载,风雪衰颜。”这属于前一类型;又如《喜雨》云:“秋豆孵芽玉米青,棉株发棵水蛙醒。爱他一夜催诗雨,绿满田头碧满汀”这属于后一类型。到农场后,妻子忧劳成疾,不久病故;又遭丧姊之悲,复念垂白在堂,有亏子职,心境难免忧郁。作为23年农场生活的最大收获,是他的《莘野随录》和《悼孟百歌》,这两组作品最终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两座丰碑。
  在中国诗史上,田园诗并不鲜见,但真正参加农业生产的诗人,似乎只有一个陶渊明。而田园诗中罕有词作。即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等,只是旁观抒写。赵玉林却是亲身实践,写自己的劳动感受。可以说,用诗词表现农作生活,在50年代是独一无二的;赵玉林是词史上第一人。23年农场生活,除了诗词,赵玉林还创作有《青陵台》等史剧十种,《海滨戏墨》、《洪湖病稿》及散文、成语汇编等。但他最着意的还是诗词。1966年大病泗洪,自料必死,曾赋《沁园春》云:“便尘寰撒手,犹剩诗词”,可见其心力之所在。
  在苏北农场,最使赵玉林肝肠寸断的莫过于与爱妻陈孟玉的生离死别了。孟玉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慧屏是福州著名的折枝诗人,孟玉也能诗善书。抗战期间,夫妇一道破家救国,宣传抗日。现身说法,同台演出,同甘苦,共患难。孟玉30岁生日时,夫君寿以衣物簪珥,她不受,却索诗百首,可见其高怀雅趣。1952年玉林由集训队解往苏北时,不知自己要去哪里,无法告诉妻子。途经当年抗日救亡工作的主要地区南平时,不禁发出“此来不是温前梦,一去何知路尽头”的哀叹。而孟玉思夫痛苦则更难忍受。她信中曾有句云:“何时最是思君处,斜月三更挂太虚!”玉林远戌后,妻子独撑家务,上要服侍年老的婆婆,下要抚养五个未成年的儿女,社会地位又极尴尬,屡遭亲友白眼,不久就病倒了,患的是肝癌绝症。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还想抗争,期盼能与丈夫再见一面,病重时她写信给丈夫说:“莫信杏林皆束手,须留残喘待君还”。这是多么的一往情深啊!1955年秋,孟玉病故,年仅36岁。玉林与妻子的心,息息相通。孟玉临终时,他曾做过一个梦,梦中和妻子“挥泪隔人天”了。果然,很快就得到噩耗:爱妻走了!在这极度痛苦之际,他立下了“尾生长抱柱”的誓言。尾生是庄子笔下的人物,是古代坚守信约的爱情典范。如今50年了,赵玉林果然做了一个现代的尾生!1960年,玉林哀思难遣,他写了整整一百首诗词,追念他和孟玉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及婚后生活的种种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悼念。他把这组血泪凝成的爱情杰作命名为《悼孟百歌》,人称诗体的《浮生六记》。这组诗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不少人读过后都为之下泪。其后,赵玉林回籍境遇好转,享有社会声望时,好多人劝他续弦,都被拒绝。这种对爱情忠贞不渝,一诺千金的优秀品德,在现今常见朝秦暮楚的颓风中,真可算是一个良好的楷模!
老来奋发
  1976年1月,农场负责人告诉赵玉林,政府决定对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人员予以转业。23年的漫长岁月,赵玉林已由3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年届花甲的老人!“槎枿半生消逝也,更从何处赎华年?”还能说什么呢?
  玉林回福州后,无处安身。百无聊赖,便于1977年夏到贵阳龙洞堡依长女居住。7月22日,广播里传出邓小平复出的消息,整个贵阳群情欢沸,大众自动上街游行。赵玉林也感慨万分,曾赋诗云:“自是东山颙望重,好施霖雨慰苍生。”三中全会后中央拨乱反正,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又在词中欢呼:“江山虎虎,应已得真宰。”然而命运却偏偏和他过不去。正当时间渐渐抚平他的心灵创伤时,他又遭受了新的打击。他惟一在贵阳依靠长姐的儿子新展不幸夭折。这使他如落冰窖,失魂落魄地返回福州。在福州,孤灯吊影,伺以遣怀?他拿起秃笔,写他的农场生活,创作了30万字的小说《南冠思》。至1979年,仍居无定处,暂栖福州西禅寺,遂开始礼佛。这一时期,除了偶尔和朋友们诗词酬唱外,还为报纸撰写了《诗絮谐谈》等系列短文。他在答友人的一首绝句中写道:“升沉莫问当年事,宠辱无牵一醉旋。”在表面的旷达中,蕴藏着多少辛酸啊!
  给玉林生活和事业带来转机的,是1980年福建省文史馆的复馆。时任馆长的傅柏翠先生,颇赞赏他的学殖,大力举荐。赵玉林被聘为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学习中心组学员。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此,他的生命焕发出了青春的异彩。
  1981年秋,赵玉林和一些民主人士共同发起组建逸仙艺苑,下设诗词、书画等部门,自任驻会理事和副理事长。逸仙艺苑成立之初,经费短缺,困难重重,玉林筚路蓝缕,倾力经营,甚至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全部投入。工作卓有成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1985年被推举为理事长,连任15年,会员由最初30人发展到900多人。
  1983年赵玉林又创办逸仙业余学校,任校长10年,培养学生数千人。1992年退任名誉校长。
  1986年,他和全国诗词界同人发起筹建中华诗词学会。次年学会在北京成立,当选为理事。北京回来,他又和同仁筹建福建诗词学会,当选为秘书长、副会长,连任14年,2000年以84岁高龄退任顾问。作为饱受磨难的老人,他居然“颠沛逾恒,而忠荩愈烈”(傅柏翠语),创造了如此不平凡的业绩,真让人由衷赞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渐趋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也随之复苏。当今遍及海内外的“诗词热”,即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诗词热的形成过程中,赵玉林以其大量的工作和突出的贡献,被人称为当代诗词复兴大厦中的“南天一柱”。
  首先是他的诗词创作,成就突出。他原有的《悼孟百歌》和《莘野随录》,早在福州脍炙人口。80年代以来,他广泛参与各地诗词活动,遍游大河上下,天山南北,创作了1000多首诗词作品。1989年与黄寿祺教授合著《秦豫行》,1992年圣代词库丛书出版了《玉林词选》,1994年和潘主兰等七人合印《七发集》,同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玉林诗文集》,1998年福州市作家协会出版《玉林诗文续集》,同年香港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诗人书法家赵玉林(中国·福建)》,1997年在福州举办《佛子明壁诗书展》,1999年又举办《佛子明璧百联展》,并应邀到南平、莆田等地巡回展出,2003年出版《赵玉林自书七绝诗卷》,同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灵响居诗文存》,其书法被中央统战部、中央电视台、福州市政府、武夷碑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刘少奇纪念馆、陶渊明博物馆、茅盾纪念馆、常德诗墙等几十个单位收藏,并流传到海外。如日本、马尼拉等地也请他书碑题字,可见其影响之广泛。
  其次是理论研究,成绩显著。建国以来由于大学不设诗词写作课,整个社会不提倡诗词,亘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出现断代迹象。从首都到各地,编辑、作家、教师多不懂诗词格律,报刊偶尔所发,亦多走样。而在诗词复兴中,爱好者多,精通者少,歧见纷纭,误解成堆。为解决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的困惑,赵玉林撰写了大批论文,如《诗词写作刍言》(1992年)、《当代诗词创作应走道路的探讨》(1993年)、《略论诗中有我》(1993年)、《漫谈诗的艺术表现手法》(1994年)、《诗人的胆与识》(1997年)、《当代诗词大众化的探讨》(1998年)、《平淡与精深》(2001年)、《当代诗词美在何处》(2002年)等等,拨迷指误,探路燃灯。他还注意总结诗词创作中的古今经验,并力倡爱国主义,以为今人创作的借鉴,如《鸦片战争与爱国诗歌》、《福建诗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优秀篇章》、《爱国诗人张际亮》、《林庚白的爱国情怀》、《林锴诗艺初探》等。
  第三是编辑丛书,功不可没。1981年逸仙艺苑成立以来,他先后编辑出版了《海峡诗声选集》等10部诗集,有力地弘扬了传统文化,壮大了诗词创作队伍,同时也向海外侨胞架起了心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参与编辑出版《福建丛书》、《福建文史》、《福建诗词》。福建历代人文荟萃,但百年来的诗作尚无人收集整理,赵玉林遂提议编纂《百年闽诗》。2001年10月,福建省文史馆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任他为执行主编。此时他已84岁。时历百年,地及全省,人亡诗轶,作者后代亦星散八方,遍布海内外。赵玉林凭着坚强的意志,广泛的人缘,以及所拥有的丰富资料,搜沉辑佚,追亡补缺,出色完成了这部百年巨著。特别是2003年7月,在这部书稿即将竣工时,他病倒了。医生说是胃癌,建议他马上动手术,他执意不肯,说“我的生命只要两个星期就够了,有两个星期,《百年闽诗》就可以完稿付梓了。”好像老天被他感动似的,他居然“笑别阎王又一回”。2004年5月,此书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全书选收20世纪100年中720位作者3000多首诗词,这是对八闽文化的一大贡献,必将世代流传。
  第四是讲课育人,影响深远。随着赵玉林声名远播,慕名求教和邀请他讲课的作者和单位也越来越多。1985年,玉林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福州分校特邀教授,后被邀请到省老年大学、省委党校、福建医科大学,以及各种专业班,讲授诗词书法长达10年之久,听众逾万。1996年80岁后,因年老谢绝邀请,但有时还需登台一讲。2001年又被中华诗词学会研究中心聘为研修班第二期导师。20年来,赵玉林广交诗友,足迹遍及30多个省市地区,与大家切磋研讨,交流诗艺和书法。他还给50多部诗集作序,奖掖后进,指点门径,培养新秀,激励来者。凡有利振兴诗运之举无不戮力以赴。正如他的一首七绝所说:“敝屣家珍我辈羞,诗词?载被幽囚。拼将汗水浇焦土,不茁新葩誓不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11-7-19 17:46 编辑

      说起赵玉林先生,我对他的第一印像是“仙风道骨”,他红光满面,长须飘飘,精神矍铄,有古贤者风。对于赵先生的字和诗词,我是早已拜读过了,由于赵先生已九十多岁了,这些年较少出来走动,见到赵先生是在2000年12月份,在于山堂举办的个展,我受人之托送了花篮前去祝贺,见到赵先生时,他神采奕奕,说出我的来由后,他亲切的和我握手,并表达了谢意,我叫他“赵爷”,因为他与我奶奶同辈。

2010040703552168.jpg

20100407035753770.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7: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赵玉林
[编者按]:数十年来,他醉心诗书研习,享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的盛誉。赵玉林:现在我也不敢称什么书法家,只能说是书法爱好者。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到老年他焕发青春,毕其精力创艺苑、办学校、著书立说、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心扶持后人。赵玉林:办学校,办艺术团体,自己弄书法,弄诗词,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留我们中华文化。他身上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气质,爱祖国、爱人民,散发着可歌可敬的民族精神。赵玉林:我们也只懂得书法和诗词,所以就在这两(个方)面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对祖国的报效。赵玉林2006年9月22日,福州画院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艺术作品展。没有鞭炮,没有美酒,在殷殷的祝福声中,一道汇集了200余幅诗书画印的文化大餐成为了一位书法家——九十华诞的贺礼,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庆祝生日就是我们本期的主人公——赵玉林。赵玉林,别署佛子明璧,1917年7月生于福州。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福建楹联研究会会长。曾先后编纂了《百年闽诗》、《灵响居诗文存》、《海峡诗声》等诗集。2006年9月22日,福州画院向榕城观众奉献了一道——荟萃赵玉林师生诗书画印200余幅精品文化大餐,眼前这位鹤发银须,目光炯炯、飘逸潇洒、似有仙风道骨的慈祥老人——就是赵玉林先生。赵玉林如今的造就可以得益于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受父亲影响,对诗书兴趣浓厚,写得一手辞藻俊美的骊体文。赵玉林:我们家过去称为“书香门第”小孩子都要读书写字,跟要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根本就没想到什么书法家。再说,现在我也不敢称什么书法家,只能说是书法爱好者,因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舍不得放弃它。在数十年的诗书艺术生活里,赵老对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如痴如醉,常常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他的书法广涉百家,融诸家之长,自成风格。书法评论罗方华:有些书法界的人士认为赵老风格不明显,而我正好认为赵老的书法是非常有风格的,因为现在认为追求个性(风格),很多是在视觉上、在外在上、在形式上去追求个性,比如说扭捏变形,在造型上(追求个性),这些都是外化的,而这种个性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变化的。但是赵老(书法)的个性,不但在造型上,比如线条的形式上,在结构上、在章法上,他其实是有很深刻、很独到的探索。赵老行、草、楷、隶无一不精。在他研墨挥毫时,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笔端在转、提、按、停顿之间极尽变化,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书法评论家  罗方华:(赵玉林)他写大字很苍涩,线条很凝重 在章法上起伏比较大,很动弹、枯湿相生,很注重对比,比如说有的字接近楷书,有的字草书,这种过渡又很自然,节奏韵律感很强,这种动静行草、楷行草的交替,动静的变化,墨色的枯湿浓淡,象这种对比性特别强,但是又很协调统一,(作品)它是和谐的、不是杂乱,他写小字,跟大字又不一样,很温润,极富书卷气,非常有书卷气,清新自然又很潇洒。赵玉林,字佛子,明壁是赵老早年归依佛教师傅所赐法名,给自己的作品署名“佛子明壁”,也意味着赵老从此与佛教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数年里他在福州的大小寺庙留下了不少的诗词墨宝。“卧虎藏龙造就人间大栋梁,拥湖叠案 收容天下好风水”是赵老为福州林阳禅寺撰写的对联;“峰声水西 高摘斗参 中夏先秦曾置郡,江来天上 平分旗鼓 巨灵左海与开疆”这幅由赵老亲自拟稿并撰写的对联,作品气势雄浑,风神洒脱,线条虬劲,骨骼清晰,为旗山万福寺迎来了不少游人前来游憩、品赏。不仅如此,赵老还倡导文化拥军,书写军民鱼水深情。学生:赵老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部队书法爱好者的好朋友,我认识赵老师大概有二十多年时间,当时我找到赵老师拜(他为)师,他对我们(学生)非常的关心支持。我们部队经常会举行一些拥军活动,有时候是我负责,每一次我们请地方画家(来参加)只要是请到赵老师,赵老师都是第一个坚决地支持,坚决的拥护,每一次他都要积极的参加。诗和书法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诗与书法,可以说是同源同根。赵玉林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赵玉林:我相信是有一个字,要保持一个“真”字,因为我反对假、大、空,写诗不要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你讲假、大、空,人家不喜欢看,(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同时,我写诗有一个特色,就是不喜欢僻典僻故,因为你用很偏僻的东西,人家看不懂,看不懂有什么用呢?你写诗要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别人,读者会受感染。如果人家看不懂,你还不如不写罢。(配音)自古以来,诗歌做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语言艺术,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而呤诵一直是学习诗词的一个有效途径。吟诵是根据诗词的类别和平仄声的不同,通过对一些基本调式的运用和变化,将诗词的内在韵味充分表现出来,给人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赵玉林:(现在来唱一首)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怎么样?你们听了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比较悲壮。是不是?他虽然是年纪老了,年老了,但是他还想:怀佳人兮不能忘。对整个国家的事业,还有一种(自信且自负的)想法。那么再来唱一个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寥\长相思 摧心肝.”李白不是一个写恋爱诗的诗人。他写:长相思 在长安。长安是唐朝的帝都——帝王所在地。古代的帝王就代表国家,他对国家的一种抱负,不能够(得以)施展,所以他就怀念长安,但是又不能爆发出来。忧郁、苦闷、缠绵(就寄托在诗词上),所以跟刘彻的雄壮(诗风格)就不同了。所以我们吟诵的时候就从这里面去体会,每首诗都有他的主题,都有作者的一种思想表露。(诗人)他的情绪、他要表达的内容——要从我们吟诵里面表达出来。赵玉林:吟诵就是一个入门的捷径,你只要会吟诗,你就会写诗。因为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边吟,吟的时候认为,觉得很舒畅,这个你(的诗)已经行了。能表达你的感情,能符合诗者的规律。如果觉得这里面有问题,觉得有一个疙瘩,说明这里还有毛病。唐朝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是有几个著名的诗人:王之焕、高适……他们几个到旗亭。旗亭是酒馆,过去的酒馆叫旗亭,到那边去喝酒。就看见那边有一些歌妓在里面唱诗,他们几个人就讲,如果唱到了就算你有名气了,人家会唱你的诗呀!结果王之焕的诗没有唱到,人家说你的诗怎么没有人唱呢?王之焕说你们看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就会唱我的诗,结果等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的出口的时候,就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王之焕的诗。他非常高兴,果然那个最漂亮的女孩子唱的就是他的诗,所以传下来叫旗亭故事,就是说当时的诗就能唱。早期在苏北农村,除了农活劳作,赵玉林寄情于写诗填词。诗言志,歌抒情,人生的遭遇和精神的创伤随笔端融入字里行间。然而这些都只能算是以诗词自娱。谈起真正开始诗词的创作,赵老却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赵玉林:我的妻子陈孟玉在福州(得)肝癌死了。我不能回来,所以因为怀念她,就写了一百首的诗纪念——我死去的老婆,(诗集名称)叫《悼孟百歌》。后来很多人看到了,说我那些诗很有感情,感情很丰富,可以感动人,大家都喜欢看,所以因此我就跟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赵玉林先生在妻子生前曾答应为她写诗做为生日礼物,但一直没写。直到妻子去世,听闻噩耗的赵玉林悲痛欲绝,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写下一百多首诗悼念亡妻陈孟玉,题为《悼孟百歌》,全部采用旧体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赵玉林在《悼孟百歌》的卷首写着:“九泉有知或将破颜一笑耶”,渗透着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当年未能及时兑现承诺的歉疚,同时,也揭开了赵玉林真正成为一个诗人的序幕。

赵老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全国公务员考试中,他曾以“八添纸、双状元”而名重一时。而如今,他以“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享誉艺术界。
1976年,赵玉林重归故里,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此间,他焕发了青春活力,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创作了近千首诗歌。他的诗词继承古典之精髓,但不拘泥于古人之形式,古为今用。他崇尚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情实感的写真,更赋予了诗词旺盛的生命力,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赵玉林: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是浩如烟海,是非常高深的,是不可能达到边际的。我自己看来还是很粗浅的,因为这个学问是太深奥了,我刚才讲过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还要好好的学,我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学,为什么呢?一个人不学习就退步了,你不前进就是退步了。
此后,赵玉林广交诗友,切磋技艺,与中国画大师郑乃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郑乃光赠其画,赵玉林便赋予诗。
赵玉林:郑乃光他主动的拿一幅画,说赵老我拿一幅画送给你,你要写首诗给我,我说那好吧,你画来我就给你写诗。他就送了我一张(画)叫望江亭古径图,我就按这图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按望江亭材料写的:黄龙山上望江亭,浪骇波驰万里晴……)
可是令赵玉林颇为忧心的是,中华优秀的古代文化诗词正在逐渐被人们冷落,这种言志抒情的文学样式已经很少有人去深入地学它并掌握它。在赵玉林的多方游说和努力下,逸仙艺苑成立了。以他为首的“逸仙艺苑”自觉地承担起繁荣中华文艺、传播中华文化、扶持文化后人的工作。没有经费,他把工资拿出来,以致自己生活都发生困难。经过多年的发展,逸仙艺苑涵盖诗词书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成员由创立之初的32个人发展到如今拥有900多人,成为福建省内外闻名的品牌民间艺术团体。
(同期声:有的人说现在发达了,人家打字呀,电脑什么(功能)都有,要你这个写字干什么,你这个字以后就没有人写了。不对呀,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的文化,这个文字有一个实用,有一个艺术,有两种用途。你电脑再好再(好)打字,不过在实用上发挥你的作用,但在艺术(功能)上就不行了。我们艺术品有一无二,怎么个有一无二呢?就是你那个艺术作品成功以后只有这一件,没有第二件了。王先生写了一张《兰亭序》就不能写第二张《兰亭序》,以后再写就没有这一张的样子了。我们一个作品,创作一件作品,这样写出来,这一笔写出来这样子,以后再写一个同样的吗?不可能了!)
赵玉林总也闲不住,可没有哪件事为自己忙碌的。看到社会上一些孩子没学上了,学校少孩子多,一度成为就学首要矛盾。赵玉林又坐不住了,他多方奔走,募捐筹款,终于建起逸仙学校,十几年下来,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拨又一拨孩子,看到他们学到了知识,对社会发挥作用,赵玉林感慨万千,他说,发展教育是份事业,做好它是利国利民的事,累点苦点都不要紧。
学生:有一次实验小学(请他去上课),当时他已经是很有名的书(法)家了。
实验小学请他去教书法,给小学生上一堂课。但是他的腿摔伤了,裹着石膏。然后我们到他家里,我跟另外一个同学到他家里说:那我们就不去(上课)吧,跟校长讲一下。他说不行,非得要去。那我就跟那个学生一起用自行车载着他(去上课),那时候根本没的士,我们叫一部车都很难。然后就载着他,从他家里到实验小学,给小学生上了一堂课。说明他待人对事是非常的认真。)
除了关心下一代,赵玉林还受聘于福建省老年大学,给那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传授古典诗词,十几年下来从不间断。如今,赵老虽然退休了,仍然时常被邀请去做专题讲座,在校园里,也还能碰上当年的老学生。
赵玉林:在这里教课教了好几年了,书法班、诗词班,他们有的是(念)两年的,两年以后一班又一班又继续下去,诗词班教了四班,书法班教了五六班。
虽然已九十高龄,但赵玉林老先生却有一颗年轻的心。看到青年人写出好诗词,赵玉林除写信给予鼓励,还撰文评论予以推介。据估算,这些年经赵老先生亲自指导的学生足有千余人,有不少的学生已经小有成就。
赵玉林:我很喜欢年轻朋友——年轻人有一股朝气。我虽然老了,但还不是很老。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赵玉林的学生:有一次我写了一首顺口溜,自己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诗。从乡下就寄给他,但那个时候他很忙,还是马上就帮我诗改一下,就回信寄过来,让我非常地感动。
在赵玉林发扬民族文化,发展国民教育的爱国精神影响下,以“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积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的福建育民中等技术学校——在赵老及其外孙女甘雯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向社会敞开校门。
赵玉林:我的外孙女甘雯办了一个——福建育民中等技术学校,她现在办了一个扶贫助学工程,就是说我们附近的各县的贫困的农村里面,学生没有办法上学,你来读(书),读了以后,一方面就给你介绍工作,半工半读,你工作以后,把工作的工资拿一部分来补交学费,补交生活费用。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赵老于近年开始着手编纂诗集。2003年7月,经检查,赵玉林先生患有胃癌,医生建议立即动手术,但赵老却不同意,因为由他主编的《百年闽诗》尚未付印出版。
赵玉林:开刀(动手术)是有危险的,那时候我已经88、89岁了,假如说(手术)出了问题,那这本书(百年闽诗)就没有人接着(编)下去了,我就跟医生说我不开刀(动手术),我只要有两个星期的寿命就可以了,那位医生说很钦佩你这种精神,这样连医生都没有意见了。
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三年多来他和时间赛跑,不停息地工作,取得一项又一项收获,他的《百年闽诗》《灵响居诗文存》《海峡诗声》等多部作品已先后出版,为福建省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采访赵玉林:我现在没有做什么手术也还没有什么问题,病(好)回来以后,把这些(书)都编完,编完以后又出版,出版以后又发行到全国各地,都弄好以后,我还在(健在)。办学校,办艺术团体,自己弄书法,弄诗词,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留我们中华文化。
(配音)今年,正值赵玉林先生九十华诞,一些老朋友和学生纷纷表示要给他举行盛大的祝寿活动。但是赵老却提议开个作品展,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赵玉林:我开玩笑说,人家吃完嘴巴一抹走了,就忘记了,这样的生日有什么好做的?那不如用这个钱来办个展览不是很好嘛?办展览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把我的学生推向社会;第二个就是从我自己个人来说,(作品)再展览一下,大家看看我现在的作品怎么样。)
此次作品展共展出赵玉林先生与他的39名学生——共200余幅诗书画印作品,为榕城观众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赵玉林先生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作品先后被陶渊明博物馆,刘少奇纪念馆,茅盾纪念馆等收藏。而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文人骚客的综合技能和精神。他说,泱泱中华灿若星辰的文化后继有人,怎不叫人欣慰。为此,他立志繁荣中华文艺、传播中华文化、扶持文化后人,《福建百科全书》将他的事迹收录归为“当代人物”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中国名人录》。
http://www.bmzz.com.cn/historyman_detailed.asp?id=5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11-7-19 19:08 编辑

赵老九十五高龄的字
DSC05227.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为什么宣纸那么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宣纸折起来当然容易皱啦,不过没关系,写好后的作品裱备一下就非常平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