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0|回复: 0

难忘马华客家情(文/缪俊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6 20: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马华客家情

--------------------------------------------------------------------------------

2006年10月17日 16:23
http://www.chinaqw.com.cn/news/200610/17/48433.shtml

文/缪俊杰

  我从马来西亚访问归来,许多人问我:“大马”什么最令你难忘?我说:“胡姬、榴莲、客家情。”那千娇百媚的胡姬花,那香甜诱人的榴莲果,特别是那乡风浓郁的“客家情”,令人陶醉。美景、美食和乡情真有点使我“梦里不知身是客”,情依依而“流连忘返”了。

以文会友 宾朋满堂

  丙戌年春(2006年3月),马来的西亚隆雪华人商会和《泉州日报》联合举办中国画家“吴敬山暨吴玉英、吴子文山水画联展”,我应邀为画展作序,并随三位画家赴马参展和访问。吴静山父辈是南洋华侨,他的山水画在东南亚有很大影响。这是他第二次来马办画展。“以文会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交流的机会,“旧雨新朋”又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欢乐和喜悦。

  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家到马来西亚举行影展、画展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对当地来说,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了。真想不到,“三吴”画展开幕那天,盛况空前。简直成了华侨、华人,特别是旅马客家人的一次盛会。令人感动的是,马来西亚政府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拿督黄锦鸿先生亲自为画展举行揭幕剪彩。前来参加开幕的有大马华商及各界的头面人物: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钟廷森,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会长拿督杨天培,隆雪中华总商会大会堂堂长拿督黄汉良,以及马华侨领吴德芳、颜清文、林源德、缪进新、陈金锭、宋兆棠等,中国驻马大使馆领事部参赞申永先,《星州日报》总主笔罗正文,艺术界名流钟正山、钟正川、谢添宋等都前来祝贺。这是一次友谊的交流,也是一次“以文会友”的盛会。旧雨新朋,济济一堂。主客双方见面时没有语言的障碍,没有文化心理的差异。大家都能用相当纯正的华语或客家话进行交流。谈艺术,叙友情,闻乡音,大有一见如故,满堂乡情的亲切感。

传承文化 功不可没

  为什么马来西亚有那么多的华人客家人?客家人的话言风俗在这里保存得那么完好纯正?据有关资料记载:中马交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600年前,郑和七下南洋,都在马来西亚驻停,播下了文明和友谊的种子。到了十八世纪末下九世纪初,有许多福建、广东的客家人到马来西亚开发锡矿,种植橡胶,大批劳动力被卖“猪仔”卖到南洋,成了这里最早的移民。像怡保、吉隆坡两大最早兴起的城市的矿业,是客家人首先开辟起来的。马来半岛许多小村镇的建设,与橡胶业工人的聚集分不开。许多村镇,早期都是客家人开创的。所以有的整乡整村都是客家人。吉隆坡、芙蓉、怡保、古晋和亚庇五大城市,以及许多村镇如昔加木、古来、居銮、淡边、金宝、山打根等,都是由客家人首创与推动发展的。据说,吉隆坡的开埠者是中国的客家人叶亚来。当年,广东人叶亚来、叶亚石和叶盛观三位招募了数千同乡前来开辟雪兰莪的锡矿,致力于把吉隆坡建设成为一个大城市。

华人客家人在马来西亚有深厚的基础。华人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这里便有了马华社区和马华文化,包括浓郁的客家文化。马来朋友告诉我,华人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近些年来,在马来西亚得到传承和弘扬,与一位侨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就是马来西亚金钻业界风云人物吴德芳。我是在程天培先生举行的客家人宴会上认识吴先生的。我注意到在座的华侨客属头面人物中,拿督吴德芳是备受尊敬的长者。吴德芳的成功,是马来西亚华人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吴德芳出身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不向恶劣的命运低头,而是与之抗争,努力求学。大学毕业后,投身商界,从事金钻业。他白手起家,以勤劳和诚信创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成为马来西亚金钻业界的风云人物。吴德芳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薰陶,在事业有成、行有余力之后,致力于回馈社会,殚精竭虑地从事华人社团活动,30年如一日,不倦不悔,堪为典范。吴德芳身为客家人,具有纯厚的“中华心,客家情”,积极参与领导和推动客家文化。尤其是他在担任客联会会长时,1994年举办第1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又于2004年发起举办第一届客家文化节,影响甚为深远。他为人热情,豪爽、豁达,在经商之余,积极推动各项文化事业。他在为大型纪念画册《我爱中华》的主编“寄语”中写道:“际此二十一世纪大时代趋势,身为炎黄子孙,缔造一个中华文化世界大同的宏观理念,形成一种不容侵犯与侮辱的机制,既在所处之境自强不息,也与其他族群互惠互利。”正是居于这种思想理念,吴德芳通过举办活动,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在客家文化节期间,举行学术交流会和展览文物,不仅展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还举行了大型客家文化表演,让身居异国他乡的客家人,体验了浓浓的乡风乡情乡音。

马中友谊 不辞辛劳

  在马来西亚,为马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辞辛劳的有功之臣,还有拿督杨天培先生。我们在马来西亚的日子里,同杨天培先生见面次数很多,但因他忙碌得席不暇暖,来不及更多的交谈。他接任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会长职务之后,经常奔波于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为中马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受到广泛的尊敬。

  杨天培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但他能讲纯正的客家话。他的身上“客家味”很浓,我作为客家人,同他谈话,交流,感到很亲切很投缘。杨天培性格豪放,为人通达,办事果断,但很细心。在管理企业方面有很强的本领和办事能力。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回马来西亚从商以后,在事业上做得很成功。令人敬佩的是,他除了经营自己的公司,目前还担任了许多董事长、会长之类的职务。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和隆雪客家总会署理会长。他说:“我很多商务活动都交给儿子去做了,我的主要精力是为中马友好以及客家联谊活动而‘打工’,忙得不得了。”他说:“为了推动中马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发展,我要经常去中国,一年要去多少回,记不清了。”他告诉我,他到中国去,都是为华侨,华商办事,为中马友谊出力。包括一些企业的纠纷等等,他都要去出面协调。他还告诉我,他作为经贸商会和友好协会的负责人,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国有政要来访或中国友好商务来往,都要他出面接待。中国的政要一来,他更忙得不可开交。前不久,他参与接待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来访;那几天又为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来访,忙得不亦乐乎。事实正是如此,那天,我亲眼看到,杨天培先生为欢迎贾庆林而举行的“友好之夜”晚宴和晚会上,他台上台下,忙前忙后,汗流满面。目前杨先生担任中马交流的要职,正在为马华经贸事业,为马华客家文化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实在令人感动。

马华儒商 一门五杰

  在马来西亚商界,被称为“儒商”的拿督黄汉良,是后起之秀。我们访马期间,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要数黄汉良先生了。黄先生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是一个很有素养的艺术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吴静山父子在马来西亚的画展是由黄先生亲自策划和实施,始得于成功进行的。由于艺术鉴赏上的相互交流,我同黄先生也成了文友。在马期间,他把自己在各刊发表的文章送给我。在他的文章中,我发现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很有文学才华,不仅对郑和很有研究,而且对中国画也很有鉴赏水平。

黄汉良先生也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祖籍广东省揭西县人。祖辈来到南洋,祖宗三代都生长在沙捞越,人称为地道的“番仔”。汉良出生于东马古晋市石角镇上湾头村。兄弟姐妹13人,他排行第4。家中人口众多,家境相对贫寒。但他立志高远,中学毕业后,负笈新加坡义安学院,主修文学,副修经济学。大学毕业后从商只身来到吉隆坡闯荡天下。经过自己在商场的默默耕耘,现在事业有成,担任了吉隆坡华丰行纺织集团董事长。商业蒸蒸日上,商埠遍布大马,在海外香港和中国多个省份也有生意。黄先生说,他每年到中国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黄先生受益教育,他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和妻子贺佩鸣对子女教育有方,当时在经济还不太富裕的情况下,他们节衣缩食,把五个子女都送到海外培养,严以管教,使个个子女学有所成,在许多岗位担当重任,确实令人高兴。当地《南洋商报》在《黄汉良树立典范》一文中,称黄汉良是“文质彬彬儒商”,“一门五俊杰”。

  黄汉良先生本着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工作,不仅个人事业有成,而且也是一位热心马华文化,具有浓厚客家情结的客家人。黄汉良祖孙三代生长在南洋,但他本人连他的子女也都能通华文,能讲流利纯粹的客家话。他说,他们的家庭教育,都强调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这个“根”,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祖辈的语言。黄汉良先生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人生信条,努力为社会服务,热心于公益事业,特别是马华公益事业,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同,他荣获拿督称号,目前他是隆雪中华大会堂堂长。“堂长”是什么职位,有人解释说,就是隆雪地区华人事务的“总理”。虽然他事务繁忙,却做得井井有条。

  黄汉良先生对马来华人中的华社教育十分重视。他说:“每位华族子女都应该捍卫华人教育,确保华文教育在本土上继续壮大。”黄汉良是位执着的华教斗士,他兢兢业业地在努力推动发扬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黄汉良先生还经常撰写文章,推动中马经济交流的发展。儒商黄汉良不愧为华侨中之精英。

艺术情怀 文人风采

  在这次访马期间,我结识了不少马来西亚文人和艺术家,有大学教授,也有新闻记者,其中印象较深的有钟正山、钟正川兄弟和谢添宋先生。马华画家谢添宋来看过两次画展。他留长发,穿“牛仔”,一副当下艺术家的时髦打扮。在交谈中,我发现他对艺术很执着,而且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请我们到他家作客参观他的画室。他家门口挂着“草堂门”三个字的牌匾,而他给我的名片则是“草堂门金石书画会主席。”在他琳琅满目显得有点杂乱的画室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新作。尽是现代意象派的画。说实话,我看不大懂,这种意象派的作品,在马来西亚究竟有多大市场也不好臆测。

  在马来西亚艺术界中,水墨画家钟正山、钟正川兄弟在当地很有影响。钟正川是马来西亚水墨画协会会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的院士兼顾问。他自己开了一个画院,自任“钟正川画院院长。”他们兄弟的作品据说在中国也很有些市场,前不久,在广州举办“钟正川书画展”颇有影响。一来二往,我倒觉得钟正川先生确有艺术家的情怀和风采。他知道我们是客家人,执意要请我们去吃顿地道的客家饭。他亲自驱车,把我们拉到了几十里外的乡下,在一个叫牙吃的小村子的客家餐馆里,吃了一顿地道的客家美食。饭馆座落在茂林修竹的竹林里,背靠一个大池塘,月色光临,蛙声四起,真有“荷塘月色”的野趣。客家人爱吃的田鸡、豆腐、蕃薯叶都上了桌,钟先生又开车把我们拉到乡下吃“榴莲”。因为吴静山酷爱榴莲,一下子买了一大堆,不仅静山吃得尽兴,连我这个本来对“榴莲”不太感兴趣的人,也吃得津津有味。难怪当年郑和吃了这种原本叫“波罗蜜”的水果,流连忘返,将其改名为“榴莲”。我们在马来西亚,也感受了美食水果“榴莲”之美啊!(《海内与海外》)

http://www.chinaqw.com.cn/news/200610/17/4843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