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9|回复: 0

谢逸桥、谢良牧昆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17: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逸桥、谢良牧昆仲





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好友谢良牧和谢逸桥就是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松口镇。谢逸挢 谢良牧昆仲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表示拥护孙中山民主革命主张,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积极参加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华侨中的杰出代表。被孙中山赞为“爱国爱家玉树芒兰佳子弟”。

谢逸桥,家名锡元,字逸桥(乙桥),1874年生于广东省梅县松口镇。谢逸桥的弟弟谢良牧,家名钧元,字叔野(良牧)。1883年生于松口镇。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谢逸桥对康有为的维新政见极表赞同。11月间在马来西亚榔屿伯父家见到从国内来此避难的兴中会会员程壁光。因此,谢逸桥才知道还有更了不起的革命派孙中山及一些著名追随者。他声言要追随孙中山“澄清天下”。1900年,孙中山在海外频繁进行革命活动。谢逸桥带其弟谢良牧从汕头赴香港求见孙中山,并声言要加入兴中会。旋即返回家乡松口创办团防,联络闽、粤、赣边各路会党,训练民军。星星之火很快被扑 ,被家乡守旧人呼为“癫古”(疯子)。谢逸挢为躲避清廷的辑捕,赴南洋,后到日本。1904年谢氏兄弟在日本由孙中山亲自监誓主持下,加入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

谢逸桥为躲避清廷的辑捕,赴南洋,后到日本。1904年谢氏兄弟在日本由孙中山亲自监誓主持下,加入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黄兴等假座东京赤阪区桧町黑龙会会所,召集成立同盟会的筹备会议。与会者73人,谢良牧便是其中的一员。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谢良牧当选为会计部长,地位与黄兴比肩。尔后,跟随孙中山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建同盟会南洋支部。
在南洋,谢良牧充分利用他那位担任槟榔屿领事的伯父谢梦池在华侨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有利条件,广泛联络各埠华侨,发展同盟会会员,并先后募集钦廉、河口、镇南关、黄岗等多次起义的经费。没有他的努力,孙中山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募集到大量的革命经费的。

1906年春,谢逸桥奉孙中山之命回国负责联络会党,扩展同盟会势力。并组织这些会员配合潮汕会党策划潮州起义和黄冈起义。孙中山又命谢良牧等回国协助工作。

        起义失败,他们便在松口先后创办师范讲习所和体育传习所。以培训新学师资为名,暗中集中闽、粤、赣边区骨干进行革命思想与军事知识的教育,培养军事指挥人才。这使当地官绅大为惊恐,清当局即下令停办。

       谢氏一门5个兄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谢家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寓所,是南洋支部所在地,一直是革命党人在海外的重要联络基地,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在谢家召开的。其中,有筹议1911年“3?29”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高层干部秘密会议。会上,大家估计这次起义需要10万元的经费,期限太短,一度冷场。谢良牧兄弟见状,自告奋勇,承担募集的重任。仅用了10天时间,就筹得了5万元。随后,又到南洋各地筹集了一些,仍不够,谢良牧兄弟慷慨解囊,如期筹足了这笔巨大的起义经费,促成了1911年的“3.29”广州起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谢良牧力排众议,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广州策动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反正,使广东得以兵不血刃,和平光复,为广东的共和进程立下了大功。
     中华民国成立后,谢良牧作为华侨方面代表,被选为第一届国会议员,又受命为拱卫军司令,后任广东省政务厅厅长,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18年5月21日,    孙中山南下护法,只有海军方面的支持,没有陆军力量。当时的广东省长朱庆兰在桂系军阀掣肘下,孙中山感到无所作为,决定辞职。他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护法斗争,决定把所辖省防军二十营归大元帅府直辖。孙中山接管后,以这支部队为基础,组建援闽粤车,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并着令部队于是年初开赴潮梅地区进行补充整训,准备抗击李厚基部军阀,攻闽取浙,然后进取南京,争取打开护法新局面。时援闽粤军总部驻汕头市崎碌。所属部队得知孙中山要来视察,均陆续开往指定地点集训。孙中山于5月26日抵达汕头,这次随行的有胡汉民、、朱执信、叶夏声,姚雨平等随员到梅县松口探望谢逸桥,梁密庵等老同盟会会员,在崎碌总部会见了各将领;因陈炯明、邓铿等奉孙中山之命,已率总部人员进驻大埔县三河坝,于是孙中山义经潮州前往三河坝视察总部行营。到三河坝后,他对诸将大加勉励,并面授早日进闯机宜。(有一晚上约8点,我致电历史学家张磊先生问大埔中山纪念堂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说随行人员要加朱执信、)




隔日,孙中山想起当年老同盟会会员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已在松口铜琶乡隐居,便欣然决定前往探望。   那天近午,村头高高的苗儿竹喜雀声喧。谢家来了贵客。谢逸桥、谢良牧见到村口来了一行人,走近一见,竟是当年大总统孙中山!真教他们欣喜若狂!谢家兄弟把孙中山—行引上自家的爱春楼。当下难免一场热情的款待,叙起故情格外亲热,一谈就到月上柳梢头。


    孙中山在谢家“爱春楼”住了三天,临别,谢氏兄弟请孙中山赐予墨宝。孙中山欣然应诺。当下题了二幅。孙中山为爱春楼题联:其一曰:“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家。”其二日:“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兄弟;春风春雨,木楼画栋好邻居。”两联均嵌入“爱春”两字。可见孙中山对谢氏兄弟感情之深挚。孙中山阅读了谢逸挢的诗抄,欣然命笔填写一曲《虞美人》。



1918年5月下旬,孙中山在梅县松口公学(松口中学的前身与谢逸挢(孙中山身后穿白衣者) 谢良牧 (左一)等合影。




*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乘船离开广州,为了视察援闽粤军,转赴梅县松口,受到谢逸桥、谢良牧等的热烈欢迎。图为在谢宅爱春楼前合影。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后,再一次莅汕检阅部队。此行又偕同胡汉民、姚再平一道再次赴梅县松口……

1921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谢良牧随孙中山到永丰舰,护卫左右。

****************************************************




1922年6月27日,孙中山发给谢良牧公费令,


****************************************************





1922年12月30日,孙中山批谢良牧函,


**************************************************






1923年3月20日,孙中山委任谢良牧职务令.


**************************************************

  这上面3张梅州那边不但不知道,我敢讲见都未必见过,因以往从没见过有关报道,据了解大家就光知道有那幅对联。


****************************************************

1923年,讨陈取得胜利,孙中山返回广州,先后任谢良牧为广东省政务厅厅长、大本营特派专员。谢逸桥因晚年长期咯血而居家,谢氏兄弟不求矜伐,不求仕进,隐居故里,以诗、书、画自娱,主持家乡公益事业。1926年5月,病逝于汕头寓所。谢逸桥擅画墨兰,造诣颇高。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谢良牧退出政界。谢良牧也善诗词。1931年6月22日上午6时,他在广州中大医院病逝。
鉴于谢良牧对辛亥革命和创建共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1931年6月2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悼谢良牧,并特给治丧费1000毫洋。数月后,其弟谢适群在东沙马路茶亭对面,即现在的广州动物公园北门东侧,为谢良牧修建了一座坟墓,墓碑连基座约合6米多高,上刻“良牧先生之墓”6个大字;碑座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居正为之撰写并题书的墓志铭。1937年5月31日,国民党当局颁布褒奖令,褒奖谢良牧及其哥哥谢逸桥。



***********************************************

参考资料:




辗转流离数十春秋 中山先生墨宝回梅


2006-11-09 04:16:47       (来源:梅州日报 记者曾海鹰 肖根平)


  被梅州收藏界誉为“国宝级文物”,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松口亲笔题写以表彰当地侨领谢逸桥的革命功勋的对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原件(如图),在流离外地数十年后,日前终于回到了梅州。

  这副对联在梅州史上颇有名气,《梅县志》、《梅州人物传》、《客家名人录》、《梅县市文史资料》、《孙中山与梅州》等史籍资料上都有记录。根据这些资料,可以还原出一个“志士为革命倾家荡产,先驱题对联表彰功勋”的佳话:松口侨领谢逸桥、谢良牧昆仲早在1900年就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协助重组中国同盟会、并在其中担任主要干部,不遗余力地宣传革命、筹集经费,被称为“革命党与华侨之间的桥梁”。谢氏兄弟在革命接连受挫时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孙中山先生继续革命,并亲自组织了“丁末潮州、饶平黄冈起义”,在松口创办了中国同盟会第一所革命干部学校——松口体育传习所,在推翻帝制的革命中不惜倾家荡产、立下殊勋。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谢逸桥一再推辞了孙中山先生的邀请、以“让能者居之”为由不肯出任政府工作;谢良牧则担任过陆海军大元帅府参议、讨伐陈炯明的中路讨贼军总司令、广东政务厅厅长等职。
  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应谢良牧之请,亲自到松口探望在家养病的谢逸桥,并下榻谢家新落成的爱春楼,畅叙三天。为表彰谢氏昆仲对革命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爱春楼题写了一副对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题罢意犹未尽,又撰一联“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两副对联分别在第二字、第一字嵌入“爱春”两字,可见孙中山先生对谢家感情之深挚。这两副对联直观地说明了谢逸桥兄弟为代表的梅州客家先贤在推翻帝制的革命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因此被梅州收藏界人士誉为“国宝级文物”。

  但在此后不久,因为种种原因,“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一联被谢逸桥后人卖掉,爱春楼仅在门口保留拓本联。此后谢家后人东分西散,连爱春楼也变得无人居住。记者昨日前往探看,发现爱春楼虽被确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已相当破败。原来拓在门口的对联,也被涂改多次,看不出一点痕迹。
  幸运的是,此联虽经多次转手,却仍保存完好。今年初,梅州著名收藏家、嘉博堂主人郭横远在发现此联原件藏于香港后,与藏家展开了长达7个多月的洽谈,终于成功购得此联,并于日前将其“迎”回梅州。




***************************************************








松口中山公园

    松口人为了纪念孙中山的这次视察松口,早在1933年的时候,在镇上修建了中山公园,园中建有孙中山的石雕像。而今,公园成了镇上人休息聊天的好去处,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里唱山歌、下棋,悠然自得,消遥自在。
  



爱春楼
爱春楼和三座大屋连成一体,是清末华侨巨商谢益卿、谢梦池父子的故居,谢氏父子,为发展教育办新学及办公益事业,捐赠巨资,于今的松口中学,磐安桥,就是其代表,值得后人纪念。
谢氏孙辈,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以松口为基地,在粤东发展组织,开展武装起义,为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伟。




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5月末,专程到松口视察,看望谢氏兄弟,住在爱春楼。他亲为爱春楼题一副对联:“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家”。又再题一联给他们兄弟,“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孙中山还到松口中学演说,视察松口镇,到松口图书馆休息。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一文中,提出三条铁路经过松口,说明松口这块地方的重要。



**********************************************
参考资料:

连载: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一九二二年陈炯明公开叛变后,中山先生登上了永丰舰。


  他勒令海军舰队官兵缴械,与孙中山脱离关系。

  原来依附于孙中山的舰队已无法维持独立局面,官兵纷纷离散。

  叶剑英十分痛恨陈炯明的所作所为,决定离开舰只,暂避香港,谋革命出路。

  叶剑英化装到了香港,先住在谢良牧的家,后来搬到鸿安栈的革命据点。

  谢良牧是梅县松口人,马来亚华侨富商后代,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同他的胞兄谢逸桥,奔走于南洋和祖国各地,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被孙中山赞为“爱国爱家玉树芒兰佳子弟”。

  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谢良牧随孙中山到永丰舰,护卫左右。

  孙中山离粤去上海,谢奉命去香港从事革命活动。

  临走时曾经给叶剑英留下通讯地址,并嘱咐有事去找他。

  叶剑英在谢良牧的领导下,同粤军华侨陆军学生救国会的同志一起,四处奔走,串连访问,揭露陈炯明叛变真相,宣扬孙中山坚持平叛的革命行动,同时征募义捐,筹措军饷,支援北伐军继续讨逆。

  一天夜里,同学好友张国森突然来访。

  这个大本营警卫团的副官,后来当了警卫团的机关枪连连长。

  陈炯明叛变后,奉命到广西搬救兵,攻打陈炯明。

  岂料救兵未到,已闻孙中山离粤的消息,只好只身躲进香港。

  两位老友多日未见,重逢异地,欣喜异常。

  叶剑英带他去拜会谢良牧。

  谢良牧一见到张国森,很是高兴,当下同几个革命青年商议去上海晋谒孙大总统之事。

  商议结果,他修书一封,决定派张国森前往,留下叶剑英等继续在香港进行革命联络工作。

  9月初,张国森从上海返回香港,传达孙中山对香港开展革命工作的指示,中山先生要求尽快向南洋华侨筹款,支援北伐军,讨平叛逆,统一中华。

  首先要与老同盟会员、著名侨胞邓泽如先生取得联系,请求帮助。

  谢良牧即命叶剑英和梁国材代为草拟致邓泽如函,请求向海外宣传“劝解义囊,以充军饷”,“并请将南洋各埠同志团体通信地点见示,以便修书前往着手进行。”

  一向拥护孙中山的邓泽如,接到来函后,十分愤恨陈炯明的大逆不道,当即捐来一笔款子,并送来南洋爱国华侨同人的名单和通讯地址。

  


************************************************



张国森(张猛)先生



*本文讲的张国森就是张猛,爱国书法家潘景晴女士就是张猛(孙中山先生副官)遗孀,

****************************************************

还有很多有关谢逸桥昆仲资料以后再发,---


                                                                                           本网文由 罗林虎搜集并整理.


                                                                                             2008,1,4,

[ 本帖最后由 luolinhu1973 于 2008-1-8 09: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1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