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1|回复: 0

【厦门晚报:九峰专版】厦大学子情系平和九峰 (作者:刘丽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2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大学子情系平和九峰  

作者:刘丽英

    平和县九峰镇,一座位于闽粤边界群山之间的古镇,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引起了厦大历史系师生的兴趣。不久前,2004级30多位师生历时10天,对其区域文化、经济变迁、人口族群、民间信仰、风俗习惯进行调研,并于近日完成了全面的考察报告,为迄今没有镇志的九峰创造了文献。






    同学们走访当地老人。




    建议划出古建筑保护区




    ■九峰保存大量古建筑。


    徜徉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镇,随时可见古朴的祠堂、家庙、商铺和民居,中原的合院式民居、闽南的骑楼、客家土楼,听到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闽粤两省的商品、客流在此汇聚、分散,热闹而有序。
    九峰镇内的传统街道界面一般以临街建筑划分,房屋与街道的垂直界面主要依靠极具特色的屋顶样式,这种房屋的造型有很强的立体感,给人的感觉是紧凑典雅。街道的地面铺着取材于九峰溪的鹅卵石,显得清晰质朴。街道景观由两侧的建筑、标志性作品、水、山脉走向等组成。西街上是骑楼式建筑,两层结构,一家挨着一家。东门、南门有仁美楼、景云楼等土楼;有城隍庙、曾氏家庙、朱氏祠堂、杨氏宗庙等宗教建筑。在街与街、巷与巷的拐角处,有许多标志性作品,如牌坊就有龙章褒宠坊、亚元进士坊、百岁坊等10多处,但现在只保留一处。
    同学们呼吁:九峰古街道、古城墙遗址、古建筑遍布全城,目前毁坏比较严重,建议划出城南、城东一带为古建保护区。
    这次调研,同学们发现了散落各处的30多块碑刻,搜集了25本家谱,甚至还找到地租册、白契、借据、完粮执照、信札、状纸、科仪书等民间文书。他们还根据县志中有关于九峰城墙的记载,通过实地访问老人,考察遗址,绘出古镇当初布局,“还原”其历史空间。


    “挑夫经济”具有九峰特色




    ■古镇的排水系统。


    在考察报告中,同学们还提出了“挑夫经济”概念。
    九峰古街的许多商铺,至今仍依稀可见“瑞芳号”等门楣,暗示着昔日商业的繁荣。同学们认为,九峰位于闽粤边界,临近沿海,山多地少,只能依靠水路交通,这决定了它会产生交流性很强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县志也记载当地商人自古从事烟、茶贸易,商人于吴、于楚、于广从事跨省经贸。
    由于九峰溪最后经过广东大埔县汇入韩江,明清之时潮州船可沿江通航至九峰镇陈彩村而后换小船或是挑夫步行到九峰,或是先由九峰出发,组织挑夫挑运货物至小溪然后渡船至漳州、厦门、台湾及南洋。县志中记载着以九峰为起点,包括水路船只、陆路挑夫在内的八条集成交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跋涉于陡峭山石间的挑夫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挑夫从业群体主要来自农家,农闲时从事挑夫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的收入,维持和改善了家庭成员生活。另一方面,挑夫有效联系了九峰和外界的物资交流。再者,挑夫来往于闽粤和沿海内地,眼界渐宽,有一部分成长为自主商人,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出洋。其中又有一部分人经辛苦经营成就了商业家族的形成,又促进了九峰商业网络的扩展和贸易发展。
    同学们认为:正如晋商、徽商自有其经济性格,“挑夫经济”正是具有九峰特色的经济性格,值得深研。  
  

  “买水浴尸”习俗
    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在九峰,人死后须“买水浴尸”,这一习俗甚至整个漳州地区都存在,却是中原汉族所没有的。
    九峰的送终风俗,用来沐浴的水,需由儿子、媳妇、子孙等亲人到附近的小溪小河去“买”。“买水”时,大儿子身披亡父生前穿过的衣服。到水边后,大家不能哭。用陶罐顺着水流取水,而且每次能舀多少算多少,不能重复。取水要扔两分钱硬币以及一些纸钱,嘴里念叨:“我××死了,我要买水。”水“买”来后放在死者床下,还要放祭品。
    客家人也有“买水浴尸”风俗,其做法是:死者家属在未正式成服之前,孝子、孝女、媳妇、儿孙们将上衣反穿,腰束麻衣,持壶或碗哀哭着去河溪中间向河神买水,先在河岸上插上未点燃的香纸,再丢几文钱于河中,顺水舀水,舀水多少均不能重舀。回来不能哀哭,至堂上为死者抹脸,俗称“浴尸”。
    比较九峰和客家人的“买水”习俗,可以看出二者大致相同,只是细节上有些出入。同学们还发现,漳州其他乡间也有类似的仪式,谓之“请水”,也就是向河神“买”水。不过捧回水后,要烧到温热,然后请父母双全的“好命人”(有的是长孝子)为死者擦脸,象征性地为死者擦身。
    比较九峰、客家、闽南的“买水浴尸”习俗,同学们得出结论:源于客家的九峰人,在历史的变迁中与当地土著畲、瑶等族的奇异风俗相融合,形成了客家风俗习惯中的一部分,同时当地土著也在此基础上保留发扬了此风俗。漳州乃至闽南地区流行此风俗,也是土著、闽南与客家文化交融的结果。
    文/刘丽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