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5|回复: 3

赣南七里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7 19: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赣南行-七里古镇

赣州城东郊的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如七条大鲤
嬉戏抢水上行。“鲤鱼”对岸,就是因此得名的赣南著名古镇-七鲤镇,今又叫七里镇。

七里镇位于江西赣州市东郊5公里,座落在往赣县的323国道南边1公里处,为城乡结合部。现为
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地处赣江主支流贡江北岸,是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

今天的七里镇古榕参天,风景秀丽,没有喧哗,也没有人流,是座悠闲宁静,默默伫立江边的古
镇。往日的车水马龙已经逝去,剩下的就是偶尔可见的稀疏卵石小路。只有在聊以穿行沿江十数座如
山的古瓷窑堆积时,从俯首可拾、斑斑砂礩的古瓷片上,才会透现出千余年前,窑烟若雾,瓷贾如云,
江西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七里镇曾有过的辉煌。从那宽阔江面,沿岸木材堆场的遗迹和一方光绪十二
年的官府告示上,仍可寻找出当年七里镇木流穿梭,排满江面,照章纳税的繁华。

七里镇的历史,就是客家移民的历史。七里镇的昔日繁华,一为窑瓷业,一为木业。

唐代末年藩镇割据,中原大乱,生产力受到巨大的破坏。黄巢农民战争爆发后,动荡加剧,灾逃
倍增。战乱和饥荒使大量的北方流民迁徙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山区。赣南山区山深林密,人口稀少,生
产未受到根本的破坏,局势相对稳定。许多北方、江淮流民不断迁到赣南定居,七里镇也同样接纳了
不少移民。七里镇移民中不乏有掌握烧瓷技术的窑工,他们找准市场,成为唐末七里窑瓷业始烧的技
术先驱。

由于七里镇南靠贡江,水路便利,官道穿镇而过,通往河东各地,水陆交通均很发达,成为移民
向往的好去处。所以到北宋初期七里镇人口迅速增多。到了南宋中晚期,七里镇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
高峰,这个时期也是移民最多的时期。

南北宋时期的赣州府经济发达,已跻身于全国三十座名城之列,丰富的木材资源使赣州造船年产
量占当时全国造船产量的1/5。这时,七里镇一带也成为了木商集结的地区。发达的瓷、木业使七里
镇迅速成为赣州府的经济大镇,奠定了文化发达的基础。

走进七里镇内的万寿宫,午后的阳光从天井上方斜射了下来,村民们正在大厅里扎堆玩牌,见我
们举着相机进来,一个妇女走过来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吴老师说,我们是客家研究院的,过来拍些资
料。我问那个妇女是不是卖门票的,吴老师笑了笑,说:“不是,这个地方还没开发,不卖门票。”
过了一会,他又补了句:“革命老区嘛,政治警觉性比较高。”

陪我一起前往参观的是客家研究院的吴老师,他对赣南、粤东、闽西的客家历史及古建筑颇有研
究。

“你仔细听听,虽然相隔很近,但七里镇的客家话和赣州市区的客家话又有明显的不同,知道为
什么吗?”吴老师指着宽阔的贡江江面,说:“当年七里镇是赣南木材的中转站,七里镇的许多人都
从事放木生意,放木排顺贡江而下,到达长江水域,一直到南京上海等地。于是七里镇的人所说的客
家话又融合了沿江各地的方言,从而形成了七里镇独有的客家方言。”

夕阳西下,黄昏的七里镇显得特别安静。参天的古榕树下,放学的小孩正在嬉戏玩耍。只有一字
排开的18个古青石码头,和沿江一排以木材为主的老房子,才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
http://www.0762photo.com/PostView.asp?BoardID=6&imageID=2385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andrew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烽火山墙,客家古建筑里主要出到防火的作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古祠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老房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