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幽壹

半桶水先生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短篇小说]半桶水先生传(十三)

    他们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地聊到现在社会上流行“人人出书”的问题上来。一位老乡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大发感叹地说:“现在可真是一个‘全民作家’的时代,有名的出,没名的也出,有才的出,没才的照样出,甚至连许多小学未毕业的阿猫阿狗都出起书来,而且往往一出就是大部头,小的薄的还不乐意出。”

    另一老乡接着说:“那不叫出书,那应该叫出钱印书。因为里边的内容大多数是‘借鉴’而来的,出书的费用则是自己掏腰包的,还要自己负责包销。”

    半桶水先生听到这里,心突然猛地抖动了一下。他心想:既然连那些狗屁不通的人都可以出书,我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学生,且还在演艺圈混迹这么多年,再不济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何不也出几本书,捞点外块呢?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可行。主意打定之后,半桶水先生决定说干就干,于是没过多久,他就把那堆老乡丢在一边,向主人家借口家里有事先行告辞了。待出到门后,立即用起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回家去,立刻动手写起他的书来。

    在回家的路上,他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我的演艺圈生涯》,决定把入行以来所经历的大大小小事情写成一本书,把那些有名的没名的人都写将进去。因为是平生头一次写书,既没经验也没信心,就不敢一下子把摊子铺太大,暂定先写个二三十万字得了。他打算先试试水,探探市场行情再说。

    半桶水先生既然打定主意要写书了,就决定认认真真地写,要踏踏实实地写出一本好书来。不想像某些所谓的“作家”那样,搞什么“鼠标+浆糊”,随便剪剪贴贴就整出一部百万巨著来,写长篇小说比喝水还容易。

    从此半桶水先生推掉一切的大小应酬,基本足不出户,开始一心一意写他的小说。一家的大小事项则通通交待老婆孩子去完成,用他的话说,这叫做“闭关”。

    写小说的日子,当然不太好过,尤其是像半桶水先生这么认真的人。这期间虽然没发生什么把墨水当糖吃下去的“花絮”,也没有出现废寝忘食的事情,但是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像那些在炎热的夏天被蚊子吓得满脚发痛发肿;在寒冷的冬天双手双脚被冻得起茧的事情,则完全是有的。

    随着冬去春来,又见百花盛开,半桶水先生的书也写得七七八八,马上就要完稿了。虽然这是首次“触电”,但是在下了这么多的苦功之后,他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自认比起某些所谓“畅销作家”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要好得多。

    书既然写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自然就要寻求出版了。半桶水先生觉得凭籍自己在演艺圈多年所积累下来的“名气“,再加上这部具有真材实料(他自认)的“大部头”,出版的事根本就不用发愁。他心想:自己手里抓着这么一棵大“摇钱树”,还怕没人要吗?

    于是这天他手拿文稿,信心百倍地走进了某出版社。一开始,出版社的人虽然见到他递过的名片,知道他写了一本几十万的书,却并不怎么搭讪他。后来在听闻他出演过某某影视剧,出过什么唱片,是来自演艺圈的“某明星”的自我介绍之后,立马起了兴趣,派了个什么部门经理过来商谈出版的事。

    半桶水先生来到那个部门经理的办公室,分宾主坐下之后,两人就开始商谈起来。
只见那个部门经理拿起半桶水先生的书稿,随手翻了两翻,就立马放下,然后说:“先生,你这是第一次写东西吧?”

    “是啊!怎么了?”半桶水不解地回答道,心想:第一次又怎么了?这可是花费我无数心血得来的。

    “呵,那就难怪了。”部门经理张了张嘴说:“书中行文太过拖沓了,根本不符合市场要求啊,而且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又偏写了一大堆。”

    “怎么说呢?”半桶水见自己辛苦得来的作品竟然被人家这样海贬,当然十分不服气。

    “例如像你这样一位知名演员,既然在这圈子里待了这么久,肯定认识很多有名望的腕儿,那你就应该多把笔墨放在他(她)们的私生活上嘛。要尽量多爆一些猛料,现在的人就好这口。”部门经理举例说:“可你怎么尽写些自己怎么演戏,演戏心得之类的呢,写这些东西有谁会看的啊?”

    “这……这……这……”半桶水先生听到这一席话后,情绪激动得有点说不出话来。

    “还有,你这书名未免太土了些,应该改成像《我与几个著名女星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书名,这样才有卖点呀。”部门经理边轻轻的晃动着手指边接着说:“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书,才是好书。”

    “那我回去好好改改吧。”半桶水想着去别家出版社看看,就借口说拿回去修改。

    “另外啊,你这书也写得短了些,像出你这样内容的书,不出个百万字以上,怎么向读者交待呢?起码也得七八十万字才能勉强过关,像现在这样才二三十万,实在太短、太薄了。”部门经理继续给他上课洗脑。

    “嗯嗯,一定回去照改,一定回去照改。”半桶水再也无心听下去了,就一边应承着一边收回书稿,飞一般往外逃。

    接下来几天,半桶水先生又把城里的大大小小十几家出版社都跑遍了,可是这些平日里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来,所说的都大同小异,都认为半桶水先生的书写得有点与时代脱节,不符合市场需要。

    半桶水先生见到这种光景后,原先的雄心壮志立马低落了下来,心都凉了一大半。不过他又不甘心就此收手,毕竟费了这么多力气,且早都把他要出书的风放出去了,如果最终就这样“难产”的话,可实在无法向亲朋好友,熟人或敌人交待。他可不想自己被接着而来的讽言讽语“淹死”,只能硬着头皮顶上。于是他左右权衡之后,觉得只能把辛辛苦苦得来的书稿拿回去“回炉”,按出版社的要求好好修改过了。

(连载,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短篇小说]半桶水先生传(十四)

    于是半桶水先生又开始了修改书稿的工作。不过他这次可没再“闭关”了,因为他觉得反正这“关”闭了也没用,那还不如不闭。于是他舞照跳、歌照唱,一切都如常,每天只拿出几个小时出来修改书稿。说是修改,其实基本就是等同于重起炉灶,跟重新写过一本书相差无几。

    这次他汲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执着于什么文法、什么语法,只管按出版社的要求,捡读者喜欢看,有市场需求的内容写。因为不用整天记挂着那些条条框框,所以写得比较随心所欲,自然也就写得飞快。

    只见那文字就像自来水一样,噼噼啪啪地出现在他的电脑荧屏上,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洋洋洒洒地写了近百万文字,这可比从前那些大师巨匠要快得多了,速度比往猪肉里“注水”还要快上若干倍。从前那些大师们写书,穷一辈子可能都写不出几万字来,如今他随便敲敲,一部“百万巨著”就应手而出。书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几个著名女影星背后的故事,着实爆了不少猛料,书的前景应该可以看好。

    然而就算是这样,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仍不敢太过乐观。这天他又拿了书稿,忐忑不安地来到一家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他上次来过,曾被他们的部门主管骂了个狗血淋头,问他到底懂不懂写书,竟然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来浪费他们的时间。

    这次他觉得应该来个“先难后易”,先到这些上次骂得凶的出版社去看看,然后再到那些说得委婉的单位去。他做事一向都喜欢这样,并称之为是“倒吃甘蔗,越来越甜。”

    因为上次已经来过这个出版社,加之先前也已跑过不少出版社,使他有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这次也就轻车熟路起来,只见半桶水先生到达地头之后,直接就去找这家出版社的出版主管面谈出书事宜。

    出版主管每天都要跟像他这样的形形色色人等打交道,对于仅有一面之缘的他,自然是记不起来的了。见到他的时候,一付不卑不亢的样子,倒也没摆太大的架子。

    “主管,你好,我是半桶水,上次来找过你的。”半桶水一上来就套起近乎来。

    “你好,请问有什么事?”主管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开门见山地问道。

    半桶水先生边把书稿往前一递,边说:“这是我的书稿,已经按你的要求修改好了,麻烦你看一下。”

    主管顺手接过来,随手翻了起来。随着经理翻动的声音,半桶水先生的心情也上下翻滚着,眼睛死死地盯着主管的手。对这家出版社,他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望待会不要把书稿贬得太一文不值就好了。

    本以为主管很快就能给个确切的答案,却没想到他看了一页又一页,似乎就没想要停止过。把个半桶水先生晾在一边干着急,目不转睛地盯着主管的脸,希望能从他的面色变化中看出个所以然来。

    谢天谢地,主管终于合上了书稿,然后望了他许久,才说:“嗯,书稿我大致看了一下,写得相当不错,现在的市场和读者就需要这样的好书,我们等会来谈谈出版事宜吧。”

    “真的?”半桶水简直不敢置信。

    “当然。半桶水先生此前一定出版过不少作品吧?”主管接着说道:“看得出,一定是对生活有深刻体会的人,才能写得出如此好的作品。”

    “哪里哪里,这是我第一次写书。”半桶水先生老实地回答说。

    “那我们现在先签个出版协议吧。”主管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打印好的协议书出来说:“请你过目一下,如果对上面的条款没什么异议的话,我们现在就签了。”

    半桶水先生接过来看了一下,凭他在出版界的有限知识,当然看不出什么破绽来,于是就点了点头,按主管的指点,在相应的位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接下来,就是出版社紧张的排版付印了。书很快就上市了,因为有名人的“隐私”做卖点,所以市场反响还不错。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畅销书,但是总体来看卖得还算不错。

    半桶水先生受此鼓舞,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写书计划,趁热打铁地接连出了好几本书。这些书有的销得不错,有的销得差一些,总体来看比较平稳。后来他就干脆转为职业作家,真正靠卖文为生了。

    从此写写停停,不时在书市上露几把脸。不仅写小说,有时还帮某报某刊写点小评论、小散文之类的“豆腐块”;有时又去帮那些征文活动啊、作文大赛啊之类当当评委,赚点外块。靠着勤力笔耕,一年又一年下来,也算是在全国培养了一定的读者群,有一定的号召力。

    不过哪怕是在他写得最勤、风头最劲的时候,也没能挤进全国一流作家之列,总是在出名与不出名之间徘徊着。广大读者们普遍知道有他这么一位作家,但是却往往并不知道他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他是写了很多东西,小说出了一本又一本,但是真正拿得出手的却屈指可数,并没有真正叫得响,能给人予以深刻印象的“力作”或“代表作”。

    他就这样一直写啊写,直写到了两鬓斑白的时候都没有放下笔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坛新人新理念层出不穷,使像他这样老派人物写的东西留给人们的印象已越来越模糊,他本人则已越来越“符号化”。这时候按照自然规律,他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化成了“老作家”。至于他究竟写了些什么,则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他曾经写过。尽管这样,他还是在死撑着,并不想就此退出他曾经挥洒过汗水的文坛,手中的笔依然在不断地冒出一串串新的文字来。

    直到某一天,半桶水先生才猛然发觉自己真的已经年纪大了,很多事做起来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争雄的心没有了,爱出风头的劲没有了,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儿女们都大了,孙儿们也都出世了,同大多数普通的老年人一样,平淡的晚年才是他的真正应该追求的。

(连载,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短篇小说]半桶水先生传(十五)

    于是他干脆搬回到自己年幼时生长的村落,住回到村里的老屋里去。从此没事的时候,就出去与童年的伙伴们聊聊天,话话当年。有时喝点小酒,打打麻将,玩玩牌。有时候,还会帮忙整理以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以使之能够传承下去。

    同寻常的老头一样,年老的半桶水先生对穿衣打扮什么的已不太在乎,所有的荣与辱似乎也已不再重要。那些吃吃喝喝啊,花天酒地啊,也通通早已跟他无缘。岁月的风霜,已经把他的所有棱角都磨得平平的了。在他爬满皱纹的脸面上,每一道皱纹后面都有着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

    有时候,他就坐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对村里的孙儿辈们谈谈自己从前的往事,吹嘘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小毛孩们个个都仿佛是在听故事。当然,在这里边添油加醋,借以夸大自己是免不了的事,一般的老年人都喜欢这样做。

    半桶水先生常常跟人说,他是在等待一个时刻,等待着阎王叫人把他带走。他确实是在十分平静地等待着,并没有像某些老人一样,要整天吃什么人参灵芝来进补,借以延长生命,他平常也就是粗茶淡饭度日。

    有时候,当夜深人静以后,半桶水先生常常会陷入沉思之中,他常在想: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荣也一生;辱也一生;富也一生;穷也一生,真正到了生命的最后,什么都已不再重要。从前的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如今看来又是多么的可笑?那些美好的岁月,如果都用来好好享受生活,多做一些于社会于自己都有意义的事,那又该多好啊!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他回到村里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他村里有一个叫小刀的人,年幼的时候跟他很要好,整天同他混在一起。他们天天一起玩,一起乐,一起在泥里打滚,好到不能再好。常常一起去小溪里抓鱼;一起去山上砍柴;一起去小河边放牛;一起去上课;一起放学回家,几乎做什么事情两人都是在一起,所以村里人人都说他们比亲兄弟还亲。

    可是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使人难以预料。就说他们吧,小时候这样要好,但是在各自长大以后,却突然于某一天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反目成仇,互相憎恨,从此各走各路,几十年都未再讲过一句话,也未再照过面。

    可就在这彼此早已将对方遗忘多年的时候,正当他们以为彼此再也没有走将在一起的时候,事情却又起了另一种变化。

    谁也没想到,到得晚年的时候,两人都因为思乡心切,竟然不约而同地搬回村里住,可是刚开始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方也回来了。直到某一天偶然间在路上撞见了,一开始两人都“愣”了一下,然后两人互相望望,突然彼此相对着哈哈大笑起来,害得经过旁人都以为他们两个“有问题”,不知道他们究竟在笑些什么。

    这就如同鲁迅先生的诗句所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人间这一辈子所有的恩怨情仇,通通在这一笑之间烟消云散了。两人接着上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口里不约而同地叫了一声:“兄弟!”

    是啊,大家都已是风灯残烛,随时都可能去地府报到了,又何必还去在意那些所谓的恩仇呢?这些东西,早就应该彻底放下了,不然难道还要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从此,两人天天聚在一起,彼此谈谈天,聊聊各自这一生数十年来的风雨路程,然后一起到村里的小店去喝点小酒,搓搓麻将。有时候还会一起去附近走走。山上、城里、河边、桥上……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在一起的身影,两人要好得又像是回到了童年时代。

    总之,半桶水先生的晚年,也同他这一生没什么两样,依然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跟全国大多数家庭一样,“父慈子孝”、“家庭和气。”他的小日子一如既往地过得十分平淡,并于平淡中显出普通人的幸福来。

    随着年岁的渐长,人们往往会越来越怀旧,半桶水先生也不例外。近年来,社会上许多人往往喜欢借这个“怀旧”之风,在春节的时候召开各式各样的“聚会”来联络感情,年纪大的人尤甚。

    因此,半桶水先生近年来每到过春节的时候,总要参加一些各式各样的“聚会”。例如:同幼儿园的某级聚会,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同一工作单位的……这些还算比较正常的。其它还有什么“某年同坐某辆车的”、“某年同时爱上某姑娘的”……总之是云云总总,杂七杂八,在各种“名义”下什么样的“聚会”都有。

    其实这些都是假借“名目”,以让大家坐在一起闲聊一下而己。人一到了老年,又没什么特别的事或必做的事要做,而以往岁月忙活惯了的手又一时半会停不了。哪个老人不是“超级演说家”呢?哪个老人不喜欢叨唠不停呢?所以他们最难受的还是喜欢说话的嘴总找不到对象来倾听。儿女们往往不会听你的叨唠,外人如没有特别的事也往往不会有这个兴趣。

    于是乎,这些形形色色的“聚会”,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参加聚会的人大家都一般年纪,都有同样的爱好,又因为有名有目,所以往往也会有同样的话题,自然热闹非凡,最适合老人家去了。这几年下来,半桶水先生也不知开了多少次这样的“聚会”,真是数也数不清。

    后来有一次,半桶水先生初中时的同学们又在召开什么“毕业N周年纪念会”,安排在A市某超五星级大酒店举行。因为他们班里出了好几个大官和好几个大财团总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以这次同学会搞得十分隆重。

(连载,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短篇小说]半桶水先生传(十六)

  半桶水先生提前一天来到A市,找了个宾馆住下。同学会当天,半桶水先生早早就起来,把个头发梳了又梳,发胶喷了又喷,直到差不多把头发梳断了,发胶已凝结了厚厚一层,才放下梳子,穿上早已烫得笔直的西装朝同学会地点进发。

  他到了地头之后,发现早已有不少人站在门前,看来应该是先到的同学正在做迎接工作。于是他就赶忙迈开脚步,准备跑过去帮忙。

  “对不起,先生,这里正在举行某某学校X级毕业N周年同学会,已被包场不再对外营业了,请你移驾他往吧。”正当他来到大门口准备进去的时候,却突然被门外的迎接人员挡住了。

  “小明,是我啊,半桶水啊!”他认出了挡他驾的那个人,正是当年坐在他后排的吴小明,于是赶忙打招呼。

  “半桶水?谁啊?不认识!”小明听了之后,想都不想,就斩钉截铁的回答说。
“我就是当年坐在你前排的那个啊!你不记得我了啦?”半桶水先生一听,立马急了起来。

  “半桶水?”小明听他就这样说,就停下来回想起来,沉吟了半天之后,带着满腹狐疑的眼神望着半桶水先生,许久才扬了扬手,示意他进去。

  “我们班以前有叫半桶水的人吗?怎么我没半点印象呀?该不是骗子吧?”当半桶水先生正边走边高兴地想道小明终于认出自己来了之时,却突然听到耳边传来小明同旁边另一位老同学的对话。一阵心酸顿时涌上心头,都怪自己当时在班里的表现太过平凡,以致同学们都把自己给遗忘了,他边这样想着,边走进了酒店。

  酒店大厅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半桶水先生放眼望去,发现都是当年的老同学。大家这么多年不见,虽然都饱经风霜,样貌变化很大,但是仔细看看,还是依稀可以认出来。

  奇怪的是,他在门口站立了许久,不少人也都看到他来了,却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跟他打招呼,都把他当成透明人,个个视而不见。

  他想也许是自己不够主动的缘故,于是朝左边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微微笑了一笑。他一进门就认出来了,这个女同学就是他们班当年的班花李如真。李如真见到他向他笑,似乎感到很诧异,就微微咧了一咧嘴,眼睛却并没有望向他,也不知算是对他回笑呢,还是因为嘴唇干了偶尔动一下。

  尽管大厅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轰轰,但是半桶水先生却完全像一个局外人,站在大厅的边沿,没有谁走过来同他聊天。害得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总觉不太自在。

  同学会终于在某正在当大官的同学高声亮嗓中开始了。同学们纷纷各寻要好的坐在一起,半桶水先生找来找去,不知该坐在哪里好,最后竟被让至与以前的老师同一席。原来同学们为了不忘师恩,还把当年的班主任朱老师找了来,安排在上座坐着,左右两边分别为官儿最大和财产最多的两位同学就坐,形同左右两大护法。

  刚刚动筷没多久,坐在老师左边的陈大款同学就站了起来,说是敬大家一杯酒。接着老师右边的彭高官也站了起来,说是要敬老师一杯酒,没有老师当年的辛苦教诲,就没有他的今天。

  紧接着,大家边吃边聊,无非是叙旧话当年。期间,同桌的同学们都依次去敬朱老师的酒。轮着轮着,也就轮到了半桶水先生。半桶水先生虽然酒量不怎么样,刚才几杯下肚已经面皮耳赤了,但是敬老师的这杯酒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少,所以他硬着头皮站起身来,端了满满的一杯酒向着朱老师走去。

  “朱老师,我也敬你一杯酒。”半桶水先生微笑地凝望着朱老师。

  朱老师抬起头,看着半桶水先生,露出十分惊讶的眼神,那模样似乎在询问:“你是?”

  望着老师疑惑的眼神,半桶水先生凑上前去轻声说道:“老师,我是半桶水啊,你认不出来了吗?”

  “半—桶—水?”老师表现出对此没什么印象的样子。

  半桶水先生想起前边的同学在向老师敬酒的时候,为了怕老师认不出自己来,都喜欢把自己当初在学校读书时的特征说出来,以唤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回忆。

  例如有的人这样说:“我就是当年那个最爱调皮掏蛋的小豆子啊,有一次还往您身上贴过纸条呢!想起来了没有?”

  又有的人这样说:“我就是当年坐在最前排的张明美啊,有一次还上课哭鼻子呢。”

  还有的人这样说:“我就是当年班里读书成绩最好的雷军啊,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了。”

  这些人一说完,老师和旁边的同学都“哦”的一声,连声说:“对、对、对,想起来了。”

  半桶水先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也想学习一下。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又犯难起来,因为他实在想不起自己当年在学校做过哪些特别的事,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可以唤起老师、同学们的共同记忆。

  只见他就那样站在老师面前,高记着酒杯,嘴里半张着,断断续续地说着:“我就是当年那个……那个……”直到他手都举酸了,“那个”了老半天,也不见他“那个”出什么来。最后他干脆不再“那个”了,升出手去,轻轻地碰了一下老师的酒杯,先喝为敬,一口气喝完杯中酒就默默地走回坐位去。

  接下来,同学会依然在觥筹交错中进行着。在许多原来在学校读书时就爱闹的同学带领下,期间还不断地举行许多小游戏,气氛可谓相当热烈。可惜半桶水先生一整晚却只能默默地端坐在坐位上,看着别人做主角抢镜头,像这类出风头的事,永远也轮不到他。他只是跟坐在附近的老同学打打招呼,不咸不淡地聊聊天。

  最后闹腾得很晚,大家才逐渐散去,各自回家。半桶水先生因为一整晚在喝闷酒,也着实喝了不少,这时已多少有了点醉意,走路都有点东倒西歪。不过那些同学会的主事者们,这时都在忙着照顾那些高官、富豪同学,扶人的扶人,开车的开车,打车门的打车门,谁也没空理会他。结果,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冒着寒风走回住处去。

(连载,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短篇小说]:半桶水先生传(十七)

    这天半桶水先生终于等到阎王爷派了牛头马面来带他去地府报到了。这里边还有一个“花絮”,据后来阴间的《地狱时报》报道,因为半桶水先生长得实在太普通,全身上下没有半点突出特征的缘故,还害得牛头马面差一点拉错人。如同苏轼的诗云:“无风雨也无晴。”半桶水先生就这样不温不火地度过了他平凡的一生。

    在临终的弥留之际,半桶水先生突然想起自己少年时候,曾经读过的一首趣诗来,这首诗是清朝学者李密庵所作,诗名叫《半半歌》。全诗是这样写的:“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跟儒教的“中庸之道”十分贴切,这不正是半桶水先生的平生境遇吗?太过得意的生活,容易使人忘形;太过失意的生活,则容易使人弃世。唯有“半桶水”似的平淡生活,有得也有失,有起也有伏,这样才能够使人坚持下去。是啊,水满则溢,过犹不及,一切恰如其分即可。所以半桶水先生觉得:其实半桶水也一样可以济世达人,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有人说半桶水先生是“大智若愚”;也有人说半桶水先生是“大愚若智”,其实要我说啊,他两个都不是,又两个都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所以只有普通人的优缺点。他既不是“高大全”的典型“好人”,也不是“阴险毒”的典型坏人。

    例如有时候在生活中遇上了的话,他也会做些并不值得称道的“好人好事”;但是同时可能也会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事”。偶尔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弱病残让让座,或是偶尔踩踩公共草地、闯闯红灯等,他都曾做过,并且在日后的日子里仍将继续做下去。所有普通人的优缺点,他都通通具备,他始终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

    许是回光返照的缘故吧,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再加上突然间涌上来的这许多人生感触,使半桶水先生突然间显得精神了不少,在病床上坐立了起来。他想起自己这一生遭遇,从前的一切就像是在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涌现在眼前。他想起自己这一世人都屡屡徘徊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从来没有得过一个第一名,也从来没有真正风光过。不过他并不为此感到遗憾。

    接着他平静地对上前来看他最后一眼的儿孙们说:“有人说……如果……做不到……第……一……名,就……不如……不做。我说……只要……认真去……做了,哪……哪怕是得不到……第……一……名,也一……样……精彩,但……但求……无悔……而己……”他断断续续地说完这几句话后就咽气了。

    是啊,“伟人”和“超人”毕竟只是社会的少数精英,平凡普通的人,才是社会的常态。社会上人人力争第一,当然很好,因为这样可以在客观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然而,大家也应该想到,第一或名列前矛的人毕竟永远都只是少数,最后一名或末尾的人也不多,这个社会上更多的人,还是处于中等的位置,也就是半桶水的状态。对于这些人,能够去批判讽刺吗?不,不能!也不忍心。所以说,第一是一定要去努力争取的,但是如果尽力了却仍然争不到,那也无须自叹自弃,凡事尽力了就好,但求无愧于心而己。

    在生活中,老是向上看的话,容易使人自惭形秽,从而使悲观占据主色调。若老是向下看的话,则又容易使人骄傲自满,进而狂妄自大起来。这些都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最是难得一颗平常心!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往前看,往平处看,以平和的心看待生活的得与失。记得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名叫《世界是平的》,其实又何止“世界”是平的?“社会”是平的,“生活”是平的,“人生”也是平的,一切平平淡淡才是真。
   
《自题小像》

来来去去无寸功,
年华逝去日匆匆。
凡人俗世能几何?
平生只得水半桶。

    这是一首半桶水先生年老的时候,自己为自己写的自题小诗。纵观半桶水先生的生平,就如你我一样平淡无奇,这种如同白开水一样无声无味的人生,尽管看似比较无趣,但是却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间的生活常态。毕竟,并不是很个人都能像明星一样天天过着“焦点”生活。这就如同白开水一样,尽管平淡无味,却是最寻常不过的解渴良品。

贫一生,富一生,贫贫富富都一生;
愚半桶,聪半桶,愚愚聪聪俱半桶。

    这是半桶水先生仙逝之后,他的一位平生知己送来的挽联。这付对联,很贴切地慨括了半桶水先生的平凡一生。将他的淡泊名利,远离是非,乐观向前的人生观表露无疑。半桶水先生平凡一生,竟能得此一知己,真是难得。

    半桶水先生虽然早已逝去,但是他的事迹却依然在大江南北为人们广为传颂着,大家都为他的遭遇感到可惜。不过大家却依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也依然记不清他的模样,依然只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习惯于平凡之中显现出不凡一面的人而己。

    半桶水先生真的死了吗?其实也未必。因为坊间一直在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说半桶水先生其实并没有真正远去,他仍留存在人间。因为在生活中,据说常常可以在人潮人海中看到他那平凡普通的身影。不管半桶水先生是真死还是假逝,他的音容笑脸永远都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消失。因为在人群当中,他的各类“弟子”实在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为了使半桶水先生的名字不被人们所遗忘,陆河幽壹于丁亥年(西元2007年)夏写此传以记之!(QQ:33079930)

(全文完)

      幽壹
2007年7月底于中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3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