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3|回复: 9

家和万事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8 07: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和万事兴

                                              温竞清

                           神州大地景物新
                           中华儿女好文明
                           理解包容真诚美
                           古今家和万事兴

             竞清即兴  喜得古风  能博君读  乐在其中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0-28 07: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lb.shangluo.gov.cn/UploadPic/2007621142240176.wma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10-28 07:5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留下一句话
家和万事兴万事兴
妻贤福星广
母慈儿孝敬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指抱拳礼千斤
老百姓流传一句话
国安享太平享太平
国强民才富
民富国安定
大河涨水小河满
众人栽树树成林
老百姓啊就认这个理
家和万事兴万事兴
中国人哪都兴这个理
国安享太平享太平
---·--·--·--·--·--·--·---
老百姓啊就认这个理
家和万事兴万事兴
中国人哪都兴这个理
国安享太平享太平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10-28 07:5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它深刻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理性诠释和审美感悟,就是强调和谐统一,强调“美”的和谐性。所以,“和”、“合”既是哲学范畴,又是美学范畴。
  “和”、“合”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官方文化中,而且也根植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中。先秦时期是“和”、“合”文化的发轫期,春秋战国时各个学派都对“和”、“合”范畴作了理论的升华和延展。但是,比较集中的还是反映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它是农耕文明的土壤中长出的智慧之花,因此,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国语·周语》中就指出,阴阳之气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就形成风雨、四季的自然运行与“人民和利”的社会形态。《吕氏春秋》指出:农本之道,“为之者在人,生之者在地,养之者在天”,强调人、地、天三者的互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得意景物新
喜气盈门更荣欣
人间真诚至珍贵
家和才能万事兴
竞清即兴  喜得古风  能博君读  乐在其中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0-28 10:5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回大地光景新
年丰人寿庆升平
持家治国和为贵
诚信爱民伟业兴



竞清即兴  喜得古风  能博君读  乐在其中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2-7 07:1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7: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N3157.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