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9|回复: 3

游广东深圳沙头角中英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1 08: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英街
【简    介】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的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而成,原名“鹭鹚径”。走进中英街,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繁华扑面而来。一条小街,因为街的一边属于深圳,另一边则属于香港,因此“一街两制”中英街也就被人们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客家风情,绚丽迷人。


【历史渊源】

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24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立于街中心,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至今仍为“一国两制”分界线的标志。

【景    观】

中英街以其“一街两制”的独特政治历史闻名于世,其周围还有着其他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界碑、古井、碉堡和警世钟等人文景观和吴氏宗祠、天后庙和老街故巷等民俗风情景点。

【购    物】

中英街还是一个内地与香港经济文化交流、流光溢彩的“购物天堂”,这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购物。80年代,中英街刮起了席卷全国的“黄金热”,黄金饰品成为中外游客到中英街购物的首走目标,除黄金饰品外,中英街的食品、日常用品对比沙头镇外,更显得物美价廉。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下调,中英街市场的优势削弱了,但不少商品的价格与镇外比仍然存在差价。

【特区通行证】

沙头角中英街是特区中的特区。进入中英街,不论内地来深旅客还是深圳居民(沙头角居民除外),都要办理公安部门签发的"特许通行证"。

【交通路线】

乘202、205、358、360、364路可达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3-21 08:1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英街的来由




中英街原名“鸬鹚径”。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先后把香港和九龙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藉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问题。1898年6月9日,清朝政府代表李鸿章和英方代表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九十九年。

1899年3月16日,王存善和骆克(中英双方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他们从大鹏湾出发,沿梧桐山下的小河竖立木界桩,界桩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木界桩后改为界碑)。3月18日,勘界结束,沙头角被一分为二,形成“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中英界碑分布在梧桐山下干涸的河床经上。不久,有人在界碑两侧搭起房屋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后来,这条小街几经变迁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的商业街。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购物天堂”。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构架下形成了中英街“一街两制”的新格局。





 “一街两制”变迁史

  “一街两制”是指“中英街”一条小街、两种社会制度。从沙头角勘界到中英街形成后,“一街两制”就成为中英街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那时,界碑一边是英国军警,一边是中国士兵,他们负责维持界碑一方的秩序,更必须严格站在属于各自界限一侧来值勤,谁也不能越过雷池一步。

  “一街两制”使得中英街两侧保留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特征。在香港回归祖国前,界碑两侧悬挂的国旗不同,界碑两侧巡查的军警服饰不同,界碑两边售卖的商品不同,界碑两边使用的货币不同。界碑两侧居民虽然同为中国人,但在意识形态和观念方面仍存有较大差异。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近在咫尺的中英街界碑两侧,中英界碑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边境界限。

  勘界后,由于这道界限,居住在“新界沙头角”一侧的居民也常常会跨过界限到“华界沙头角”一侧的沙栏吓天后宫祭祀海神马祖,点几柱香借此维系共同的信仰。

  1949年前,居住在新界一侧的居民经常跨过界限在中英街中方一侧的古井汲水,中英街曾流传着 “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歌谣。这口距今约300的古井不仅对中英街两边居民有着养育之恩,它还成为了今天“一国两制”观光园古井广场中的重要人文景观《古井乡情》。

  在中英街也有跨过界限不算违规的,那就是位于四号界碑旁那棵距今110年的古榕树。这棵榕树树干苍劲,枝叶茂盛,在中英街惟有它只管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把长长的枝干延伸到香港一侧,不仅成为中英街历史文化景点中最为重要的一景《古榕奇观》,还成为文人墨客采风的重要素材。如今中英街四号界碑这棵“根在内地,荫泽香港”的古榕树早已成为中英街历史的见证。

  凡是来过中英街旅游的人士无不对中英街保留的“一街两制”的历史感慨万分,真所谓“一街之兴衰关乎国势,百年之荣辱窥于一斑”。

 “购物天堂”曾经辉煌

  中英街的真正兴旺是从1979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后开始的。那时由于国内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而紧挨香港的中英街却以免税街和价格优势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每天前往中英街购物的人流不断,这条只有2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被人流挤得水泄不通,少时四五万人,多时八九万人。人们肩扛手拎,香皂、袜子、洗衣粉;布料、手袋、化妆品,虽然挤得满身汗水,也会满载而归。

  后来,随着内地生活水平提高,来中英街购物的目标转为选购金银首饰,反应敏感的香港商人迅速将世界新潮金银手饰引进到中英街,漂亮的首饰和低于内地的黄金价格一下使中英街成了全国第一条黄金街。那时,深港在中英街开设的黄金店铺就有47家之多,销售的黄金量要按吨计算,数量十分惊人。

  据统计,1979年中英街的销售额为590万元,到1988年猛增到15.68亿元。那时,来深圳探亲访友的内地人一到深圳先托人办理沙头角边防禁区通行证,人们互相传言,来深圳不到沙头角等于没来深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英街购物的人气最旺,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逐渐回落,甚至出现商业萧条、店员比游客还要多的现象。个别不法商人或以劣代优,或强买强卖,中英街由此遭受信任危机的考验。

  对于中英街不法商贩所引发的商贸问题,如今当地政府除果断采取措施,提出了“重塑中英街形象”的口号,并在改变其功能和发展定位上做文章,一度曾提出了中英街未来发展的新定位——努力把中英街建设成集购物、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近,还组织国内著名规划专家对中英街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初步制订了“一国两制”观光园的发展目标。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英街的购物天堂地位将会成为保留在人们心中遥远的历史,代之而来的则会是中英街文化旅游的全面起动与兴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为中英街历史纪念馆,建于1995年),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环城路9号,是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专题性地志博物馆,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

中英街"警世钟"
  中英街"警世钟"是盐田区区政府为纪念香港回归三周年而铸造的。2001年元月26日盐田区区政府领导及香港各界代表在中英街举行了挂钟仪式,并撞钟三响。

   "警世钟"钟体以响铜筹造,敲击时声音宏亮,震撼人心。钟体通高1.842米,重1.55吨,象征着签定"南京条约"的年代和英国殖民者统治香港近一个半世纪。钟裙由八个梯形组成,象征中英街上摆放的八块中英界碑。钟腰由紫荆花和勒杜鹃组成的图案,象征着深港文化源远流长。钟身的两组图案"日出沙头,月悬海角"则是沙头角地名由来的传说。钟肩由二十一朵莲花座组成,象征二十一世纪。牢由回首对视的两个龙头组成,则象征着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正面及背面分别镌刻着"中英街警世钟"和"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几个大字。钟身上由深圳商报候军先生撰写的钟名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的一百年来的历史。整个警示钟充满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中英街一个独有的文化景点。

古井乡情
  在中英街桥头附近,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它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该井水质清澈甘甜,是镇压内及附近群众的饮用水源。据说,来当地的异乡人如果得了水肿病,饮了古井的水以后即可痊愈。直到现在,中英街群众中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它不仅是沙头角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中英街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饮水思源",古井对当地群众确有养良之恩,反映了中英街两边群众的乡情和亲情关系。

古榕奇观
  位于中英街第四号界碑旁、有一棵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树干苍劲,枝繁叶茂,由于该树"根在中方,叶覆香港"而在中英街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景观,进而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创作的文艺题材,由于它和第四号四人界碑形影不离,因此形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特殊风景。

国耻见证
  中英街界碑和中英街分别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深圳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中英街共有八块界碑,它们不仅是一百年前中国遭受英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历史见证,也是中英街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其中位于博物馆广场附近的一号界碑就是当年勘界的起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简介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为中英街历史纪念馆,建于1995年),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环城路9号,是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专题性地志博物馆,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

  1898年,由于清政府腐朽无能和英国的武力逼迫,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据此,英国强租新安县所属977.4平方公里土地及广阔的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完成勘定"新界"界限,中英街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英街地处沙头角,沙头角为原新安县的领土,它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是一块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生机勃勃的热土,它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有发展旅游经济、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英街原为一条被称为鸬鹚径的泥沙河,由于经济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享有"购物天堂"美誉的繁华边贸小街,它虽长不过250米,宽不过3-4米,其历史变迁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中英街矗立的界碑,既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英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历史见证,又是改革开放以及香港回归祖国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中英街"一街两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较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其展楼总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共分为5层:

  1层为迎宾大厅,外设观海平台,可供游客小憩及欣赏附近海湾山水相连的大鹏湾美景。

  2、3层为《中英街历史》陈列厅,常设陈列共分六部分,它们依次是:热土、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回归。3层还备有影视厅,可播放各种历史资料影片。

  4层为临时展厅;现在展出的是反映一百多年前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亲自策划和领导的第二次反清武装起义为内容的《孙中山与三洲田首义》。

  5层是博物馆办公场所,有设备良好的馆长办公室、职员办公室、小型会议室、接待室、美工室。
  顶层是观景台,可鸟瞰大鹏湾和香港新界自然风光。馆内现收藏有400余件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其中近现代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

  我馆在陈列表现手法上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复原陈列再现了晚清东和墟繁荣祥和的集市场面,其规模包括房屋40多座,赶墟群众200多人,各种道具1000多件,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进程。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制作的香港、九龙、新界及沙头角的全景沙盘,直观地再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瓜分中国领土的罪恶行径。此外,展览还从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回归祖国等方面,展现了蓬勃发展的中英街新貌。

  此外,博物馆广场陈设的中英街警示钟时刻提醒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和学生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它与中英街1号界碑相互映衬,成为中英街一景。作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经常有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人莅临参观并挥毫题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8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