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60|回复: 17

客家地区功夫流派和技法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5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时请说明出自https://www.hakkaonline.com;多谢了!)

近年来,客家学成为一门“显学”,这是令人鼓舞的;但是, 客家地区的功夫(武术),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显受到冷落,至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这是令人遗憾的,本人不计浅薄,愿为此略尽绵力,意在抛砖引玉。
半年来,我拜访了梅州和惠州两地的数十位功夫老人和行家。意图对客家地区的功夫流派和技法作一番探寻,并作文字和图像纪录;然而,由于历史和武林传统的原因,许多受访者往往出于“守师训”,不愿多说,更不愿介绍所学功法和招式。为了印证坊间对各门各派功夫特点和招式的讲法,并对各派功夫有一个直接感性的认识,本人亦数度以身试招。
此次,我想为客家地区的功夫写点东西,就算是一种追思吧。全文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各流派的特点和功夫套路的介绍、分析和比较,第二部分是人物介绍。有不妥和错失之处请多多谅解和指教。
现在,我将略作整理的文稿陆续在此发表,望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更加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本人虚怀以待。

一、       主要流派

晋代以来,中原战乱频繁,为避战祸,客家先民背井离乡,几度南迁,辗转千里。客家先民是逃难中的流民,生存环境极为险恶,为了生存,客家人习武成风,史籍有载:"客家人豪侠,性 悍,骁勇善战,男子多 从军,其勇甲于百粤。"而客家地区自古流传的一句俗语更道出了客家人崇文尚武精神:"书爱读,武爱练,老婆唔娶也随便。"
在客家地区流传较广的有:朱家教、钟家教、李家教、刁家教、岳家教、刘凤山拳派、昆仑拳派、流民拳派等八大流派。其中朱、钟、李、刘四家,凶猛刚劲,步法沉实;刁、岳、昆仑、流民四家,刚柔相济,借力打力,防守严密,后发先至。当然这是大体风格,其实各家各派,皆有其精妙处。在数百年流传交流中,形成古朴实用的共同特点。
客家地区的各派功夫,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实战拳法,要求速战速决,一击即中,故有“拳冇三声,棍冇两响”的说法。
客家地区的各派功夫,讲究腰马扎实,移动迅速。腿法以扫、铲、跟、靠、顶膝为主,主攻下三路;步法多为小马步、小弓步、半马步(二八步)、灵活紧凑,闪跌挪移,转变快捷;步法以跟步、踮步、摧步为主,脚掌不离地,手随脚至,擅发短劲(亦称寸劲)。拳法动作古朴实用,一招一式,亦攻亦防,套路短小精悍,体系完整。在器械上以棍、棒、铁尺、双刀、板凳、三齿叉(俗称耙头)和大刀为主。
实战中强调近身短打,主动攻击时,积极进迫,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慨;引逗对手来击时,虚实莫辨,就势抢进,后发先至,不给对手还手的余地。
客家地区的各派功夫还强调以本能反应致敌,不囿于死招硬式,不让固定招式束缚了自己的拳脚;正所谓“冇招胜有招”。
客家地区的各派功夫还重视对功力的修练,练成的排打功,身手可挡刀棍,指似钢鞭,可穿板壁;手似铁棒,可敌刀棍;具有硬气功的特点。正所谓“其桩沉如山不可移,手硬如铁不可挡”。客家地区的功夫八大流派,各具其神,各显其妙。
客家功夫先辈,为我们创造出了中国武林的一枝奇芭,为弘扬中国功夫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今,时移势易,随着老一辈功夫老人的日渐离世,许多功夫套路和绝技也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令人悲哀和感到无奈的现实,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该为此做点什么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鹏城浪子 于 2007-2-12 15: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huangchunbi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5 1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宁有种李家教个,听讲功夫十分了得,以前听老人家经常讲,可惜至今无缘见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5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惠阳有个武师自创拳路,清末民国时期流行于惠州,河源及香港一带.

上几个月他们香港和外国弟子在惠阳举办了大会,非常热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5 2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修炼了一回,可没在你身上看见什么工夫哦.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5 2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知道有种叫“三鼓突“的拳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2-5 17:39 发表
兴宁有种李家教个,听讲功夫十分了得,以前听老人家经常讲,可惜至今无缘见识。

李家教属于客家拳法;源于梅县、五华一带,主要传人是五华县水寨李铁牛(1778—1874年)。相传李铁牛的祖先约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在浙闽一带经商,与一少林僧相交甚厚,习得此拳,距今已有190多年历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7-2-5 19:26 发表
惠阳有个武师自创拳路,清末民国时期流行于惠州,河源及香港一带.

上几个月他们香港和外国弟子在惠阳举办了大会,非常热闹!

十分遗憾,有此盛会我竟然毫不知晓。

所说“惠阳有个武师自创拳路”应该是惠阳李家拳,相传为惠州郊区火地村李义(又名李存义),在清乾隆年间所创;此拳法在海外也广为流传。

PS:李家拳和李家教是两个功夫宗派,李家拳长桥大马,偏身偏步,出手迅猛,有点北派风格。属岭南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而李家教是典型的南派短打风格,属客家拳派之一。同时,李家拳又分为新会派和惠阳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妮子 于 2007-2-5 22:25 发表
大哥修炼了一回,可没在你身上看见什么工夫哦.呵呵

呵呵、大道无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1: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2-5 22:27 发表
呵,我知道有种叫“三鼓突“的拳法,,,

兄弟可否提供一些具体资料?最好是有图片,和人物信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6 14: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武术,可惜没有人教啊。传统武术,流失了多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6 23: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鹏城浪子 于 2007-2-6 01:02 发表

兄弟可否提供一些具体资料?最好是有图片,和人物信息。

呵,不好意思,我对这方面了解甚少。“三鼓吐”是陆河人讲到武术的时候,比较常见的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0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kli 于 2007-2-6 14:41 发表
喜欢武术,可惜没有人教啊。传统武术,流失了多少……

是的,现在都很少武馆了。
至于流失多少,我感觉已大部分失传了。
许多拳法也只能从老人的口中传说一二,根本无法详其技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03: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2-6 23:35 发表

呵,不好意思,我对这方面了解甚少。“三鼓吐”是陆河人讲到武术的时候,比较常见的说法,,,

呵呵、遗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03: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朱家教  
  相传朱家教拳术的流传,始于太平天国失败后,当时身怀绝技的有志之士,为避免清廷官府的追捕,埋名改姓,四海为家,传授武艺,积蓄力量,再兴义旗,为反清作准备,他们所授的拳术,定为朱家拳,寓有怀念朱洪武之意。   

另一说,朱家教属广东客家拳。

朱家教流行于五华、梅县、紫金、汕头、兴宁等地。
朱家教的风格特点:朱家教属于硬桥,高中马类型,劲力以擒、挪、揸、捉、吞、吐、浮、沉为学习法则;拳法敏捷,手法有滑、脱、虚、挑、扣、劈等,变化无穷;掌法有双单掌、挑挂掌、穿扬掌、曲直摇手掌,攻守兼备。

  朱家教歌诀:

身子往下望,上肢直要正,头悬而顶坠,含肩又坠肘,
两手虎口圆,胸空宣背紧,劲发在右脚,左脚裤胯上,
两膝相抱行,变化似闪电,气自贯精神,两目炯有神,
手出于眉平,后手紧肋贴,心静行气和,吊气在丹田,
出步去如虎,转身似猿猴,摆变如雄鹰,两足贴地堂。

朱家教拳械:

汕头方面拳术有:(1)粗五项;(2)幼五项;(3)七星步;(4)对手;(5)凤爪三角掌;(6)和手
梅州方面拳术有:(1)百日早;(2)直摇手;(3)曲摇手;(4)上栋膝拳器械:十八排点棍、对拆有对拳。

现在介绍两招朱家教的典型招式

1)挑挂掌

其法如下:

双掌前伸与肘平,掌心向上,含肩、坠肘、胸空、背紧;步法为前小弓步。待敌来攻时,双掌同时由内向上向前划一弧线,向前推出;此招的功用是挑开对方肢体的同时,用推掌攻击对方正面。

2)扣插掌

其法如下:

起式如上;待敌来攻时, 双掌同时向外向上向内划一圆弧,划向内时两掌心相对,相距一拳,猛自前下插。此招的功用是用扣擒法拨开对方肢体的同时,用插掌攻击对方正面。

用以上二式未能一击即中时,视对方身位,正面则催步向前,双手用上推下捧的掌法攻击;两侧则用上迎下劈的掌法攻击。要求动作连贯迅猛,贴身靠打。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鹏城浪子 于 2007-2-7 04:0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9 16: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德和练武“三要”

1)武德

未学武先明德,这是中国武术界有史以来的传统。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怠意杀伤,灭人家国,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古代周武王讨伐元道之纣王,死后被溢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

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我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尚武崇德。过去任何一个武术门派中如果出了败类,都要按照本门派中的“家法戒律”历数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尽坏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视武德,我们今天的习武之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武德精神。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比如说为了伸张正义,就应该做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扩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却不谙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说不开,便一时性起,三拳两脚,手起刀落地使人气绝身亡。那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和不幸啊!因此,要求习武在之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总之,武德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从古至今都是习武练功者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1)        练武“三要”

一、礼:

练武的人首先是知礼,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为了打人。

二、苦:

练武的人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不仅要练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种心理的承受力。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超越

练武的人,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和绅士一样的。更重的是,还要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能力。

中国功夫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气功的一种统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人类自身的肢体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一种特殊的极具价值的体育运动方式。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鹏城浪子 于 2007-2-9 17:1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1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