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7|回复: 1

[原创]广东VS浙江,发展县域经济的路线之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1 1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VS浙江,发展县域经济的路线之别

    “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近日来,一条“义乌成为全国权力最大县”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的眼球。据该条新闻报道,这次义乌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权力最大县级单位,乃是因为其被立为浙江省第四轮强县扩权的试点。

    2006年11月,浙江正式启动了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通过扩权,义乌市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地级市所具有的权限。在此之前,浙江省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开展扩大经济强县财政、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三步改革。

     在做完“长声公”,转述完这条新闻的大概内容后,让我们再来回过头看看号称大陆第一省的广东省吧,看看它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了些什么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广东与浙江在发展县域经济这个课题上,走的是两条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道路。相较于浙江省的“扩权”,广东省的政策却恰恰相反,用得更多的是“收”字诀。

     我们会发现,广东省近年来对于省内原来的经济强县,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模式,既将原来的经济强县纷纷改为所在地级市的“区”。远的如深圳龙岗、宝安两县改区,近的如广州增城、花都;汕头的潮阳、澄海;惠州的惠阳;珠海的斗门县等,都已经通通由县(市)改为区了。

     当然最为人所知,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还是要数顺德、南海这两个全国百强县排名前五名,拥有“准地级市”待遇的县(市),与高明、三水一起被改设为所在地级市佛山的市辖区。从这件当年曾造成强烈反响,并且仍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深远的事件当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广东省近年来对于发展县域经济采取怎样的方向路线。

    那么,对于原本的经济强县,是应该“扩权”呢?还是应该“收权”?我在这里不好武断地下结论,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让我们先来看看浙江省:在强县扩权政策实施后,浙江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5年来,浙江省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位,城镇居民收入连续三年全国省区排名第一。县域经济GDP已经占到浙江省的70%,使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另外再看县域经济的另一个硬指标:在最近三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浙江连续三年上榜强县达到30个,位居各省市区之首。

    紧接着来看看号称大陆经济第一省的广东省吧,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榜上的数据与广东的经济地位极其不相称。自从省内那些原来的经济强县例如顺德、南海、番禺、花都等由县(市)改区之后,广东在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连年下滑,最近一次甚至只有可怜巴巴的个位数。2005年只有8个县上全国百强榜,还不及浙江总数的三分之一。

    再看另一组数据:2005年,广东省总共有67个县(市),占全省82%的土地、47%的人口,却只创造17.9%的GDP、6.7%的财政收入。另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广东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9位。与浙江比起来,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现在的事实就是:在“收权”后,广东是造就了几个从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地级大市,然而映在它们后面黑影深处的却是一个个发展蹒跚的县(市)。相反,在“扩权”、“放权”后,浙江造就的却是一个个竞争力日强,活力四射的经济强县(市)。“收权”与“扩权”,孰好孰坏?可谓一目了然。

    可以说,广东“收权”人为地“造就”了几个GDP地级大市,赢的是“面子”,但却输了“里子”;浙江“扩权”所成就一个个经济强县,赢的是“里子”,但却也没有丢了“面子”。像浙江这样,发展强大了县域经济,使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不是只有那高高在上的GDP,能算是丢了“面子”吗?

    现在来谈谈地级市问题吧。应该客观地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撒专区改设地级市对于发展经济确实起到了不小的历史作用。因为地级市对下面县市的管理、辐射等与原专区比起来,更加有效。在当时县域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通过设立地级市管理下属县,也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使原本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点子上,从而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地级市的存在对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却早已是利大于弊。在广东省范围内来看,绝大多数地级市幅射能力都极其有限。另外,这些地级市还对下面的县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吸血”行为,总体给的还没有拿的多。例如上头拨给下面县市的各种款项,地级市往往要雁过拨毛。总之,现在的地级市就如同是摆在各县市的“菩萨”,根本显不了灵,但却必须时时供拜才行。不然的话,地级市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可以找你下面县(市)的麻烦。反正多了一层地级市管理,就如同多了一道枷锁,使下面的县市在政策上迈不开脚步,思想上也根本解放不了,从而彻底失去探索的勇气。

    上面所举的事实也说明:现在已是到了考虑地级市存废的时候了。尤其是广东省,做为改革先行地区,本来更应该在这方面付出更多的探索。

    几乎全国人民都说广东经济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好”,仅仅是好在珠三角而己,其它广大粤东、粤西、粤北等“非珠三角”地区却一点也不好。“非珠”地区经济为什么不好呢?就是不好在县域经济不强上。

    虽然经济发展不能够假设,但是我却仍然天真地想道:假如广东省也能够实行“强县扩权”政策,并逐渐向“省辖县”过度,从而为下面的县(市)松绑,使它们能够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那么“非珠”的情况会不会比现在好一点呢?

    在经济总量上,浙江是广东的“追兵”,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上,浙江却是广东的“标兵”。这也确实如同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曾经说过的:“追兵就是标兵!”

    最后,幽壹在这里只想轻轻地追问一声:“广东,你可有转变路线,向发展县域经济“标兵”——浙江学习的勇气?”(QQ:33079930)

       幽壹
2007年1月19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广东年上缴4000亿国税,相当广东本地加外来人员每人抽走4000元.{按家庭计可是很大数字}.所以解决非珠地区就无钱了,无钱什么事也办不成!而珠三角面对的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竞争,发展步伐也不能停下来.北京,长三角是国家投资的起吊经济,而广东是"食自己"还要被抽血,所以造成广东顾此失彼的局面!------两头{珠和非珠地区}都不能松,但又力不从心!所以非珠问题其实还是国家"战略"问题!到了对广东减少剥削的时候,也就是非珠地区迅猛发展的时机!
当然,由于北京,长三角发展经济模式在全国中起了坏的榜样,令珠三角也跟着学坏----有钱不使到用处,尽搞些面子工程,资源就如此耗费了!可悲!

[ 本帖最后由 罗家枪 于 2007-1-31 17:4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