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3|回复: 0

竹木藤棕草制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5 1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制工艺

  竹制工艺是客家的传统工艺。从普通农用、家庭用具及建筑包装等竹制品发展到以动物、人物为图案的高档装饰家具,十几大类。竹制品客家的重要产业之一。民国《长汀县志·实业志》载:“昔惟竹木二项为出产大宗。”

  客家以南方盛产之毛竹、苦竹为加工竹器重要原料,经过截筒、旋节、刮青、破竹条片,剖篾,并经脱油、漂白、着色等表面处理后,用中小径竹竿为骨架,或烧烤弯曲成型,以钉镶饼加固,辅以竹条片或竹篾,即制成床、桌、凳、椅、柜、橱、花架、博古架、竹沙发等家具。也可制成竹鱼竿、伞骨、香芯、竹雨盖、笔筒、竹串、竹珠垫、竹筷、竹乐器、竹雕等。

  竹编产品以竹竿为原料,经多道工艺,制成各式竹篮、竹箩、竹笼、簸箕、盘篮、俗笪、竹罐、竹盒、斗笠等产品。长汀、归化、宁化的竹丝器(竹丝门、窗帘、造纸竹帘等)、上杭的竹锁、永定的竹枕皆为名产,其中尤以造纸用的漆饰竹帘最为精致(见《汀州府志》、《长汀县志·物产志》)。一种客家妇女独特而别致的凉笠最为有趣,它由薄薄的篾片或麦秆编成,顶部缝有布,有的秀着花,边沿四周围除正面以外,还垂挂着16厘米左右长的折叠均匀的单色或花色布。劳动妇女以竹簪将凉笠连结于发髻上遮阳用,既轻便凉爽又别具风韵。现竹编产品发展有竹筒席、机编竹席、竹坐垫、竹背垫、盆套、竹画、竹幕帘、竹壳地毯、竹编花瓶、花篮、仿古礼篮及各类盘、缸、盒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外商青睐。汀州还有一种“铜丝器”甚为著名。据民国《长汀县志·物产志》载:清康熙十三年至乾隆十六年间(1673—1751年)汀州出产“铜丝器”。它以“木为质干,漆为文饰,丝竹为经纬,或佐之以草,或相(镶)之以铜,一器而诸工聚焉。邑人制为箱盒等器,用盛衣帽首饰,甚觉华美”。

  木制工艺

  据民国《长汀县志·实业志》:“在昔制造出口,太师椅、屏风、茶几、柜橱、花床、桌凳等,皆质粗耐用。木工业颇发达。”宋朝年间汀州即出现松木造船及木质漆器,至明朝已有很高的木制、漆刻等生产工艺水平,并有桌椅、屏风、茶几、柜橱等木制品出口。清朝乾隆年间木船制造业已很兴盛,长汀五通桥头的报功祠就是造船、撑船和搬运工人聚集、居住的地方,造船业促进了汀州江河航运事业的发展。

  木制品多以客家当地盛产之松、杉、樟、楠、楮、栲、柏、杨、麻栋、若楝、木荷、枫香等为材料,经截筒、格墨、锯板、裁正、刨切、开榫、打眼、拼板、嵌装和钉面等,或辅以漆刻等工序,制成各类木制产品。主要有桌、椅、凳、柜、橱、箱、匣、架、床、屏风等家具和车架、风车、水车等农具,以及棺、桶、皇、盘、盖、各类工具柄、扇、帘、垫、挂屏、挂历、伞头、伞骨、木屐、火柴梗、碗、筷、夹、乐器等生活或娱乐用品。木制工艺在建筑上多见于制作门、窗、柱、梁、飞檐、斗拱、门楼、亭台、楼栏、楼板、屋角、天花板、地板条及佛像、神像等,还见于建造木桥等。现可制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配以塑料、金属、玻璃等材料,使木制产品花色品种有所创新。

  藤棕草编工艺 

  藤器有桌、椅、沙发、床、垫、茶几、篮、盘、盒、箱等。其工艺是以毛竹、杉木或杂木条,钉成不同造型的骨架,用当地盛产的老虎丝藤(石松)经泡煮、晒干、刨皮、破藤心等处理,以人字型、梅花洞、双棱格等图形,编成各式产品,框架牢固,造型美观。。

  棕器有绳索、垫褥、地毯、床榻、毛刷、蓑衣等。“织衣裙以被农人,造为衣箱帽盒床褥拜垫等物,以便平民,质而不俗,尚有敦朴之风焉。”(见《长汀县志·物产志》)。其工艺是以松、杉、杂木构成不同造型的骨架,用当地盛产的棕皮、棕丝为原料,按一定图案,制成各式产品。

  草制品以三角草、灯芯草、玉米皮、麦秆、稻草、芦苇等为原料,经选料、日晒、消毒、染色、纺织等工序,采用平编、小辫、套扣等纺织方法,加工成各式花色品种的饭箪、草枕、草席、帽、提包等草制品。牢固结实,细致光洁,美观耐用,散热性强。  



中国台湾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