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96|回复: 11

情满西柏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满西柏坡

                                                                                       温竞清


         金秋十月,大地铺锦。巍巍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山西柏坡,骄阳映照,山花烂漫,红旗飘扬,一派生机。在丰收的喜悦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久慕、向往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位于西柏坡山腰,背依太行山,前临辽阔的平原,坐西北向东南。院子里种植有高大茂盛的犁树,取“家家种犁,永不分离”之意,纯朴高雅,安祥恬静。这里就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中央作战总指挥部和伟人住处。在一间间简陋的土屋里,我们仿佛看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情景。在一幅幅用红蓝色标注的作战地图前,我们深切感受到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卓越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就在这简陋的土屋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深远的政治洞察力、辩证的军事思想和高超斗争策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组织指挥了震撼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当年毛泽东草拟和签发的战略决策电报,就是从这里发出的,毛泽东龙飞凤舞的字迹,仍然飘着墨香,仿佛在回响着当年的发报声。并且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新中国就由这里走来。
       在西柏坡纪念馆里,陈列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等革命历史文物,向人们述说了当年在西柏坡发生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战斗和生活的情况,也展现了英雄人民的无私和奉献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的铜墙铁壁,是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共产党爱人民,人民更爱共产党,党和人民群众永远心连心,形成“鱼水”关系,党的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正是有了这样伟大的共产党和这样伟大的人民群众,有了伟大的人民战争,共产党才有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当全国胜利前夕,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为了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他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从中,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现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的英明领导和卓越贡献,体会到了在今天牢记“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党党员队伍的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在自己岗位上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比较淡薄,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使命感、责任感淡化,不能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党的先进性,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共产党员更应该自律保先,不能忘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入党誓言;不能忘记党的宗旨;不能忘记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不能忘记党员的标准。把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尺度,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人生追求。
       今天,我们走进西柏坡,沐浴党的春风,伟人风范、西柏坡精神,在激励着人们,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党以实现好最广大人民利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而兴,国以艰苦奋斗而强,以改革开放、大胆创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而富。今天,我们走进西柏坡,那永远不会衰竭的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信念,对新的时期,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非常及时和深刻的教育。我们都有共同的感受,西柏坡是所大学、是块圣地、是片热土,能净化人的心灵、能使人热血沸腾。让我们发扬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明天。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1-8 14: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们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参观。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的「五大书记塑像」。

http://sfj.ahhfly.gov.cn:82/lpmusic/up/dj/200691778547.wma
(点击播放)

我们曾在西柏坡眺望,
眺望神州生生不息的灯火,
我们曾在西柏坡思索,
思索即将告别苦难的中国,
我们还在西柏坡向人民诉说,
要把谦虚谨慎的作风牢记在心窝,
我们也在西柏坡向历史承诺,
要用艰苦奋斗的执著改变山河,
啊!风雨岁月,匆匆走过,
西柏坡留下了一首真情不变的歌,
真情不变的歌!
啊!美好未来,道路坎坷,
西柏坡正激荡着一首与时俱进的歌,
与时俱进的歌!

我们还在西柏坡向人民诉说,
要把谦虚谨慎的作风牢记在心窝,
我们也在西柏坡向历史承诺,
要用艰苦奋斗的执著改变山河,
啊!风雨岁月,匆匆走过,
西柏坡留下了一首真情不变的歌,
真情不变的歌!
啊!美好未来,道路坎坷,
西柏坡正激荡着一首与时俱进的歌,
与时俱进的歌!
啊!西柏坡,啊!西柏坡!
又见西柏坡!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1-9 07:2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柏坡精神刍议


一、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正是在如火如茶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正确地分析敌情、我情、友情,适时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胜利后的形势,提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前方打老蒋,后方搞上改、建政权等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总之,实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导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二、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个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①革命精神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后者是包容了前者,因此,历史愈向前发展,革命精神的内容愈丰富。不,“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就只能笼统的称为革命精神,而不能区别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了。
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具体分析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不足一年,连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动不到两年),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应该有别于被逼上井冈山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有别于被迫踏上长征路的长征精神,有别于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产生的延安精神。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励,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鼓舞军民奋斗的革命精神,诸如,着眼大局服从大局,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以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围绕两个“敢于”、两个“务必”革命精神的展开,并为其服务的。总之,西柏坡精神尽管有多种概括,但其本质特征,应该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三、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
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产生的精神总是一脉相承的,这是由党的事业是在连续不断中开拓前进,后一时期总是包含前一时期斗争成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一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长久的影响力。因此在概括某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涵义时,总会包含以往革命精神的成分。如井冈山精神包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长征精神包容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维护团结统一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崇高思想;延安精神包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其中各自包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等革命精神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在其表述上却很难分开,且这些革命精神都是用实事求是这根红线,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目标联在一起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总之,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注重研究它的本质特征时,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概括它的全部内容。
四、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西柏坡精神是与西柏坡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西柏坡同井冈山、延安一样是革命圣地。但是,如果仅仅考查西柏坡的地理环境、战略地位、风土人情,研究西柏坡军民的精神风貌,并据此概括西柏坡精神,那是不完全的。因为,西柏坡和井冈山、长征路、延安的特定的时代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敌强我弱对比悬殊的条件下,红色政权被四面包围或者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艰难困苦的环境要求党领导下的军民,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毅的革命精神,顶住压力,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革命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有自发产生,逐步发展的特点。而西柏坡精神则是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因此,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党中央所在地的军民固然在创造和实践着党的革命精神,并且成为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典范,但如果仅从当地的环境和当地军民的奋斗中,概括西柏坡精神,会局限思路阻碍眼界,不能深刻揭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五、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概括西柏坡精神,既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又要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挖掘出在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指导作用的革命精神的内涵,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大陆,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乃至对新时期推动四化建设,对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头脑,对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刻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更大的挑战,都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十分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他还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③应该说,在西柏坡革命精神中,“五种革命精神”都有体现,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大公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则表现的更为突出。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勇于牺牲 甘于奉献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加快发展 永不自满
牢记传统 立志报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都存在着一个传和承的问题。传,即是宣传、传播、教育;承,即是继承、发扬、光大。没有传,就不可能有承;而没有承,其传也就成了空洞的说教。承是取得传的资格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传的最终目的;传,是承的必要形式和手段。

  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青春》为主题的“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于6月15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后,为什么起到了一“览”激起千层浪的激热效果?用一句“久旱逢甘露”作答案,恐怕是不无恰当的。

  五十五年前,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而艰难的伟大历程后,由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五十五年中,这“两个务必”在“继续”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层面上的“断续”,现在重新提起,并要“继续地保持”下去,就不能不重提怎样处理传和承的关系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6月17日报道:云南省纪委严查了16个地、州、市有关官员违规购车的情况,所推出的一组公车消费数据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1月1日到5月30日,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购买超标公务车255辆,涉及金额1.26亿元。其中地州市226辆、省直厅局29辆。这些超标车中167辆是大排量豪华越野车,最贵的88万元一辆。无独有偶。另据人民网2004年6月11日报道,从2003年7月21日起,山西省开展了清理纠正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和使用小汽车工作。全省共清理纠正各类违规小汽车7453辆,成功拍卖超标准小汽车143辆,溢价648.05万元,全省共立案查处涉车案件137起,党纪政纪处分26人。

  如果说以上两则报道只是已公开揭露出来的典型的话,我们身边也存在一些这样的所见所闻。如有一个贫困地区今年几乎成了“换车年”,市领导带头换。领导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经这么一“领”,市直机关换车也就成了一大景观。有的单位一次提回来三辆别克牌轿车车;有一个单位两年中换了两个一把手,每换一个一把手就换一辆新车。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时下的一些市级、县级官员,除了这些令人发指的车子,我们再看看他们抽的中华牌香烟,喝的茅台美酒,穿的高档名牌服装,用的名贵物品……看看这一切,人们有理由发问:这些地方的领导还有什么资格向下级、向所属的全体党员、向全体人民群众传播“两个务必”?!这些地方又该如何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

  毛泽东同志生前还说过一句名言:“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就“两个务必”而言,毛主席及由他组成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堪称一代楷模。老人家的一件睡衣就穿了20年不弃;还有少奇同志的一双袜子、恩来同志的一支铅笔等等,无不都是一部活生生的“两个务必”教育的最好教材,他们才最有资格谈“两个务必”教育。2002年初,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参观时说:“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毛主席当年离开西柏坡时说自己是进京“赶考”,如今胡锦涛同志来西柏坡则说是“上学”,中央领导同志学什么?就是补上“两个务必”这一课。这一课补得好,所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最有资格谈“两个务必”教育。

  如此看来,轰轰烈烈进行的“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要变成扎扎实实的全党、全国人民“两个务必”教育课,首先需要通过“上学补课”而取得传的资格的就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否则,“西柏坡精神”承的问题就有可能会在扎扎实实的流于形式中落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柏坡精神没有过时,“两个务必”教诲永放光芒。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新时代也将从这里开创。问题的关键不是青少年不关心不愿接受西柏坡精神,而是我们在宣传西柏坡精神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这次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开幕头一天就吸引3000余名观众,开展一小时,观众感言就已写满四大本,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西柏坡精神的景仰。不少青少年学生表示要继承前辈的革命传统,以更积极、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踏踏实实地做好事情。这进一步表明西柏坡精神是与时代同行、能够指导时代前进的精神,也充分体现出青少年一代渴望传承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热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传,是我们党和民族的"传家宝",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多得的常学常新的"必修课"。西柏坡精神不仅要继承下来,而且要传扬开去,与时代同行。在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5周年的日子里,领悟"两个务必"的教诲,追忆中国革命前进的历史脚步,重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论述,必将激励我们万众一心,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行,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7-11-9 07:2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征程伴坎坷
创业艰难多
要知胜利路
请看西柏坡
艰苦奋斗好
谦虚谨慎德
共建和谐世
同唱欢乐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55年前,我们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特色鲜明的西柏坡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亲赴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西柏坡时期正处于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面临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夺取政权向建设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重要关头,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我们党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都必须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两个务必”与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精神营养。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西柏坡精神代代相传。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举办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回顾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再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画面,重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论述,必将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忧患意识,砥砺奋斗精神,珍惜幸福生活,肩负历史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要进京“赶考”的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53年后,当我们党踏上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征程时,胡锦涛同志又来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我们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两个务必”是成事之基。十六大指出:“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干成事业有两方面的约束意义。一是外因约束,这就是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社会力量都要努力为想干一番事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个是内因约束,这就是干事的人如何才能干成一番事业呢?坐而论道肯定不行,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不行,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下苦功是成不了事的。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行,违背客观规律,只能是欲速不达。亦步亦趋、四平八稳也不行。做“老好人”,当“太平官”,只能贻误事业。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坚持“两个务必”。谦虚谨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只有谦虚谨慎,好学慎思,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才能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技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艰苦奋斗解决一个“行”的问题,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必定是吃大苦、耐大劳,勤勉敬业,开拓进取的。知与行解决好了,统一好了,结合好了,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两个务必”是执政之要。十六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的面前。执政理论对于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古人的执政理念中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以人为本、勤政廉政的思想,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教训,等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逝者不可追,古人的那些东西大都不可用了,兄弟党执政实践教训多于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只能在执政实践中去逐步摸索。共产党如何能执好政?除了要研究执政理论、执政规律之外,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执政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教诲,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优秀本色,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关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牢记“两个务必”,善用手中权力,应该成为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