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台湾竹联帮多数是客家人参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4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這回事嗎
竹聯不是眷村子弟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省人创立,发展起来后成员就不以外省人为主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1: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属于外省还系本省?为脉介爱间样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2: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pc66 于 2006-11-24 21:28 发表
外省人创立,发展起来后成员就不以外省人为主了吧.

竹聯幫一開始是以外省人為主,趙爾文1949年隨家人逃到臺灣,自小生活貧窮,而且因為是外省籍屢遭本省同學欺負。20世紀60年代,趙爾文加入竹聯幫。在他的領導下,竹聯幫由一個以外省籍為主的黑幫蛻變為容納臺灣本省人的幫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家枪 于 2006-11-24 21:33 发表
客家人属于外省还系本省?为脉介爱间样分?

過去台灣族群分類僅分為本省、外省、山胞三類.
後來變成客家、閩南、外省、山胞四類.這種分類是把原本的本省籍再細分出客家和閩南.
目前我見過分類最細的是原住民、本省閩南人、本省客家人、外省閩南人、外省客家人、其他外省人六類.

至於為什麼要分類,應該是學術研究為了族群比較的關係.
政府方面沒有這麼細的分類,台灣的國民身分證上沒有註明族別,過去有登錄籍貫,後來全面取消,改登錄出生地.
選舉身分上,只有一般、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三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的黑社会

在台湾,黑社会组织又称黑道。根据1996年12月台湾“立法院”通过的《组织犯罪防治条例》,“台湾黑社会组织”具体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有内部管理结构,以犯罪为宗旨或以其成员从事犯罪活动,具有集团性、常习性、胁迫性或暴力性的组织。台湾黑社会组织活动异党猖獗,它是危害社会治安,介入经济运作,影响政治生态的罪恶势力。
    一、黑社会组织概况

    当代台湾黑社会组织繁多,发展迅速,其来源有三:一是据时期的一些领先日本殖民者的地痞流氓,他们在日本战败后,有的跟随其主子去了日本,另有一些则留在台湾,形成地方角头势力。例如:“芳明馆”、“牛埔帮”、“华山帮”、“大龙峒”等。二是随国民党当局败退到台湾去的大陆帮派分子,这主要是青洪帮。1949年,一批青洪帮骨干逃到台湾,其后的二十多年里,国民党实行“戒严”统治,对青洪帮既不鼓励其发展。亦不允许其公开活动,仅于1956后由马超俊、陆京士发起一次洪门恳亲大会。尽管国民党不允许其公开开山堂收徒弟,但青洪帮的秘密活动仍未终止。80年代,国民党管制放松,民间结社活跃,青洪帮的活动也就呈公开状态,活动遍及台北、高雄、基隆、桃园、屏东、台中、台东、苗栗、彰化、宜兰、花莲等地。至1985年洪帮在台湾的山堂有30个左右,徒众约10万人,主要山头有太华山、天目山、春宝山、中华山、五圣山、大同山、西华山、南华山、洪发山、锦宝山、九龙山、楚荆山、同德山、金台山、大陆山。青帮分子在台人员虽少,但一引起成员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杜月笙的徒弟击京士、潘士浩均曾任“立法委员”,万墨林则为“国大代表”。三是由社会不良分子和到台军政人员眷村子弟新创立的帮派,如厦门帮、小九龙、十二生肖帮、十三太保、四海帮、竹联帮等。

    台湾究竟有多少帮派组织,这是难以有准确答案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警方的有关资料来进行评估。1973年台湾治安单位首次办理帮派解散登记,共有568个帮派、3334人登记在册。1978年第二次办理帮派自动解散登记,又有189个帮派、961人宣誓脱帮。1984年,在一清专家之间展开的为期四个月的不良帮派登记自首或解散的自清运动中,共有651个帮派,3000多名帮派分子办理自首、解散手续。同年底登记在案的帮派组织达1408个,成员7295名。1994年来自台湾“警政署刑事局检肃科”的调查统计,该年全省共有帮派组织1236个,成员达10582人。根据1996年3月台湾“警政署刑事局”下令各地警方调查的结果发现,台湾现有大小帮派和犯罪组织1000个,已具组织形态的帮派和犯罪组织126个,成员5800余人。其中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的帮派和犯罪组织有59个,成员2067人。人数最多的帮派为竹联帮共600余人,其次为四海帮,有500余人,第三是天道盟,400余人。正如大多数台湾民众所认为的,这些官方数据显然是缩小和保守的。事实上,以上犯罪人数仅为“冰山之尖”。

    根据1996年台湾“警政署”公布的普查资料,当前台湾主要帮派的分布情况具体是:

    台北市(含台北县):重要帮派成员1250人,分别属于竹联帮、四海帮、松联帮、芳明馆帮、飞鹰帮、天道盟等帮派:

    宜兰县:130人,分属红卫兵、圆山帮等帮派

    桃园县:434人,分属竹联、十三神鹰、小南门等帮派。

    新竹县:134人,分属飞沙帮、三光帮、十三神鹰等帮派。

    台中县:350人,以四海帮最多,其次是“四大天王”人马。

    台中市:350人,仍以四海帮为主。

    彰化县:393人,以溪州组合人员最多。

    嘉义县:177人,主要帮派是竹仔脚组合。

    云林县:172人。

    台南市:167人,有厦林派、东门、小公园等帮派。

    屏东县:275人,主要帮派为十三兄弟派。

    彭湖县:31人,属车头帮。

    高雄市:1153人,分属七贤、沙仔地、圣公妈庙、夜市场等帮派。

    其它县市方面,苗栗县有帮派成员157人,南投县156人,台南县218人,台东县74人,这些地区的帮派组合以特定人士及角头组合为主,但原先的不少组合,已被天道盟吸收,成为其分会。

    台湾黑社会组织繁多,分布广泛目前习惯上把竹联帮、四海帮、天道盟和松联帮称为四大帮派。它们是台湾黑道的主体,最富实力,极具影响。

    竹联帮成立于1955年,当时中和、永和的不良分子头目赵宁,号召台北市与他们有关系的学生在台北市中信百货公司竹林地召开“中和第三次大会”,结拜联盟,取名为竹林联盟,简称竹联,成立之初主有200人左右,大多为在校中学生,主要活动于古亭区、水源地、中和、永和一带。竹联帮成立后,不断与台北其它帮派发生火拼,尤其是与四海帮。1962年,四海帮被勒令解散,“旱鸭子”陈启礼趁机带领竹叶青(竹联帮基层成员),展开大规模报复行动,占领了四海帮的地盘。此后又与文山、宇宙、飞鹰等帮派火拼,并组织竹联十三太妹作为外围组织,到1965年,竹联徒众已有五、六百人之多,声势浩大,博得天下第一帮的称号。1970年因陈仁想脱帮遭追杀而招致警方围捕。与此同时,帮内开始大规模整顿,慢慢介入经济、政治活动。1984年,在一清专案中,竹联帮首领陈启礼和一大批帮众被捕,势力受到重创。但竹联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1988年台湾当局宣布释放300多名被囚禁的帮派分子,竹联又重整旗鼓,再现江湖,现不仅仍为台湾第一大帮派,而且成为国际性黑社会组织,责任帮主是黄少岑。

    竹联帮第一代主要投资于特种营业,中生代大多搞赌场,新生代介入各行各业,除控制电影、戏院、舞厅及其它娱乐场所外,还从事建筑、水电、桥梁、公路等工程的承包,并开设银行、投资金融,插手营造,渗入许多重要部门。由于竹联帮在台湾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它被公认为是台湾黑社会的魔头。

    四海帮是1953年台湾大学44名青年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平台北市”为口号,成立的台湾地区第一个最具规模的青少年帮派组织。初期发展迅速,很快在台北市的西门町、台大、北商一带打出字号,四海帮成员多为富家子弟,气焰嚣张,活动猖狂。1962年四海帮在警方大力扫荡下宣布解散,四海帮一度瓦解。两年以后分成老四海和新四海,老四海以陈姓、周姓为首,开始船务公司等。新四海开始在赌场业和特种营业场所窜起。1988——1989年是台湾房地产、股市全盛期,四海帮在此时获利很大,并陆续办起建筑公司,营造厂、煤气批发公司、运输公司等,形成“以企业养兄弟”的模式,是台湾最早具有企业化、公司化的帮派组织。1997年2月3日,副帮主董克诚代表该帮派率领七名帮众至台北市刑警大队宣布解散四海帮。

    天道盟是台湾黑社会的后起之秀,也是台湾发展最快的一个帮派组织。它成立于1985年,主要发起人有文山帮的罗福助、七贤帮的杨登魁、风飞沙帮的林敏德、纵贯线的谢通运、田寮帮的吴桐潭等,以“团结合作、替天行道”为盟约,公推罗福助为总联络,下设太阳会、不倒会、孔雀会、仁义会、济公会、敏德会(后又增设云啸会、雨啸会、鸭霸会、凤雕会和天鹰会等)。其成员出狱后在全省成立“六合彩连线”,并利用可观的盈余开设酒廊、舞厅、理容院,转战期货、股市、房地产,后因股市获利转向船运、证券、娱乐及影视业等。1994年天道盟内部进行改组,设“总裁”、“副总裁”,以前的太阳会、孔雀会等被撤销,各会会长成为高级顾问,并由高级顾问指定组长,负责筹划基层人员的活动,现任总裁是陈仁治。

    松联帮于1982年由台北“松基”和“妇联”子弟组成(一说于1969年在台北空军眷村内成立)。成立初期主要有“龙”、“虎”、“狮”、“豹”等四个堂口,发展极为迅速,陆续成立多个堂口。1986年至1987年其势力相当庞大,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帮派。1989年因其大哥谭世维在厦门被狙杀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后在一些帮派成员的苦心经营下,渐渐恢复元气,重新成为台湾第四大帮派组织。早期松联主要在台北松山地区收取赌场和色情行业保护费,其著名的堂口有“九龙堂”咖啡厅,因引进各国美女坐台而亨誉台北。后来逐渐发展多种经营和投资企业,并积极向大陆渗透,其重心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1997年1月21日,在帮主朱伟立、王国栋带领下,该帮13名成员至台北市警局自首。

    二、黑社会组织结构

    目前台湾的黑社会组织,根据其活动形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社区型和社团型。社区型是指具有地缘性,以一定地域为主要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的黑社会组织。如台北的芳明馆帮就主要活动于台北市华西街一带,其名称得自于华西街的“芳明馆金狮团”;牛埔帮则活动于台北市的华泰饭店到中山“国小”一带地区,此地日据日期名称为“牛埔仔”;高雄的七贤帮则活跃于高雄市的七贤路与五福四路一带。此种类型的帮派还有北投三脚帮、万华头北厝帮、麻竹脚帮、太平市场帮、新庄帮、中庄帮、第一市场帮、公园帮、三山国王庙帮、海宫庙帮街等等。

    所谓社团型帮派,主要是以业缘关系或共同旨趣而联结起来的,除拥有固定地盘外,还向其它地方发展的黑社会组织。1953年在台北市东门地区成立的“四海帮”以四海一家为宗旨,除在台北市有“东、南、西、北”四据点外,还在台中和高雄地区以经营公司行号设餐馆、联谊会等方式设立堂口,目前帮中成员约有六七千人士。1955年在台北成立的“竹联帮”设有“天、地、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多处分堂,除在台北有圈套规模聚众组织外,还在台中市北区和高雄市南区均有组织地介入地方政争活动。1984年成立的“天道盟”在全省各地设有“太阳会”、“孔雀会”、“同心会”、“太极会”、“不倒会”等据点。

    黑社会按其成员组成又可分本省籍帮派和外省籍帮派。外省籍帮派除青洪帮外,最主要是由外省籍青少年在眷村内组成的帮派组织,如竹联帮、福州帮、西北帮、四海帮等,这些帮派规模较大,内部整合力强,他们以聚集在都市和郊区为主,常出现块状或圈套区域的串连与整合,倾向于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在选举中往往支持国民党籍侯选人。本省籍帮派主要由本省籍成员组成,他们一般呈小型街市或点状分布,组织规模小,流动性大,散布在全省各县市,不一定聚集在都会区和郊区,但以都会为其主要生存和活动区,这与其省籍人口及社会经济之聚集生态有密切关系,如天道盟、风飞沙、三光等帮派。他们与外省籍帮派相互对抗,更加加剧了台湾的省籍矛盾和冲突。不过近年来,这种省籍情结已有减弱趋势,如1997年四海帮大佬陈永和、蔺磊洽的丧礼,天道盟等许多本省籍帮派均派员参加。

    不同的参照标准,可以把台湾黑社会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属性而言,我们可以把台湾黑社会划分为经济型、政治型和社会型。依照发展程度,可划分为角头型和帮派型。而1995年台湾“内政部”警政署所编“警政式作概况”则把黑道划分为角头型、组合型和组织型,三者分别占帮派组织总数的41%、47%、12%。

    台湾的黑社会组织,既继承中国传统帮会一些特片,又吸收西方黑社会的一些起做法。在组织架构上,各帮均设有“老大”或“帮主”以为头领,下设堂口、坛口等,实行分层、分级摊各种利益。各帮均规定有入帮仪式和帮规,竹联帮的入帮仪式为插三把刀,第一把刀插在中央,表示不准叛帮出卖兄弟,另外两把刀口向外,表示同心协力对抗外业势力,陈启礼时竹闻帮的帮规为:一、入帮者需从竹叶青做起;二、帮众向目标拿到钱后不得随意享用,须交堂主统一分配;三、不得叛帮和陷害兄弟,否则将受到断腿断手的处罚。1958年成立的北联帮以膜拜关公神像为其信仰,参加入堂仪式时必须先报姓名,手拿信香放进香炉,堂规是不碰毒、不偷不抢,兄弟和睦相处、服从干部领导,生为北联人、死为北联鬼等。

    7、80年代后,尤其是一清专案后,为巩固势力,台湾黑社会组织乃变更管理和运作方式,组织向企业化方向发展,采取了以企业养帮的策略,如四海帮采取以企业养兄弟的模式,组织趋于企业化,它对内不设法定最高权威,而是以企业为单位,由帮内成员推选首领,帮主改称为主任委员,下设两名副主任委员和十八名中常委,按规定,各堂口推出的首领在帮内地位是相等的,即共为四海帮的大将,共同维系帮派组织,上他们组成中常会,负责最高决策。但事实上,这些头目自成一支,各自为政。同时十分重视对成员的训练,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分初审、复审、决审、评审等几套程序,考核内容包括体态、智慧、反应、口才、仪表等方面,经过各种整顿,目前台湾的一些帮派组织如竹联帮、四海帮,在活动能量、组织形态及行动手段上已颇具意大利黑手党的雏形,逐步步入现代化轨道。

    三、黑社会组织的主要活动

    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系统持续存在,则它必然会完成一定的功能,无论这种功能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台湾黑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不良分子的聚合,其内部形成缘于主流文化而又超越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观念,致使其成员含图享受,欲壑难填,并为此不择手段。当今黑社会势力成为严重危害台湾社会的恶性“毒瘤”,其涉及的范围日益广泛,控制的地域也越来越大,从打架斗殴、包赌包娼演变为有计划的犯罪,从单纯获利到公开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对社会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参与组织各种暴力犯罪活动。黑社会组织最为明显的一大活动就是暴力犯罪。随着黑社会势力的膨胀,台湾的凶杀、抢劫、诈骗、绑架等刑事案件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的不治之症。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资料,从1951——1985年,台湾的刑事犯罪案件增加了36倍,到1985年平均每10分钟诮一起犯罪案件发生。近数年来,台湾犯罪更为严重,1994年3月26日台湾“司法部长”林洋港应邀到台湾省林氏宗亲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致词时表示,台湾地区人口不到2100万,经统计1992年经司法审理刑事判决的有11万人,平均每200人中就有1人犯罪,如果扣除14岁以下,70岁以上的600万人口,则每140人中就有1人犯罪。到1995年社会治安更是江河日下,是年台湾的刑事案件就达17万件。1996、1997年的三大命案——刘邦友血安、彭婉如奸杀案、白小燕命案,震惊岛内外,突显台湾治安之恶化。就连台湾当局也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与黑社会有关的“台湾地区暴力犯罪事件,质与量急剧升高,已到了国人无法容忍的程度”。

    2、从事多种地上、地下经济活动。黑社会组织不定期插手经济,操纵市场,既以合法掩护非法,又以非法扩张合法,黑社会从事的企事业因他们的特别的关系、门路、线索,掌握一些独特的资源,因而垄断和操纵一些市场。台湾黑社会对经济介入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经营一些企事业。如旅馆、餐厅、出版、营造、运输、金融、工程招标等行业。如四海帮金主蒋启弼就经营娱乐、化工、投资等公司。四海帮由台湾高官巨贾子弟组成,早期往往从家里拿钱。渐渐形成气候以后,便集资投入房地产市场,1988——1990年是台湾房地产、股市的全盛期,当时四海帮经营的鸿源、龙祥投资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帮中几位大哥投入餐厅、影视传播业,更是获得厚利。14岁就加入四海帮的蔡冠伦旗下有开南工程无限公司、安通投资公司,钻石年代商业联谊会等。竹联帮也投向营建工程和影视传播业。竹联大老陈启礼经营的企业有泉安企业机构、承安实业公司等。天道盟也经营期货、股市、房地产、船运、证券、资讯、影视等行业。天道盟顾问杨登魁目前经营的企业就有新峰影业公司,巨登电影公司以及多家传播、开发、传讯、职棒公司。二是从事一些地下经济活动。也下经济是指未纳入官方统计的经济活动,80年代初开始兴起,一直使台湾当局感到非常棘手,地下经济每年的流通金额大约合新台币40兆左右,约占全岛经济活动的四成,其中包括逃漏税等违法行为,六合彩、地下期货等赌博或投机活动,以及走私、贩毒等非法交易。以地下钱庄为例,台湾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严格的了限制,致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于从银行得到贷款,黑社会势力见机开设地下钱庄。地下钱庄计息以分为单位,各地下钱庄利息高低不同,以10天为一期来说,利益从三十分到一百二十分的均有,一般以六十分最常见。所谓六十分即指一天利息为六分,假设借10万元(台市,不同),一般利息就上6万。如果10还不出,就将利息加上本金,作为第二期的计息基础,如此一个月下来本利合金为98.56万元,是当初借款的10倍左右。地下钱庄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借户还不出钱,债主便使用残酷方法,动刀动枪、强押欺凌、逼良为娼等种种方式逼债,其狰狞面目令人望而生畏。

    3、渗透进影视圈和演艺界。帮派在功夫片兴起时就介入演艺界。当时刀剑、拳脚片需要一些小武行充当演员,这些帮派兄弟便凭几招功夫进入演艺界。80年代随着帮派的转型和演艺界的复杂性,帮派对影视演艺界的渗透更为深入。黑社会向影视和演艺界渗透的方式有三:(1)向影视演艺人员勒索抽成,向演艺人员收取佣金和保护费。女演员陆一婵片酬百万,而自己只能拿到25万;男歌星杨帆至餐厅作秀酬劳2.8万元,被连抽两次,自己只留下0.8万元。(2)影视界人士脚跨黑白两道,其中最有名的是王羽和帅狱峰。王羽1980年加入竹联帮后,倚侍竹联势力,闹出“杏花阁案”,在电影圈不断掀起风波,香港武打明星成龙,台湾导演李行、及演员吕秀菱、林青霞等均受过其侮辱;而帅狱峰则是江南一案中联系竹联帮和台湾情报局的关键人物。(3)黑社会人物开设景视、娱乐公司。天道盟顾问杨登魁就经营新峰影业公司、巨登电影公司。他们往往凭黑道身份邀请大牌影视歌星演出,稍有不从,即有可能惨遭毒手。台湾警方透露,1982年台湾18件艺人被杀案与黑道有关。黑道介入影视界,使原本复杂万端的银色圈子,又涂抹上浓厚的黑色,变得更加光怪陆离。

    4、渗透进政治领域。黑社会组织在渗透进经济、影视、社会等诸领域的同时,还积极向政治介入和渗透,企图以合法掩护非法,以非法扩张合法,致使台湾从地方的村里长、村民代表,至“中央”、“立法委员”、“国大代表”,无不有黑社会人物混迹其间。台湾“法务部长”廖正豪1996年11月16日在“立法院”称,在台湾有黑道背景的省市级“民代”占总“民代”数的1/4,“中央级民代”占总“民代”数的十几到二十几分之一,包括“立委”、“国代”布什的500位“中央民代”中有25到50们有黑道背景,县市级850多位“民代”中,有286人有黑底。由此可见黑道介入台湾政治情势绝非一般。

    黑道对政治的渗 透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透过暴力,威胁政治人物牟取暴利。黑道暴力介入政治较为显著的有:前彰化县议员洪丝涤被开枪射杀致死;无党籍“立委”廖学广被绑架等。二是与政治势力相互利用、相辅相生。台湾政治势力对黑社会的利用伴随着国民党的产生而开始。孙中山利用洪门推翻清政府;蒋介石利用上海青帮巩固地盘;蒋经国利用竹联帮枪杀江南;李登辉1993年6月7日在总统府秘密会见中国洪门总会的12名山主,寻求支持,均是有据可查的事实。三是通过参选,“漂白”进入政坛。黑道漂白进入政坛,一般在地方政坛发展,根据台湾大学教授陈永茂观察访问,台湾最严重的乡镇市民代表会中有高达60%以上的代表出身黑道或与黑道关系密切,有的县市议会议员有高达50%以上代表出身黑道或与黑道关系密切。黑道分子在地方政坛占有一席之地后,转而升级,进入“中央”极机构,其著名的有罗福助、施台生、林明义等。

    近年来,随着黑道一步步地进入政坛,黑道对政治已从过去的依附关系发展至目前对某些县市议会的支配性关系,从过去与个别政治人物共生关系发展到目前与地方派系及政党的紧密联系,从过去的仅能涉足地方政坛到目前涉足“中央”民意机构,其所展现能量的态势,突显台湾政治体制的严重恶质化。

    5、不断向岛外扩张。台湾黑社会组织不仅在岛内活动异常猖獗,且不断将势力伸向岛外。目前台湾黑社会向外扩张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在全球建立犯罪基地,从事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二是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投资经营;三是和其它国家和地区黑社会组织联手作案。资料表明:台湾黑社会组织已将势力渗透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几乎是无孔不介,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华人聚居相继建立分支机构,设立堂口。在此特别指出的是,80年代以后,台湾黑社会组织对大陆的渗透比较活跃。1989年厦门就发现入境的台湾黑社会分子近60人。

    台湾黑社会的岛外扩张,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包含着若干主动层面和被动层面,是内外因素可能性提供和必然性要求的统一。需特别指出的是,台湾黑社会组织的扩张,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这与黑社会与政治素有勾结不无关系。如竹联首脑陈启礼在“江南命案”受审时称,台湾情治单位愿意协助竹联把势力推展到香港和中国大陆。

    四、台湾当局的扫黑行动

    随着党外势力增强,尤其随民进党成立,虽然其自身也脱离不了和黑道的干系,却往往以“黑道治国”为诉求,摒击国民党政权,急取民众支持。而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利用黑道也希望保持在一定“度”的范围,如果黑社会活动对其统治不利,则采取打压策略。为此台湾当局先后采取过一些措施,70年代,台湾当局有过两次温和的自动解散运动,呼吁黑社会成员到相关单位自动登记解散,既往不咎。之后台湾当局多次实行自首解散,1997年1月台湾当局在实行扫黑的同时,实行帮派解散登记,松联帮、竹联帮、四海帮、芳明馆帮、北联帮、飞鹰帮均自首解散。这种自首运动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因为黑道帮派往往是面临扫荡时才登记解散,且不交出武装,一旦风声已过,则又重新聚合成帮。

    台湾当局另一个对付岛内反黑声浪的办法就是进行扫黑专案。台湾当局第一次大规模扫黑是在1984年,江南命案暴光,为掩盖其和黑社会组织之间的勾结面目,乃采取全面扫荡不良帮派的“一清专案”。但是由于黑道与台湾当局之密切关系,许多黑道头目早已闻风避居海外,结果警方只抓到竹联帮和一些小帮派首领,且大部分是小喽罗。

    另一次大规模扫荡黑道帮派行动是1996年8月开始的治平专案,台湾“法务部”、“警政署”、联合“检、警、宪、调”等单位,南北同步,出动数百名警察展开全岛范围扫黑行动,但由于消息走漏,仅将四海帮长老蔡冠伦、沙地帮老大李约伯等12名重要黑帮头目捉拿归案。一波波扫黑行动,治安并未见好转,反而发生诸如刘帮友命案、彭婉如奸杀案、白小燕绑架案这样的恶性案件,这不能不说是对台湾当局扫黑行动的一极大讽刺。

    从1989年起,台湾几乎每年都有扫黑行动,治安不但未见好转,反有恶化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对黑社会组织既恨又爱,因为黑道可说曾为台湾当局立下过“汗马功劳”,尤其随民进党势力壮大,国民党要想在台湾保持其地位,也许还要借助黑道的力量。二是黑道势力已渗入台湾政治领域,尤其是进入“立法院”和各级议会,俨然成为警方的顶头上司,在这种情形下,警方又怎能全力扫黑呢?三是台湾黑社会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台湾要扫除黑道,仅依靠几个专案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台湾当局如果真心扫黑,就必须铲除黑道寄生的土壤,不能只寄希望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帮派自动解散登记和扫黑专案。但这又是台湾当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不管他们进行多次扫黑行动,黑社会组织都不会被彻底扫荡。

    作者:孔萍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生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CC/haixia/19707.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盟"有客家人背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2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盟”是台湾第三大帮派,主要由四百多年前移居台湾的原福建客家人组成。由于来台历史久远,自认为是本省人的帮派。据警政署估计,“天道盟”有500—700名手下。但一位警员表示,因为该帮派的组织较为松散,很难给出确切数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3: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盟不是福佬掛嗎
怎麼好像成為客家幫了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5: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住民、本省閩南人、本省客家人、外省閩南人、外省客家人、其他外省人六類.
分得还真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0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原住民包括高山九族和平埔九族
總共有十八族之多
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各有差異
大陸把台灣原住民歸納成一個高山族
其實是過於簡化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客家又可區分成下列各系
四縣客  海陸客  大埔客  饒平客  詔安客  福佬客等等
語言腔調各有差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0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县客也可以分为梅县客、(镇平)蕉岭客、兴宁客、大埔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00: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縣話一般只分南北,而且大埔話不在四縣之列,大埔話只有在台中東勢一帶很小的區域,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大埔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0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enen111 于 2006-12-17 00:17 发表
四縣話一般只分南北,而且大埔話不在四縣之列,大埔話只有在台中東勢一帶很小的區域,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大埔話.
呵,谢谢指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0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