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za0031504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2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邀请函

会议消息

廖名龙供稿

广东省潮汕地区廖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暨世界张廖简宗亲联合总会中国族史研究会筹备会定于2008年9月21日(星期天)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金城大酒店举行。

会议共襄廖氏发展前景及廖氏历史文化的研究。

会议要求:参加大会的宗亲务必于9月20日(星期六)下午到司马浦金城大酒店报到;各地宗亲代表团应将参加大会的宗亲名单于8月30日前报会议筹备组,以便安排食宿;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金城大酒店位于324国道广汕公路南侧,东距汕头市41公里西距普宁市22公里;
会议联系人廖松江13302713211、廖创洪13546896152。

2008-08-24(廖名龙联系电话1300811363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21: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廖氏学子公开信

致廖氏学子公开信


今天下午三点,通过华西都市报的小肖,我们出席了《华西都市报》组织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会议在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集团新闻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廖名龙、廖家均、廖品正、廖兴儒、廖由华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浙江的利群阳光对今年录取的200 名四川的贫困大学生(阳光学子)每人资助5000元,这些阳光学子中有我们廖姓学子4名,他们是:廖蕾(清华大学),廖明军(西南科技大学),廖丹(泸州医学院),廖天驹(北京大学)。会后我们和廖氏学子合影留念,给他们每人一封公开信,每人发1000元助学金(廖天驹提前回家,没有领取),共计发放3000元。碰巧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参加会议,我们认识了。  

                                 致廖氏学子公开信

亲爱的廖氏学子: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你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有的考取清华大学,有的考取北京大学,还有的考取四川科技大学、泸州医学院等高等学府,我代表世界廖氏宗亲总会和四川廖氏宗亲会表示祝贺。你们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感到高兴;你们即将将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感到骄傲。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是在澳门注册的合法的民间团体,总会会长廖泽云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港澳侨副主任委员、澳门立法会委员。天下廖氏一家亲,汶川地震无情,廖氏赈灾有情。世界廖氏都在关注我们四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四川廖氏宗亲也迅速展开了慰问活动,我们行程2000多公里,到了汶川的映秀和漩口,都江堰的向娥,彭州市的小渔洞,什邡的莹华和红白,绵竹的汉旺、遵道和广济,还有安县和北川,我们在地震重灾区,在医院病房,在田头路边,在帐篷里、在病床前慰问了270多家廖氏宗亲。我们的慰问,对地震灾区的廖氏宗亲是极大的鼓励,也让地震灾区的廖氏宗亲体会到了一家人的亲情,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温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今天我们又参与了《华西都市报》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对地震灾区考上大学的学子和通过《华西都市报》评选的寒门“阳光学子”给以鼓励。

你们是幸运者,你们是时代的骄子,灿烂的阳光照耀你们这些“阳光学子”,你们要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困难是暂时的,信念是永恒的。希望你们能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顽强拼搏,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不息,努力进取,成为一个既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有良好思想品德的栋梁之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你们学会感恩,把社会的厚爱,家族的关爱作为学习的动力,加倍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回报家乡父老乡亲,回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你们的关爱。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无路勤为径!

祝愿你们明天更加美好!
   
四川廖氏宗亲代表 廖名龙
    2008-08-27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廖纪诞辰555周年献礼文:廖纪籍贯考

中国历史名人廖纪籍贯考
  
  曹文虎、曹世茂 作
  
   廖纪,明朝嘉靖初吏部尚书,相当近代中组部加人事部部长。时朝野皆尊称廖太宰、廖天官,至今,海南河北二地民间但知廖天官而不晓得廖纪。
   关于他的籍贯有“东光”“陵水”两种说法。万斯同作的《明史》(清抄本)和张延玉版《明史》列传俱写道:“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嘉靖三年吏部尚书……”。东光县明代属河北河间府,现归沧州市辖。
   据旧版《东光县志》列传记载:“廖纪,字时陈,又字廷陈”,没有写他的籍贯。但方志载家在东光县河西码头廖庄(现阜城管),廖庄原名姜庄,后因廖纪而改名 。廖纪在沧州和武术名师霍元甲、著名作家王蒙等同列名人榜。在阜城和汉武帝的皇妃钩戈夫人等被评为“九大名人”。天津市考古队于1960年在阜城县发掘了廖纪墓,其规模之大为明代官员墓之罕见。首辅李时为他作的墓志铭云:“公讳纪,字时陈,别号龙湾。世居闽,父瑄,商于东光,因家焉……”。
   诸多史料、实物,足以说明廖纪是河北东光人。
   可是,修于道光年间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人物、名贤传中皆记载:“廖纪,字廷陈,陵水人(旧志作万州人,因万州管陵水),祖有能徙直隶东光县,举于顺天,庚戌登进士……”。陵水县曾被丘濬称之为“地之远,邑之小,天下莫过焉,自有学校以来,人才鲜中式者”。当廖纪在京城金榜题名,捷报传来,官员、乡亲们为之欢呼惊喜。广东提学佥事金璋在城北为他建了一座“进士坊”,以纪盛事。牌坊的四根立柱上保持完好!明代的牌坊都是经过皇帝恩准,由地方出钱而建的,唯“升平人瑞坊”可动用国库。万历十年,知县周文仲在大成门右建“乡贤祠”,以祀廖纪,以表功勋。但年代久远,早已废。
   从争来村廖纪后裔保存的《廖氏族谱》中看到,廖氏迁琼始祖学举公南宋年间来自福建蒲田,任会同知县,长子士杰迁至陵水那亮乡,八世有能,九世廖瑄,公迁过海 。《东光县志》有证“廖瑄本广东陵水人,十六岁补陵邑庠生”。廖纪为他祖母墓写的碑文云“祖遗他乡,妣归故里”,其墓在礼纪地区尚存。他曾回到故乡那亮省亲,读书法云寺作诗留题:“不须赋远游,此地即丹丘”。《崖州志》载廖纪在成化年间才随家人北移。 礼部尚书定安人王弘诲,慕名游访了那亮乡作诗曰:“尚书故里寒云外,乔木人家夕照前”。那亮乡,据说因廖纪而美其名曰“贡举村”,解放后归万宁辖。
  综合所论,依《辞海》中“籍贯”的释义“祖居地或出生地,籍,祖先户籍,贯,乡贯。”毫无意义,廖纪是陵水人。
   因为,籍贯是古人履历之首要部分,如记错则不可能对有关人物的家庭背景及基本的社会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因而也不能正确了解其成长的过程。根据北京国子监中明代进士题名碑关于廖纪的记载,格式如下:
   直隶东光⑩
   廖纪 弘治3/2/89
   广东陵水远
  
  题名碑是放榜后,礼部奏请,命工部立,记载各进士的籍贯和名次。该科“案赐进士题名”由礼部尚书丘濬作“故事既赐进士第,必立石太学,以示久远”。明代籍贯有户籍和乡贯之分,户籍即户贴,黄册上登记的地址如今天的户口所地,另有各种成份,⑩表示是民籍。乡贯系原籍,即祖籍,祖先原来占籍居住的地方,如言某省县人。铁证如山,一目了然,廖纪是广东陵
  水人,户口落在河北东光,为民籍,弘治三年进士,第二甲89名。《阜城县地方名誌》云:“廖纪,字时陈,因肤色乌黑,乳名廖黑,原籍广东琼台”,那不是正宗的海南人吗?
   直到现代,人们也大都是以原籍而称为某某地方人,否则人家会说你数典亡祖,“黑鸡不识种”了。就象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闻名全世界的阮次山先生,就是以祖籍而称为“文昌人”、“儋州人”。
   只是,廖纪自小到归休居住在东光已经二十多年,他也自称“东光后学”,因此,外界常把他写作东光廖纪。但是,作为千古不朽的国史《明史》把他的乡贯陵水略掉,是不合理的。据喻剑庚先生说,万斯同的《明史》稿原版写有陵水。结合多方权威、实际史料,为了尊重河北海南二地民间对廖天官敬仰的感情,廖纪的籍贯最正确写法是:“原籍陵水(现万宁),
  移居东光(现阜城)”。
   澄清历史名人籍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弄明白他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扬光大。以及历史名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开发利用好能够转化为实际效益,“名人效应”嘛。
   海南省委宣传部鼓励人们挖掘历史文化的政策很好。 时下正是万宁、陵水两地旅游,经济开发的旺季,政府何不大力打造廖纪的文化品牌呢?借此提高地方的知名度,而带动经济发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金堂县广兴镇兴乐村

花公世系:
88世祖——花、(花为文兴之子;妻冯氏,生一子:昌)
89世祖——廖昌,字燕及,妻杨尚昆氏,生三子:廖彻、廖政、廖敏。廖花后裔从彻、政、敏三公以后,陆续迁到沿海各地、湖广、四川、台湾及海外许多地方,地域广阔,分支繁多,如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许多地方,都必须有彻、政、敏三公后裔;大竹庙坝镇老场村廖氏,就是敏公一脉。

90世祖——1廖彻、2廖政、3廖敏

91世祖——1.宗诚2.3.4.5  为政之子

92世祖——1公孙2公义  为宗诚之子

93世祖——厚甫  为公义之子  

94世祖——一成  为厚甫之子

95世祖——1松福2忠富  为一成之子

96世祖——1德受2德从3德厚  为忠富之子

97世祖——志安  为德厚之子

98世祖——彦周  为志安之子

99世祖——1文瑞2文璋3文辉  为彦周之子

100世祖——景德

101世祖——奉行  为景德之子

102世祖——荣耀  为奉行之子

103世祖——宗朝  为荣耀之子

104世祖——1祖祧2祖麒3祖麟  为宗朝之子

105世祖——1家金2家银3家聪4家让  为祖麟之子

106世祖——仕祥  为家金之子

107世祖——应铨  为仕祥之子

108世祖——1上宣2上荣 3上玉4上应5上朝  为应铨之子

109世祖——1全盛2全茂3全智4全珍5全兴  为上宣之子

110世祖——天禄  为全智之子

111世祖——1道亨2道印3道通  为天禄之子

112世祖——1忠恕2忠敬  为道亨之子

113世祖——1明梁2明栋  为忠敬之子

114世祖——1德兴2德旺3德荣  为明梁之子

115世祖——1光前(大陆)  2光宗(台湾)  3光先(大陆)  为德兴之子

116世祖——

117世祖——

118世祖——

2008年所用字辈(湖广上川)

景奉荣宗祖,家仕应上全.

天道忠明德,光先一正心.

孝文开泰运,世袭大门庭.



大明朝(福建)

文宗仙仕兴,天日辰正永.

富庶明学校,纲常礼义生.

荣耀光朝野,孝感动皇恩.

来源于廖一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9: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宜章县东风下仁恭水村--廖氏

浙江省平阳县廖氏 平阳处于浙江南部,西邻福建,东南是大海,北接瑞安,揽山海之胜,是鱼米之乡。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玉苍奇峰,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平阳、苍南两县,今属温州市。平阳、苍南廖氏集居廖家烊、熊岭、内塘、廖(土羊),共计3万多人。由福建安溪一世祖琼公派下迁入。迁入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至37世。  

平阳县廖氏 ,与湖南郴州宜章一六石波潭东风廖氏同为一世祖德庆侯的后裔,福建安溪一世祖琼公是德庆侯永忠公的第八世玄孙,福建安溪一世祖琼公的上一代是俊公,俊公的上一代是德公.

1世祖德庆侯永忠公----2世祖封御营指挥惟邦佐字仲元----3世祖惟武字则斌袭千户-----4世祖组绶公字金章袭职三经绶四纶绶----5世祖廖德公经绶公纶绶公[组绶公是湖南郴州宜章县栗源堡石波潭廖氏的开派鼻祖]----6世祖廖俊廖仕廖优----7世祖廖琼廖瑛廖瑞

8世琼公的下一代长子景珍公次子景祥公

9世景珍公的长子廷臣公次子廷辅公,景祥公长子廷璋公

10世廷臣公长子廖景次子廖铨,廷辅公长子廖钦廖益廖钧,廷璋公长子廖金

11世廖景公长子必恩,次子必思三子必忠四子必应,廖铨公长子必上次子必正,廖钦公长子必曾,次子必举

[廷臣公的弟弟廷伟公长子廖镇]

12世廖镇公长子必恕,次子必发

13世必恕公长子廖说,必发公长子廖讽

必恕公是湖南宜章县东风上仁恭水村的开山鼻祖,必发公是湖南宜章县东风下仁恭水村的开山鼻祖

廖说公有两儿子在清朝年间从湖南宜章县东风上仁恭水村只身去了广西另立门户,现在无法考究,听老人说起,在民国初期,回过湖南宜章县东风上仁恭水村寻祖,当时只因战乱年代,没有记录,

到现在湖南宜章县东风上仁恭水村廖氏已经传了28代人了,

各位宗亲,几百年来各先祖分派迁徒,远而亲疏,如你皆知世系

请联系QQ306532847廖氏如神,电话13574540113,15096111338廖尊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武威廖氏典系:实蕃-陆峰世系

福州武威廖氏典系:实蕃-陆峰世系
宋代廖实蕃(廖花),廖崇德(福建杭永始祖)后代,宋时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到福建上杭县郭坊(即今兰溪镇)。出自廖实蕃之孙:彻公,政公,敏公的后裔遍及海内外。

花公第17代世孙廖君弼(自叔安下104世祖)清代康熙年间从永定迁居福州,为福州始祖。传至廖陆峰(叔安107世祖,君弼4世),这一支武威世家在福州重新兴旺,成为福州望族,也是本人祖宗,故此列入廖氏典型世系之一(88世祖到107世祖)。

该世系的顺位为:
88世祖廖实蕃 (廖花,花公),(上)杭永(定)始祖。又有家谱另记为实蕃1世。花公生昌
89世祖廖昌(又名燕及)。生三子: 廖彻(甫田)、廖政(拱宸)、廖敏(納齋)。
90世祖廖敏(敏公)。生念六郎,三十郎,三十一郎,三十二郎,三十三郎。
         自敏公分支繁多。其家谱字序班次多以“花昌敏三仲”开始。
         其中有名的典系,如廖仲远(广东梅州始祖)-〉廖德源(广东兴宁始祖)-〉廖仲恺(辛亥革命将领)

91世祖念六郎。 生三十四郎,四十九郎,五十四郎  
92世祖三十四郎。 生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郎
93世祖四郎。生十三郎
94世祖十三郎。 生成旻,成聪二子
95世祖成旻。 生念二郎
96世祖念二郎。生宗荣,宗旻,宗智,宗政
97世祖宗荣。 生林善, 林嵩,林积
98世祖林善。 生养斋, 保二子
99世祖养斋。 生景盛,景銮,景亮,景昌
100世祖景盛。 生南泉(辉), 进,琏,森
101世祖南泉(辉)。 生振泉(有达), 有通,有逸
102世祖振泉(有达), 生望山(又名道启,以达), 泽泰(又名道聪,以惠)
103世祖望山。生君弼(又名于融)。
104世祖君弼。由永定迁居福州鼓山。系福州廖姓世祖。又有家谱另记为君弼1世。生元辅,亨辅,利辅,贞辅(除元辅,其余回永定)
105世祖元辅。留守福州。生特任。
106世祖特任(又名昂)。百夫长。 生陆峰公。
107世祖陆峰(又名晋,梦阳,冈陵,东山)。

廖陆峰。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生八子一女(2子幼殇)。也曾到台湾任地方邑吏。返乡后,任福州盐署吏。
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20),陆峰公有五子登科,从此满门皆贵,也让廖家成为福州望族之一。
从陆峰公以下,辈分命名排序为:
     应知积德能增福(“斯信齐家在立身”为字序),葆世滋大华国,文章慎修思,永孝友其昌
陆峰公的子孙出了许多史书名人,其中包括

应字辈史书名人(108世祖,君弼5世):
陆峰公长子廖鸿翔(又名耐亭,应祥,斯云)。嘉庆戊寅恩科举人,大挑知县,署广东石城县知县。
二子廖鸿猷,又名应诂,斯吉。
三子廖鸿禧,又名鸿莼,谷蒲,道光乙酉举人,拣选县知县。
四子廖鸿苞,字竹臣,嘉庆甲子举人,丁丑进士,历任四川云阳县等县知县,苏州府督粮同知、
    太湖同知署扬州府知府,先后为四川乡试、江南乡试同考官、内监试。
    林则徐与廖家兄弟同朝为官,情同手足,曾为廖鸿苞写挽联:
        卅年来同谱同舟,忽魂归缥缈峰前,转悔量移空借箸
        一门内难兄难弟,竟望断逍遥堂后,不教旧约践连床
五子廖鸿藻,(又名应祉,斯嘉)嘉庆戊午举人,己巳进士,历任江西督粮道兼兵备道,四川乡试及江南乡试正、副考官。清朝著名评论家。
六子廖鸿荃,字應禮,號鈺夫,又名斯和。嘉庆甲子举人,己巳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历任工部尚书,署漕运总督兼河南总督,赏戴花翎,
重宴鹿鸣太子少保,先后为陕西乡试、顺天府乡试正、副考官,殿试读卷大臣,戊戌会试大总裁等,江苏、浙江学政光禄大夫。

知字辈史书名人(109世祖):
廖鹤年,咸丰壬子举人,拣选县知县议叙五品衔;
廖仰贤,四川候补知县,钦加五品衔;

积字辈史书名人 (110世祖):
廖骧,光绪庚辰进士,刑部主政,五品衔,先后主讲兴化府擢英书院、台湾府明志书院、福州越山书院;
廖炳枢,光绪已卯副举人,三品衔,历任直隶昌黎、静海、巨鹿、邯郸、迁安知县,赏戴花翎,奉天兴京府知府;
廖駪,庚子优贡,赏戴花翎五品衔,甲辰朝考一等,署山西左云县知县,后任江南造船所秘书长;
廖绍绩,兵部员外郎,候选知府;8世廖鸣韶,光绪已丑恩科举人,乙未进士,工部主事,改浙江东阳县知县加同知衔;
廖兆琛,福建法政学堂毕业,奏奖法政科副举人,后历任福建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江苏、上海等地方审判厅推事;
廖心源,又名积善。 军功义叙六品。

德字辈史书名人 (111世祖):
廖毓英,又名笠樵,德堉(本人直系祖宗),光绪癸卯进士,保四品衔,直隶宛平县知县,顺天府(今北京市)补用知府。
         1922年福州武威廖氏家谱作者。
廖德钊,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清赐工科进士出身,民国初历任总统府秘书及农工财政各部秘书长;
廖德钧,日本师范毕业,曾任福建省教育厅次长等职;
廖德锟,日本大学修业,任四川都督府秘书长;
廖德观,广东海军学校毕业,留学英国,五等文虎章,历任肇和军舰鱼雷大副、应瑞军舰总教官。
廖鸣章,日本关西大学法学士,民初任国务院法制局主事;

能字辈史书名人(112世祖):
廖能同,又名雨生,生于1886年,京师大学毕业奖举人,内阁中书法部七品京官,后赴德工艺大学留学,获理化科博士。
廖能申,又名佛生,慰慈,清华学堂铁道工程毕业,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历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

葆字辈史书名人:
115世廖葆罗,留学美利坚合众国。本博客博主是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22: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武威廖氏典系:实蕃-陆峰世系

福州武威廖氏典系:实蕃-陆峰世系


宋代廖实蕃(廖花),廖崇德(福建杭永始祖)后代,宋时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到福建上杭县郭坊(即今兰溪镇)。出自廖实蕃之孙:彻公,政公,敏公的后裔遍及海内外。

花公第17代世孙廖君弼(自叔安下104世祖)清代康熙年间从永定迁居福州,为福州始祖。传至廖陆峰(叔安107世祖,君弼4世),这一支武威世家在福州重新兴旺,成为福州望族,也是本人祖宗,故此列入廖氏典型世系之一(88世祖到107世祖)。

该世系的顺位为:
88世祖廖实蕃 (廖花,花公),(上)杭永(定)始祖。又有家谱另记为实蕃1世。花公生昌
89世祖廖昌(又名燕及)。生三子: 廖彻(甫田)、廖政(拱宸)、廖敏(納齋)。
90世祖廖敏(敏公)。生念六郎,三十郎,三十一郎,三十二郎,三十三郎。
         自敏公分支繁多。其家谱字序班次多以“花昌敏三仲”开始。
         其中有名的典系,如廖仲远(广东梅州始祖)-〉廖德源(广东兴宁始祖)-〉廖仲恺(辛亥革命将领)

91世祖念六郎。 生三十四郎,四十九郎,五十四郎  
92世祖三十四郎。 生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郎
93世祖四郎。生十三郎
94世祖十三郎。 生成旻,成聪二子
95世祖成旻。 生念二郎
96世祖念二郎。生宗荣,宗旻,宗智,宗政
97世祖宗荣。 生林善, 林嵩,林积
98世祖林善。 生养斋, 保二子
99世祖养斋。 生景盛,景銮,景亮,景昌
100世祖景盛。 生南泉(辉), 进,琏,森
101世祖南泉(辉)。 生振泉(有达), 有通,有逸
102世祖振泉(有达), 生望山(又名道启,以达), 泽泰(又名道聪,以惠)
103世祖望山。生君弼(又名于融)。
104世祖君弼。由永定迁居福州鼓山。系福州廖姓世祖。又有家谱另记为君弼1世。生元辅,亨辅,利辅,贞辅(除元辅,其余回永定)
105世祖元辅。留守福州。生特任。
106世祖特任(又名昂)。百夫长。 生陆峰公。
107世祖陆峰(又名晋,梦阳,冈陵,东山)。

廖陆峰。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生八子一女(2子幼殇)。也曾到台湾任地方邑吏。返乡后,任福州盐署吏。
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20),陆峰公有五子登科,从此满门皆贵,也让廖家成为福州望族之一。
从陆峰公以下,辈分命名排序为:
     应知积德能增福(“斯信齐家在立身”为字序),葆世滋大华国,文章慎修思,永孝友其昌
陆峰公的子孙出了许多史书名人,其中包括

应字辈史书名人(108世祖,君弼5世):
陆峰公长子廖鸿翔(又名耐亭,应祥,斯云)。嘉庆戊寅恩科举人,大挑知县,署广东石城县知县。
二子廖鸿猷,又名应诂,斯吉。
三子廖鸿禧,又名鸿莼,谷蒲,道光乙酉举人,拣选县知县。
四子廖鸿苞,字竹臣,嘉庆甲子举人,丁丑进士,历任四川云阳县等县知县,苏州府督粮同知、
    太湖同知署扬州府知府,先后为四川乡试、江南乡试同考官、内监试。
    林则徐与廖家兄弟同朝为官,情同手足,曾为廖鸿苞写挽联:
        卅年来同谱同舟,忽魂归缥缈峰前,转悔量移空借箸
        一门内难兄难弟,竟望断逍遥堂后,不教旧约践连床
五子廖鸿藻,(又名应祉,斯嘉)嘉庆戊午举人,己巳进士,历任江西督粮道兼兵备道,四川乡试及江南乡试正、副考官。清朝著名评论家。
六子廖鸿荃,字應禮,號鈺夫,又名斯和。嘉庆甲子举人,己巳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历任工部尚书,署漕运总督兼河南总督,赏戴花翎,
重宴鹿鸣太子少保,先后为陕西乡试、顺天府乡试正、副考官,殿试读卷大臣,戊戌会试大总裁等,江苏、浙江学政光禄大夫。

知字辈史书名人(109世祖):
廖鹤年,咸丰壬子举人,拣选县知县议叙五品衔;
廖仰贤,四川候补知县,钦加五品衔;

积字辈史书名人 (110世祖):
廖骧,光绪庚辰进士,刑部主政,五品衔,先后主讲兴化府擢英书院、台湾府明志书院、福州越山书院;
廖炳枢,光绪已卯副举人,三品衔,历任直隶昌黎、静海、巨鹿、邯郸、迁安知县,赏戴花翎,奉天兴京府知府;
廖駪,庚子优贡,赏戴花翎五品衔,甲辰朝考一等,署山西左云县知县,后任江南造船所秘书长;
廖绍绩,兵部员外郎,候选知府;8世廖鸣韶,光绪已丑恩科举人,乙未进士,工部主事,改浙江东阳县知县加同知衔;
廖兆琛,福建法政学堂毕业,奏奖法政科副举人,后历任福建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江苏、上海等地方审判厅推事;
廖心源,又名积善。 军功义叙六品。

德字辈史书名人 (111世祖):
廖毓英,又名笠樵,德堉(本人直系祖宗),光绪癸卯进士,保四品衔,直隶宛平县知县,顺天府(今北京市)补用知府。
         1922年福州武威廖氏家谱作者。
廖德钊,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清赐工科进士出身,民国初历任总统府秘书及农工财政各部秘书长;
廖德钧,日本师范毕业,曾任福建省教育厅次长等职;
廖德锟,日本大学修业,任四川都督府秘书长;
廖德观,广东海军学校毕业,留学英国,五等文虎章,历任肇和军舰鱼雷大副、应瑞军舰总教官。
廖鸣章,日本关西大学法学士,民初任国务院法制局主事;

能字辈史书名人(112世祖):
廖能同,又名雨生,生于1886年,京师大学毕业奖举人,内阁中书法部七品京官,后赴德工艺大学留学,获理化科博士。
廖能申,又名佛生,慰慈,清华学堂铁道工程毕业,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历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

葆字辈史书名人:
115世廖葆罗,留学美利坚合众国。本博客博主是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氏家谱、廖氏宗谱、廖氏族谱

家谱网 > 廖氏家谱、廖氏宗谱、廖氏族谱
http://copies.sinoshu.com/jiapuclass2_1_117/
1.中国廖氏通书: 不分卷
 著者:廖国柱主编  居第:
 祖先:  版本:1998年, 电脑排印本

2.丰顺廖氏族谱: 不分卷:[广东丰顺]
 著者:廖奕润主编  居第:广东,丰顺
 祖先:先祖:[南宋]廖花[南宋]廖彻[南宋]廖政[南宋]  版本:2002, 电脑排印本

3.廖氏族谱: 十三卷:[湖南平江]
 著者:廖昌赓等纂修  居第:湖南,平江
 祖先:始祖:[西晋]廖子璋; 始迁祖:[清]廖显春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4. 廖氏族谱: 不分卷:[湖南安化]
 著者:(清)廖月岩主修  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  版本:清同治5年(1866), 木活字本

5.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四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主修  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  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6.廖氏祠记: 二卷:[江西万载]
 著者:(清)廖连城修  居第:江西,万载
 祖先:  版本:清道光30年(1850), 木活字本

7.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一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等主修  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  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8.浏邑廖氏族谱: 三十七卷,首一卷:[湖南浏阳]
 著者:廖其初纂修  居第:湖南,浏阳
 祖先:始祖:[宋]廖花; 始祖:[东汉]廖国祥; 始祖:  版本:民国27年(1938), 铅印本

9.廖氏族谱: 四卷:[湖南长沙]
 著者:(清)廖允潍等主修  居第:湖南,长沙
 祖先:始祖:[唐]廖源; 始迁祖:[明]廖元囗(王贞)  版本:清同治3年(1864), 木活字本

10.浏东廖氏族谱: 十八卷,首一卷:[湖南浏阳]
 著者:廖才瑛纂修  居第:湖南,浏阳
 祖先:始迁祖:[明]廖万一  版本:民国二十八年(1939), 木活字本

11.廖氏族谱: [浏阳]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浏阳
 祖先:  版本:清光绪22年(1896), 木活字本

12.廖氏六修族谱: [衡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先祖:[明]廖思兴; 先祖:[明]廖思政; 先祖:  版本:清, 木活字本

13.廖氏五修族谱: 五卷,末一卷:[衡山]
 著者:(清)廖康誉纂修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先祖:[明]廖思兴; 先祖:[明]廖思政; 先祖:  版本:清道光29年(1849), 木活字本

14.廖氏七修族谱: 十八卷:[衡山]
 著者:(清)廖翼湘等纂修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始迁祖:[明]廖思兴; 先祖:[明]廖思政; 先祖  版本: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

15.廖氏四修族谱: [宁乡]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16.青陂廖氏四修族谱: [湘乡]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湘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清, 木活字本

  17.廖氏续修族谱: 不分卷:[湖南]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
 祖先:  版本:清, 木活字本

18. 廖氏续修族谱: 不分卷:[湖南、江西]
 著者:(清)廖斗才等纂修  居第:湖南,江西
 祖先:始祖:廖花  版本:清咸丰3年(1853), 木活字本

19.廖氏族谱: [湖南、江西]
 著者:(清)廖德梁等纂修  居第:湖南,江西
 祖先:始祖:廖花  版本:清嘉庆17年(1812), 木活字本

20.廖氏族谱: 十八卷,首三卷:[湖南、江西]
 著者:(清)廖泰善等总修  居第:湖南,江西
 祖先:始祖:廖花  版本:清光绪18年(1892), 木活字本

21.廖氏族谱: 六卷:[四川]
 著者:廖萱荣总纂,廖文炳等纂修  居第:四川
 祖先:始迁祖:[清]廖进榖; 始祖:[清]廖明达  版本:民国13年(1924), 石印本

22.廖氏族谱: [上杭]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福建,上杭
 祖先:始迁祖:[宋]廖实蕃  版本:清, 木活字本

23.武冈廖氏德行公裔四修合谱
 著者:廖克仁主修  居第:湖南,武冈
 祖先:始迁祖:[明]廖发祥[明]廖德行[明]廖德文[明]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24.广东兴宁廖氏族谱: 十六卷:[广东兴宁]
 著者:廖汉煌主编  居第:广东,兴宁
 祖先:始迁祖:廖德源  版本:1998年, 电脑排印本

  25.沩乡廖氏重修族谱: [宁乡]
 著者:(清)廖会等纂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清同治11年(1872), 木活字本

26.衡山廖氏六修族谱: 三十八卷:[湖南衡山]
 著者:(清)廖子钦等纂修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  版本:清光绪19年(1893), 木活字本

27.衡山廖氏五修族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先祖:[明]廖思兴; 先祖:[明]廖思政; 先祖:  版本:清, 木活字本

28.衡山廖氏三修族谱
 著者:(清)廖锦生等纂修  居第:湖南,衡山
 祖先:先祖:[明]廖思兴; 始迁祖:[明]廖思政; 先祖  版本:清乾隆50年(1785), 木活字本

29.廖氏宗谱: 六卷,首一卷:[盐城]
 著者:廖鸿仪纂修  居第:江苏,盐城
 祖先:始迁祖:[明]廖邦庆; 始迁祖:[明]廖邦佐; 始  版本:民国6年(1917), 木活字本

30.廖氏宗谱: [临湘]
 著者:廖逢谦等纂修  居第:湖南,临湘
 祖先:始祖:[元]廖癉一; 始迁祖:[元]廖顶二  版本:民国17年(1928), 木活字本

31.廖氏宗谱: 不分卷:[临湘]
 著者:(清)廖邦彦等纂修  居第:湖南,临湘
 祖先:始祖:[元]廖癉一; 始迁祖:[元]廖顶二  版本:清光绪33年(1907), 木活字本

32.廖氏宗谱: 不分卷:[临湘]
 著者:(清)廖盤等纂修  居第:湖南,临湘
 祖先:始祖:[元]廖癉一; 始迁祖:[元]廖顶二  版本:清咸丰9年(1859), 木活字本

33.廖氏宗谱: 不分卷:[临湘]
 著者:(清)廖澄甫总理  居第:湖南,临湘
 祖先:始祖:[元]廖癉一; 始迁祖:[元]廖顶二  版本:清光绪11年(1885), 木活字本

34.嘉定廖氏宗谱: 六卷
 著者:廖寿图纂修  居第:上海,嘉定
 祖先:始祖:[清]廖冀亨; 始迁祖:[清]廖守谦; 名人  版本:民国16年(1927), 铅印本

35.武威廖氏宗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武威
 祖先:  版本:清, 木活字本

36.廖氏续修支谱: 十四卷:[湖南益阳]
 著者:(清)廖陛灿等主修  居第:湖南,益阳
 祖先:始祖:[元]廖淇惠; 先祖:廖城景; 始迁祖:[明  版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木活字本

37.易河廖氏续修支谱: 六卷,首二卷,墓图二卷:[宁乡]
 著者:廖紫云总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38.廖氏续修支谱: [湖南]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
 祖先:  版本:清, 木活字本

39.万载潭溪廖氏族谱: 三十三卷,首三卷:[江西万载]
 著者:廖宝贤等修  居第:江西,万载
 祖先:始祖:[南宋]廖花  版本:民国三十四年(1945), 木活字本

40.宁乡衡田廖氏六修族谱: 十九卷,首三卷:[湖南宁乡]
 著者:廖树基纂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41.宁乡衡田廖氏六修族谱: 十九卷,首三卷
 著者:廖树基纂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42.宁乡衡田廖氏五修族谱
 著者:廖灿蘅等纂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民国3年(1914), 木活字本

43.宁乡衡田廖氏六修族谱: 十九卷,首三卷
 著者:廖树基纂修  居第:湖南,宁乡
 祖先:始祖:[宋]廖淇惠; 始迁祖:[元]廖城景; 先祖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44.平溪廖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宁都]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西,宁都
 祖先:始迁祖:[唐]廖崇德; 先祖:[唐]廖昌信; 先祖  版本:清咸丰元年(1851), 木活字本

45.镇安廖氏宗谱: 四卷:[江山]
 著者:(清)廖峻峰等纂修  居第:浙江,江山
 祖先:始祖:[周]廖伯廖; 先祖:[晋]廖子璋; 先祖:  版本:清光绪8年(1882), 木活字本

46.龙南江东廖氏贵祖鲁公房元瑡公家谱: 不分卷:[江西龙南]
 著者:廖瑞滨等编  居第:江西,龙南
 祖先:始迁祖:[明]廖子盈[明]廖彦珹[明]廖世贵[明]  版本:2001年, 电脑排印本

47.瑞金西关廖氏六修族谱: 不分卷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西,瑞金
 祖先:始迁祖:[唐]廖崇德; 先祖:[唐]廖昌信; 本支  版本:民国17年(1928), 木活字本

48.瑞金西关廖氏六修族谱: 不分卷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西,瑞金
 祖先:始迁祖:[唐]廖崇德; 先祖:[唐]廖昌信; 本支  版本:民国17年(1928), 木活字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各位宗亲朋友中秋节快乐!

祝各位宗亲朋友中秋节快乐!
天下廖氏是一家,
网缘!情缘!月圆!有你月缺也月圆,没你月圆也月缺!!!希望能够见到你,代表天天都月圆!!!
祝各位宗亲朋友花好家好心情好! 月圆团圆事事圆!
中秋节快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怀集县下帅乡王汗村中心组上廖

在广东省怀集县下帅乡王汗村中心组上廖86号廖信章家里保存着一对将军木马。老人家85岁,是当地最老的长老了。联系人:廖洋之,电话143760973969;13760973969;QQ(爱的天使)123077078。
当地廖氏始祖是应毫公,辈分是:应 法 尚 德 国 周 经 镇 成 光 章 洪 之 常 年。现在发派到了第13代“之”字辈以后了。
传说中当地廖家,当年一个村有几十个人,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晚上消失了,走出去了,是四房人,一个是长房应富公,留居清远市连山县加田乡,一个是次房应毫公,就是王汗村中心组上廖这一支的。还有应?、应?两房没有下落。
当地还有一大特色-舞狮,可能与廖家大元帅有关,醒狮队是武舞,能够表演很多精彩节目,一万多元的鞭炮打狮头,打几个小时,就是说元帅出征打仗,赢头彩, 在当地好几个镇里,廖家的醒狮是很有名气的,年年都有人请去舞狮,比如有的村请去舞狮,出5000元花红,两万元鞭炮打狮头,把两万元鞭炮舞完了,他们的狮头还不烂,又不半途走人,很风光也添彩。
村里老人教导年轻人:牛角不尖不过岭 牛缆不长不过乡 元帅出在廖家人 文武全才行天下。
文对三江 武打四海。
醒舞拜步贺新岁 狮临贵府合安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2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氏家谱序言(广西平乐县榕津以亮公支系)

廖氏家谱序言(广西平乐县榕津以亮公支系)

余谱旧录世籍金陵江宁府浦邑会乡三啚,始祖讳以亮公,年十八游泮,及四十,赵关抑置副车,任泾郡教谕太守。讳钦蔫公宏博堪膺百里申文入觐,授粤西宁州牧。公素性闲雅,忽处烟瘴,朝夕抑郁,方经十五月,即告休。时有公弟讳以豪携家至署,见兄休致,乃以故土兵饥两际相阻兄。时宋代绍兴元年庚寅岁春初,适桂林儒岗堡,豪公访得昭州有旷土,因选昭州城,非寓焉。经年奉旨开垦升科,公兄弟乃于水寨竖宅六间,因来至江南,故名曰“江南坊”,籍在江浦,故又曰“江浦南岸”。水寨村有土居黎明二姓,闻公至,自献地三百八十窠与公极垦,彼自愿为佃户。绍兴五年甲午岁,鼎建南天显灵真洁大帅侯王殿宇,名曰“普佑宫碑”,勒以亮以豪共励。自后有公从堂弟以亭由故土至,邀豪公择居于龙平焉,今龙平廖氏皆豪亭二公之裔也,因录传以垂后云。

重录家谱总序,敬习字纸,切勿洩渎俾后世,子孙永传而世守之,无忘木本水源之思,诚甚愿也。

时:大明弘治二年岁次己酉年凉月以亮公第十三世孙必忠敬撰续谱序

常思:治国之道,纲纪而已;治家之道,孝悌而已。然必尊卑明,而纲纪立、长幼序、孝悌明。故一家之谱犹一国之史也。府郡犹有志以志之,使人物不失其稽考,残篇断简而不动其心乎。

乾隆丁卯岁春月八日,余释卷来游,舅父名以诠嘱。余曰:吾家有旧谱,由来久矣。自宋代绍兴元年以亮公自江南来粤西即尊为始祖也,越及十世讳奕品公之前人注其行实备矣,今又数余世,谨录之草本。余叔绩超公欲续修之,未毕而卒尔。复以重朝公、丰微公、必富公、积宗公、积缘公、琚公、珉公、廷彰公、廷深公、秉梁公、秉桢公、添升公、仁仪公、瑛璧公及吾父绩粹公之行实续焉。予曰舅父之命,凛前人意遗后世,志甚远也。

书曰:若纲在纲,有条不紊。其谱之谓与,谱立而亲疏明、长幼序,则宗笃而雍睦昭,由是家齐矣。后世之子若孙,步蟾宫而折桂,本齐家之道于治国也。遂为序。

大清乾隆十二年正月谷日大寨村陶晖敬抄序词代续总序谱此记也。

所以记前人之实烈,以昭水源木本为之,是序是图也。夫吾氏之谱,至今存此,岂偶然哉!自我以亮公以来久矣,久则风微人往,难悉其详。况家谱之屡传,难保不遗义乎。吾意不然,故无论风微人往,即使近观吾谱世,问以始祖来历,冥然莫觉问以高祖实事,渺尔无词,虽未久而如久,何能望以屡传,宜乎未之久也。余十三世祖必忠公撰有旧续谱总序,话传云始于宋。以是思之,由宋至今清朝,其间上下千百年,虽不敢称济济多士,然可谓代代不乏人,迄今而如见其人,得久乎,未久乎。想当日螽斯蛰蛰,瓜瓞绵绵,其可考而知者则我。

始祖自宋代绍兴元年由江南以至粤西,选昭潭后卜居于老榕津村,始二世传翌公,以至十三世必馀公分房,不可不记馀公自选于牛场岭、车尾塘、洴田山村三共所占一房,忠公自选于猪婆寨,富公在本居尽属厥疆,幸而佑启后人,莫不颂于今为烈烈,在而人我,即在先后肇启,久不久可令人惊然,令人幸然。试问烈何在?曰:载青史。人何在?曰:载家谱。原稿世系虫毁坏之。

宣统元年春月朔日阅谱之志笃,修谱之心纯,越及上十数余世之前人之所行,实功烈续焉,复续之、重图之、复序之、重修之、而谱之,次第明意义、尽纲纪、立长幼,别由是家齐国治,光前裕后,为甚远也,是为序。

宣统年始排行按序:荣林肇先绪洪谋  诗礼传家百仕修

(修字辈是以亮公第41世孙)

注:此《廖氏家谱序》,系广西平乐县榕津村以亮公支系裔孙廖少武提供的,其祠堂题曰“武威廖氏”。谱序标点是廖梓杰加的,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宗贤指正。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子夜
来源于廖梓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22: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炎陵县廖氏探源

湖南炎陵县廖氏探源
      廖常书

位于湖南省东南边沿的炎陵县(原名酃县,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墓在于此,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今名),这里与赣西罗霄山脉接壤,同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宋建县,少部分迁入,现今称“本地人”。而大多数姓氏都是在清代康乾时期由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迁徙面来,这些迁来的姓氏都是客家人。目前该县的客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仍属客家县。廖家人也是在清代康乾时期陆续迁入炎陵县开基定居的。据史料记载:先后迁徙来炎陵县定居、开基的的廖姓人主要有如下各分支。其中较大或较有名望的有四支,即:“田螺寨廖家”、“蜡树下廖家”、“大坑廖家”、“黄挪潭(上洞)廖家”。

一、广东兴宁廖氏开基祖———廖德源公(廖氏第九十六世)派下迁炎陵各分支

1、廖光泰、廖紫辉兄弟,于雍正年间由江西赣州府赣县西迁到酃县,初来时,在县城北门教场坪落基。同时,从江西背来上祖朝桂、朝元、仙保、正一、大云、仕云、寅德诸公遗骸,再安厝在城北教场坪山上。在教场坪居二十余载后,迁往城东南外六都泥湖田螺寨(今龙溪乡秋田村均田组)开基。习称“田螺寨廖家”。紫辉公生有三子、八嫡孙,为八房开派。至今已繁衍有12世,廖海光(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廖纲绍(曾任八路军副旅长1945年牺牲)均为开基祖廖紫辉第八世孙。田螺寨廖氏后裔现主要分布于炎陵县的龙溪乡秋田村、茶垅村、坂溪村;石洲乡的安坑村;三河镇太坑村及县城;茶陵县桃坑乡桃坑、新街、小汾、大汾等村;井冈山市东巷乡大丫山村等。纲绍、海光后裔分居北京、福州等地。字辈歌为:“西安正泰德,紫朝定英贤。汉国纲常秉,南邦礼义连。君登金殿选,世代庆余年。上智承恩泽,长怀孔子宣。”同治元年、2006年,两度都是单修家谱。

2、廖鸿瑾,于康熙年间由广东嘉应州(梅州市)兴宁市荷树下移居酃县康乐乡下一都牛塘腊树下(今鹿原镇西塘村)立基,习称“蜡树下廖家”。鸿瑾公通过艰苦创业,亲手建造房屋2栋。共五十间,兴建家祠一座,置良田百余亩,山林数块。鸿瑾公育有五子,为五房分派,现已繁衍有13世。道光十年(1830年)在江西南安府南康县廖氏祠内立有祖碑,合修族谱一册。鸿瑾公派下老排行字辈:鸿献在世清,天开国运亨;盛朝隆际会,藻定发儒林。同治二年以此支为首,联合酃县部分廖氏合修族谱。同时新拟统一排行字辈:从原“国”字辈向后增排为:国泰贤才贵,家和永发昌;纯良能积德,定有显名扬;2006年再次合修,接“扬”字辈再续排行:武威振英豪,世采呈瑞芳;忠孝延荣茂,康健久安祥。康熙四十九年,由廖鸿瑾倡仪在酃县首开籍考试。其后裔主要分布于炎陵县鹿原镇西塘村、三河镇天坪村、县城等,以及安仁县。同宗廖鸿禄之孙廖在升,再移居酃县七都大塘(今水口镇大塘村)立业。

3、廖毓佩,康熙年间偕兄弟毓瑞、毓彦由广东兴宁移居酃县康乐乡二都猪脑形(今三河镇源头村)开基,现已繁衍有12世。后裔多居祖籍地,散居周边乡村。延用同治二年首次合修族谱字辈排行。

4、廖宗周,于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石岩头移居酃县康乐乡二都天渺坪(又叫千亩坪,今三河镇天坪村)田心里立基。现已繁衍13世。字辈排行与合修族谱同。后裔除面工作的散居在外,其他多在祖居地。

5、廖登旭,于康熙年间移居酃县十都黄上立基。现已繁衍有12世。登旭公派下原字辈排行为:乃茂鸿运学,世维发荣昌。希贤光上国,朝廷应名扬。家传清忠德,源远桂腾芳。同治二年参与县内廖氏合修族谱后,从“国”字辈后按合修字辈排行,老字辈排行废。后裔多居祖居地黄上村,散居于霞阳镇中团村。

6、廖鼎元,于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县石崖头移居酃县常平乡上七都桃源村(今水口镇桃源村)小地名白泥坑立基。现已繁衍12世。原字辈排行为:鼎有德茂扬承祖,宏开甲第庆渊源。醇儒继美槐三树,厚泽传家桂一园。其次子廖友秀后裔居开基地白泥坑,散居有水口、水西等村。五子廖友文之后裔分居至酃县八都寺下(今下村乡同乐村寺下组)再开基。

7、廖振宾,于康熙年间,由广东嘉应州(梅州)兴宁移居酃县五都上江洲(现垅溪乡南岸村)小地名三曲岭立基。已繁衍11世。现分别居于垅溪乡南岸、江洲村。

8、廖质荣,于康熙二十年由广东兴宁石崖头移居酃县常平乡上五都土垒(今垅溪乡土垒村)小地名白毛垅立基。现已繁衍11世。字辈排行按合修排定。后裔仍在祖居地。

9、廖子龙、廖参龙兄弟,亦于康熙年间由广东移居酃县七都横板桥(今水口镇板桥村)和七都枣树(今水口镇枣树村)立基。现已繁衍11世。后裔分居于水口镇板桥、枣树、楂村等村。字辈排行延用合修字辈。

10、廖季才,偕母亦在康熙年间移居酃县七都中村心田尾(今中村乡心田村)长垅里立基。现已繁衍10世。

11、廖应章、廖应璠,由乾隆年间迁入酃县西塘牛塘,嘉庆年间再迁往邻近的茶陵县浣溪铁甲山。现已繁衍11世。同治二年、2006年两次与酃县廖氏合修族谱,字辈排行与合修同。后裔多居茶陵县浣溪镇由义村(铁甲山自然村)、溪江村。

二、廖德兴公(廖氏第九十六世)派下迁炎陵各分支

1、廖圣芳,字卉杰,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江西省赣州府长宁县东乡桂岭堡族亨村移居酃县六都县城东南小地名叫樟树下立基。生五子:佳环、佳理、佳珍、佳琅、佳瑶。其后裔在酃县六都杉机垅(今霞阳镇草坪村)立基。字辈排行为:亦世荣昌麟,献奇英克绍。书香品高丰,玉邦国名扬。现已繁衍了11世。后裔多在杉机垅居住。

2、廖圣诚,字则明,系廖圣芳胞弟。于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由江西省赣州府长宁县东乡桂岭堡族亨村携家带口移居酃县西城外上一都安龙山。后移居大源洲(属今源头村)立业。生子七:佳亮、佳唐、佳位、佳琳、佳莪、佳和、佳声。四子廖佳琳于乾隆年间移居酃县上一都安龙山大坑人形砻,即今三河镇大坑村。现已繁衍12世。字辈排行为:兴敬必彦英才志,庆德启圣佳瑞生。锦绣文章成万选,豪俊扬名显宗亲。茂发荣华多富贵,观光上国受鸿恩。愿祝芝兰永作善,子孙绵远赞族亨。后裔多居大坑村,散居于霞阳石玉村。

3、廖瑞先之子廖生湛,于乾隆年间移居酃邑五都洋溪湾(今垅溪乡江洲村洋溪湾组)现已繁衍有12世。后裔分别居洋溪湾、榬树坳,炎陵县城及长沙、湘西吉首市等地。字辈排行与大坑廖佳琳后裔相同。

4、廖佳敬,字成善,于雍正四年由赣州府长宁县移居酃县六都罐子窑下,后移居坂下(今霞阳镇禾仓源村)立业。

三、廖守明公(廖氏第七十一世)派下迁炎陵各分支

1、廖必先,字碧顺,于康熙年三十年(1691年)岁末,将粤东祖业托付给女婿李代常代醮祖坟,自己偕母携子辗转迁入酃县常平乡七都黄挪潭打鸟坳(今策源乡上洞村)开基立业。现已繁衍了14世。老字辈排行:文彦希世廷,仲大必有成,仁懿宗祖德,忠厚谨聪明。新增排行:孝友继先绪,慈和启淑英。星斗一天焕,科甲百代新。后裔多居策源乡上洞村,散居邻近乡村。廖必先为广东乳源县一世廖文隆胞弟廖文松之后裔。

2、廖有章,字文焕、名长兰、法名承恩,于康熙五十八年由广东韶州府乳源县移居酃县上三都(今船形乡)小地名叫满姑塘开基。现已繁衍11世,后裔居船形长旺村、新生村木兰组、鹿原镇南冲村及资兴市兰市、汤市、兴宁等乡镇。字辈排行与廖必先公派下相同。

第八十五世廖继林,于宋洪武年间,由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藤枧下移居湖南省蓝山县城北门振文坊立基,为蓝山县廖氏开基祖。至104世廖文隆,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蓝山迁往广东韶州府乳源县武阳司出水岩开基,为乳源一世。112世廖有章从乳源迁入酃县。

四、廖刚公(廖氏第101世)派下迁炎陵支系

现居东风乡三口村和石洲乡双江村的廖氏,系宋代翰林大学士、御史中丞廖刚之后裔。先由长沙府迁至茶陵县湖口镇,再从茶陵湖口镇迁入炎陵县。字辈排行为:………正恢。志仁锡泽选,永德定英贤。明世宏开运,才良多应期。一经惟代宗,必达在家邦。

五、其他

现居沔渡镇夏馆村寨下及苍背村廖氏,由江西迁入,系廖氏“清河堂”之后裔。

现居于十都镇上井村的廖氏,由江西迁入。

此外,现居于十都镇良田村的廖氏属那支脉、何时从那里迁入炎陵未详待考。

在炎陵,一直流传着一种“廖姓人无本地(指讲本地方言)”的说法,其实它确有其原由。从炎陵廖氏溯源可以清楚地看出,几乎绝大多数廖姓人,都是先后由赣南、粤东、粤北那些纯客家地域移迁至炎陵,基本上都是在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距今约300-400年不等。而与廖姓人大致同一时期,从赣南、闽西、粤东、粤北这些纯客属州县迁入炎陵的其他姓氏也不在少数,这些“客人”的到来,共同构成了炎陵县庞大的客家人群体,这种同语言、共习俗的生活生存环境,使客家文化毫无阻碍地得于传承至今。

(廖常书 敬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2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族谱略说及廖氏谱牒探源

中国族谱略说及廖氏谱牒探源
        廖常书

姓氏族谱是以家族或宗族的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谱牒式表册书籍。中国民间的姓氏族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且有在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开下之史也”。这里所说的谱牒,是由同一姓氏的中某一宗支、家庭历史丛书。据《史记正义》解释:所谓谱,“本也,列其事也”,即按事物类别系统编纂成的表册式书籍。所谓牒,“纪系溢之书也”(《史纪索隐》),特指记载世系谱法的谱籍。

一、    中国谱牒的起源、成熟及发展

综观我国谱牒这种古老而悠远的历史文化现象,从最初发仞到不断完善发展乃至走向成熟复兴,跨越了数千年时空,起起落落一直延续至今。本人认为,谱牒也与其他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时期,这里我斗胆把谱牒的发展演进分为四个时期,一家之言,对错与否,仅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

(一)发仞期

谱牒的起源十分悠久。应该说在人类确立了“单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以后,氏族的区分就出现,记录氏族的东西也随之发端,只是现在没有充分地考古发现而已。在氏族、家族的社会生活中,婚姻、权力等都是与姓氏、辈份有关,应该说姓氏巨分,是进入氏族社会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进行这种巨分,必然要用谱牒这种形式来实现。随着国家的产生,王位和贵族封爵、嫡传等世袭制的确立,特别是商末周初宗法制度确立之后,人们对姓氏和所属宗系的区分就越来越严格有序,也愈发显得重要了。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夏本记》中记录了从禹至帝履癸(桀)的14系门帝,说明司马迁那时就看到或掌握了夏朝帝王世系的完整的类似于谱牒的档案资料。由此,也可以推断,远在夏王朝时期,便可能就有了有文字记载的谱牒。到了商代,依然从《史记·殷本记》可以看到有关谱牒的记述,也可以从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中得到印证。据《周礼·春宫》等典籍记载,周代朝廷中已经设有专门掌管谱牒的官员,即少史或小史、太史、内史等之类的官位。各诸候国则由工、史等官来管理宗族世系,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屈原,就曾经是楚国的三闾大夫,直接“掌管着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

先秦时期《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记录了黄帝至春秋历代帝王公卿大夫的姓氏起源、世系源流迁居本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谥号及功德事迹,凡15篇。可以看出,谱牒的一种雏形出现了,多数研究者认为,清代人汇编的《世本》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谱牒,首推为我国谱牒的开山之作。因为它最为完整地体现了谱牒所包含的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事的功用。

先秦时期除王室盛行修纂族谱外,一些豪门贵族和民间一些旺族大姓也开始效仿谱牒修纂。例如《陈氏历代纂谱名目》,早在周代居住在河南淮阳的陈姓就有《宛邱谱》。西周时期的记谱,一般仅记户主名字及其所生儿孙,这时,户主的配偶及其生女情况皆还没有入谱。直至战国时期,方才增记配偶,陆续也把生女数人和女适(嫁)于某姓名也记入其中。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奴隶制的氏族宗法组织逐渐瓦解,那种严格区分大宗、小宗的宗法制度变成了历史,但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宗法观念,不仅没因此而消亡,反而则进一步加强。谱牒修纂亦伴随世家士族势力的强大而日愈兴盛起来。

秦汉时期,当政者出于维护其王位世袭制度的需要,更加注重帝王及诸侯王室的谱系编纂。专门在中央设有宗正,位列九卿之一。其职责主要是编修和掌存有关皇族的谱牒。以后“宗正”这一机构为历代所沿用。北宋真大中祥符6年(1013),皇帝下诏“宗正寺以帝籍为玉牒”,此后皇族谱牒正式以“玉牒”相称。

(二)成熟期

有了王室谱系编纂的参照,到了汉代,民间修谱也陆续多了起来,首先是从官宦士族开始的,目前可寻的记载的有:《杨族家谱》、《邓氏官谱》和太宗卿氏《万姓谱》,民间修纂谱牒还不是很兴盛。直至魏、晋、南北朝,由于推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门阀士族制度,谱牒修纂成了门第显赫与否的重要凭据,各个姓氏才竞相纂修族谱。同时,一批从事谱牒修纂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就应运而生涌现了出来,最著名者有东晋贾弼和梁国的王僧儒。两人分别被称之为贾氏谱学和王氏谱学,形成两个典型的谱学世家。

进入唐代,谱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学科逐渐开成,各族族谱修纂也愈发兴盛起来,进入了成熟期。许多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纷纷参与编纂谱牒或撰写出版谱学专著,刘知几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至宋代,著名文史大家欧阳修、苏洵各创谱式,使谱牒修纂更加规范化。在谱学领域,形成了欧体、苏体两大流派体系。称之为“欧谱法”和“苏谱法”。至明代,欧苏两种族谱体例逐渐融合一起,形成完全规范的程式。北南宋时期,除欧、苏外,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天祥(南宋重臣、文学家)、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氏族志》)、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等大文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也都参与了谱学研究或有谱学编著。

(三)、鼎盛期

迨及明清,编修、续修族谱之风最盛,尤其是清代,族谱续修之风可谓到了登峰超极的地步。天下各大小姓氏纷纷都修了族谱、家谱。有的还多次重修、续修。皇室姓氏或握有重权、占居显赫位置的族人主持下,开始着手本姓天下通谱的修纂。如清朝重臣曾国藩,在他的主导下,曾姓率先完成通谱的纂修。有资料表明,北京图书馆共收藏有2250种谱牒,其中清代编修的就多达1160种。至清代,族谱的格式也完全程式化。主要包括八大方面。①“序例”即序文、凡例、目录等项;②“谱系”记载本姓氏家族之源流、世系图表、郡望派别、居住迁徙始末原由;③“恩荣”即备述受命制诰、科举中试及耋寿、贞妇烈女等人物;④“祠宇”即记载祠堂、祠规、家训、族产、资学等;⑤“祭祀”即记载本族祭祀先祖之规定;⑥“冢墓”即记载祖先坟墓安厝地名、山形、地貌、朝向等;⑦“家传”即收录本族知名人士的生平传记、言行功德,如行状、志略、寿序、年谱、墓志铭文等;⑧“艺文”即收录族人著述、书文诗画等。族谱续修、重修、增修,一般以三十年为最适宜。在腐朽没落的宗法制度早就被人们扫进历史垃圾堆时候,唯有带有浓重宗族思想的“血脉文献”――姓氏族谱的存续却一直延续至今。

(四)复兴及创新期

新中国成立后,氏族谱牒一度认为是一种封建“糟粕”进行剔除。但这种过分夸大其负面影响,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的权宜式做法,并没有收到至谱牒以死地的效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拨乱反正,谱牒也随之“重见天日”。谱牒倡导友爱、规范品行、教人奋发进取等诸多积极的、正面的功用逐渐显现出来。族谱家谱实是人们联络亲情、感情,倡导团结和睦,激励后人奋发进取的最好的民间教材。特别是近年中央号召建立和谐社会,与人们普遍呼唤人性的回归,期盼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识上的明辨,国家对谱牒正面作用的认可,促使谱牒文化嬴得广阔的继承发展空间。所以也就有了当今族谱重修、续修又一波高潮的到来。各地除了本姓氏宗支的族谱普遍进行续修外,还把修纂范围扩大到全县、全省,甚至全国全球。据了解,已有邱姓、、 、等姓氏完成了全球性的通谱修纂。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发展,通讯联络联谊更为快捷方便,编排印刷的水准更加丰富多彩,给谱牒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保持传统谱牒基本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内容更加丰富,版式更加多样,印刷更为精美,保存度和可读性大大增强。当今的谱牒,不仅仅是体现“尊卑有序,昭穆不紊,亲疏有别,真伪不淆”传统意义上的功用,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态在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一笔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有廖、陈、胡、曾、孔、黄、潘、徐、汪等姓氏开通了专门网址。大大便利了展开对氏族、谱牒文化的研讨和宗亲之间的联络联谊。

二、    廖氏族谱源流略说

廖姓作为华夏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古老姓氏,有族谱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据有关史料证实,廖氏有谱牒形式的年代应该是在周朝。周惠王(公元前676-651)继位时传有叫他的卿士(重臣)召伯廖去考证廖姓的源流。据此推断,春秋时期已有人进行廖氏族谱编纂了。

唐宋是中国族谱发展的成熟兴盛期,也是廖氏家族十分鼎盛的时期之一。唐玄宗天宝13年,由授银光禄大夫、曾任百胜军指挥使兵部尚书左仆射上柱国琳瑄公亲自作的《虔化廖氏族谱·序》,一致认为,这是我廖氏族谱修纂的最好佐证。至于是不是最早,由于再没有其他史料可考可查,只能认可肇以始了。但从《虔化廖氏族谱·序》的内容中看,从西晋子璋公至琳瑄公相距15世之多,如果没有谱牒之类的记述,琳瑄的《序》是无法将历世先祖记载得如此清清楚楚的。而且从子璋公被封为“镇国大将军”后,子孙袭封,家族进入贵族阶层,其孙钦公墓留在山西高平军峰里云溪山,矗有石兽、石人、石华表,内有铁墓铭记,足见之雄伟气派。由此推断,在西晋时期,廖氏必修有谱牒无疑。

宋代廖氏族谱不仅修纂频多,而且规格水准极高。当时宋皇佑五年孟秋(1053年7月27日)欧阳修亲自为我廖氏族谱作序。欧阳修何其人也: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朝文坛领袖,可是鼎鼎有名大文豪,而且还是谱牒编修的最权威人士,在谱学界创立了欧体,有“欧谱法”之誉。宋淳熙五年(1178)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亲自为《江西宁都廖氏族谱》作序。宋淳熙八年(1181.10.10)朱熹(南宋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为我《廖氏族谱》题《跋》。南宋开庆元年(1259.9.10)文天祥(南宋重臣、文学家、著名爱国诗人)亲自为《梅州廖氏宗谱》作序。这些当朝的名人、红人,在相隔一、二百年中分别为我廖氏各地修纂廖氏族谱作序、跋。一方面显现出廖氏家族在当朝的位置之显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居住在各地廖氏宗支都在进行族谱的修纂之事。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凡有廖氏宗支开基立基的地方,基本上都先后纂修或续修、重修了族谱。迁居到湖南炎陵县的廖姓花公后裔,族谱是在清代同治初年修纂的,光绪年间有的进行了续修。中间相隔百余年,近年才进行重修。规模较宏大的跨省联修族谱,首推《闽粤赣廖氏族谱》的修纂。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福建永定梦麒公主导下,历时七年修成。200年后,1928年,在永定县镜波公的主持下多达20卷之巨的“戊辰版”《闽粤赣廖氏族谱》续修终于告竣。福建顺昌修纂的《廖氏总族谱》(廖刚世系),福建永定编纂出版的《中国廖氏族谱》(武威花公世系)都是规模较宏大且跨地域大的庞大“工程”。虽然还没有应入全入,遗漏有之,总也算作是我廖氏家族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可喜可贺。

姓氏族谱家谱,讲求绝对的真实性,并具有秘而不宣的特征。又由于对其历代先祖尊崇的神圣性,所记内容又不容随意更改,所以姓氏族谱能够起到补正史不具、专史不祥之缺陷。同时,谱牒的真实性还能纠正正史、专史中,因某种“需要”人为所撰存下之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族谱的记述又极具权威性。这样一种长期存于民间,分别被各姓氏子孙后裔奉为经典“圣经”的族谱,理所当然会倍受历朝历代文史学家的高度重视。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人们文明程度的日益提升,谱牒这支传统文化之花,决不会枯萎凋落,相反,会更加鲜艳夺目、熠熠生辉!

      作者联通:湖南省炎陵霞阳镇长旺巷7号
电话:0733-6224332、13307410101
邮编:41250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3: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 庆 访 榕 津 廖 氏

国 庆 访 榕 津 廖 氏
         桂林  廖梓杰
广西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由有千年古榕群,又有直达平乐府的大河码头渡口而得名,榕津村民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廖姓人家,有廖氏约8000人。10月4日,笔者等桂林漓江廖氏三人(庚有、文成、梓杰)对这里的宗亲进行了采访,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趣事,现录记几段,以飨天下廖氏宗亲。

三支廖氏各有渊源

榕津廖氏,就其渊源而言,主要有三支。

在榕津最早落户的一支是宋代绍兴元年(1131年)以亮公自金陵江宁府浦邑会乡三啚赴职来粤西榕津(这与廖国柱主编的《中国廖氏通书》上记载“在榕津最早落户的一支是是源海、源广兄弟”相矛盾,因当时《中国廖氏通书》未收集到以亮公这支的资料)。

第二支是源海公、源广公等。其家谱记载:“明洪武7年永忠公从南京青州迁楚南衡州府青泉县珠玑巷,洪武14年,由源富、源海、源寿、源广公迁来粤西平乐县榕津”。

第三支据说是清末从浙江迁来广西平乐县榕津,始祖为鸿模公。

榕津廖氏为当地望族,裔孙多有建树。如鸿模公的孙子发龄急公好义,为乡人所重。保龄自幼习武,入平乐武庠,历任协标、把总、千总,光绪年间,抵御外侮,中法战争中配合冯子材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成为民族英雄。发龄的孙子振榘、振荣均有名。振榘官至兵部侍郎,封中宪大夫、中义大夫。振荣任过县长,在乡筹建中学。在国共两党中任军政要职的也不泛其人,后有移居台湾、香港的,也有定居北京、广州等地的。他们虽身在异乡,却不忘本源,清明时节还常回榕津祭祖。

榕津廖氏裔孙后有迁往平乐县其他乡屯以及钟山县廖屋等村的。现广泛分布在平乐、钟山县的100余自然村中。据1986年清明祭祀统计,仅源富、源海、源广三公后裔人口就有3万余人。

八县共建廖氏宗祠

以亮公支原已建有宗祠,宗祠题曰“廖氏家祠”,堂号为“武威堂”。上世纪民国年间四十年代末,周边的昭平、钟山、蒙山、富川、贺县、阳朔、荔浦等八县廖氏燕翼贻谋,襟怀博大,在平乐县的老榕津村共修八县廖氏总宗祠。当时,四方料石、青砖索瓦等建筑材料全已备齐,当宗祠修建至两米左右高时,恰逢解放,宗祠修建因政治原因而停工,其建筑被拆,包括其它建筑材料一并用来修建了学校、粮所。虽然宗祠没建成,但也算是我廖氏家族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添瓦作了一份贡献。

今年榕津廖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在榕津河上建了一座钢混结构的水泥桥,名曰“廖家桥”。目前正策划选址重修廖氏宗祠。

点字头威名震四方

提到“点字头”,起初我还不太理解,后经解释才知道是讲“廖”字的头一笔是一“点”,因而在平乐、钟山、贺县等一带便把姓廖的称为“点字头”的。尽管唐、康、庾、官、宾等姓氏的头一笔也是“点”,但在当地不是望族,声望更没有廖姓的高,因此这“点字头”就成了这一带姓廖的专利代号。榕津的宗亲说:以后你们在这一带出入,如果出了什么事,只要讲一声是“点字头”的别人就会让你三分,有姓廖的听到了一定会去叫人来帮忙的。

对这一点,我的堂弟倒是深有体会,他常年在外跑长途货运,有一次在钟山县因超载被拦,交警一看驾驶证便说:“噢,是姓廖的,那你走吧,下次注意点了。”看来这“点字头”在这一带还真是威名震四方,如果这交警也是姓廖的话,尽管他是有点执法不严,但却也体现了我廖氏家族的血脉情亲。

全村没有贫下中农

榕津历来就是富庶之乡,解放时仅廖姓就有四户大地主。

而钟山县玉坡村的廖氏(平乐榕津以亮公支廖氏称为同宗),明清时期更可以说是当地的富宅豪门,民居多为深宅大院,每个门户都有三四座直排的青砖瓦房,厚重的砖墙为三层青砖建造,墙脚用人工开凿的条石铺垫,宽大的屋脊造型凝重,屋檐雕龙画凤,这些屋宇住过了几代人,至今丰采依旧。玉坡村廖氏先祖修建的 “恩荣牌坊” 更是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据说新中国解放定成份时全是中农以上,因此被称之为“没有贫下中农”的村。

附注:

1、玉坡村位于钟山县燕塘镇,与平乐县接壤。玉坡村廖氏始迁祖至政公,祖籍江西抚州府金奚县,宋元佑(1086~1093)年间考中进士,被朝廷委任为广西龙平县令(今昭平),因留恋燕塘玉坡村(今属钟山县)山水风光,退位后隐居玉坡村,玉坡村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万人口的大村庄了。

2、玉坡村“恩荣牌坊”简介:“恩荣牌坊”是一座纪念先祖,表彰古代贤人的石头建筑物。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廖世德应考中举之后,荣任河南省光山县知事时,以纪念先祖廖肃在明万历丁酉年考取进士,初任四川省成都府灌县知事,后升任云南临安府通判而建的,同时也纪念自己中考举人,以此光耀门庭,激励后人努力读书。牌坊宽6.22米,通高6.9米,是一座呈一字线型3楹4重的牌楼式建筑。全部用条石和石板镶嵌而成,没有任何沙浆填缝,用料宏大厚实,柱立石基座上,前后均抱鼓,中柱正面抱鼓石上楼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反尾上翘吻,正中为宝葫芦顶,四斗拱间为透雕刻花窗,横枋下正中额枋竖刻楷书“恩荣”二字,花拾枋及枋间石板枋为商浮雕和透雕镂空的“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骑马出行”、“麟吐玉书”、“丹凤朝阳”、“八仙贺寿”、“鱼跃龙门”等十多组玲珑剔透,寓意深刻的图画,雕工精细,刀法娴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该石牌坊1980年7月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 7月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0月6日子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3: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县廖氏派行字及来源

岳阳县廖氏派行字及来源  
岳阳廖氏始祖庆八公,系江西南昌府人,明太祖洪武初年奉父桂山公及伯叔四人(含月山公)迁居湖广,居岳阳马山。
已传28世,从第8世起,
派行字为“思仲万单天,一世春长仕,圣朝开景运,才德显超伦,
          道学光先烈,经书应伟人,英华宏焕发,邦国大扬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