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17|回复: 41

文天祥族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7 17: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0702885

【文】= Man

風俗通:「周文王子孫以謚為姓」。

路史:「太岳後有文氏, 一云, 當出衛將 軍文子之後」。

續通志:「文彥博, 本姓敬, 其先以避後晉石敬塘諱, 更姓文」, 望出雁門。

寶安文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W45 P3

文氏族部下卷 [顯微資料] UL Microform mic1216

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蜀派錢市固塘開祖泰亨始祖 UL Microform mic1219

新界新田村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UL Microform mic1518
一、姓氏源流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据江西省吉安《福田文氏族谱》记载文天祥祖先是西汉成都太守文翁后裔,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有文时字春元者,任账前指挥使轻车都尉,由四川成都迁至江西永新北乡钱市坑东固塘村,传五代至文卿迁庐陵永和镇,又传四代至文正中迁福田,为福田祖,文天祥为其第六代孙。) 二、迁徙分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2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约有221万人。其中广东占百分之二十六,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共占百分之五十二。据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三、郡望堂号【堂号】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郡望】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四、家乘谱牒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五、历史名人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军中谈判,后被扣留。脱险后,南下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联合抗元。1278年被俘,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押送至元大都,几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遇害。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五、另根据河南社旗县文姓后人文武先生收藏的(一九八七年二月修订的)《文族宗谱》中记载:河南社旗县文姓是在明朝初期由山西洪桐县迁居到河南唐河县李店,后又迁至河南社旗县朱集乡文洼村。


族譜

1坑东固塘文氏族谱/江西永新/乾隆十五年

2文氏统谱/江西永新/光绪二年

3文氏通谱/江西/光绪元年

4萍西陂头文氏族谱/萍乡/在兹堂/嘉庆十一年

5陂头文氏四修族谱/江西萍乡/在兹堂/光绪年

6萍乡湘东县城文氏三修族谱/萍乡/延庆堂/光绪十年

7萍乡文氏诚斋公支谱/萍乡/延庆堂/道光廿八年

8萍北桐田文氏族谱/萍乡/绳武堂/民国

9仙洞文氏族谱/湖南桃源/正气堂/光绪三十四年

10仙源文氏四修族谱/湖南桃源/六义堂/民国六年

11宁乡文氏八修家谱/湖南宁乡/六义堂/光绪二十一年

12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六义堂/民国二十一年

13中湘古塘文氏五修族谱/湖南湘潭/久大堂/民国

14衡山坪上文氏十六修族谱/湖南衡山/久大堂/民国二十一年

15衡山观湘文氏十六修族谱/衡山/久大堂

16文氏七房族谱/湖南/奉思堂/民国

17湘乡高冲文氏族谱/湘乡/雁门堂/同治四年

18湘乡高冲文氏南房支谱/湘乡/五荣堂/民国

19湘乡高冲文氏六义堂房谱/湘乡/五荣堂/民国

20柏阳文氏族谱/湘潭/庆馀堂/道光十三年

21文氏亨房族谱/宁乡/嘉会堂/民国十九年

22石羊文氏族谱/瑞石堂/湖南醴陵/清

23醴陵东堡文氏族谱/道古堂/道光廿三年

24寨里文氏七修族谱/湖南攸县/蔚起堂/民国廿三年

25团山文氏家谱/湖南长沙/民国二十年

26湘潭鹿岭文氏六修族谱/瞻麓堂/民国十五年

27醴南芷泉文氏五修族谱/醴陵/敦本堂/2002年

28文氏沅房族谱/湖南长沙/敦本堂/民国二十一年

29山东济宁文氏族谱/清

30文氏念三公派三修族谱/湖南石门/正气堂/1998年

31文氏族谱续集/江苏苏州/民国十八年

32文氏三房族谱/崇本堂/民国廿二年

33文氏敬房族谱/年山堂/民国廿五年

34四川高县文氏族谱/1975年写本复印本

35醴陵东堡文氏族谱/敦伦堂/咸丰八年

36仙源文氏五修族谱/六义堂/1998年

37仙洞文氏族谱/正气堂/民国十七年

38仙洞文氏族谱/正气堂/1998年

39文氏念三公族谱/湖南石门/正气堂/1998年

40马底驿文氏族谱/湖南沅陵/正气堂/1995年

41文氏迁武公族谱/湖南泸溪/正气堂/1996年

42楚北石南文氏族谱/湖南石门/正气堂/民国36年

43文氏族谱续集/清/文含纂修

44文氏宗谱/湖南澧县/六义堂/清道光

45石羊文氏七修族谱/湖南醴陵/瑞石堂/200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7: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据江西省吉安《福田文氏族谱》记载文天祥祖先是西汉成都太守文翁后裔,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有文时字春元者,任账前指挥使轻车都尉,由四川成都迁至江西永新北乡钱市坑东固塘村,传五代至文卿迁庐陵永和镇,又传四代至文正中迁福田,为福田祖,文天祥为其第六代孙。)

===========================

至南宋文天祥時期,文姓已經成為客家人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客家人是明清以后才迁入的。

吉安富田,非“福田”。福田山区有少量客家人。但文天祥家族不是客家人,而是北宋时期已经定居于当地的几大家族之一,与吉安地区其他文姓大家族一样,是土著望族。吉安是赣方言、赣文化的核心区域,文天祥家是赣语区的大地主。这个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图可矛盾的帖子已经说过,不重复。

“客家学”攀附名人,是不止一个的。文天祥只是其中之一。对袁崇焕的攀附更是离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8-7 18:16 发表
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客家人是明清以后才迁入的。

吉安富田,非“福田”。福田山区有少量客家人。但文天祥家族不是客家人,而是北宋时期已经定居于当地的几大家族之一,与吉安地区其他文姓大家族一样,是土著 ...


讲话是要拿证据?
现在珠江先生好像有"一臭到底"的心态,自从被人多次揭发撒谎后,不断撒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52101781


文氏家族:
文氏先祖為漢末四川成都守將,五代十國時遷居江西,宋元之際,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即今天文氏族人的始祖,避亂南遷至廣東東莞。元末明初,文天瑞的五世孫文孟常開始帶領族人遷入新界,初時居於屯門,明永樂年間,文孟常之孫文世歌帶領族人遷至元朗新田一帶,文氏族人自始在新田開枝散葉,文世歌亦成為新田文氏子孫的開山祖,今天在新田的多條村落,如永平村、蕃田村、青龍村等都屬於文氏家族的子孫。
文氏子孫在南宋時出了一位力挽狂瀾的英雄,他就是「宋亡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文天祥組織義軍,保衛國家,堅拒抗元,以死明志的品格歷來都是人們學習的對象,而新田文氏先祖文頌鑾的來頭也不小。文頌鑾是新田文氏的二十一世祖,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高中進士,獲欽點為營用守府。傳說因其為人樂善好施,深得鄉黨讚譽,故獲清朝皇帝御賜大夫名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及松崗的文氏都是粵人,族譜都是記載來自江西,乃文天祥之後。

文氏族系在吉安頂多應該也只是形成贛人而非客家人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22: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8-8 10:18 发表


讲话是要拿证据?
现在珠江先生好像有"一臭到底"的心态,自从被人多次揭发撒谎后,不断撒谎!


我发帖都是有依据的。有“客卫兵”喜欢贴“大字报”“批倒批臭”,说谁“撒谎”谁就“撒谎”啦?

呵呵。文天祥家族的资料,网上就有。阁下曾经犟着脖子说“围头话”就是客家话,就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吵了好几天,还有什么东西不是“硬颈”地、固执地坚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8-13 22:58 发表


我发帖都是有依据的。有“客卫兵”喜欢贴“大字报”“批倒批臭”,说谁“撒谎”谁就“撒谎”啦?

呵呵。文天祥家族的资料,网上就有。阁下曾经犟着脖子说“围头话”就是客家话,就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吵了好 ...


网上计资料全为"文天祥是客家人",还以为你有什么私家资料呢!

请列证据证明"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客家人是明清以后才迁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1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8-14 12:44 发表


网上计资料全为"文天祥是客家人",还以为你有什么私家资料呢!

请列证据证明"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客家人是明清以后才迁入的."


客观的历史资料,都列出文天祥家族的源流(北宋时期赣文化核心地域)。“文天祥是客家人”的说法,与“袁崇焕是客家人”的说法一样,是客家神话狂热氛围下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的。

写出《客家圣典》的谭元亨,把他们封为“客家之子”,是很别扭的:)。准确地说,是“客家之神”!他们祖祖辈辈都不是客家人,怎能说是“客家之子”?“孙中山是客家人”的说法,更是明显地违背历史、营造跨世纪的神话,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缩小为狭隘的族群神话的膜拜物。这在孙中山家世源流的讨论中提到,不重复。

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的客家人是明清以后迁入的,主要是清代迁入的。江西的客家人约有半数是广东客家移民后代,宽鼻厚唇、肤色偏深等华南人种特征是明显的,与赣语区人有较大差别。例如袁文才、王佐,就是广东梅州客家移民后代。
http://post.baidu.com/f?kz=60172848
除明代流民运动而逃到江西的移民外,最大的移民浪潮要数明嘉靖之后的“棚民流徙”。当时,闽粤两省的客家人,因当地人多地少,生活困难,许多人携家带口到与之相邻的赣边境山区搭棚种苎麻为生,故被称为“棚民”。棚民流徙自明中叶开始后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代,而且在清前期形成了大波大澜。其分布大势,近人吴宗慈在《江西棚民始末记》一文作了综述:“棚民原籍仅云闽广之人,观其历次举义绵亘于赣南、赣西、湘东、赣东各县,知其自粤出发越山至江西东南部如石城、瑞金、于都、寻乌、会昌而西进至赣南、上犹及湘属酃郴,再循此北上进至赣南及吉安、安福、宜春、万载、萍乡及湘属醴陵、浏阳、平江,向北进至铜鼓、修水,大致言之,即从江西东南部循一弧形线行至江西西北部。”

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清置):今赣州地区,该地区东、南、西与闽、粤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它历史上与闽粤客家的关系比较密切。宋以前,客家先民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当然也有闽粤客家移入该地区的。明清两代,进入该地区的闽粤客家汹涌如潮。据万芳珍同志统计,现今棚客后裔基本上成为该地区居民的主体,其所占人口百分比是:寻邬、安远、定南、信丰、大庾、崇义等县约占80~90%。可见,现今赣州地区的土著即所谓赣南客家,实际是明清闽粤客家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而主要是前者同化后者后形成的。赣南客话也是闽粤客话同化了当地赣方言后产生的。笔者调查的南康客话“平声”中与梅县客话的词汇相同率为51.84%,语法系统基本同于梅县,这可为佐证。而赣南尚有些未被客家同化的本地居民恰好可以作为闽粤客家人大量涌入之前,该地区的居民及语言都为赣系的证明。

吉安府:今吉安地区大部分,领庐陵、吉水、泰和、永丰、万安、永新、井冈山、宁冈、安福9县。明清闽粤移民在该地区分布较广,数量不少。移民后裔在遂川(龙泉)占67%,除县城泉江镇和附近的珠厦、珠田、于田、枝江、盆珠乡使用赣方言外,全县其余20多个乡都使用客方言。万安占40%。井冈山占40%。宁冈县占40%。居住于睦村、茅坪、敖城、富田、东周等乡的居民使用客话。泰和县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圯、中龙等乡客籍人口约3万。永丰县潭头、龙冈、君埠等乡集居客家人,加上散居的,占全县人口的8~18%。永新县曲江、坳南乡客籍人口约2千。此外,吉安市郊、安福、莲花等县均散居有客家后裔。总之,吉安府几乎无一县无客家移民。这种情况不仅改变了赣方言的地理分布,而且势必引起赣方言和客方言的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一些共同特点。笔者调查的吉安县横江镇钱塘村居民使用的是赣方言,但其中不少词汇同于客方言而异于其他地区的赣方言,这种现象正是长期相互影响造成的。
------------------------------------------------------------

吉安文姓家族是赣语区(土著)大家族。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8-14 13:4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13: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打嘴巴!

--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清置):今赣州地区,该地区东、南、西与闽、粤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它历史上与闽粤客家的关系比较密切。宋以前,客家先民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当然也有闽粤客家移入该地区的。---

看到你转贴中的以上内容没有?

宋以前,当地就有客家人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5: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8-14 13:53 发表
--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清置):今赣州地区,该地区东、南、西与闽、粤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它历史上与闽粤客家的关系比较密切。宋以前,客家先民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当然也有闽粤客家移入该地区的。---

看到你转 ...



當時贛客還未分家吧?南宋時期之後才分化,部份甚至是在南遷後形成客家人之後才遷回江西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16: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8-7 18:16 发表
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客家人是明清以后才迁入的。


珠江,客家人扇你嘴巴,你可能不服气,让来自江门计Peppep打你嘴巴,看你服气不?!
以下是Peppep计转贴(证明南宋初年赣南已经有大量客家人):


客家文化的历史追问

深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暨远志
2003-6-22
晶报

    客家的起源?

    客家人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南宋初年,为了逃避战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大批涌入赣南、闽西地区,江西赣州、福建汀州的人口急剧增加。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人口只有12.1万户,但到了淳熙年间(1174—1189年),人口达到29.3万户,增长了142%。汀州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人口81517户,到隆兴二年(1164年)时达到174517户,增长了114%。此后,赣州、汀州又成为南宋政府安置自金朝南迁的归附汉族的重要地区之一。元灭宋后,这些地区成为文天祥部众抗击元军的根据地,义军失败后,不少人就地定居。所有这些从西晋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迁入赣、汀二州的北方汉族移民,在群山耸立、环境闭塞的赣南、闽西这个摇篮里,积淀了宋元时期汉族的语言,形成为客家话。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06-8-14 16:0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8-14 16:00 发表


珠江,客家人扇你嘴巴,你可能不服气,让来自江门计Peppep打你嘴巴,看你服气不?!
以下是Peppep计转贴(证明南宋初年赣南已经有大量客家人):

客家文化的历史追问

深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暨远志
200 ...



客家中原純正說的就不再討論了,只是要指出,贛客分家,是南宋至元以後的事情。

跟宋朝以前江西居住著客家先民是沒有衝突的。

我轉貼的只是要解釋深圳客家人的來源而非客家人歷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17: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ppep 于 2006-8-14 16:35 发表

我轉貼的只是要解釋深圳客家人的來源而非客家人歷史。


先生计转贴刚好证明宋初年就有大量客家人迁居赣南,而正好推翻珠江用来证明“文天祥不是客家”的证据:宋朝赣南无客家!
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8: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8-14 17:38 发表


先生计转贴刚好证明宋初年就有大量客家人迁居赣南,而正好推翻珠江用来证明“文天祥不是客家”的证据:宋朝赣南无客家!
谢谢!




宋元之際客家人遷入贛南,跟居於吉安數代的文氏沒有衝突啊。

文氏是從四川遷到吉安的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