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5|回复: 3

余氏溯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7 1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盘古开天地,伏羲教人嫁娶,舜帝论以五伦,则天下人各宗其宗,各族其族。同族共姓本一家,然繁衍昭穆,迁居四处,各自一方。随星移物换,沧海桑田,世远年湮,云山所隔,常是同一家族成员不曾相识。但尊祖敬宗,乃众志意愿。编之族谱,以足溯源之诚,唤之后人,继往开来。   
    据司马迁《史记》,余族之先,本诸黄帝,乃“少典之后,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生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娶西陵国女嫘氏,视为正妃,生二子:曰玄嚣、昌意。长子玄嚣,因居姬水而取姬姓,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高辛即帝喾。   
    帝喾之时,传说有一女姜嫄。一日,野外行走,沿一巨人足迹原伸而去,瞬间一阵镇颤,继而愉悦,则以己之足合上而行。不久,身孕生下一子。因是“践迹而孕”,乃不吉,遂将弃之窄巷。牛羊闻之啼哭,怕践踏而避之。又欲放之林中,见众人,便行至河边弃之冰上,忽然,数只鸟飞来以翅暖之,终初欲弃之,名曰弃。弃自幼好农,被召为尧之农官。尧老,禅让于舜,舜让于弃,弃不受,仍任司农之职。舜对弃说:“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于是,弃亦谓后稷。   
    后稷其子不窟,却不重农事,而至夏政衰微。不窟之子鞠陶,至鞠陶其子公劉才承祖业,重务农事,兴自此始。公劉之子慶節于豳建周。   
    慶節之子皇仆,皇仆之子差弗,差弗之子毁隃,毁隃之子公非,公非之子高圉,高圉之子亞圉,亞圉之子公叔祖類,世代重农,至公叔祖類之子古公亶父,周国昌盛。其有三子,长太伯,次虞仲,少季歷。季歷生昌,古公赏之,欲让位季歷传昌,太伯、虞仲因至荆蛮去之。季歷死后,昌继位,谓周文王,为殷商之臣,称西伯候,曾被纣囚于羑里,返归西岐后,遂率部向纣王发难。其子發承父业,灭商,即位武王。崩后,成王誦年幼,武王弟周公旦代理朝政,分封天下,遂封成王弟虞于尧之故圩,曰唐侯。卒,其子燮立位,因唐有晋水,乃改国号为晋,曰晋侯。晋侯子寧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厲侯。厲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之子司徒,是为釐侯。釐侯之子籍,是为献候。献候之子費王,是为穆侯.穆侯之子仇,是为文侯。文侯之子伯,是为昭侯。昭侯之子平,是为孝侯。孝侯之子郄,是为鄂侯。鄂侯有子由余,唐候姬虞之十四世孙也。以国家多难,末族难挽,不忍目击,乃去晋游戎,戎王用为佐,国日富强。周襄王二十六年乙未(前626年),戎王使由余于秦,探穆公强秦良策。秦穆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陋之。穆公知其贤,欲用之而无由,乃退与芮史廖谋,缓遣由余以间其君臣,复以女乐遣戎王以夺其志。戎王见女乐,果然悦之,遂日夜沉迷女乐,疏以政务。穆公至是乃归由余。由余谏戎王,戎王不听,穆公数使间要由余。戎王果疑之,乃疏由余,由余遂得归秦。秦穆公以客礼待之,徐访以伐戎之策。穆公三十七年遂伐戎,进而霸之,益国十二,辟地千里。天子使召出往贺,赐穆公金鼓,命为四方诸侯伯。周襄王二十九年戊戌(前623年),由余公助秦劳累过度而卒,穆公心痛如绞,万民哭泣!究由余公之功德,敕葬于西安府城内上林苑中,其子孙以父名之字为氏,乃姓余也,此余姓之所由来,知吾姓之所由来,则周家忠厚开基累仁积德俱可想见矣,前光是迪奕世勉之。   
    余族之初班辈字号,依穆公之名臣百里溪和蹇叔之赞诗而立,即“由来晋邦,贤声播扬,抱负经纶,委任蛮方,秦谋用之,权势遂强”。“名儒初出仕西戎,因聘归迟相穆公,佐治才犹能霸国,蕃衍奕世永兴隆”。隆辈之后,支脉众繁,散居九州四海,乃各立字号,承认祖宗。   
    周初分封七十二国,遂成战国七雄。秦晋之好传为佳话。晋之后裔均为秦所器重。由余公后裔,世代贤德,青史留名者甚多。秦之统一,方策公为将军;西汉有秦安公为御史大夫,用贵公任西川都督将军、焕公讳权彩被誉为“孟轲亚圣”,任建州太守郡丞;东汉有仕君公为当朝名将;西晋有聘俊公任镇南大将军;东晋有相时公任尚书令;南朝有治玉公任梁武帝之都督将军;唐有奕荣公任汉阳太守、世昌公任汝州刺史、;宋有庆公为太常少卿、靖公为工部尚书、伯庄公为殿中丞、叔英公为儒学教授、深公任为门下中书侍郎知枢密院事、一贯公任福州参军、天锡公任宁宗丞相、玠公为理宗时四川宣谕使、文斌公任镇南大将军;明有彦诚公任安陆知府、之俊公任陕西布政总理宣大军务、光公任广东巡按御史、有丁公任文渊阁大学士;清有世式公任奉直大夫、步云公任惠州提都、廷球公和上达公先后曾任广州府将军等等,数不胜数。纵观史册,余氏子孙乃以贤德报效国家。   
    据查史料得知,余氏原姬姓家族(晋国公侯族)实居晋国地界(今山西代县、五台、元平等县),由余公出生于此。由余公裔孙,始居咸阳发派,历七八代,至东周末,有八世祖献公讳扬文东迁至豫西邓州新安开基,乃新安之始祖也;其后,又有迁回代州(即原晋国地界)一支;迁泗州(今江苏下邳地域)一支;迁青州(今山东益都地域)一支。此四州,乃余氏嫡宗大系发派之基地。厥后流传世数,派别支分,乔迁各省,星罗棋布是也。然汉唐族誌失传,其中除新安望以外的三支元老鼻祖何人,瓜瓞嫡庶,难于明誌。据明清族誌,十七世祖秦安之子孙辈,迁闽之建州定居。二十一世焕公讳权彩生于建安(今同安),其后裔散居于闽境之长乐、同安、光泽、龙岩等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因北方烽火连绵不断,黎民百姓颠沛流离,广泛南迁,背井离乡,至长江流域。吾余氏各支,亦随时世,相江淮流域的苏、皖、川、闽、湘、鄂等省区而迁。唐朝有五十三世戭公,因黄巢起义先由建安迁至闽北光泽县避居,后转粤北韶州曲江武溪开基,是为曲江余氏之始祖也。至元末明末,在外侵内乱中,又有分迁各地者。由闽入粤,辗转赣粤,又有数支由粤入桂。今余氏后裔广泛遍布岭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诸侯混战,家族结构屡遭破坏。直至重归安定,但吾余族万派总系由余。今战争平息几十年,族人追溯根源,弘扬祖德,以激励后辈,勿忘前贤,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 本帖最后由 yuliwei198910 于 2006-8-7 11: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5: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府潮汕都有余氏后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15: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汕余氏以伯庄公的后裔为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2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开平的宗亲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7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