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0|回复: 1

【推荐】從潮州會館起源看台南潮州會館三山國王廟的誤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6 01: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饶平老上饶客家论坛 地址: http://www.sr0768.com/read.php?tid=2551
    今天台灣尚存的大陸會館,只有彰化的福州三山會館(白龍庵)、台南的潮州會館(三山國王廟)、鹿港的潮州會館(三山國王廟)、淡水的汀州會館(鄞山寺)、彰化的汀州會館(定光古佛廟)四座。目前台南、鹿港的三山國王廟、淡水彰化的定光古佛香火,均已沒落,因此許多人認為台南有三山國王廟,過去有很多客家人,和新莊的廣福宮(三山國王廟)、一樣,受到排擠而離開。惟截至目前為止,台南尚未曾有大量客家族群的遷徙資料發表,本文就從潮州會館起源看台南潮州會館一些誤會做討論,一是台南潮州會館設立的時間,一是三山國王的傳聞,另外就是台南潮州會館可能是潮商在台灣設立的據點,後來業務萎縮,所留下的歷史建築紀錄。
台南市潮州會館三山國王廟
古廟

重修後

圖像

台南市潮州會館三山國王廟連續相片
請點選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 ... dac3re2&.src=ph

台南市西門路三段100號有一座潮式建築,這就是“三山國王廟”,廟內正殿供“三山國王”,右殿供“韓文公”、左殿供“天后聖母”,既是神廟,又是“潮州會館”的所在地。王必昌《重修台灣縣誌》云:“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廟祀粵潮州巾山、明山、獨山之神。三山在揭陽縣界,原廟在巾山之麓,賜“明貺”。潮之諸邑皆有祠祀。粵人來台者,咸奉其香火,故建廟云。雍正七年,知縣楊允璽(潮州大埔縣人,甲辰舉人)、左營遊擊林夢熊(潮州海陽縣人)率粵東諸商民建。”謝金鑾《續修台灣縣誌》云:“韓文公祠,在鎮北坊右,祀唐韓愈。乾隆三十七年,邑潮州人建。舉人傅修、國子生林文傍倡捐買置店屋三間於舊縣頂市仔頭,收租以供祭費。四十一年,總鎮顏鳴皋倡修,廣其前後屋宇。嘉慶七年,國子生翁峻、生員陳應機等復修。”

這裡面有兩個建造年代,一是王必昌《重修台灣縣誌》的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一是謝金鑾《續修台灣縣誌》的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從這兩個資料看,似乎建後再增建並復修。但日人前島信次的考據研判應為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興建,於乾隆九年初完成。最近是戴文鋒2005年6月發表《台南三山國王廟創建年代考論》一文,也支持王必昌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之說,但不支持王必昌的由“知縣楊允璽、左營遊擊林夢熊率粵東諸商民建。”說法。

戴文鋒2005年6月發表《台南三山國王廟創建年代考論》一文,摘要內文如下:
據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的記載,台南三山國王廟是雍正7年(西元1729年)台灣知縣楊元璽、左營遊擊林夢熊率領粵東諸商民所建。至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時,前(山鳥)信次於《科學の臺灣》發表〈臺南の古廟〉一文,因爲他發現了台灣知縣楊允璽、左營遊擊林夢熊二官均是乾隆7年(西元1742年)才到台灣任職,且楊、林二官分別於乾隆9年、10年離台,因此他認爲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的記載有誤,並初步推測台南三山國王廟應創建於乾隆7年至9年之間。後來他又發現了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一文,文內敘述廟的創建年代是「壬申小春之月動工、癸酉冬季之辰完竣。」也就是「乾隆17年10月動工、18年冬完竣」,與他原先推測的乾隆7年至9年之間,有10年的年代落差,所以他就認爲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恐怕是10年後的誤記。最後他提出台南三山國王廟創建的年代應在乾隆7年10月至乾隆8年冬之間。此說影響後人研究甚鉅,至今只要是知道前(山鳥)信次新說者,莫不將乾隆7年之說奉爲圭臬。前(山鳥)信次新說有兩大論證基礎,一是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一是楊允璽、林夢熊於乾隆7年才到台任職。前者本文(指戴文鋒年代考論)將提出論證,澄清徐德峻所撰碑記內容不是指台南三山國王廟,而是今嘉義市廣寧宮,故其於何時動工、何時完工,與台南三山國王廟本就全然無涉,不足爲證;至於後者本文將說明三山國王廟真正創建者是一般粵民群眾,而非楊、林等「官員」到台之後「倡建」。既然不是楊知縣、林遊擊二官所「倡建」,楊知縣、林遊擊何時到台任職,便屬無關緊要了,乾隆7年新說自然無法成立。最後並來台任職巡台御史的楊二酉,曾經獻題聯字於台南三山國王廟內,而其任職巡台御史的時間是在乾隆4年至6年之間,來證明台南三山國王廟創立年代絕對早於乾隆7年。因此本文(指戴文鋒年代考論)考論,以目前的相關記載而言,王必昌的雍正7年之說,才是台南三山國王廟最可信的創立年代。
大致上台南三山國王廟最可信的創立年代,在戴文鋒的《台南三山國王廟創建年代考論》發表後,建造年代雍正7年之說可以確認,這篇論文同時也將台南三山國王廟關於楊允璽、林夢熊建造之說部分,確認為不是由知縣楊允璽、左營遊擊林夢熊率粵東諸商民所建。

有趣的是他文中所提到的“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所撰碑記內容不是指台南三山國王廟,而是今嘉義市廣寧宮”,嘉義廣寧宮是一間三山國王廟,住址在嘉義市大街里成仁街一四二號,嘉義有許多饒平後裔,知名的賴和,祖先來自饒平新豐葵坑。叱吒風雲嘉義政壇的許家班,祖先也是來自饒平等等。這些人的祖先過台灣時,自然將原鄉饒平三山國王香火帶過去,合情合理。自無從海路渡台還轉到叢山萬里之中,跑到揭陽帶香火之理。稍有邏輯就可明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2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讀後感

誠如戴氏所言,臺南三山國王廟創建年代係前島之誤,但其後國分直一、連景初皆以〈三山國王廟〉為題再三(合計五次刊出)討論,然亦未得其解。國分文初刊於1948年8月3日《公論報》〈台灣風土〉第13號「廟與神專號」,並收入1981年《壺を祀の村》頁388-392。但何以〈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會如此令學者對臺南三山國王廟肇建年代起疑?原因為徐德峻於乾隆十九年諸羅知縣任滿內渡後,復於乾隆廿八年□月出任臺灣海防同知(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頁137,「叢刊本」),且於乾隆廿九年四月攝任臺灣縣知縣(同前書,頁101)。三位前輩都誤會〈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為海防同知或臺灣縣任內作品。反之,前輩學人在討論嘉義三山國王廟卻毫無疑義徵引〈碑記〉,如劉枝萬(1963年,〈清代臺灣之寺廟(二)〉,《臺北文獻》第5期,頁103)、石萬壽(1989年,《嘉義市史蹟專輯》,頁89)。這大概是需要補充說明的。
末段討論嘉義廣寧宮沿革則有待商榷。嘉義「許家班」實係張氏,張氏來自嘉義縣溪口鄉,為饒平客家後裔無誤。但賴和則為彰化人,相關研究可參考:邱彥貴,1995〈嘉義廣寧宮二百年史(1752–1952)勾勒--一座三山國王廟的社會史面貌初探〉,《臺灣史料研究》6號,頁69-89。2005〈新街三山國王與五十三庄:管窺北港溪流域中游的一個福佬客信仰組織〉,《臺灣宗教研究》3卷2期,頁1-56。2005《彰化縣客家族群調查》相關篇章,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 06: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