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6|回复: 5

【转帖】话说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8 15: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刘氏族谱网[http://zhlsw.my.china.com/new_page_402.htm]


 
一、历史源流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即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以后南迁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台湾以及海外的一个特殊的族群;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这里有二十九个纯客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先期在当地居住的人,便称这群后来的人为客人,当地官府注籍中亦称为客户,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

(一)     ( 一)根在中原

第一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材料表明:以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文化为中华文明之源。河洛地区最早出现城址;青铜器最发达;最早建立国家;旱地农业最先发展;与其它地区如齐鲁、巴蜀、吴越等区域文化比较,较早地完成了历史的进化进程,而进入奴隶社会晚期和封建社会早、中期,这一地区成为政治中心,这一地区的河洛文化通过国家机器的作用而辐射全国,从而形成早熟而强大的文化。

中国从上古直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汉文化的核心地带是渭、黄东西向文化链。而河洛是这一核心地带中的实际核心。

  客家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移民运动紧密相连。在历史上,客家先民及客家人,曾先后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

(二) 秦开五岭

客家民系在形成以前就曾有过"秦开五岭"和中原汉人的两次南迁。

秦始皇灭亡六国以后,又派屠睢、任嚣统率50万大军,越过五岭,平定百越,建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了开发岭南,秦始皇又命令攻占岭南的军人,随军的被秦所亡六国的贵族,官吏,贾人和一万五千无夫之女,就地屯垦,在岭南安家落户。

这些中原汉人在"与越杂处"

(三)五次迁徒

1、第一次大迁徒

西晋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阶级,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引起永康元年的"八王之乱",继之又在永嘉年间(即公元307-313年)爆发了各地人民反对晋王朝的战争。

这时,匈奴、鲜卑、羯、氏、疆等少数民族趁晋室危机,各据地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局面。西晋王朝在动乱中灭亡之后,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他们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

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遂形成衣冠士族、官宦大户为主体的南迁潮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

其前锋已抵达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石壁客家公祠

石壁是这的中心地域。石壁客家公祠,位于福建省宁化县西部22公里处的石壁镇内。以客家公祠为主体的停车场、接待站、管理房、长廊、牌楼、客家之路、碑亭、功德碑、玉屏堂、碑林、文博阁、客海寺等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450多万元。景区主体建筑客家公祠座落于石壁村土楼山上,后倚武夷山脉,前瞰石壁盆地,近山匀称,远山环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亲自为公祠祠匾提书--"客家公祠"母鼋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5: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客家英才

(一)政界英才
       南宋丞相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安人,抗元英雄。 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中原,文天祥二度组织抗元义军 。1278年兵败崖门,被俘,誓死不屈。在狱中写下《正气歌》等光昭日月的壮烈诗篇。

著名侨领罗芳伯(1738-1795),广东梅县人。 侨居西婆罗洲(现为加里曼丹),领导华侨和当地民众,抗击荷兰帝国主义入侵,功勋卓着,在当地创建兰芳大总制,任"大唐总长"。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2-1864),广东花县人,祖籍嘉应州(今梅县)。领导金田反清起义,创建太平天国。
       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1828-1882),广东丰顺县人,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为近代中国工业、军事、海防发展作出出贡献。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1837-1885),广东惠阳县人。18岁赴马六甲、吉隆坡做工,因协助当地平乱有功,被封为甲必丹,造福侨民。
       著名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县人,晚清爱国诗人。曾任驻日、英叁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竭力保护华侨权益,首创为华侨颁发护照制度。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市人,祖籍广东紫金县、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创建兴中会和国民革命军,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任第一任大总统。
      辛亥革命领袖廖仲恺(1877-1925),广东惠阳县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创建人之一。积极协助孙中山从事 改组国民党工作,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诚助手和亲密战友。

圭亚那总统阿瑟锺,祖籍广东宝安县。20世纪70年代当选合作共和国总统。 1977年4月,访问中国,为增进圭中两国友谊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1915-1989),湖南浏阳人,1980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为改革开放做出重大贡献。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1923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大埔县。 1954年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9年新加坡独立,任共和国总理,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现为内阁资政。

   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 ( Thaksin Shinawatra 中文名:丘达新) 于1949年7月26日出生于泰国北部清迈一个普通商人家庭,是第四代泰国华裔,祖籍广东梅县。1969年,他信考入曼谷警官学校,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之后在警界工作,后弃警从商。1983年创办西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并任董事长,20世纪90年代成为泰国电讯业巨子。2001年1月,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他信2月出任泰国第23任总理。2005年3月,蝉联总理。

(二)军界英才  
       总司令朱德(1886-1976),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四川义陇县人,祖籍广东曲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北伐蜀军副总司令彭家珍(1888-1912),四川金堂县人,孙中山手下名将。 炸死清军统帅良弼,壮烈殉国。 为推翻帝制、创立民国起了巨大作用,追赠陆军大将军。

   北伐名将邓演达(1895-1931),广东惠州人。 1924年参加筹建黄埔军校,任教育长。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
      北伐抗日名将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县人。 "八一"南昌起义时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任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
      抗日名将罗卓英(1896-1961),广东大埔人。 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参与保卫大上海战役,1942年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北伐、抗日名将张发奎(1896-1980),广东始兴县人。 北伐时期任北伐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右翼军总司令,在保卫武汉战役、粤北战役、昆仑关战役中,大败日军。
       开国元勋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多次在关键时刻,挽救革命,尤其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78年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在格律诗方面造诣很深,是当代著名诗人。
      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1898-1970),广东梅县人。 参加过东征、北伐。 抗日战争期间任前敌司令部总司令、抗日远征军副司令长官。 建国后,历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1911-1965),福建武平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1912-1983),湖南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叁谋长杨成武,1914年生,福建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叁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中国人民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县人。参加过长征及平型关战役。1955授予上将军衔。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三)文教英才

画坛怪杰黄慎(1687-1770),福建宁化县人,清代著名画家。与郑板挢等画界名流共创画坊革新局面,为著名"扬州八怪"之一。
      清代翰林宋湘(1756-1824),广东梅县人,著名诗人、书画家。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
      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1864-1912),台湾苗粟人,祖籍广东蕉岭县。甲午战争后,组织义军抗倭保台。晚年,支持辛亥革命,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
       史学大师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县人,祖籍福建上杭县。曾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县人,祖籍福建宁化县。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
      著名病理学家梁伯强(1899-1968),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肿瘤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方面成绩显着,是国际上首先提出"间质反应"新学说的创始人。
      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1900-1968),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热力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国现代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县人。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现代著名艺术大师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原杭州美术学院院长。 他的绘画艺术对现代中国画界有很大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当代杰出画家。
      中国教育界的楷模王越教授,1903年生,广东兴宁县人,暨南大学第一任副校长。从教64个春秋,孜孜不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
      亚洲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广东五华县人,中国足球运动先驱。17岁即技冠群雄。 驰骋球坛25年,在国际性足球比赛中,共获120多座奖杯和近百枚奖章,荣获"亚洲球王"称号,是世界足球运动史上五大球王之一。
       著名客家学研究专家罗香林(1906-1978),广东兴宁县人,著名史学家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等巨着数十种,对客家史迹、文献之阐扬,有独到之处。
       著名数学家李国平(1910-1996),广东丰顺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函数论和数学物理研究方面成就卓着,为数学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著名病理学家杨简(1911-1981),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实验肿瘤学主要创始人之一。
       著名肿瘤学家吴桓兴(1912-1980),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肿瘤学奠基人之一。曾获国家"重要贡献奖",英美两国放射学院先后授予"荣誉院士"称号,法国总统密特郎授予"骑士勋章",比利时国王授予"王冠勋章"。
      国际著名挢梁专家李国豪(1913-2005),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长江大挢、南京长江大挢技术顾问主任等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著名生物学家黎尚豪,1917年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为发展我国藻类学,开发藻类应用作出突出贡献。
      英籍女作家韩素音,1917年生,原籍四川郫县,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有著作30多部。
      高分子化学家王佛松,1933年生,广东兴宁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国内率先开展异电高分子研究等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级奖励。 1988年任中科院副院长。
      著名美籍量子化学潘毓刚,1937年生,祖籍广东梅县,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 1972年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克 康登因子的研究方法,为现代高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曾任两届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1949年生,祖籍广东蕉岭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3年获得了菲尔兹数学奖。 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数学家。

(四) 实业界英才  
      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1841-1916),广东大埔县人,著名侨领、杰出的华侨实业家。 到南洋谋生,富甲东南亚,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实业、创办张裕葡萄酒厂,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金奖,为祖国蠃得荣誉。
      华侨实业家张榕轩(1851-1911),广东梅县人。 与胞弟张耀轩在印度尼西亚谋生致富,兴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华侨投资的潮汕铁路。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1882-1954)。 福建永定县人,出生于缅甸仰光,著名侨领、实业家、大慈善家。创制虎标万金油,创办星系报业,捐巨资作慈善专款,资助祖国家乡建设。
       合艾开埠主设计者谢枢泗(1886-1954),广东梅县人,1904年到泰国,承包工程、开采锡矿,创立宜发父子有限公司。 他开创并亲自设计蓝图建设了合艾市。
      丁家骏(1909-1997),广东丰顺县人。1952年到泰国创办了泰油贸易有限公司,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秘书长、泰中友协副会长。 著名侨领、实业家、慈善家。为慈善公益事业及泰中友谊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姚美良,(1955-1999),生于新加坡,广东大埔县人。继承父业,发展南源永芳集团公司。他投巨资支持家乡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举办纪念黄遵宪国际书画展及孙中山与华侨国际书画展等文化活动。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1937年出洋谋生,先后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经营人造革工业。一贯爱国爱乡,捐巨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享誉海内外。
      曾宪梓,1933年生,广东梅县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创立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他热心家乡和祖国建设,捐巨兴办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享誉海内外。
      刘宇新,1941年生,广东兴宁人,70年代在香港创办宝德电子有限公司,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实业家。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熊德龙,1947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著名的客家华人实业家。两岁时被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熊氏夫妇从孤儿院收养,深受中华文化熏陶,自言虽然不是中国血统,但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热心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   

                                                      公元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人社区 at 2006-4-28 15:52
这也算是论文?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颖的东西,内容基本上和以前的客家论文重复,客家学就是喜欢搞这一套,天下文章一把抄。;)

请尊重一下你自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人社区 at 2006-4-28 16:03
你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刘教授!

第一,你有没有长眼睛?自己不会看吗?
第二,我并是不教授,这文章也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转帖】。
第三,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6: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人社区 at 2006-4-28 16:14
1.我有两双眼睛,你不会介意吧?刚发帖时不是在上面加了一个中华刘的作者吗?怎么又又把名字删除了???;)
2.你以后会被评为教授的,先称着也无所谓。
3.我是50年代的,看的客家书比你读的书还多。要不要我 ...

1.狗都会有两个眼睛的了。中华刘不是个作者,只是还没写完的中华刘氏族谱网!真怀疑你的…
2.书看得多未必有用。文章是什么时候不重要,重要是有价值,如果文章是去年的都没什么用,像你这个50年代的人还有意义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