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4|回复: 2

李志民,上將,浏阳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7 2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志民(1906~1987)

http://www.guoxue.com/zt/budaochc/furen/0020.htm

  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五年任乡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第二纵队二大队四中队党代表、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党委秘书长,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第六师七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二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组织科科长、干部科科长、组织部部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部长,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兼陕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
 --------------------
http://www.guoxue.com/zt/budaochc/furen/002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2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苦难的童年
我原名李凤瑞,祖籍广东省梅县,是世居粤东山区的客家人.大约在三
百多年以前,祖先永兴公逃荒来到湖南省浏阳县船仓乡一带山区安家立业.
浏阳县按地理位置分为东,西,南,北四乡,船仓乡位于例阳县城东北约三
十多公里处,属于浏阳县东乡,是湘赣交界一个极其偏僻的深山区.我的祖
辈刚逃荒到浏阳时,平原地区早已被本地人开发完了,只好进入这深山老林
安家.在这穷山僻壤,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无所有,全凭着辛勤劳动的
双手,开荒造田,砍树搭屋,男耕女织,艰苦创业.但这里山高水冷,土地
贫瘠,终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犁耙耕耘,仍难得温饱;加之这里山路崎岖,
交通闭塞,出山进山,全靠肩挑背驮,与外界基本隔绝.所以,年复一年,
一代又一代,三百多年间进步缓慢,经济,文化仍十分落后,祖祖辈辈过着
极为贫困的生活.一九○六年七月九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五月十八日),
我就出生在这个穷山沟的船仓乡双坑村的一户贫农的家庭.生父李庆文,生
母黎氏都是纯朴忠厚的贫苦农民,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大哥李凤彝是个
漆匠,娶妻刘氏,生了几个孩子均未成活,一九三○年初因病瘫痪,生活不
能自理,大嫂被生活所迫而改嫁,由堂兄李风标(瘸子)照顾其生活,一九
三一年病故;大姐李桂华,九岁时就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后嫁给文家市农民
陈昌金,生有三个儿子,现已八十多岁;二姐李梅香,嫁给高坪沿甸铁炉冲
苏慈石,苏慈石曾参加红军,去无音信;二哥李凤廷,一贯务农,一九二八
年入党,一九三○年任浏阳第五乡苏维埃主席,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国
民党军官汤文燕带兵到大溪源抄烧我党地下组织的石印局(即地下印刷厂)
路过双坑时,将凤廷抓到永和市杀害,据说反动派将二哥凤廷的心脏挖走,
无人敢去收尸,惨不忍睹;二哥娶妻钟氏,生过一女儿..............

http://cache.baidu.com/c?word=%C ... a=40&user=baidu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21: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民

作者:  
文章来源:
录入者:管理员 录入时间:2003-6-20 点击次数:-


    李志民(1906-1987)  原名李风瑞,别名李明阶,曾用名李轩。1906年7月9日生于湖南浏阳县高坪西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起,曾在家乡任小学教员、校长。1925年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6年春参加中国国民党,曾被选为国民党高坪区分部委员和乡农民协会副委员长。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进行革命斗争。1928年3月,在高坪参与组建区游击队,任党代表,在高坪、永和及江西万载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同年冬调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第二纵队中队党代表。1929年任红五军随营学校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1930年任特务大队副政委、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省委西路行动委员会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红五军党委秘书长,两次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春,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大队政委,同年夏任红五军第二师七团政委。1932年春,任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3年春,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委,参加入闽作战、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夏,任红三军团卫生部政委,同年秋任军团政治保卫分局科长,陕甘支队第四师十一团政委。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任红四师十一团政委,参加东征战役。同年5月,任红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西征战役。1937年春,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同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大队长兼教员、政治部组织科和干部科科长。1939年夏随抗大总校到晋察冀敌后办学,任组织部部长。1940年任抗大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1942年兼任抗大第二分校附设中学校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4年任第四军分区政委兼中国共产党地委书记、冀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政委。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参加了正太、青沧、察绥、平津等战役。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太原战役后,任第十九兵团政委,在西北战场参加扶眉、兰州和宁夏战役。曾兼任陕西军区政委,领导部队剿匪,并修筑宝(鸡)天(水)铁路。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政委,1952年底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2月,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志愿军政委。参与组织指挥第五次战役和夏季进攻战役。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四枚、自由独立勋章两枚。1957年回国。1958年初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9年任政委。“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1972年任福州、军区政委,197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任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1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回忆录《革命熔炉》。
http://www.bjdj.gov.cn/new/view.asp?UNID=11908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8 0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