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7|回复: 4

【转帖】[推荐游览地]大庾岭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7 14: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游览地]大庾岭古道

  大庾岭又名台岭、东峤、连溪山、塞岭、梅岭、凉热山,位于大余县西南25里,赣粤分界岭,素有“江广襟喉”之称。岭巅的梅关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第一座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民国八年版《大余县志》序文论此地形险要时云:“庾岭蜿蜒,形胜天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伊古兵学家,谓之赣南之门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进攻南越,其中一路军队“守南埜之界”,在此开辟一条通道,驻扎军队,将此山作为军事要塞,秦人称之为塞岭。从此,大庾岭路得以开通。由秦汉至南朝,大庾山路不断地开拓行走,成了沟通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

隋朝统一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征发大量民力物力,开凿大运河,沟通了黄河与长江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长江是横贯东西中部的交通干线,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我国运销国外的商品由原来从古都长安运往西域诸国之商道改从中原沿大运河南下,经扬州溯长江入鄱阳湖,逆赣江过庾岭顺浈水入广州。这条水道北起通州,南达广州,是长安与岭南联系的主道。

唐代,我国封建社会经济进入高度繁荣发展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商贸交往更加频繁,“海外诸国,日以通商”,广州港逐渐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大都会和重要港口。从中原经过江西境内运往广州的商品必须经过大庾岭通道。然而,当时大庾岭山路崎岖难行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变,“人苦峻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商旅过往十分不便,已不能适应南北交往的需要。于是,唐朝政府决定凿拓大庾岭驿路。受命主持这项工程的是客家先贤、韶州曲江人张九龄(676—740年)。张九龄于武则天时进士及第,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在唐玄宗时历任要职,曾做过宰相。因家住大庾岭南面,赴京城科考和做官都要经过大庾岭古道,因此,张九龄熟悉大庾岭地形,并对这条古道阻塞的困境有切肤之痛。出于为国家发展建功立业和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的双重使命感,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时任左拾遗、内供奉官的张九龄上书皇帝,建议新辟大庾岭驿路。玄宗皇帝准其奏,并任其为开路主管。张九龄受命后,即“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进行实地勘测。又乘冬季农闲期间,征调农民服役,抓紧施工,终于开出了一条新道(大梅关)。这条新道全长30多里,路宽5丈,并在路旁植树,使公私贩运大为改观,于是乎“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大大方便行走与运输了。由于岭路的拓宽,使赣江与大庾岭的水陆联运更加顺畅,因之赣江航运与北江航运的联系也就更趋紧密了。



(作者:罗勇    来源:客家赣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8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好美的.我也是大余人,我知道的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9 2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好多朋友都是大余的!
他们很友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18: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图片呀,
我也早就听说过大庾岭了!有机会我定要去那里看看。
希望大余的朋友能传些图片上来见识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1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江西历史悠久,值得欣慰。可是我们江西的发展却不怎样啊。
多么希望江西快快发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