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2|回复: 1

【讨论】蕉嶺陳屋所在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30 14: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客家鄉親大家好:
  我叫陳志岳祖籍是廣東蕉嶺,祖先於何時遷台,就不得而知了,台灣的籍貫是苗栗縣,在祖父輩時再遷居花蓮縣鳳林鎮。三月中旬陪同表弟至廣東省梅州市迎娶新娘返國,趁籌辦婚禮空檔,走訪一趟蕉嶺,一窺先祖遷台前發源地。
  但因先祖遺留資料極為有限,這趟蕉嶺行無任何收穫,藉此機會懇請對蕉嶺熟悉人士,提供相關資料與線索,下次再造訪蕉嶺時,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闖。
  ps.附上於祖先牌位上載錄之文字
 端慤睦誼陳公妣敬慈淑操鄧孺人
 純友光裕斐紀陳公勤操耋一壽李孺人
 侃直強七壽世瑚陳公
 侃直強七壽思德陳公
  望請 了解或熟悉人士,不吝提供線索。感恩:sh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9 12: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iaoling.gov.cn/
政 府 机 构
  部 门 地 址 联系电话 传 真
            
  县政府办公室 蕉城镇北街12号  7873489  7874124  

現在的蕉嶺,政府有了專門的台辦、台聯會等機構,而在台灣的台北市、高雄市都有蕉嶺同鄉會。做得透過台辦、台聯會等機構來尋。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ttxw/200502050418.htm
每逢佳節倍思親 血脈連結海峽兩岸

2005-02-05 15:50:12  梅州日報


  南方網訊  每逢佳節倍思親。金雞報曉之時,著名“台胞之鄉”蕉嶺縣的23萬當地人給寶島46萬多祖籍在蕉嶺的台胞捎去了深深的祝福。

  千裏親情一線牽

  “台灣糖,甜津津,甜在嘴裏痛在心。”今年70歲的蕉嶺縣人謝永發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一家五口圍在電話機前,給在台灣的胞兄謝森發捎去新年的祝福。電話那頭,傳來了哥哥一家子的聲音,兄弟倆正商量正月十五如何祭拜祖先。

  今年74歲的謝森發生在蕉嶺,1948年因時局變化離鄉赴台。經過50年的拼搏,如今他事業有成。謝永發回憶道,文革期間想與自己的親哥聯絡,只能暗中通過香港的姐姐牽線搭橋;1987年以後,兩岸關系公開,每年秋天,哥哥都會回到故鄉。而身在蕉嶺的謝永發今天的生活也已今非昔比,在縣城裏過著安逸的退休生活。

  據謝永發介紹,謝家在台灣的直、旁系親屬有老老少少50多人。而在蕉嶺的東陂村,像謝家這樣有台胞背景的,起碼有70多戶人家。如今,在蕉嶺縣,每到春節等傳統的節日,許多家庭都不由自主想起那同祖、同根遠在台灣的同胞。

  蕉嶺人移民台灣可追溯到300多年前。據《石窟一征》記載:“按鎮邑廣袤僅百裏,而山居其士,民之寄台灣之立錐之地者,良以本處無田可種地故也。”又雲:“邑中地狹民稠,故赴台灣耕佃者,十之二三,赴呂宋,咖喇吧者,十之一。”可見:蕉嶺人移居台灣主要原因是深居地狹,所産的糧食不足糊口,當地粵東沿海人“出洋”先遷往東南亞,貧窮山區的蕉嶺人卻選擇了台灣。康熙招兵“平亂”時,衆多蕉嶺人應征赴台,台灣的許多地方成爲蕉嶺人的根據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初期,入台的蕉嶺人還有許許多多。如今的台灣島上,許多地方還和蕉嶺縣內的地名一樣。如新竹縣的新鋪村、桃源縣的龍潭鄉、台中縣的神崗等許許多多的地名,便和蕉嶺縣的新鋪鎮、龍潭村、神崗村等相同。

  骨肉相連兩岸情

  “一尋親夫到台灣,打算出門愛節錢,先日話郎容易轉,誰知今日見郎難。”這首客家山歌是當時兩岸骨肉分離的寫照。

  故鄉的風俗牽動著兩岸的親情。現在的蕉嶺,政府有了專門的台辦、台聯會等機構,而在台灣的台北市、高雄市都有蕉嶺同鄉會。在謝永發家,筆者看到,由謝森發辦起的台灣《年刊》從1965年起出版,記錄著一幕又一幕的鄉情;謝永發在蕉嶺也協助辦起了《蕉嶺鄉音》,兄弟兩人在兩地辦起了連結兩岸的刊物。

  故國河山,落葉歸根。雖然說先人已離世,後代卻依然記得自己來自何方。現住蕉城環城路的林容裕老人,是一位“摸”到了故土的老兵。想起1949年那天被抓去當壯丁的一幕,雖然56年過去了,但他仍曆曆在目。直到9年前,他才回到蕉嶺安家落戶。謝永發的母親鍾運玉1968年在台去世後,兄弟倆于1996年將她的骨灰安葬在家鄉蕉嶺新鋪東陂村。

  報效鄉梓赤子心

  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兩岸交往頗爲密切,如今,從台回蕉嶺定居的已有幾十戶人家,關心家鄉建設的台胞更是數不勝數。蕉嶺現有台資企業17家。丘棣華女士繼承先祖父丘逢甲先生遺志,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多次往返祖居地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逢甲村),共爲蕉嶺中學、逢甲中學、創兆學校等捐資230多萬元人民幣。旅台鄉親何庚生幾經周折,10年前找到自己的祖籍,投資230.72萬美元興辦“蕉嶺縣庚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蕉嶺縣庚發食品有限公司”,還先後捐資共223.2萬元人民幣支持家鄉各項公益事業建設。台胞鍾法剛十分熱愛故鄉,積極關心桑梓各項公益事業,從1991年以來,爲家鄉建設捐資共1700多萬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台胞爲蕉嶺家鄉的生産建設、文化建設及公益福利事業等共捐資4348.15萬元人民幣。

  (編輯:馮怡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andrew + 2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9 06: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