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0|回复: 3

原创《歌尽桃花扇底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23: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歌尽桃花扇底风
故乡粤东客家山区,山清水秀,盛产翠竹。山野上竹子成林成片,长年青翠葱茏;小河两畔,绿叶婆娑,迎风起舞。故乡人心思巧妙,就地取材,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用竹子制成。竹制品各式各样,我最喜欢、最难忘的,就是姐姐编织的竹扇。
每当春耕完毕,姐姐就会和村里的姑娘们,为编织竹扇忙活起来。村头村尾的绿树浓荫下,或农家小院里,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妙龄少女编织竹扇的身影,常能听到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朴素无华的衣着,掩藏不住她们灿若桃花的笑脸,掩藏不住激情飞扬的青春。她们用如诗般的少女情怀,编织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把把小小的竹扇,凝结着她们纯朴的祝福和全部匠心。
姐姐是姑娘们中的佼佼者。她采回合适的竹子,按竹节一节节锯断,然后放在水中浸泡,以防竹子干燥爆裂。每当忙完家务,她就从水中取出一节竹子,开始“破篾”。姐姐“破篾”非常讲究,神情十分专注。她深知织出扇子的质量高低,有一半功夫出在“破篾”上。只见她坐在竹椅上,腿上搭着一件旧衣裳,手握一把锋利的小刀,口手并用,一片片小小的竹篾,在她的眼前轻舞飞扬。不多久,一节竹子就变成了脚下的一堆浅黄。一般人把竹子破成篾,便算完成了。姐姐为了织出的扇子更加美观,又增加了一道工序。她在右手食指套上一只小胶圈,把每一片竹篾用小刀压在胶圈上刮几遍。姐姐说这叫“修篾”。修过的竹篾厚薄均匀,大小一致,光洁泛亮。全部竹篾修完后,放在大锅中用开水煮,再放在太阳下晒干。经过如此处理的竹篾,颜色变成深黄,不仅不会生虫霉变,质地也更具韧性,不易折断。有时姐姐还会买回各种染料,把一部分竹篾染成红或青等颜色。
田间劳作回来之后,姐姐见缝插针,开始织扇了。她不仅会织斜纹、波浪纹、梅花形等各种图案,还能在扇面上织字。她把诸如“同志你好”、“祝君健康”等问候祝福语,巧妙地编织在扇面中间,在文字的四周织上边线,边线外面点缀图案和花纹。姐姐织字时,有时用纯色的竹篾,有时经纬两线用不同颜色的竹篾间着织。织字最能显示功夫了,对每一片竹篾的走势,都要胸有成竹,了熟于心,有时不小心一片竹篾织错,全部都得拆掉重来。为了减少错误,姐姐把要织的字和图案,预先一笔一画地描绘在纸上,然后对着画好的图样织。扇面织到预定的尺寸,裁剪成桃形,拿出事先用竹篾编织好的带子滚上边。滚好边,把削好的竹片夹在扇子中间,用针线缝好固定,作为扇柄,再在两边扇面上,小心地刷上一层桐柚。等桐油干透后,在扇柄上缠绕上彩色的塑料带子,一把精美的桃形竹扇,便算大功告成了。
姐姐织的竹扇,伴随着家人,走过一个又一个长长的夏季。炎炎夏日,竹扇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山雨欲来的闷热的夜晚,竹扇更是成了我们的良伴密友,为我们送来徐徐凉风,伴随着我们进入梦乡。有客人登门,家人首先递给一把竹扇,送上一份清凉。有些远方的来客,对手中的竹扇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姐姐便会拿出新近织好的竹扇,慷慨地送给客人几把,客人乐呵呵地欣然接受。有时外出探亲访友,姐姐也不忘带上几把竹扇,作为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礼轻情谊重,竹扇表真心,姐姐的心灵手巧,善良大方,也就在乡间慢慢传开了。有些大姑娘小媳妇,前来借扇子作为样板,姐姐毫不犹豫地大方借出,有时还会认真地给她们作些指导,交流织扇的心得体会。
姐姐出嫁后的最初几年,每当桃花开遍,夏日初至,都会把织好的竹扇早早送回娘家。后来,家里用上了电风扇,扇子成为多余之物,姐姐便渐渐不再编织了。花开花落,春风几度,曾经风头占尽的竹扇,在家里慢慢销声匿迹,难觅踪影。如今,故乡的竹子依然茁壮茂密,年年青翠欲滴,村里村外,却再也看不到少女们编织竹扇的优美身姿。姐姐编织的竹扇,成了我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细腻,写得真好!

经历过那年代,也亲自破竹削篾编织竹扇,对当时情境记忆犹新。
楼主精彩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编织竹扇情境,读起来真切感人。


龙的传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09: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知有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时的“早请示,晚汇报”?有没有看过那劲歌狂舞的“忠”字舞?

若知此事,相信以楼主的才华一定可以写出另一篇与《歌尽桃花扇底风》相对应的精彩的”舞低杨柳楼心月“。



龙的传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我还很小
许多东西都不太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3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