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8|回复: 27

钟健夫:我的故乡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9 12: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故乡在哪里?
钟健夫


母亲往生走了。每次回家,我都像回到别人的小城,他人的故乡。
走在熟悉街上,看不见一张熟悉的脸孔,仿佛一夜之间,整座小城的居民被驱逐出去,一批新人住进来了,像“六五战争”时,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驱逐巴勒斯坦人一样。当然,小城的新主人不是《旧约》中传说的以色列人,而是世代居住乡村的农民。

我的故乡依然存在,只是在我的梦中。

夕阳下,我又看见那幢奇特的房子,它突兀地拔地而起,高出周围的平房整整二层,风雨侵蚀了墙面,泥砖绽露,阳光闪烁,摇摇欲坠。这就是我家,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容光善堂。这是旧社会“反动教会”的房子,砖木结构,方方正正,有宽阔的走廊。每层八间房,三层共计二十四间,因长年失修,危在旦夕。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离开了它。2002年,母亲又往生而去,如今,里面只有我的一位亲人。

我不知道容光善堂如何反动,只听说,解放前这里是做善事的地方,经常给穷人施药放粮。姐夫小时候感冒发烧,到这里取药,人家给他两粒小药丸,红色的,分文不取。那一年,政府将父亲的三层临街店铺拆了,建成工商局,我们一家被赶到容光善堂,给四间房,算是补偿。

容光善堂就是小城的缩影,城里人走了,农民搬进来。有一家人,来自四川农村,男的像是藏人,没固定工作,女的抱着饥饿的孩子,他们太穷了,烧不起煤,专拣烂木、树枝做饭,乌烟瘴气,惨不忍睹。我顺手给他们一包饼干。我的兄长姐妹,全搬出去了,只剩下一位有精神障碍的哥哥,成了容光善堂最忠诚的住户和业主,我们请专人看护。就这样,我回到自己家里,望着熟悉、残旧楼房,儿时岁月,重现眼前:我在楼下宽敞的青砖走廊上,与彩萍JJ、华光JJ踢毽子,一二三四五……数谁踢得多,母亲叫我到井边洗菜,说我太赖了,整天玩,不做家务。

我身边总有一群孩子,一群新邻居的孩子,他们见我到处拍照,总要抢镜头,见我要走,依依不舍,说他们这地方,还有许多好东西可拍。我的家,就这样成了他们的家。

我的家在哪?



老家楼旁,多了一块空地,荒草凄凄,是邻居傅有恒,将自己的房子拆了,地卖给了开发商,人家却迟迟不开发。我希望,永远不开发。昔日的“黑五类”——傅有恒发达了,住上了豪宅。在他旧宅的荒草中,是孤零零的社区公厕。听说这公厕的地,原来也是傅家的,因为生活太艰难了,给公家盖了厕所,换了点钱。文革时很多“黑五类”被活活打死,我亲眼看到的一位,就是傅有恒的亲戚——好像是他的姑姑。那些暴徒,用的是锄头柄——旧时杂货店常有卖,坚硬无比。众人围起来,在新街大队部门前,像是打一条无主的流浪狗。狗被打了,还会叫两声,她却完全失声,慢慢从地上爬起来,还未站稳,锄头柄又落在身上,又爬起来……这幕杀人游戏儿童不宜,我却出于好奇,偷偷看了,从此在我童年的恶梦中不断上演。

如今傅有恒“富有恒”了,但公厕仍像文革时一样肮脏。如厕的人,换了两代,门板上没人写“反标”了,却永远画着同样的男女性器。此地是我人生的必经之路,每次回家,我都无法逃避。若嘴里没叼着香烟,我是不敢轻易进去的,除非实在太急。不知建一座现代化公厕要多少钱,要办什么手续,他日发达了,我要重建,分两层,女上男下,请一位老太太清洁守护。

   在公厕旁边的邻居门前,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莫非昔日玩伴,已到中年?他也向我张望,神情困惑,彼此都在头脑中搜索从前的岁月,追忆是否存有眼前这张脸,无奈内存溢出。

我到陈屋,看看老同学。在那条阴暗潮湿的小巷尽头,古旧的大门,紧闭着,油漆早没了,冰冷生锈的门环,仍然挂在那里,我抓起来,想敲门,又放下。东方是我儿时最要好的同学,他的家,我去过无数次,每次拍打门环,会有人出来开门。东方自己回家,常不拍门,将食指伸入门缝,左右活动,就把木栓打开了。有一次找东方,我仗着太熟,如法炮制,门开了,东方不在,他的邻居生气了,严肃地训我,今后不准自己开门。尴尬之事,仿佛就在昨日。转眼到了中年,游子回来,拿起门环,踟蹰不决。其实我早听说东方搬家了,上回已经来过。

我拿起数码相机,四处拍照,先是到了南街,希望碰见老同学。他们从前的家,还在那里,人却不在里面了。廖育华,搬走了;陈牧山,到了珠三角。在东街,在时辰牌,在梯云里……我见不到一个男同学。那些可爱的女同学,笑貌音容,在我的记忆中依然鲜活如画。那位叫李彩霞的,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作文好极了,经常被老师当堂朗读;钟小敏,是我的本家,活泼傲慢,她上了全县最好的一中,我差点连农中也上不了;还有,那位无法忘怀的《同桌的你》……岁月倥偬,20年挥手即逝,同学们各奔东西,只能在我的梦中相会。

其实最先离去的是我。

我一直梦想着逃离故乡,不管什么方式,离开就行。这座小城,本来没有。1600多年前,有一支汉人,从中原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迁移,而此地,本是畲族地盘,我们客家先人,同化异族,反客为主。我想,客家人飘泊的历史,也许已经浓缩为基因,融化在我的血脉之中,所以我坚信族谱中的格言:敢认他乡当吾乡。

终于,母亲送我出门,不是嘱我常回家看看,而是叫我别回来了——在4年大学期间。家里太穷,为了准备我的行囊,筹备我的路费,几乎倾家荡产。幸好我是个知青,被子、蚊帐,全是下乡时公家送的,漆有“上山下乡光荣”六个红字,水洗不掉。儿子出生时,蚊帐早不见了,被子也破了,岳母撕下来,当尿布,“上山下乡光荣”恰好垫在白嫩的屁股上,让人唏嘘。

小城建了新区,到处都是时髦的商店,而我偏偏喜欢老区,喜欢古旧的城墙和老屋。我喜欢老屋的堂号,门联。它们纪录的,是我们祖先足迹。唐屋的门联是:荆川世德,两晋家声。即在西晋和东晋,唐家已开始从中原南迁,在荆川之地滞留繁衍,最后到了粤东小城,所以叫晋昌堂。姐夫的老汪屋,叫平阳弟,曾经生活在吴越之地,门联是:平阳衍绪,越国流芳。

我深信,客家人的故乡就在这些门联、堂号中。

如今到处都在拆建。我害怕有一天,老屋不见了。于是想起南斯拉夫,解体了,实体不存在了,但网上还有——这是一个数码的、虚拟的国家,是那些不愿解体的前南斯拉夫人心中最真实的祖国。2004年,在我生日的那天,我的故乡突然出现在网上,它的名字叫“家在兴宁”。可惜我从未在网上,听到或者看见,那些时常在我梦中出现的同窗。
2006年11月7日



图98:荆川世德。据说客家人从西晋永嘉年间开始南迁,不同家族,迁移的路线不同,这一家姓唐,在时辰牌巷,历史上曾经生活在湖北、四川。由于没有带广角镜,很多老屋又在小巷中,不容易拍好。


[ Last edited by 童天一 on 2006-1-9 at 12:1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3: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宁古城门



[size=-2][size=-2][size=-2]兴宁城镇南门。小时候,我们的方位很容易确定,东门、西门、北门、南门,东街、南街、北街、西门街,我们住北街容光巷。过去宁江河发大水,将西门一堵,全城安然无恙。如今只剩下南门和北门了,真担心这两座城门也保不住。我们城镇不算太古,但客家民风与众不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9 21: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门居然变成这样了?? 算来已有七八年没经过那南门了,记得以前没那么沧桑的啊.. 岁月啊岁月,,看来应该修修它才行了. 但愿千万别拆了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作者的文章后,令我心事沉沉。
历史的沧桑,人生的奔波。
道不完往事,唯有历史作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回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与家门口的广告。有的儿童见我四处拍照,然后走了,依依不舍,说他们这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可拍,别走。我笑了,说,这不是你们这里,是我们这里,我家在这住了四十年,你们才搬进来。再说,我们住的是私产,你们租住的是公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1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楼主好帅啊!!跟秦汉好有一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15: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故乡在哪里?》太沉重了。

青山依旧在,老人半为鬼。
故乡在哪里?游子空垂泪。


龙的传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15: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计人生路!

有着同健夫兄计人生经历,看起文章来有同感;不同之处,捱从不会&不必想捱计故乡在何方!

"青山依旧在,老人半为鬼。"
这句话最伤感!到捱这年纪,离开家乡时计老人们已经全为鬼!
曾几何时,父亲电话中提起最近那位老人走了;现在他不在提起,因为现在计老人都是捱不认识,当年计中年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2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6-1-13 12:21
哇 !楼主好帅啊!!跟秦汉好有一比。

是的,很帅,可惜有点“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2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6-1-13 20:49
是的,很帅,可惜有点“迂”/。


这就是书卷气啊!!需长期读书思考才能得来这一气质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23: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各位回应。

我确实比较“迂”,下海多年,仍对发家致富有余悸。主要是小时候被搞坏了心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2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西岩茶客 at 2006-1-13 15:09
《我的故乡在哪里?》太沉重了。

青山依旧在,老人半为鬼。
故乡在哪里?游子空垂泪。

https://www.hakkaonline.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
[url=http://luojunmin.blog.163.com/][color=Orange ...


写得不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2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健夫2004年11月28日在家自拍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5 18: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童天一 at 2006-1-13 23:27
http://bbs.99read.com/UploadFile/2005-1/2005112165652627.jpg

钟健夫2004年11月28日在家自拍照


这张比首张的要稍粗犷一些,用小女生的话说,叫更加MANL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02: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