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5|回复: 1

【转帖】黄花岗烈士后代回惠东探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3 1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花岗烈士后代回乡探亲   

发表时间:2005-11-23 09:09:12  来源:  http://www.hznews.com/xw/shxw/200511230002.html


图片

  
    昨日,黄花岗72烈士之一罗仲霍的故乡——惠东县白花镇联丰村苏丰村民小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罗仲霍的后代一行10人从国外远道而来探亲,当地村民以简朴而庄重的仪式迎接远方回来的亲人。

    全村人一大早就到罗家祖屋恭候

    白花镇联丰村苏丰村民小组在获悉烈士的后代要回来的消息后,热心村民罗子高、罗可文、罗剑锋、罗伟明、罗佛生等早在几天前就对罗家祖屋进行打扫,并搜集罗仲霍的有关资料集结成图片展览,将罗仲霍(其曾任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学校长)当年用过的生活用品,如油灯、床、洗脸架、教学用具等摆设好,同时将罗仲霍烈士受损的石膏塑像修补好。罗子高说,除此之外,他们还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为招待远道而来的亲人,苏丰村民小组许多外出乡亲早在前一天就赶回村里,全村人一大早就到罗家祖屋恭候。

    11时多,罗仲霍的孙子、孙女等一行10人回到了此前从未回过的故乡。他们刚下车,乡亲们高兴地燃放鞭炮,几个可爱的小朋友还向烈士的4个嫡孙献上了鲜花。“心情太激动了。”罗仲霍的长孙女罗瑾如对记者说。随后,他们在村民罗子高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祖屋,并在祖父的卧室摄影留念。

    此前,即11月20日,他们先拜谒了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据罗瑾如女士说,这也是他们首次到广州黄花岗,“拜谒时,心情起伏不平,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据悉,罗瑾如女士一行是11月19日回到祖国的。

    “对爷爷的事迹最近才了解得较多”

    据罗子高介绍,罗仲霍仅生一子罗景炎(后改名为罗志 ),罗景炎早年在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后,1933年在广州创办了仲霍学校,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后,仲霍学校被炸毁,学校停办。罗景炎将学校的校牌及少量书桌等教学工具运回苏丰。1937年底,罗景炎离开妻儿只身漂泊到马来西亚,此后和家人一度失去联系,后在马来西亚又成了家,并生下3个儿子和1个女儿,加上在大陆居住的儿子(后来移居深圳,已患病故去),总共有5个子女。5个子女长大成人后,除大儿子在深圳外,女儿瑾如移居新加坡,次子衍如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一医院做医生,三子皓如在马来西亚某土木工程公司工作,四子勰如在新加坡从事会计工作。5个子女分属4个国家。

    罗瑾如说,她和3个弟弟都出生在马来西亚。小时侯,只有她和衍如上过两年中文教学课,而两个小弟弟则上英文教学课。当时的中文教学课有中国的历史教学,书里面说到黄花岗72烈士,但他们不知道爷爷罗仲霍也是72烈士之一。“直到我们看到爸爸写有爷爷的简介及爸爸说起爷爷的故事后,才知道一点点爷爷的事迹,我们姐弟前段时间决定要回来看看,且通过多方打听,对爷爷的事迹最近才了解得较多,而且知道了我们的故乡在联丰村苏丰村民小组,同时也知道在深圳还有个故去的哥哥。”

    “一定会教育后代铭记爷爷的精神”

    回到家乡后,罗瑾如女士和罗衍如先生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粤语,而且还能说地道的客家话,两个小弟弟则能说粤语,并能听懂普通话和客家话。罗瑾如女士说,这是因为父亲经常教他们说家乡语言的结果,并常常教育他们要学习爷爷的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现在回到黄花岗和故乡后,使我们对爷爷的这种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回去后,一定会教育后代铭记爷爷的精神,要永远爱祖国,爱自己的故乡。据悉,现在罗瑾如四秭妹的孩子都会讲一点普通话和粤语,甚至还能听懂一些客家话。

    罗瑾如一行于当天离开惠东到广州,并将于今日到广西与罗仲霍堂叔的后裔相聚,之后到深圳短暂逗留后回国。

    本报记者赖金朗 戴 彬 通讯员邹志远 李伟忠 李庆文

[ Last edited by 惠东海仔 on 2005-11-23 at 20:0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 0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