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81|回复: 6

我来说说我的叶姓名来历(湖广填四川的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4 17: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叶心荣族谱叙
窃观谱牒之作。如一本散于万殊归于一本也。却是使人知水之有源。木之有根。身之有本者哉。按我叶氏受姓之初。不知出于何氏。昔高祖辈入蜀。未带谱牒。以昭兹来许。致使先代之脉给谩无考证。惟予小子名心荣。不才有无实。徒为穷经宿儒。训蒙糊口而已。至于木本水源之事。入而问诸祖父。出而询诸族耆。莫知其说。因采访乎同宗者。亦茫然无凭。数十年不知祖德。不识宗功。抱歉靡涯。欲还梓寻源。又畏天涯之隔。兼且困极无措。冲霄无翼。不意大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春。偶得谱牒小引。拍手称快。手舞足蹈。生平不得睹者。今幸得之矣。即展之。睹脉脉给。支支流。流有承。有接。有迹。有源。如千叶同枝。千枝同干。千干同蒂。不啻昆仑之散为五岳。五岳之发为亿万岱陵也。非一本之散于万殊。而万殊归于一本者乎。方知我叶氏发源于程。而衍派又不尽于程。自一世以至二十四世。念流而念远。弥传而弥兴。昭穆有序。亲疏有等。尊卑有杀。井井不紊。宛然见先代之面目。前人之文章事业。昭垂于记载。惜乎封川以上竟失未志。将梅州肇迹一一抄录。俾合族而参证焉。则贤者志其远者。不贤者记其近者。若此。不惟木拱余生之庆。而且是祖宗在天之灵矣。自今以后。异我族众。步步而登。节节而升。当速努力策鞭。效源泉之入溪。历江汉而趋沧海。愈流愈大。若道涂之自山径。阅偏陂而归荡平。越行越安。上接封川之盛绩。下绍青斋之芳徽。是则荣之愿也。今则前盛已著。后美必彰。有河洛者思禹迹。种耕桑者念稷功。诵诗书者大孔勋。睹谱牒者思继远也。故援笔而著。含毫而书。不愧荒陋。作序订于谱中。凡我族众。暨此后无疆之后裔。识今如九古而笃亲爱之念。亦亘古如斯耳。予小子敢不勉旃。惟夙夜匪懈也。云尔。是序。大清道光十四年岁次甲午春三月谷旦。二十四世裔孙国祥曾孙天德公之长子名心荣沐手撰青云斋。     




二、yzm整理字辈
内江合掌石竹湾、堰塘湾(叶家湾)、土地冲。资中广太庵前十辈:
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内江合掌石竹湾、堰塘湾、土地冲后十辈:
世家真有道。   裕后必光前。

威远李家场监生湾前后十辈:
国正天心顺。   家齐业必昌。
奉先思孝友。   诗书继世长。

三、叶心荣编写族谱

仕英公  妣杨氏
葬在四川省直隶州资州东三十里地名广太庵。坐西向东。亥山己向。道光十三年癸巳岁二月初一午时复葬老字向。竖碑。丙山壬向。有仕英公之名。其内无公尸骸。只有杨太婆尸骸。
    生三子。长曰成杞。次曰成韬。林氏。三曰成铿。蓝氏。  

成杞公  妣黄氏
成杞公。谥。勤朴。生于己巳年(1629)六月二十日子时。逝于壬戌(1682)年正月二十一日子时。其墓未志。不知葬于何地。
妣黄氏。生于乙酉年(1645)十月十七日亥时。逝于己巳年(1689)十二月初五日亥时。其墓不知葬于何地。
生三子。长曰寿常(恒)。次曰福常(恒)。三曰禄常(恒)。  
恒字原是老派。于今入蜀改为常字。为子孙常久守其业。

     寿常(恒)公  妣□氏
     与福常公入蜀共承粮于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合掌石竹湾。
生一子。国相。
国相公  妣□氏
         生子正凤。  

福常(恒)公  妣范氏
与寿常公入蜀共承粮于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合掌石竹湾。
生六子。长曰国栋。二曰国梁。三曰国桢。四曰国富。五曰国华。六曰国茂。

国栋公  妣陈氏
生四子。正瑛。正兰。正瑢。正茪。

国梁公  妣彭氏
生二子。正春。正洪。

国桢公  妣王氏
生五子。正连。正道。正通。正达。正逵。

国富公  妣江氏
生四子。正纲。正纪。正统。正绪。

国华公 妣李氏
生三子。正模。正楷。正朝。

国茂公  妣吴氏
生二子。正贤。正堂。
禄常(恒)公  妣张氏
公入蜀承粮于直隶州资州东三十里地名石板田。殁于威邑东乡地名监生湾。即葬于白林嘴后。坐北向南。壬山丙向。
    张氏妣葬于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学堂湾。又名凤形湾。
         生三子。长曰国祥。次曰国彰。三曰国瑞。

国祥公  妣徐氏
公体胖大。形不魁伟。平生涉世忍让。持家忠厚善能。贸易油房生理。所以。乾隆乙亥年(1755)冬始创业于威邑东乡。地名监生湾。数年之后。田连阡陌。栋宇翚飞。子孙蕃衍。尚食其业。至今监生湾济济有众。虽非阀阅相尚。亦可称为巨族者焉。皆公之德泽远垂后裔也。
生四子。长曰正坤。次曰正乾。三曰正元。四曰正清。

正坤公  妣陈 喻氏
生三子。天松。天柏。天槲。
天松公  妣张氏
生六子。心亮。心辉。心法。心德。心体。心盛。

天柏公  妣彭氏
生四子。心广。心海。心容。心和。

天槲公  妣钟氏
生三子。心凤。心高。心道。

正乾公  妣庞氏
生四子。天德。生五子。天木总。生一子。天棚。生二子。天楑。生四子。

正元公  妣罗氏
吏员。
生四子。天桂。生四子。天廷。绝嗣。天统。生二子。天椿生三子。

正清公  妣吴氏
生二子。天银。生四子。与天相互嗣。天相。一子。

国彰公  妣□氏
生二子。正文。正榜。

正文公  妣□氏
生三子。天杺。天杼。天櫆。

正榜公  妣□氏
生六子。天机。天楷。天□。天□。天□。天□。

国瑞公  妣□氏
生四子。正学。正琳。正彬。正扬。
正学公  妣□氏
生一子。天枓。

正琳公  妣□氏
生三子。天泽。天□。天□。

正彬公  妣□氏
生二子。天惠。天赐。

正扬公  妣□氏
生四子。天树。天□。天□。天□。


四、yzm编写叶氏家谱
国□公
待考。

正□公
待考。

天□公
待考。

心广公  李氏祖婆
心广公生于十月二十七日。
李氏祖婆生于七月二十八日。
生三子。顺朝。顺明。顺田。

顺朝公  康 钟氏祖婆
顺朝公生于嘉庆二十四年①壬戌年(1802)七月二十八日未时。系内江县地名跳墩里生长人氏。墓坐南向北。丁山癸向。①生庚单记载如此。疑二十四年有误。
康氏祖婆生于四月八日。
钟氏祖婆生于甲寅年(1794)腊(十二月)十二日亥时。
康钟氏两祖婆墓坐南向北。庚山甲向。
生子。官兴。

顺明祖公  余 刘氏祖婆

顺田祖公  刘氏祖婆

官兴太公  罗氏太婆
官兴太公生于癸巳年(1833)二月四日午时。葬在隆昌软脚寺(音)。
罗氏太婆生于庚子年(1840)八月十二日戌时。内江县城厢内北街子生长人氏。己亥年(1899)四月十七日逝于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堰塘湾居住地。原墓坐南向北。丁山癸向。后迁移葬放白马东双河半截碑李家大坟右面纸钱库内。因李家大坟被盗毁。今不明具体位置。
生五子。清贤。清惠。清泉。清照。清松。

清贤公
生于己未年(1859)九月三日巳时。

清惠公
生于甲子年(1864)十二月十日寅时。

清泉公
生于己巳年(1869)十二月二十四日申时。

清照公  张氏婆
清照公生于丁丑年(1877)二月二十三日戌时。
张氏婆生于戊寅年(1878)三月二日卯时。
生二子。民福。民泰。

清松公  程 钟氏婆
清松公生于庚辰年(1880)十月二十二日丑时。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堰塘湾生长人氏。民国三十四年(1945)农历五月十五日逝于内江县仁茂镇江北嘴居所(今内江市中区白马镇)葬白马镇东双河村廖家湾。
程氏婆生年不详。逝于民国八年(1919)夏末。初葬镇东黄毛溪。后葬葬于镇东双河村廖家湾。现葬镇东联合村内。
钟氏婆叶炳华生于丁酉年(1897)三月二十五日子时。逝于一九六二年农历七月。初葬镇东新建。后葬镇东石龙口。现葬镇东联合村内。
程氏婆生一子。民钦。
钟氏婆生二子一女。民贵。民江。淑芝。

五、yzm作清松公传略
阿公叶清松,字炳 春,后以字行。光绪六年庚辰十月二十二日(一八八O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丑  时生于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堰塘湾,又名叶家湾,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农历五月十五日(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四日)逝于内江县仁茂镇江北嘴居所(今市中区白马镇),享年六十五岁。
清松公为入川居堰塘湾、竹湾叶氏第八世。入川始祖寿常、福常、禄常祖公率国字辈祖于清康熙末或雍正年间由湖广省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迁四川省资州东三十里广太庵,寿常、福常祖公复迁内江县跳墩里合掌石竹湾,堰塘湾立有叶氏祠,春分祭祖。清松公国、正、天字辈祖无可稽考;曾祖心广公,曾祖母李氏婆;祖父顺朝公,祖母余氏婆、刘氏婆;父官兴公,母罗氏婆,内江县城厢内北街子人。清松公五兄弟,长兄清贤公,二兄清惠公,三兄清泉公,四兄清照公。
清松公幼时家贫。祖父顺朝公与弟顺明、顺田公继承曾祖心广公分受堰塘湾人字号田土和一股房屋。其产共计房屋井田半块,堰塘当头土一块,宅右山顶土二块;宅后竹林三笼;瓦房二间,草房一间。清道光十九年已亥(一八三九年)农历十月初四日顺朝公三兄弟商议,将田土、房屋“除留父母养膳,日后父母亡故,田土、房屋弟兄三人均分”。因此,清松公父官兴公继承祖父顺朝公田土、房屋应极少,加之人口众多,则无余资余粮。清松公幼时曾耕种和学医。祖父顺朝公为农人,父官兴公亦农亦医。父官兴公与母罗氏婆曾移隆昌,父官兴公逝于隆昌,葬软脚寺(音)。母罗氏婆回堰塘湾,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四月十七日(一八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未时逝于堰塘湾居所。
约光绪末年时,清松公在堰塘湾附近双土地看戏时,因受同族之迫,只身逃离,投奔居白马庙族亲二爷叶义泰公(官字辈)处。义泰公为牛太医,原在自贡为盐场医牛,因受卤气获眼疾,移白马庙,与白马庙吴家是亲戚,其子叶清香抽鸦片。清松公从义泰公学医卖药。义泰公医道极精,双眼失明后仍能投药下针。有梁银山赠匾赞曰:“死中得活”、“绝处逢生”。一次赴吴家,听拉槽牛呼呼响,断言牛要病,吴家不信。不久牛果患气胀黄,急请义泰公医治。义泰公以手摩牛穴下针,不时治愈。清松公随义泰公先后在白马庙采布山、河嘴上,马号江北嘴等处卖药。迁马号一年余,义泰公去逝,由清松公料理后事。
以后,清松公在白马庙独自行医卖药,因时代混乱,兵灾贼患不断,备受艰辛。其时,叶清香曾阻清松公卖药,提走药刀,后经人说情,才未生事。清松公租住王爷庙门前房屋时,门为高梁杆所扎,盗贼连续三夜入门行窃。清松公无他物,唯一旧棉衣,白天为衣,夜晚为被,盗贼欲将其盗走。清松公与贼争夺,并呼邻居何某某名,求助捉贼,无人应。次日,清松公责何某某何不助捉贼,何某某则称以为说梦话。清松公明白捉贼事无人理会,唯有自己治贼。于是将药刀磨至锋利以待贼来。三夜贼又至,当贼手破门时,清松公悄然以药刀砍向贼手,贼痛叫逃去。第二日,清松公寻贼血迹至白马台牛棚子处方失。此后,贼不敢顾。清松公在茂市镇团练时期,被人诬拘于文昌宫,经过三兄清泉公和族亲连三公等解救,枉赔茂市镇团练办事处子弹洋捌元。
民国四年已卯四月初五日(一九一五年五月十八日)时,清松公与段有发共同承顶李吉三在“江北嘴靖侯祠地基所顶徐松亭伙顶上帐房屋瓦角全分”,总价“六底铜钱捌拾贰钏正”。其中清松公出钱伍拾钏壹千五百文正。这时,清松公创下了自己的房产业。与此同时,清松公娶阿婆程氏婆。民国五年丙辰十月初八日(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三日)生大爷(太爸)民钦。不幸民国八年已未(一九一九年)夏末程氏婆去逝。清松公备茶果礼钱银元贰块,由何德章送黄毛溪祖业地一块安埋程氏婆。这时民钦大爷二岁余,清松公出诊时也只得将大爷背去。约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左右,清松公娶阿婆钟氏婆。钟氏婆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五日(一八九七年四月二十六日)子时。约次年生二爷民贵。民国十三年甲子二月 十六 日(一九二四年 三  月二十日)生三爷我父民江。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五月十五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二日)未时生幺姑淑芝。
民国十六年丁卯(一九二七年)时,清松公和段姓伙顶李吉三上帐房屋两间事彼此争执,经凭街正调解解决。民国二十八年戊寅十二月二十日(一九三九年二月八日),清松公以稳租洋贰元佃何志兴名下江北嘴地基壹间,“马路边,前后坎自修自择(拆)”,并每年实纳干租大洋四元,租期年限不定,久坐不加租。在租佃地基上修房一间。早在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九月四日(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时,清松公和清泉公同清照公子民福大爷、民泰二爷四人请凭族亲,商议将堰塘湾祖父顺朝公遗留老业,并新买顺明公之业,派作天、地字号二股均分。清松公、清泉公和身故清贤公、清惠公受分天字号祖父遗留老业:山土、房屋、黄竹全股;民福大爷和民泰二爷受分地字号新买顺明公之业:山土、黄竹。清贤公、清惠公早逝。清泉公早年曾在三元井作学徒,后回黄连铺卖杂货,做挑担郎。再后吃斋和长素,住黄连铺惠民宫,被称为叶看师(庙祝),并打扫住处坝子,让人摆摊收取香钱。以后移住石庙子。清照公娶张氏婆,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OO年)生民福大爷,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O三年)生民泰二爷后亦逝。民钦大爷称都未见过清照公。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五月初十日(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九日)时,清松公和清泉公及民福大爷分受祖业全股全分、室后黄竹壹笼佃与刘文彬。
清松公非常关爱家人子女。清松公在钟氏婆操持家务哺养子女外,传授草药医术,使钟氏婆在清松公去逝后能够维持草药铺。清松公全心传授民钦大爷医术,扶持立业。民钦大爷勤奋好学,二十余岁已独立行医。民贵二爷喜读书,清松公送他到学校读书。民贵二爷被抓壮丁,清松公用银赎回。后民贵二爷曾在曾家等教书。约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时,民贵二爷不幸去逝,清松公甚为悲痛。我父民江好交友,喜游泳,少学医,清松公亦任其性。
清松公为人忠厚,定居江北嘴开草药铺后,病人与朋友不绝,对穷苦病人施药不收钱。一次有朋友醉后歇脚铺内,遗一褡裢。清松公打开袋内看,全为银大洋,迅速收藏好。待第二场时,朋友又来歇脚,清松公问失东西否,朋友称醉后不知何处失褡裢。清松公责道:“你把东西丢在我处,是否要害我。”当即还褡裢,要其清点有无短缺。朋友甚为感激,当场清点无缺。清松公无不良嗜好,喜养鸽子。
清松公青年学医,积四十余年经验,医术精良,精通医牛术和内、外科,善治疑难杂症,以草药为主,为一方名医。民国时,内江糖业兴旺,糖房漏棚林立。白马庙周围糖房漏棚数十家,拉辗与农耕牛只无数,清松公乃糖房漏棚重要牛太医之一。有德胜长永记赠匾赞曰:“医牛魁手”。抗战中,清松公积极参予抗日救亡活动,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二月十日,因“奉令受训期满,成绩及格”,参加了内江县杂艺从业抗敌建国会,成为会员。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农历五月,清松公赴河对岸喻绍成处医牛,因食腊肉致痢疾,不治而逝,葬镇东廖家湾。一九六二年农历七月钟氏婆逝。
清松公长子民钦大爷、三子我父民江继承医业,后皆为一方名医,善医牛和内、外科及诸疑难杂症。孙子七人,有业医。
清松公仍我白马庙叶氏始祖,艰辛创业,延福子孙。为使后世子孙不忘清松公永垂之恩、不朽之德,恭作清松公传略一篇以传。二OO二年二月二十日。孙 zm撰。
  
(后略)


不知道有无常德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叶姓的资料否?:):sh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8 22: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啊,我也是姓叶的

看你说的,你那四川那一分支也是大经公系的,但不知道入川始祖叶寿常\叶福常\叶禄常是大经公的几世孙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7: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回复!
      根据我搜集的族谱,叶心荣编辑,确实叶大经的后代。但是,我研究了叶心荣的序言(帖子上已发),我不敢采信,怕乱攀祖宗。叶心荣的序言称“昔高祖辈入蜀。未带谱牒。以昭兹来许。致使先代之脉给谩无考证。”“欲还梓寻源。又畏天涯之隔。兼且困极无措。冲霄无翼。不意大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春。偶得谱牒小引。拍手称快。手舞足蹈。生平不得睹者。今幸得之矣。”因此,我认为没有确切的记载和实际考察,不敢采信。在帖子上将仕英公以上的暂时不录。同时,我访问到叶国征(叶心荣族谱作国桢)的生庚簿为1707年生于“湖广省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这应该是非常准确的出身地,至少可以肯定在入蜀前,来自湖广省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而叶心荣的序言没有讲出具体来自何地。叶心荣称的谱牒小引是“梅州叶氏族谱小引”,当然来自梅州了。但我更相信来自湖广省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
      又根据我采访的资料和前辈口述,可以相信的事情有:1、多弟兄入蜀;2、用背篓背杨太婆尸骸入蜀;3、先落脚在四川省直隶州资州东三十里地名广太庵。后寿常(恒)公与福常公迁徙内江县跳墩里地名合掌石竹湾。国祥公乾隆乙亥年(1755)冬始创业于威邑东乡。地名监生湾。4、叶寿常、叶福常、叶禄常三公是确切的,但“恒字原是老派。于今入蜀改为常字。为子孙常久守其业”的说法我还怀疑。5、字辈是准确的。我查阅了有关档案,民国时期资中、威远、内江等地族人都还依照“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和“国正天心顺, 家齐业必昌”取名。我还在继续查考有关材料,有新的情况再发帖子。
      下面把前面的录下,供大家叶姓参考:宋朝1世叶大经,2世叶明伦,3世叶怀本,4世 叶愤(无忄旁,加 艹头)  5世叶应龙,6世叶清,7世叶荣祖,8世叶华甫,9世叶德茂,10世叶仲彰,11世叶仕蕙,12世叶荃,13世叶廷凤,14世叶万山,15世叶友兰,16世叶居阳,17世叶廷宇,18世叶仕英,19世叶成杞,20世叶寿恒(常)、叶福恒(常)、叶禄恒(常)。:shy::z::);)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 17: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里的叶姓也有“国”和“正”字辈的,并且国比正高一辈,但我不姓叶,所以别的辈我就不大清他们的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7: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Shbear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又给我提供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
     我想请您打听一下,你们那里的叶姓的“国”和“正”字辈是什么时候的?下面字辈是什么?具体位置在那一带?因为上面帖子讲了来自“湖广省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汤家山”,但我们家里至今在称呼是乎又有点“广味”,称祖父为“阿公”、祖母为“阿婆”,曾祖父为“太公”、曾祖母为“太婆”,大伯为“太(读四声)爸”,二伯为“二爷”,三伯为“三爷”,最小的是“幺爷”,以及大姑、二姑、幺姑等,也有称呼父亲为“大大”的,我称呼我大伯为“太爸”,我堂哥称呼我大伯为“大大”,但老家的族人多称呼大伯为“大爷”,二伯为“二爷”,三伯为“三爷”。称呼“爷”的又是乎是湖南称谓。待考。
     有新消息可以回复,以可以发邮件:yzm2033952@tom.com
      谢谢!:sh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04: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 "道山叶"

汕尾市叶姓的来源主要有二支,即来自梅县“南阳堂”及来自福建长泰县“追远堂”的叶姓后裔,人口合计12万左右。其共同的发祥地,则是河南省叶县。

  螺溪创业枝繁叶荣

  南宋时期,外族入侵,中原大乱,叶姓子孙南迁到达福建和广东两个沿海省份。其中福建仙游古濑始祖叶炎会,随宋南渡,其后裔叶提岭又从莆田带兵进驻海丰县,成为“道山叶”的始祖。又有汴梁(今开封)人叶大经,南宋末任福建制置使,后辞官举族流寓梅州,其后代散居于潮汕、汕尾、惠州等地。其九世孙梅友、梅实兄弟俩及十五世孙德戚成为“螺溪叶”始祖。

  明洪武初,梅友最先从梅州迁到海丰县吉康都螺溪(现属陆河县)开基。其大儿子材成长大后移居普宁县,别号老松,成为普宁县占陇、南径、林内乡的开基始祖。明万历年间,螺溪传下的九世孙怀梧建沙坝祖祠(上祠)。及至明崇祯元年,十一世孙叶高标考中戊辰科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时,获崇祯御赐的“职任最为清要”和同僚题赠的“谏议名卿”横匾,悬挂在沙坝祠内。

  随后,梅实亦迁到螺溪,其后代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溪西建田心祠(中祠),大门悬挂“三世一品”,左右悬挂“太保第”、“尚书第”牌匾。此派传下有明户部郎中、著名方志学者叶春及和兵工二部尚书叶梦熊。明嘉靖四十年,叶梦熊考中进士,后官至甘肃总督时,平定蒙古部落的叛乱,勒石贺兰山。至明万历二十年,神宗御赐叶梦熊“葵心体国”的牌匾,亦悬挂于祠内正厅上。

  后来,梅县叶大经十五世孙叶德戚从永安县徙居螺溪,创建镇楼祠(下祠)。三派祖祠总称“南阳堂”,子孙繁衍生息,成为海陆丰望族。

  瓜瓞联绵遍及海丰

  随着开拓家园、方便读书和做生意的需要,自明代中期起,叶姓子孙开始向海丰城乡迁徙。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叶梅实九世裔孙叶祖权,携眷迁至海丰县梅陇孔子门乡建居。逮至明万历年间,叶梅友传下十世孙、云南腾越州知州叶逢春三兄弟迁入海丰县城,筑屋于龙津河西岸。至明崇祯二年,梅实十世孙叶珠在其大儿子叶高标题名金榜后,举家迁入海丰县城东笏水门。恰逢海丰大饥荒,叶珠捐稻谷600石赈救灾民,颇得时誉。

  据统计螺溪“南阳堂”三派子孙在汕尾市内聚族而居的乡村有:陆河县的新田、上护、河口、河田等;海丰县的孔子门、大液、溪头、尚墩、雷丰寮、东塘、北笏、上墩美、新村、明热、蛟湖、莫厝寨、公平布街、黄羌、汤湖及县城的新市、陂头园等;陆丰县的大安、博美、碣石、南塘、甲东等;汕尾市城区的南汾及红海湾开发区的过洋埔等;人口总计约近10万人。

  海陆丰另一支叶姓聚族“道山叶”,则源自明成化年间,内阁中书、提督叶提岭带兵从福建莆田到海丰县道山围剿海贼。遗下子孙为不忘福建祖居地洼塘谢潭园村,将其三房子孙居住的村落分别命名为谢道山、潭头、园埔三个村名,并建祖祠“追远堂”于谢道山。现后裔聚居于仙垭、下可塘、前港、墩头、兴洲、汕尾、汕尾市城区红草东宫村、邬厝塘、大塘、长沙、南汾、石叶、山岗、后门及县城东笏、河园、下巷、新会营等村镇。其中一支于清乾隆初年迁居普宁县扑兜乡。“追远堂”裔孙亦遍及海陆惠普40多个村庄,人口约3万多人。

  我查了些资料,广东叶氏还有一支是"道山叶",福建仙游古濑始祖叶炎会,随宋南渡,其后裔叶提岭又从莆田带兵进驻海丰县,成为“道山叶”的始祖。而我就是属于这一支系的!谢谢大家,请指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1 17: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叶氏兄弟.请加入叶氏QQ群

QQ群号:1109953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