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8|回复: 1

【原创】神奇的客家祖地 不能忘却的红色苏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9 20: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奇的客家祖地 不能忘却的红色苏区


    在风景秀丽的闽江上游,闽西神奇雄伟的武夷山东麓,有一片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 这就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和让亿万客家人敬慕的客家祖地--宁化。宁化是闽赣两省山区交界县之一。
     是啊。提起福建会让我们想起瑰丽夺目的客家文化及客家人。宁化一个让人魂迁梦绕的地方、一个神奇、神秘,神圣的地方,一个革命老区“风展红旗如画”的地方。

     令人神往的客家祖地

     宁化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宁化地处福建西部,紧邻江西石城、广昌县,这里是三江(闽江、赣江、汀江)源头之一。宁化于唐开元十三年置县,至今已有1280年历史。县域面积2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辖4镇12乡1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5万,85%是农民,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 宁化县在隋唐时期便初有开发,“开山伐木,泛筏于吴”,沟通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 人文环境,所以,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南迁汉人源源不断地聚集拢来,特别在唐末至两宋间,客家先民溯抚河、赣江高度聚集于宁化及其石壁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拓荒垦殖,建家立业。他们以其传统优势文化和生产技术,同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连结地区(亦称三江之源)的原住居民相互融合,在宋代,创造出极尽一时、独特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宣告了汉民族又一支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在宋代, 聚居在宁化及其石壁客家先民有150姓以上,人口达11万之众。唐朝末年,在宁化便诞生了汀州府的第一位进士。历史上宁化共50名进士,唐末至南宋便有30名,占60%,《嘉庆重修—统志》所载汀洲唐宋二代人物共11人,其中宁化人5名,占45.45%,若以唐至北宋计算,宁化人物则占62.5%,北宋“靖康之难”后,宰相詹学传携眷来到宁化石壁设馆讲学,著名理学家朱熹前来拜他为师,充分说明客家崇文重教在宁化的充分表现,也说明当时教育之兴盛。正是宁化及石壁的特殊历史,所以她早就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清光绪温仲和编纂的《嘉应州志》便述及宁化同嘉应州的重要关系。《嘉应州志》云:“梅州人民抗元的壮烈,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来自宁化石壁人。”若以此时开始算起,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在这百年中,研究石壁者难以计数。如英国传教士肯贝尔早在1912年发表的《客家源流与迁移》一文中说:“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者。肯贝尔当时的论断是历史的真实,并不为过。百年中论石壁的书和文不下千万字。宁化学人在大环境的推动下,1991年成立了宁化县客家研究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县级客家学术机构,同年编辑出版县级第一本客家学术刊物《宁化客家研究》,1992年成立了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两会”密切合作,2000年编辑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客家社区文化丛书《客家祖地石壁丛书》达155万字。分别于1997年、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160余人次,他们来自包括台、港在内的中国十余省、市、区和日本、法国, 交流论文110万字,分别正式出版论文集两册。迄今,宁化客联会、客研会合作编辑出版书、刊20余种、410万字。

     不能忘却的红色苏区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4个集结出发地之一,全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几年里,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等有力的后勤保障,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淮土、禾口还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模范区。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部途经宁化时,留下了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部分红军从宁化境内出发。当年,全县214个村就有204个村定为革命基点村,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青壮年13700多人,每10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是中央苏区扩红重点县。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担负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大部分将士为闽籍,其中一个团为纯宁化籍子弟。这支部队共计6000多精兵,为掩护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连夜过江,突破敌人40万大军包围圈,在无险可据的江岸开阔地带以血肉之躯筑成“人墙”,拼死与敌人搏斗,除少数人受伤被俘外,绝大部分人都壮烈牺牲。历史学家评论,若无这次战役闽籍子弟兵的悲壮献身,长征的结局与中国革命史将要改写。长征途中,6000多名宁化红军壮烈牺牲,列入《共和国英名录》的烈士达3300多人。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红军,宁化籍红军将士所在的红五军团34师与几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宁化籍红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和悲壮的一页。 宁化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全国人民包括宁化苏区人民的心中,立起了一块值得骄傲的历史丰碑。
     宁化县也是作为红色之旅的重要一站,目前这里尚留大量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宁化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1977年宁化县兴建了第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并在纪念馆旁建立了革命纪念碑。现在宁化革命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着前些年收集的一本全国唯一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当时红军部队之间的联络调度,就是按此谱进行,可以说这是当时红军用军号吹出的“密电码”。宁化县还是尽其所能对挖掘红色旅游潜力投入经费,扩充了北山革命纪念园和投入500万元兴建了占地7500平方米的纪念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的“红土地”广场。
   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中洋谥胜利喜悦之情,使人们对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等中央苏区三个县留下深刻印象。为了纪念毛泽东的这首壮丽诗篇,宁化县政府在北山革命纪念园建造了 “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这座铜像,再现当年的情景。
    如今座落于宁化县城关中环路上占地7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已经大体建成,广场中央高达21米的红军长征纪念主题雕像庄严耸立,它在昭示着历史,提醒着人们:宁化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县!这是永远不能忘却的红色苏区!

     灿烂悠久的客家文化

     一个世纪,特别近十余年中,有中外学者一百余人次到宁人及石壁进行田野调查。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调查研究,发现石壁客家祖先的后裔达200姓氏以上,他们自客家民系初步形成的两宋开始,不断往外迁移、播衍,如今遍及海内外,占客家人口的88%以上。论证“石壁是客话的摇篮之地”,“客家话在这里整合统一”、“宁化石壁是客家方言形成时期最早的聚散中心”。学者们还反复论证:客家文化习俗,如饮食习惯、婚嫁丧葬、时令节庆、信仰崇拜、服饰特色、民居特点、民间文艺各方面,还有代表客家精神的四海为家,拼搏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等特质,大体在宋代初步形成,许多事象是在宁化或石壁萌发的,如除夕“长命菜”,年初七吃“七种羹”、端午节挂葛藤、客家擂茶、民居形式、“硬颈精神”等等。鉴于丰富的历史资料的佐证,所以学者给石壁定位:石壁是客家早期聚散中心、是客家摇篮、是客家总祖地。客家精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早在1991年考察宁化和石壁后,亲笔题署“石壁客家祖地”。客家长老、原福建省政协主席伍洪祥1989年12月考察宁化、石壁后,亲笔题署:“石壁客家摇篮”。这些定位已得到海内外学者、客家人士的普遍共识,已成定论。宁化和石壁的客家历史人文盛期至今已达千年,现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当年的文物和遗址犹存,历历可见。如客家文献、族谱所载的“葛藤坑”便是如今石壁镇的南田村,客家刘氏始祖刘祥唐末开基葛藤坑,82岁谢世后,与夫人共葬的坟墓遗址便是在该村的沙州段。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家族也是刘祥后裔。客家巫氏始祖巫罗俊祠建于宁化县城、坟墓在现清流(当时属宁化县域)嵩溪。罗氏开基祖罗令纪、温氏开基祖温同保等的坟墓至今仍在宁化境内。李氏火德之父李珠开基的李家坪、杨氏开基的杨家排等等均在石壁村,如今尚存的姓氏宗祠达一百多座,仅石壁地区便有40多座。这些都是历史的佐证。

     悄然兴起客家寻根热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前来宁化或石壁寻根觅祖者,络绎于途,但由于历史的变迁,有的姓氏已“人走楼空”,找不到同宗,也找不到祖坟,不无遗憾,为了使海内外乡亲前来,有堂祀祖,一表儿孙怀祖敬宗之孝心,县人民政府斥资、乡亲赞助,兴建了世界第一座客家人的总家庙—石壁客家公祠。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祠匾—客家公祠。客家公祠是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碧瓦,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仿古建筑。有祭祀厅、休息厅、文史馆,还有牌坊、碑亭、广场、接待厅、姓氏碑廓、碑林及客海禅寺, 祭祀厅玉屏堂祀奉“客家始祖神位”和160客家姓氏神祖牌。形成了朝圣、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客家朝圣中心。
     宁化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宁化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摇篮”之称,由此衍播、散居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后裔有1.2亿人,其中客属台胞460多万人。从1995年至今宁化县已连续举办十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万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石壁成为客家寻根谒祖的旅游热点。
     宁化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虽属山区,但低山、丘陵、盆地占全境2368平方公里的96%,耕地面积44万亩,山林面积279万亩,森林茂密,水草旺盛,溪河密布。
     宁化是全省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年收购烟叶28万担左右,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单位;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年产粮食22万吨以上;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4%。 农林特产品十分丰富,盛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河龙“贡米”、延祥“贡茶”、“日鉴天颜”的玉扣纸和优质茶子油、毛竹、木材等等。
     宁化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探明矿藏28种,其中行洛坑钨矿钨金属储量达30万吨,占全省已知储量的90%, 是全国四大钨矿之一,稀土储量3万多吨,石灰石储量14亿吨以上。锡矿储量3万多吨,居福建之首。
     宁化县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家地质公园天鹅洞群、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石壁客家祖地、全省最深的天然内陆湖蛟湖和亩蓄积量居世界之冠的古杉木王群等。宁化县是全省5个省级边界经济贸易改革试验区之一。与江西省接壤,跨省边界贸易活跃,是闽赣两省经济双向辐射的重要窗口。
     现在的宁化,发展刚刚起步,他们正在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全面对接福建省委、三明市委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园区聚项目、培植产业上项目、按接宁化建项目、县校合作组项目、招商引资引项目,大力建设特色产业、新兴文化旅游业、边境贸易业。全力推动经济建设,法制强县建设进程。祝愿这片红色的大地能够描绘出和谐美丽的画卷。
     悠悠的历史长河,灿烂的中国文明史,孕育了客家这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客家祖地,牵系着多少客家后裔的乡情;客家精神,闪光在多少客家子弟的心间。到了宁化,您可以在这里敬祖祀宗追思先人,考察历史人文胜迹,领略祖辈们艰苦创业,喝一杯家酿米酒,吃一碗石壁擂茶,听一曲客家山歌,领略一番客家祖地的风采,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奇丽风光,因为亲情和乡情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表现,你将享受到大自然赋予的奇丽风光,获得身心双丰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1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23: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