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1|回复: 4

贛州羅屋:客家農村顯新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8 22: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贛州羅屋:客家農村顯新魅力
香港文匯報駐江西記者 沈 惠

 1,000名幹部月前聚集在贛州市政大廳主會場,舉行贛州(18個縣市區)黨員幹部下基層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儀式。記者了解到,贛州的新農村建設始於2004年9月,政府希望用5年的努力,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新農村建設,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此次下基層的黨員幹部,將激活贛州的數千個農莊農民的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8月,記者走進龍南縣羅屋,記錄這個客家小村的變化。
 青山碧水間,村口白地紅字的「中國羅屋」引人注目。
 羅屋的老表熱情地告訴記者,羅屋和大城市一樣,也有自己的風景名勝,「大阪凌霄、橫排龍蟠、金雞戲蟹、豫章德馨……」,老表們用客家話有滋有味說著文縐縐的「羅屋八景」。

三個月完成 「三清三改」

 羅屋三個月前不是這樣。
 羅屋近20多年來,亂搭亂建現象嚴重,村落顯得破敗零亂,別說外人,羅屋人也看了堵心,有的人就乾脆搬出去住。
 5月中旬,贛州文聯副主席賴國柱來羅屋參加新農村建設,羅屋人自身求變的熱切,和賴國柱們的循循善誘,改變了羅屋。
 賴國柱和村民聊天,談羅姓來歷,談羅氏名人,談祖規家訓,談羅屋現狀、談羅屋未來。
 羅屋成立了理事會,羅日華、羅學善、羅家祥等9人成為理事,理事們抓「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77戶人家齊動手,拆除了昔日處心積慮搭建的棚舍115間,粉刷牆壁,硬化門坪、道路……。
 三個月不到,羅屋整齊了,乾淨了。

[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2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村裡找出 「羅屋八景」

 清理環境,老表們發現了昔日的石柱、石樽、石碓,賴國柱說,這是文化,老表們就把這些「文化」集中起來,形成個小型的民俗角。村裡人和賴國柱一起,溪邊山巔審視自己的家園,居然,像眾多的旅遊勝地一樣,大家給小村找出了「羅屋八景」。
 羅家宗祠「豫章堂」,對聯是「承祖訓,篤誠信,塑造公平公正公道公益風尚;循祖規,守法約,構建和善和睦和美和諧生活」,牌匾是「人和德馨」。
 記者感覺到,新農村建設中,一度失落的田園牧歌式的農家生活更豐富了。

贛南高水平規劃新農村

 在贛南農村,由於傳統,也由於管理缺失,多數地方的房屋建築顯得無序,特別是一些被稱為「空心村」的地方,破舊房子很多,居住者很少,村民嫌村子裡環境差,往往在耕地上再建新房。一座「空心村」的存在,佔地十多畝、幾十畝,極大地浪費了耕地。
 贛州的新農村規劃,由專家和村民們共同制訂,因地制宜,有的是凸顯農村田園風光的生態農莊式,有的是店面和住房合二為一的小城鎮式,有的是建房相對集中、功能配套的中心村式,有的是傳承客家文化的景觀旅遊式。目前,贛州市已完成了近萬個村莊的規劃,規劃設計的費用由市、縣、鄉支付,不要農民承擔,市裡還請專家設計了70套農家住宅,無償供農民們建新房時參考。在贛南農村,一般新房的建築價格約為300元左右一平米,100多平米的房子,三萬多元,農民要建新房時,就按規劃到指定地點建。

[之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23: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農婦變成上班族

 贛州圍繞把在家農民培養成種養能手,把外出務工農民培養成產業工人的思路,建起了縣、鄉、村和企業四級培訓網絡。
 在信豐縣工業園裡,39歲的虎山鄉農婦郭和嬌眼角眉梢都是笑。她告訴記者,做夢也沒想到,會在39歲離開土地,成為工人。半輩子過去了,她都在自己的幾畝田裡勞作。信豐開展「政府埋單」的職業技能培訓後,縣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為每個參加務工培訓的農民補助400元。今年2月底,郭和嬌參加了縣裡組織的製衣培訓。在上崗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四百多元工資,現在熟練些,可拿五六百元,遠比種地掙得多。
 有數字顯示,經過培訓,贛州在本地務工的青年農民月收入人均在700元以上,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大部分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高的可達3,000元以上,普遍比培訓前月收入高出300元以上。

專家:要注重地域特色

 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鄭新立:贛州市的農業、農村工作很有遠見和創造性。盡快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盡快縮小城鄉差距,是當前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希望贛州的新農村建設在超前一步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爭取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
 建設部長汪光燾:贛州新農村建設起步早,目標明,措施實,初見效,這裡創造的經驗,對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啟示。
 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希望贛州要注重地域特色,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建築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最佳體現,贛州的客家民居就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應注意保護和弘揚。

[之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2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1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我了解得多多了,谢谢你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