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2|回复: 3

點評劉劭希的音樂之旅(文:吳曉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3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夢裡不知身是客----點評阿希的音樂之旅(一)
文:吳曉天

阿希是個不折不扣的行者,正所謂行者無疆,即便是在自己的夢裡他也極不安分.相傳少年時他常被困於N重夢境之內以至難以自拔,近乎癲狂,先神游而後形遷,從此便自領"瘋爵士"的名號,開始了二十年的流浪漂泊.

如果說走南闖北居無定所的履歷為經,則阿希的音樂之旅便是緯,終於不但織就了他特立獨行,不拘一格的脾氣並行,更令他截至目前所交出的三分作業厚積薄發,異彩紛呈.

從<嬉哈客>,<野放客>,在到新近出爐的<八方來客>,這三張"客系列"原創專輯聽來風格迥異,卻又一脈相承,且是更上層樓,漸入佳境.儘管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域侷限,客語歌曲暫時難以被全球華人廣泛關注,仍屬於"非主流"一族,但音樂本身是沒有疆界族群之別的,只要你憑著積極用心的態度,博采眾長的理念,加之高屋建瓴,自成一家的創作手段,獲的認同與青睞便是遲早的事.

事實證明,這一點阿希已經做到了-----短短三年的"三級跳",使他一躍成為台灣客家音樂的銳意創新者和領軍人物之一.

在2003年度台灣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上,劉劭希這個名字可以說是風頭最勁的,所謂風頭全然來自於他的異軍突起,從而倍受爭議,在此不妨稱之為"阿希現象".既成現象,眾說紛紜本屬正常,畢竟樹大了總要招風.

到底這份獨得三項提名終獲兩項大獎的殊榮,是撞上大運還是實至名歸,從旁觀者的角度,在此到想多說幾句,全當放個"馬後炮"而已:

一.翻開阿希個人專輯的插頁一望便油然而生欽佩:詞,曲,編,錄,唱,到後期混音,乃至MV的動漫繪制合成,幾乎近有他親力親為擔綱料理,真正是自得其樂各項全能,確有資格在"最佳專輯製作人"的眾位競爭者中獨領一把風騷.

二.阿希的獲獎,給時下虛火旺燒,迷失自我,翻唱抄襲之風日盛的整個華語流行樂壇一個提示:真正的音樂勞駕是要用心去做的----竊以為所謂用心,就是三分"玩兒心"+三分專心+四分誠心.

三.給眾多有才而無財,有心而無勢,有為而無聞的DIY音樂製作人一些鼓勵,只要確有實力和毅力,即使財力有限乃至匱乏,一樣會有出頭之日,至少能獲得自我心靈的滿足也不錯.

讓那些明星大牌們盡情燒錢去吧!他們大都無法體會音樂所能帶來的快樂和充實,又怎能藉此給他人送去快樂的真相?

四.通過阿希們的不懈努力,為客家音樂融入更多新穎時尚的元素理念和表現方式,勢必將使其重現生機,一枝獨秀.

由此可見,阿希終於"修成正果"捧回大獎,不但是此時此刻"最有應得",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意義和標榜作用,也許這還應歸功於金曲獎列位評委的慧眼視珠和目光長遠,反正這在屢報重金買獎醜聞的香港,推陳而難得出新的大陸,或者大牌通吃的其他什麼地方,都是難得一見的"壯舉",至少直接傳達出一回歌迷的呼籲:我們需要本土的,原創的,誠實的,動聽的音樂!

與阿希已相識多年,且屢有合作,雖不敢說了解卻可說理解,這篇小文暫作序言,待到下期再對他的新作<八方來客>放些厥辭.老實說,頭回聽時的感覺便可用三個俗詞來形容:耳目一新,深受震撼,回味悠遠.聯想到那前面二張專輯已是成績斐然,這次更進一步又當如何?

---------------再添個俗詞:拭目以待吧.


劉劭希就是爱玩网:http://www.94ione.com/bafang.html
来自:http://tw.letter.yahoo.com/one/l ... 04-04-12&old=13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9-23 at 17:4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舍青青柳色新----點評阿希的音樂之旅(二)

即便是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聽過阿希的專輯也能馬上想像出他的形象和性情,而且八成都很準確,唯一的誤差可能會認定他的百會穴週邊是一塊不毛之地,因為聰明的頭上不長毛嘛.

這樣說是出於切身的感受----真正是歌如其人,敢如此由著自己性子做音樂,徹頭徹尾體現出真我風采的,印象中在台灣也唯有前期的羅大佑而已.在音樂人們都為著"市場"無底限委曲求全,急功近利的今天,阿希的膽量和骨氣比他的才華更加難能可貴!三年間能夠異軍突起捷報頻傳也就毫不奇怪了.

誰都會承認阿希的這三張專輯是越做越好了,到<八方來客>時,他的創作才情和領先意識得到了更全面的,更深層次的展現.毫無疑問,如果他的時間和腰包都再充盈一些,肯定會成正比高出目前水準,但那已變得不再重要,也使他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自稱"瘋爵士"的阿希,連網站也命名為CRAZYSTUDIO,再聆聽他的音樂則更是"瘋"情萬種.仿能窺到些"精神分裂"的跡象.異彩紛呈熱熱鬧鬧的曲風之外,尤其感佩著他那些口沒遮攔,暢快淋漓的歌詞,時而以瘋言瘋語勾畫市井百態,貶損時弊蔭暗,啥都敢說卻不顯粗俗;時而又文采飛揚,婉約細膩,充滿了悠遠的詩情和頓悟的禪意.凡此種種,無不全方位地展現著他的內功修為和"精神分裂"症狀----誰曾說過:天才和瘋子是同意詞.那麼阿希,你就儘情地瘋下去吧.

但就歌詞而言,在這張<八方來客>中自認最欣賞的是<青鳥詞>.再為<地獄浮沉錄>和<大地渡亡經>唏噓感嘆,又為<開張大吉>和<羊咩咩十八歲>會心一笑之後,更對那首極具唐詩宋詞意境風韻的<青鳥詞>反覆品味,情有獨鍾.聯想到客家方言原是盛唐時代的官話,李白杜甫們都曾操此腔調吟風弄月,客語有過這樣的一段輝煌,時至今日誰又可以小視?

通過前面二張專輯的積累修煉,尤其是隨之獲得的肯定認同,注定更增強了阿希的自信和勇氣.<八方來客>足以體現出這一點,不僅趨於成熟完美,古典管絃樂的加入更使得音樂部分氣勢恢弘,聽來振聾發聵.那原本就是阿希的絕對強項,以往也許僅僅是由於投入過高才忍痛擱置,這次終於一顯身手,將DIY音樂人的製作水準引上更高層次.

曾說過阿希是個行者,他的音樂聽來也是時空交錯卻涇渭分明.現在看來,二十年來阿希的流浪經歷肯定更是件好事,造就了他開闊的視野,廣博的胸襟,爽直的性情和獨立的人格,所有這些無不左右著他的音樂理念和處事作風.他的作品注定會得到更廣泛的青睞讚譽,不僅因為他還在不斷進步壯大,尤其在於他以自己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業績證明,華語流行樂壇還有這樣一些不盲目跟風,不縮手縮腳並且才華橫溢的音樂人,他們才是整個行業走出低谷的希望所在.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9-23 at 17:4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獨在異鄉為異客---點評劉劭希的音樂之旅(三)

文/吳曉天


結識阿希是在1998年,他在北京錄製筠子專集的時候---此前,他因受邀包攬製作內地知名搖滾歌手鄭鈞的大賣專輯<第三隻眼>,已在京城圈中名動一時,打出了旗號.

那時願"屈尊"涉足內地流行樂壇的港台製作人,尚且如鳳毛麟角般精貴,哪個歌手能請來一位給自己撐腰打氣,還是"高投入大製作"的代名詞,成為專輯的首要賣點之一.做宣傳時,總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

儘管當了回"先驅者",儘管從此紮根北京數年,但阿希并沒有借著那股東風再接再厲大撈一把.後來除了零散接些單曲製作(倒是以主打居多)的活計,就是躲在京郊一隅,通宵與魔獸爭霸,過著閑雲野鶴的日子.當時只覺得:這人八成沒啥大出息.

再當回事後諸葛亮吧.現在看來,那時的阿希心思並不在為他人作嫁衣上面.一則是在養精蓄銳;二則腦子從沒有閑著.當原鄉的同行們終於看到大陸蘊藏的廣闊市場,開始集團化大舉"入侵"的時候,他反而決定要殺回去了----一來一往,都是乘虛而入,整所謂先下手為強.

第一次聽說阿希要做自己的專輯,又是客家方言,又是僅用自家那些頗顯簡陋的設備錄製,並沒有當回事,以為DIY嘛,不過是自娛自樂,自產自銷罷了-----在固有的觀念和潛意識裡,這種小本經營的單兵作戰方式充其量不過如此----當然那是對於阿希的創作才華還沒有全面的了解,這才是他最大的財富和無克限量的投入.

待到他的首張專輯<嬉哈客>一經推出,便在當年的台灣金曲獎上獲得提名,第一反應是:喲,行阿!

一年過後,阿希的<野放客>又出爐了,儘管受到SARS攔路拖延,還是沒能擋住他兩次走上金曲獎的領獎台.通過東風衛視的現場直播,看到他一派意氣風發的樣子,與在北京家中所見自不可同日而語,倒先想起那句俗話:人不可貌相.

對於阿希的最新專輯<八方來客>,在前兩篇文字中已有評論,該誇的也夠肉麻,不必重複.眾目睽睽,他的進步和完善是顯而易見的,至於今年能否又在金曲獎上再領一把風騷雖不敢妄斷,畢竟總有天時地利人和等附加因素的左右,但無可否認的是,三年來阿希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至少這是客家音樂,是眾多DIY音樂人,乃至華語流行音樂本質上整體的榮耀和希望.

對於阿希的看法,經歷了一次U型的走向.倒不是說中間那段就看低了他,而是通過幾年來的交往接觸,逐漸從對"台灣來客"的疏離感和禮節性尊重,轉變為平等對待,不再以"外賓"相看;繼而又由於對他創作才華的深入了解,以及所創佳績的關注,昇華為由衷的欽佩和期待.

-------想必這個U型,也正是阿希那段經歷的心情走向吧?

惟敢預言的是,今後的阿希還將繼續流浪下去,不僅出於客家人的天性,更在於那是他音樂的原創動力.與其說他是在地理上流浪,不如說他是在音樂中徜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7: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問客從何方來----點評劉劭希的音樂之旅(四) &nbsp;

文/吳曉天

還好家裏能收到東風衛視,第一時間獲知了阿希又拿下兩項金曲獎提名的消息。這原本是預料之中的事,倒不如前兩次那般激動欣然。尤其是去年頒獎那晚,邀來幾位相關的朋友,做了一桌似是而非的西餐,守著電視把酒觀禮。每見阿希意氣風發地上臺領獎,總要鼓掌歡呼以至雀躍,就差摔盤子打碗了。

即便如此,還是要向阿希先行道賀,遙祝他今年順水行舟複登臺!與那些朋友已經約好,就等著5月8日電視上見啦。

三年來親眼目睹了阿希這三張專輯的誕生過程,也見證了因此所獲的殊榮,雖不敢說他已坐穩了客家音樂的頭把交椅,但至少是實至名歸,不枉那一番心血的結晶和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的勤奮努力。

去年底阿希到北京錄製《八方來客》,真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且據說是忙到不舍晝夜四腳朝天,包括許多錄音的具體事務都要親自打理。這要換個平常人,恐怕腦力和體力早就嚴重透支了。後來看過《薔薇之戀》,總笑言他很象裏面的貓吉,睡著了還在工作。

跟身邊一些搞製作的朋友聊起過阿希的“快槍手”本領,一致的反應先是懷疑,然後驚歎,按照他們公認的進度,僅編出一首曲子的MIDI部分至少也需要三天時間,名為慢工出細活,其實是沒啥緊迫感,或者乾脆還遵循著八小時工作制,反正不論快慢也就那點收入。

因為自己一直從事歌詞寫作,通過與阿希的交往也就領悟到很多東西。作為一個創作者,一要不失真誠,二就是要學會逼迫自己,靈感往往是被擠出來的,很象考古發掘需要不斷深挖翻找才能有所收穫;雖然也有靈感乍現帶來些撿個大錢包似的歡樂,可總等著天上掉餡餅恐怕遲早得餓死。

阿希又很懂得“涵養水源”,把最好的創作靈感和手段都留給自己。好在他是個全才,既不必有求於人,當然也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聯想到很多製作人,一朝成名之後馬上昏了頭,對接踵而來的活計不分良莠有求必應,腰包是日漸鼓起來了,可腦子裏那點貨也被很快掏空,不聞就連林夕那樣的“詞壇常青樹”,現在也得了嚴重的抑鬱症,聽到家裏電話響就哆嗦嗎?

話又說回到DIY音樂人的自我經營問題,僅有熱情和幻想是肯定不夠的,沒有金鋼鑽還真攬不了那瓷器活。這金鋼鑽阿希絕對是有的,而且工具箱裏樣樣齊備,自然就有了天不怕地不怕的骨氣和屢戰屢勝的回報。若問這三張“客”從何來?其中奧秘大致如此矣!

據說阿希現在是越來越忙了,忙宣傳、忙演出、忙他的CRAZYSTUDIO,接下來的第四張專輯也該在腦子裏開始籌劃了吧?先不論這屆金曲獎上他能否繼續有所斬獲,更值得關心的已是他未來的新走向。

再次恭喜阿希!

也借此恭喜謝宇威老哥同獲提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