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2|回复: 0

喋血雨花台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3日第八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0 08: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喋血雨花台
             ○张强福
       没到过南京,只是听说那有个雨花台,一个美丽的地方。
雨花台,多么美丽的名字。然而60多年前,却是血腥的代名词,是日军屠杀场。让我最深刻认知的是缘于五年前的一次采访,那次,深深撼动了我内心地每个角落。
      五年前,我无意中获悉了上杭县下都乡豪康村82岁的薛书琼老人,一个从日军刺刀与机枪底下逃生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闽西的乡村日夜经受枪伤的折磨,日夜控诉日军罪行。薛书琼,这位80多岁的老人,他的不幸遭遇,之前少为人知。
      时值2000年1月23日,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在大阪市举行旨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反华集会。此前,日本最高法院竟然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张目,令人气愤填膺。薛书琼老人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听到、看到日本一些右翼势力,违背历史事实,胡说南京大屠杀是“世纪谎言”后,气得火冒三丈,愤而致信日本最高法院:“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惨案。我就是铁证!”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铁的事实,控诉日本右翼势力。
     薛书琼原是国民党87师261旅521团一名文牍人员,1937年12月初,他随军驻守南京孝陵卫,12月13日,日军在狂轰滥炸后攻入南京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而薛书琼正是大屠杀的幸存人。
       薛书琼在信中陈述:“当时在日军的追杀下,我随军由尧化门败退入城,并纷纷向板桥和下关逃命。到了江边,我们用木头、门板作工具泅水渡江,被日军舰发现后,一阵机枪扫射,无数中国公民的鲜血染红了江水。当时,我和20多名中国军人扮作难民,投奔到南京城内夫子庙难民收容所。那几天,日军多次前来搜捕,稍有可疑者即带出去枪杀或活埋。我是在日军第三次搜捕时被查捕的。记得在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和1000多人被捆绑着押上几十部汽车,押至雨花台。我看到四周布满荷枪实弹的日军,地上架着几十挺轻重机枪。下午3时许,一个日军士兵一挥太阳旗,站岗的士兵马上退走,骤雨般的子弹便向我们射来。我的腰部中了一枪,立即昏死过去,苏醒后才发现自己倒在低洼的血泊地上,难友的尸体将我掩盖才幸免于难。天黑后,我艰难地爬过堆积如山的尸体,逃出了虎口”。   
       ……
       老人时而忿怒,拍桌而起,严正警告一些日本右翼势力,不要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是赖不掉的。今健在,可以到东京出庭作证; 时而情绪低落,泪流满脸,呼天抢地;劫后余生,想必勾起他痛苦的回忆。
      没有经历那场浩劫,像我,对雨花台不会有那样印象深刻;只有逃过那场浩劫,像薛书琼,才会被雨花台烙下刻骨铭心的痛。
        我连夜采写了《我就是铁证!》的新闻稿,急于把他的声音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不幸,让更多人记住这场历史的惨剧。这份稿件虽然荣获了当年的福建新闻奖,但我始终没能乐观起来,我觉得还有许多没话完的,就像薛老,他的控诉能让多少人忏悔醒悟?死者长已矣,生者长戚戚。侵略历史岂容抺杀?后来者为何不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时常想起五年前的这次采访,也时常想起薛书琼老人,尤其是当触及那段断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且在日本国内依然听不见良知的声音,看不见毫无忏悔之意的行为,更加强烈刺激我的内心深地那份永远无法麻木的神精。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3日第八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4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