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8|回复: 1

【转帖】厦门博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13: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人团聚玩“博饼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踞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街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考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才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来源:福建侨网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10706/4_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0 13: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厦门博饼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

厦门博饼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同时申报的还有保生大帝信俗、漆线雕、歌仔戏、答嘴鼓、车鼓弄、宋江阵、祭王船和池王爷信俗

近日,厦门市文化局召开会议,确定9个项目准备参加今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

这9个项目是保生大帝信俗、漆线雕、博饼、歌仔戏、答嘴鼓、车鼓弄、宋江阵、祭王船和池王爷信俗。

据悉,这9个项目如果成功通过申报,将成为厦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将与其他省市地区通过审批的项目,一同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厦门市文化局李云丽副局长介绍,之所以选定这9个项目来申报,首先是考虑到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及它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性;再则还要考虑到厦门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否透彻,是否具有强有力的研究成果,和专门的研究专家。例如“歌仔戏”,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的陈耕老师和厦门台湾艺术研究所所长黄永瑛就是专门研究“歌仔戏”的专家。

按照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规定,申报项目不但要有详细的资料,还要10分钟的申报录像片作为辅助材料,而且申报单位在申报之前就为该项目制定好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

据悉,这些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将受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待遇,无论资金还是政策上都会有保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博饼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节日文化。

博饼民俗由来已久,沿袭到今天,厦门的博饼活动还是用6颗骰子在大瓷碗内投掷。

博规主要有30款,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二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

状元以出现四颗四点红为起码级,其中又以四红带多少点比大小,以出现四颗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

“五子”出现即压过四红,即“五颗”除五个红四以外的任何五颗一样算为“五子”,又以带多少点比大。“五红”就是出现五个红四点,压过“五子”,其中又以带多少点比大。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

此外,还有极少出现的“六朴红”,即六颗四点出现。“六朴红”得主,就可得全部会饼,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和对堂或三红,其余就分送给大家吃。“六朴黑”是指出现除六颗红四点以外的任何六颗相同的。“六朴黑”出现 ,大家可熄灯抢饼。

祭王船

祭王船是闽台地区百年来祖先传承的习俗,一定时间会将奉玉旨的千岁爷由海边接上岸,经由数天的绕境巡游,希望代天巡狩的千岁爷能将地方上的不净鬼怪等收服,同时接受民众的香火祭祀,赐福予百姓。

祭王船有一个特别的仪式,要将造价很高的王船(船舱还需装满米、盐、酱、醋、电视、冰箱等真品)同整袋的纸钱一起烧毁。

答嘴鼓

答嘴鼓,是曾经流行于闽南、台湾等地的曲艺品种。它是以闽南方言押韵形式进行对答打诨逗乐的一门语言艺术。由于答嘴鼓善于用夸张手法组织笑料,具有鲜明的喜剧特征,与闽南地方戏曲艺术有着血缘关系。

答嘴鼓的起源、沿革没有文字记载,但它是在市声、梨园、高甲、歌仔戏、布袋戏的语言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相声艺术手法,不断丰富和滋长起来的。

车鼓弄

同安车鼓又名“车鼓弄”或“弄车鼓”,是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和安溪的采茶、龙海的锦歌并誉齐名。

从前乡村的迎神赛会,农闲节日的庆祝活动及结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山野人家,乡村集镇,车鼓之音,四处可闻。

池王爷信俗

据传,池王爷就是池公梦彪,系河南开封陈留人,公元624年池公梦彪被封为陈州剌史。他为人耿直,文质仁心,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民心。

从河南入闽始居于泉州的池氏支族,把“池王爷”带入闽南,在泉州裴巷北段修建了“池王府”,供奉池公梦彪王爷神位,并有金身塑像,奉为族神。后来受到当地百姓的敬仰,成了北隅裴巷口全境的境神。庙府规模可观,香火长期兴旺,几经翻修,保存完好,解放后被破除,现已不存。

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 、吴真君,即吴本。

吴本,字华基,号云东,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之白礁乡。十七岁时,遍游名山,遇异人泛槎,邀请登舟,上昆仑,进见西王母,授以济世神方及驱邪术。回家后,悟道精修,不茹荤,不纳室,由贡举官至御史。

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二日,吴本羽化于漳州白礁,乘鹤升天。宋高宗绍兴年间颁诏立庙于白礁和青礁。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赐号大道真人。明洪熙元年(1425年)加封为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每年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神诞之日,闽南籍人士都要奉祀大道公,以祈求身体健康,无病消灾。

宋江阵

宋江阵,是闽南一种以武术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形式,阵容庞大,表演精彩,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体现民族气概的民间武术活动。传说它的创始人是泉州少林五祖拳师蔡玉明,历代沿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宋江阵以锣鼓点场?熏首先按36天罡、72地煞的顺序亮相表演。

开场的是“宋江舞大旗”。锣鼓响处,那大旗卷地而起,浑天挥舞,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它体现了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旗招展处,是“李逵使双斧”,接着“徐宁”使开钩镰枪、“刘唐”抡着扑刀,“解珍”、“解宝”飞舞托天叉等,梁山泊众好汉纷纷上阵,18般兵器各显神通,场面威武壮观!

歌仔戏

歌仔戏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晋江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技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

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生旦净丑都用真嗓演唱。主要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和月琴等。它的表演、角色、服装、脸谱和打击乐等方面基本上都取法于京剧。

漆线雕

漆线雕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它荟萃了我国三大传统工艺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的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之华彩。

漆线雕以天然植物漆为主材,将其搓成如发丝般的漆线,通过条、盘、缠、堆、雕、镂、刻等诸多纯手工工艺技法精雕而成,然后在精雕而成龙凤的脱胎漆器上涂上一层金粉。整个作品流金溢彩、富丽堂皇,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由于漆线雕是祖传绝技,上辈人缺乏交流,又因漆线雕工艺原始,流程复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叶,漆线雕工艺濒临失传。(林雪萍)

文章来源:东南快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5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