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13|回复: 1

采访山歌大师余耀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访山歌大师余耀南
  
                              梁德新  李宗强
  
     在广东客家地区的梅州市大埔县,有一位享誉海内的山歌大师余耀南。他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各国,为新加坡两位总理演唱过客家山歌。日前,我专程前往返大埔县采访了这位年近七旬的余耀南老艺人。                                         

      余耀南,大埔县青溪镇长丰村人,1938年6月生于马来西亚。他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演员,县文化副馆长、县侨联主席,现任大埔县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山歌大师,1998年退休。他多次出访东南亚各国,逢会必唱,出口成歌,侨胞们称他为“山歌圣手”,“大埔的侯宝林”。目前,在梅州市山歌史上被当地政府授予山歌大师称号的仅有余耀南等4人,人们把他们称为“客家山歌的宝贝”。我看他的的家里的书橱里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从文化部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应有尽有。                                                 

      客家山歌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中国民歌之林,它的天籁之音,备受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山歌,是客家地方的一大特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松口人不论男女老少,甚至不识字的妇女,都可随口唱出几首优美动听的山歌。旧时的客家人们在山中田野里劳动,在溪河两岸生活,每当劳动间歇时便随兴而唱,在男女幽会时尽情歌唱,你唱我和,山鸣谷应,余音袅娜,其味无穷。每逢月白风清的夜晚,便可听到柔润婉转、情意缠绵的山歌,令你心荡神驰,留连忘返。                                                                                           
      客家梅州的山歌擂台活动独具一格。每年的中秋之夜,在山歌擂台内灯火辉煌,人头簇拥,热闹异常。男女山歌手们登台唱山歌、驳山歌,当听到山歌“尾驳尾”中最精彩的情节时,即博得观众歌迷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余耀南先生对我提起1990年梅州市政府组织的山歌斗歌擂台赛的情景:当时要求现场抽签、现场对唱,对唱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在76名参赛选手中,山歌高手如林。山歌大师周天和现场与我斗歌,他斗唱到:“县委书记一年劳动多少天?”我对唱道:“干部群众心连心,一年365天,书记除了开会就下田。”周天和又斗歌:“你家春节纸炮买了多少钱?”我对唱到:“今年不比往常年,我家年三十晚上放纸炮,初一开门还有烟。”此次斗歌余耀南一举夺冠。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余耀南先生有出口成歌、即席应对和双手舞打竹板等一个个绝活。在余耀南的家里,大师亲自为我们表演了几首“五句板”。随后,只见他右手一块、左手三块竹板,四块竹板在他手上活灵活现地击打出各种节拍和声音,他用竹板模仿的枪炮声,令人如置身于枪林弹雨般的战场。他手执竹板,边唱边打,击节伴奏和敲击过门,打出的不同板眼和花样,令人拍案叫绝。。        他告诉我们,因竹板歌多以五句为首,又被称为“五句板”由于表演“五句板”的民间艺术家已是凤毛麟角,后继乏人。目前,他急于想把这项民间瑰宝传授给后人,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无人愿唱,无人愿学,面对“五句板”后继无人的现状,余耀南大师忧心如焚。               
       风风雨雨走过近70载的余耀南坦言,客家文化给了他无穷的快乐,他的朋友中有和尚、有乞丐、有修鞋的、补锅的、阉鸡的,是他们给了他山歌创作的源泉。几十年来,从田间到地头,从街头到巷尾,他到处走,四处转,怀揣小本本把他听到的、“刮进”耳朵里的,全都记下来。即使退休了,他也闲不住,每天也要出去转转,找老阿婆聊天,听阿婆唱山歌,每当有他从未听到的山歌、民间故事或精彩的俗语,他都如同发现金矿般狂喜,回到家后马上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40多年来,他乐此不疲地收集整理了客家山歌3000多条、群众语言万余条,并按气象、草药、爱情、习俗、竹板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造册。他利用业余时间,将搜集到的大量客家山歌、民间故事、客家俗语,整理编辑出版了《客家俗语精选》、《大埔县民间故事传说笑话集》\《客家山歌知识大全》等。                                                               
      余耀南先生的事迹被人写成传记。                                                                                       
      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值得庆幸的是,为了避免这样小型山歌艺术博物馆毁于一旦,《客家山歌人物传略丛书》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山歌大师周天和传》、《山歌大师余耀南传》、《山歌大师陈贤英传》、《山歌大师汤明哲传》。该丛书是原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希张退休后花3年多时间创作而成。胡希张说:“从知识见闻、山歌根底、斗歌经历、应对技巧和创作能力的综合水平来说,4位大师是梅州众多山歌手中的佼佼者。他们把客家山歌推上了巅峰。这4位大师的个人经历当做梅州客家山歌史的载体和缩影。读者可以从这4本传记中看到梅州客家山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2005年5月2日梁德新、李宗强前往大埔县采访余耀南先生                                                       
2、余耀南先生提供了写作资料
3、余耀南先生电话 0753—5528073
                                                          2005年6月8日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6-4-14 at 02:4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0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山歌大师余耀南

山歌大师余耀南

余耀南,广东省大埔县人,生于马来西亚。历任大埔县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山歌大师,1998年退休。他出口成歌、即席应对和双手舞打竹板等一个个绝活。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各国,目前,在梅州市山歌史上被当地政府授予山歌大师称号,人们把他称为“客家山歌的宝贝”。


余耀南,大埔县青溪人。1956—1959年就读于广东省立大埔中学高中部,埔中毕业后,余耀南没有上大学深造,但他始终酷爱客家民间文艺。只要是大埔乡亲,无论童叟妇幼都知道他是个顶呱呱的山歌大师。其声名从大埔传到梅州、广州、祖国各地,更远播于东南亚各国客家人中间。他才思敏捷,出口成歌,内容质朴,寓意深刻,表演风趣横生,加上那副清亮圆润的好嗓子,所唱山歌无不令人击掌叫绝。难怪海内外听众赞誉他是“山歌圣手”、“大陆的张帝”、“大埔的侯宝林”。其实,余耀南还应该有其它美名,如“故事大王”、“笑话大王”之类。与朋友聚会,他爱讲令人捧腹的故事和令人喷饭的笑话,讲故事和笑话时绘声绘色,既有哲理又形象生动,用客家话说,人们听了真是“消痰化气”或“笑断肠”。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间,曾被广东省委评为“广东的乌兰牧骑”的大埔三人曲艺队,竟被打成“小三家村”,活跃有余的余耀南被诬为主将,那些资料自然难免成为“罪证”。他心疼“罪证”被搜走毁掉,就机智地用塑料布包好紧急塞进垃圾堆。当“造反派”再三追查资料下落时,他一口咬定“早就烧掉了”。事后,趁人不注意把资料取出来,用旧衣服包好送到最可靠的朋友处保管,不久,又取回来藏到自家的阁楼上。不想春节大扫除,这个秘密被妻子发现了,并告诉了儿子,惟恐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会泄密,便悄悄地把资料改藏在厕所的灰堆里。春耕时节,秘密又露馅了。他严肃地对妻子说:“这是客家文化的瑰宝,我宁愿当‘黑帮’,也不能把这些资料烧掉!”并叮嘱道,一定要好好保存,万一自己有意外,就将它交给儿女保管,万万不可丢失啊!

  打倒“四人帮”后,余耀南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先后创作的《军长买鸡》、《会夫潭》、《豆腐夫妻》等数十篇作品在各级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如合著的《客家山歌知识大全》荣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民间文艺奖),山歌小演唱《看妹子》获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曲艺二等奖和梅州市一等奖,《磨坊新歌》获广东省民歌决赛铜奖和特色奖,编辑的《大埔情歌杂歌精选》获广东省民间文学二等奖。余耀南的文艺创作成就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瞩目,2004年5月26日的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就特地到大埔拍摄了余耀南的创作活动。

  经过几十年的血汗付出,在1998年退休后的几年间,余耀南恪守初衷,“发掘民间文学宝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省政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杨应彬题词),对大埔客家民间文艺钻研不辍,先后整理出版了《大埔情歌杂歌精选》、《大埔县民间故事传说笑话集》、《客家俗语精选》三本共40余万字的著作。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客家民间文艺传承者余耀南多年的心血,更激发了海内外客家人对自己优良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

    余耀南1938年出生于马来亚森美兰州,少小回国就读。他对客家民间文艺苦心求索,呕心沥血,不能不令人感叹、敬佩、折服!1998年退休前,他的职务与其名誉是相称的。他不但是一名显赫的表演者,还曾担任多种职务: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联副主席、县侨联主席、县政协常委、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等,还是县里唯一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我们衷心希望山歌大师余耀南,在继承和弘扬光大大埔客家民间文化艺术方面,不断取得更多的成就!



转自客家文化论坛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6-4-14 at 02: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9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