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21|回复: 5

【转帖】细说闽西-----永定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5 19: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维看土楼 泛舟戏龙湖


车子一驶入福建省以西为群山环抱的永定县,我的心跳,便难以遏制地加速了。永定县是客家人所聚居的地方,我远道而来,主要是想看看那闻名远远而举世无双的土楼。
                             ——尤今(新加坡)

    永定,位于闽西、粤东的交界处,是福建19个省际边界县之一。古时,这里长期处于动乱状态,朝廷曾屡派大军镇压甚至屠城,均无见效。明朝成化十四年从上杭县分出置县,名"永定",寓意"永远安定",沿袭至今。
    永定县名的由来,似乎为土楼的诞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正是在那蛮荒、动乱的年代,客家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永定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他们的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森严壁垒、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作为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这就是土楼。
    永定是闻名遐尔的"土楼之乡"、"客家土楼王国";其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23000多座,其中圆楼360多庄,各式土楼遍布乡村,形成一个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土楼群。
    永定客家土楼与连城九厅十八井、广东梅州围拢屋并为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也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住宅形式。到永定,不看土楼,终生遗憾。而看土楼,可以走进村中看,可以走进楼中看,可以从空中俯瞰。步移景换,土楼展示异样的风景;异样的土楼风景讲述异样的土楼故事。


http://www.fjlyta.com/ydzl1.asp

[ Last edited by ysynhqc on 2005-8-5 at 20:3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坑村中看土楼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那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俨然就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
    洪坑,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洪川溪,清澈,活泼,小巧,蜿蜒,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青山,如黛,连绵起伏;看两岸,土楼,雄伟古朴。
    这个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犹存三十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村中有最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有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有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有府第式的福裕楼,还有土墙最厚的景阳楼……天然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与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组成旋律优美的田园牧歌。
    一座座土楼,犹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一段定格的历史,在大山重围的小山村中向世人诉说着客家人的创业精神和生活文明。
 




●"振成楼"的千古故事
    永定土楼,数不尽,看不完,但有两座非看不可,否则枉了土楼之旅,有“土楼王子”之誉的“振成楼”就是其一。楼内演绎一个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引人入胜。
振成楼,始建于一九一二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座圆楼,占地五千平方米,耗资八万光洋,费时五年建成。大门上仍清晰可见的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将楼名“振成楼”的“振成”两字嵌入联首,以示楼主对上祖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意即不论是国是家,都要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踏入振成楼大门,门厅门楣上刻“里党观型”四字,意思是“乡里邻里学习看齐的楷模 ”,上有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印。原来,楼主林逊之一九一三年做参议员时,与时任参政院院长的黎元洪共过事,黎元洪深知林家上祖积德行善,故在振成楼落成时赠匾褒奖。现在,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也仍可见五幅横批,都是当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词。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是振成楼的一大建筑特色。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既为全楼人婚丧喜庆的场所,又为族人议事聚会的大厅,还是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的地方。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一无公路、二无汽车、三无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如何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让今人也难以想象。
    “土”、“洋”相对,在振成楼中得到鲜明体现。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有“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之风,为土楼中罕见。



楼中内、外环楼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刚好位于八卦阴阳两极上。东边水井处于阳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打工仔喝了此井之水,后都成了工匠师傅,就有了“智慧井”之说。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洌甘甜,常饮此水者皮肤娇嫩、乌发鲜亮,男的英俊、女的靓丽,而俗称“美容井”。游人到此,少不了要喝口井水,好变得聪明点、漂亮些。更为奇特的是,两井间距不过三十米,同处一水平面,却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各不相同。
    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一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楼主为此悬赏,请高人破解其中奥秘,常常引得游人抓耳挠腮。
    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荣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振成楼让游人叹为观止。它曾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布达拉宫”奎聚楼
  这是一座宫殿式结构的方楼,依山而筑,远观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有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此楼是清朝翰林学士巫宜福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设计的,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开中门迎接。楼内檐粱雕刻十分精美,可惜“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历时三年建成的这座土楼,高约十五米,前后楼建筑依山就势前低后高,构成丰富的外观形象,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外墙厚实,只在顶层开窗,并仅辟一个大门出入,极其封闭。楼内左右披屋中各有一口水井,井台上部盖顶,并开一小天窗,既防了雨天淋雨,又便于打水,这是此楼一大特色。最有特色的当是中堂前处理成两层的楼阁式,作歇山垂檐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形成四层重叠的屋檐,楼阁与层叠的屋檐使方楼内院景观别具一格。
  奎聚楼建于一八三四年,占地六千平方米,现住二十余户百余口人。一百多年来,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赫,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四人,大学生有二十多人,海外华侨有四十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宫殿府第式杰作”福裕楼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为洪坑方形土楼之首。公元一八八零年开始兴建,耗资十万光洋,历经三年建成,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该楼由楼主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仿西洋式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大楼依山面水、山青水秀,院外门楼因风水原因而旋转一个角度斜对水口,进入院内是一个宽阔窄长的前院(楼坪),照壁前、小溪旁的护墙与地板用河石砌筑,构筑精细,与大自然浑为一体, 十分和谐。
    前楼是两层楼房,与两侧三层的横屋相连;后楼五层与两横相接,构成四周高楼围合的更具防卫性的布局,实际是府第式土楼发展到方楼的过渡类型。中堂为砖木结构楼阁,雕梁画栋,精致华丽。中堂与两侧的接廊及前后厢房,将楼内分隔成大小六个天井,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楼外两侧分置厕所,确保楼内清洁卫生。
据楼主林氏族人讲述,楼主之父曾任清朝“朝政大夫”,官四品,所以才准予建造这种宫殿式的住宅。整座建筑中轴对称,屋宇错落,气势轩昂,最盛时居住二十七户两百余人。其楼名亦为汀州知府张星炳所书,两边对联“福田心地,裕后光前”,既阐明了楼名,又表达了楼主的追求。



●“袖珍圆楼”如升楼
    如升楼,建于公元一九零一年,乃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圆楼。直径为十七米,楼高三层,只开十六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小巧玲珑。设一个大门,正对大门是中厅,内院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可以起到隔火作用。圆楼住六户人家,内院直径只有五米,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
    相传,楼主原先家中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已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建成如此圆楼。因楼小,外观形似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工具 “米升”,故名如升楼。许多游客又称之为“袖珍土楼”。据说,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寄托楼主的美好祈愿——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http://www.fjlyta.com/ydzl2.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22: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土楼赏土楼




“美国卫星发现土楼”之说,为永定人所津津乐道: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后来,美国情报人员亲赴土楼探访,解开疑团。
    从此,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楼,扬名天下。它的方圆世界,它的神奇、古朴、壮观、美丽,震撼人心,博得了 “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古建筑奇葩”等种种赞誉。
神奇的民居
        然而,土楼究竟有何神奇或神秘呢?走进土楼,一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就会找到新的发现,发现土楼的奥秘。 一奇,安全防卫功能良好。历史上,客家先民举族南迁,不远千里来到异乡,选择一种有利于维护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凝聚族人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之归属感的居住形式至关重要;加上为了防御土著遗民、先住居民和匪盗、军旅的袭击与骚扰,而发明了聚族而居、防卫御敌的客家土楼建筑。因此,客家土楼便有了一些防御“工事”,外部厚实土墙高耸、浑然一体,内部防盗、防火、防水及生活设施配套,形同城堡,易守难攻。清同治年间,有土楼遭两个多月枪击炮轰,仍安然无恙,逼退敌军,就是例证。
        大多数土楼,一、二层对外均不开窗,以防来犯之敌爬窗入室;三层以上开窗也考虑防卫因素决定窗台大小、高低。土墙四周设有了望台和枪眼,枪眼外小、内大,形似喇叭,这样不但利于观察射击,能缩小目标保护自己,而且居高临下使敌人很难逼近楼墙攻击。“五实楼” 的土墙“工事”更为先进,二、三层的走马式回廊均沿外墙布置,四周相通,为防来犯之敌施用云梯攻坚,特在外墙不同高度配置众多枪眼,藉此不但可以一览无遗监视楼外动静,而且能依托坚厚的土墙、方便的环廊开展机动灵活的保卫战。




封闭的土楼,除了大门,极少开设侧门。为守住这个全楼生死攸关的“咽喉要道”,土楼人家用几寸厚的实心硬木板拼作门板,外钉铁皮防火烧斧砍;内有原木作横闩顶住门,以防门外撞击,门闩两端插孔埋在厚实墙体内,十分牢固;门框通常用条石砌筑。门顶设水槽,有竹筒与二楼的水箱相通,以防火攻。在大门顶层开窗并构成一个宽阔的封栏间,遇敌进犯想从正面大门强行突破时,便从封栏间向下投掷砖石、倾倒冲泡石灰的开水,拒敌靠近楼门;还在顶层屋角沿外墙筑砖木结构的“炮台”,平时可观赏楼外场景和田园风光,战时可作了望台抗击外犯。
        土楼之内,分割成一个个“居住单元”,每一单元就是一个独立的居住空间;单元之间,有的开边门相通,有的完全隔断,须经楼内庭院入口;各单元楼层间设梯方便上下。如此设计,是缘于大门万一失守,各单元便可立即转入各自为战以待援兵。
      由此,即使匪盗大规模来袭,土楼也固若金汤。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土楼,实际上又是一个个坚固森严的壁垒,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深遂的内涵。



二奇,枪炮轰不倒,地震震不倒,水浸浸不倒。客家土楼,大小石块累砌打牢地基;生土掺入红糖水、石灰夯筑厚土墙,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墙体从底层往上逐渐减薄,并在土墙内埋入竹木片,就象现代水泥墙里配置钢筋一样,增加墙身的整体性,形成整体弹性和向心力,而比其它民居来得坚固牢靠。相传,一九三一年,有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区红色赤卫队驻地“裕兴楼”,围攻三日不下,炮弹射穿土墙爆炸处仅留一个脸盆大小的“疤”,“裕兴楼”岿然不动。永定历史上发生过七次强烈地震,却从未发生土楼坍塌事故;“环极楼”经历一九一八年大地震,外墙裂开尺许,震后自动复原,至今只留下一条丈余裂缝。任凭风雨侵袭,地下水浸,夯筑在生土台基或石脚上的土楼,日久年深,仍安然无恙。
      三奇,楼中有楼,里低外高,与门窗、天井科学组合,而通风采光好。土楼墙厚,酷暑可挡热浪进入,寒冬可阻寒风袭击,使楼内形成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四奇,以生土为原料,兴原于地,毁归于地,不污染环境,具有保护环境之效。土墙的夯筑技术和木构架技术,能消除楼内噪音的聚焦效应,产生奇妙的物理性能。土墙能发挥其含蓄作用,自动调节楼内的干湿度,适宜人的生活。
      站在土楼面前,回望现代建筑坍塌事故的不断发生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难免有一丝今不如昔的惋惜,不能不更加感叹土楼的神奇、工艺的精妙,正所谓“土楼不土洋楼羞,古城真古今风流,奇迹奇观奇天下,仙山仙水仙人楼。”




精神的家园
    “吱嘎”一声,推开土楼的大门,走进土楼,如同翻开一本书,解读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凝结的艺术智慧。
     永定客家土楼既继承了中原古代民居生土建筑艺术,又基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在建筑用材、技法、布局、结构、形制、审美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展示了客家人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选址讲究,而且结构奇巧。它与建筑学、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民俗学、伦理学、美术学等有着密切关系。每座土楼,中轴线分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附属建筑对称分布左右两侧;楼楼有厅堂,以祖堂为核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这些都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永定客家土楼建筑艺术的精致性和审美价值。
     土楼内外,楹联题刻,俯仰之间,处处可见。有永久固定的,也有岁岁更新的。门联,灶室联,客厅联,膳厅联,寝室联,书房联;竖柱上梁贴红联,新楼落成嵌楼名撰联,男女新婚贺喜联,寿星诞辰赠寿联,老人去世送挽联,各式各样,意味深长,对仗工整。据说,土楼中约计十万对楹联和壁画。客家人秉承的中原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家族民系意识等客家精神,莫不在这些土楼楹联题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是土楼文化的一大宝库,是客家先民富有文化素养遗风的流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的继承和延伸。




雕梁画栋的厅堂,众多典雅、精美的雕刻,显示了客家人的文明水平和艺术修养。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文艺、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客家的古朴民风。或建于楼内、或设于楼侧的学堂,则是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风尚的最好见证。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各种功能、生活设施的一应俱全,楼内整体风格与楼外景观的协调,却充分说明了永定客家土楼所贯穿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永定客家土楼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人适意安居的精神家园!




http://www.fjlyta.com/ydzl3.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俯瞰土楼群



南溪实佳土楼观景台、初溪士楼观景台,是俯瞰土楼的两处极佳方位。俯瞰土楼群,看的是一番景致,意会的是一种意蕴。
    站在观景台上,看溪流畔、田野间、山拗里、平川土,土楼铺落,融山光水色、田园诗画、生活情趣、山乡神韵于定格的居住空间,构成一幅幅天然画卷,尽收山乡之美。
     溪流、村落、土楼、梯田,就似一个个飘逸、灵动的音符,在山水田园间翩翩起舞,跳跃飞翔。每一个土楼群,又恍似一幅画,洋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的意境,尘世烽烟的履痕,亘古传承的民风,数百年来就发生、传承、弥散在山谷中、楼群间。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尤其北面的三座巨型圆楼和一座方楼紧密相连、一线排列,其恢宏气势,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楼群中的集庆楼,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且结构特殊的一座。此楼由村中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距今已580余年。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道楼梯,大的设置四道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坏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设置楼梯,各层通道用术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术材料构建,全靠靠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屹然挺立,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



善庆楼,是村中最年轻的一座楼。为华侨捐资助建于1979年,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由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岩铺就,通风透光性能极佳。
     高大峻伟的方圆土楼,层层叠起的梯田,碧绿的禾苗,以及群山、清溪、饱经沧桑的卵石小道……在此交融,荡漾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敦厚的客家民风。




●南溪土楼十里画廊
     登上实佳土楼观景台,一条十里土楼画廊,展现眼前: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溪流两岸,青山涌翠,梯田层叠z峡谷间一百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等等形态各一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
     南溪,由此博得了"士楼沟"的美誉。"土楼沟"实为最具观赏性的士楼区域。它不仅土楼量多、种类多,而且它的振福楼、衍香楼是永定士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还有坏极楼是经历过强烈地震而完好无损的一栋传奇式的土楼。
     振福楼,堪称振成楼的"姐妹楼"。她与振成楼一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建筑,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按八卦布局设计建造。相传,楼主出身穷苦,只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终于发了财,遂选择背靠青山、面临溪流的风水宝地,在下南溪畔以数万元大洋建造了这座大圆寨。"凤起丹山秀,跤腾碧水环",这副门联描绘了楼旁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景色。
     环极楼,坐落于中南溪南中村小桥流水边,与"振福楼"只有三里之遥。苏氏卡臣公于清康熙葵西年(1693年)建成这座规模宏大、气派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内外两环,外环楼四层,高约20米:内环楼单层。楼门高近3米、宽3米有余,两扇门板又厚又硬,还加钉了铁皮。楼内外各有水井l口。
   站在楼中天井中心位置,不管是跺脚还是放声说唱,都有明显的回音效果,有如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前。这在土楼中绝无仅有。更奇特的是,环极楼抗震性能极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依旧安然无恙,展示了土楼顽强的生命力。
     据载,1918年2月13日当地发生大地震,十几分钟里余震数次,附近田里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砖瓦几乎全被"筛"落,楼的正面第三、四层墙被震得裂开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这类奇观,亦可见于附近土楼。
衍香楼,离"环极楼"不到一公里。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布局协调,美观实用,与别处圆楼大相 径庭。其特色在于:楼的大门门面钉了钢板,门的顶端设有水喉水箱。旧时匪贼行劫,纵火烧门,竟未能得逞。土楼内仿官府模式建有前堂、中堂、后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的雕刻十分精巧,墙上书画也十分精美。
     楼旁、楼前,小溪、大溪、小桥、大桥、石跳、石栏,风景别致。最为奇特的是,楼前一棵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的夏秋之交傍晚,树梢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目睹此奇景者有上千人次。1993年5月7日傍晚又显现同样奇观,可惜发觉迟,饱此眼福者仅几十人。对此奇异景象,至今尚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高北土楼群
     地处高头乡高北村的高北土楼群,上百座土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登楼凭栏,可以隙望"金山古寨"悬崖峭壁的风竹寒松,可以放眼"南峰烟雨"的遐岭云峰,俯首临窗,可以浏览清溪岸畔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画面,可以领略乡间农民劳作的田园风光。
     承启楼,是其中杰出的一座土楼,与振成楼并为永定客家土楼的两张名片,人称"土楼之王"。造访承启楼,引发无数的问号和惊叹号。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这座土楼,是内通廊式的圆楼典范。从外到里,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鬼斧神工。
     "高四层,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g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形象地说明了承启楼的恢宏气势和悠久历史。
     相传在建此楼的三年之内,凡是穷墙时间均为晴天,直至下墙彷出水后才下雨,遂顺利竣工,因此当地人又把承启楼称为"天助楼"。"天助楼"的别称,为承启楼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作为民居建筑,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被制作成模型分别在台湾桃园"小人国"及深圳"绵绣中华"展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选为"中国民居"系列邮票的图案之一上了"国家名片"向国内外发行,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http://www.fjlyta.com/ydzl4.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2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山色龙湖景



汀江之水,蜿蜒南流。两岸层峦叠嶂,河道迂回曲折、滩多流急。棉花滩是其中一个著名的险滩,二十世纪末,国家在此投巨资,重点建设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棉花滩水电站,揭开了古老汀江开发的新篇章。
因为建设水电站,在棉花滩筑起一个高高的大坝,拦住汀江干流,而成一泓碧玉,“高峡出平湖”。这个截流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就是龙湖。
    从此,优美的湖光山色,与雄浑的客家土楼交相辉映,奠定了“土楼之乡”永定“东楼西湖”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永定旅游业的发展展现广阔前景。
●湖光
    龙湖,位于永定县城西南部、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中部,跨永定、上杭两县,水域面积达六十五平方公里。湖水蜿蜒在峡谷山峦间,形如腾飞的巨龙,当地人由此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龙湖。
    原本湍急的汀江,现于此伸展为万顷碧波,有了“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的景致。湖面烟波浩淼,百余个岛屿、半岛,无数个湖弯、水巷,星罗棋布。泛舟游湖,沿着曲折湖弯、水巷缓缓前行,宽则几十公里,平坦开阔;窄处一线通道,曲径通幽。湖中岛屿聚散有致,如芙蓉出水,千姿百态;湖边半岛纵横,水环山抱,相映成趣。
    探问湖底,水深处达百余米,村庄、田园淹没水下。据说,原汀江一线有十九座天后宫,现多已淹在湖底,仅存完好的一座保存在龙湖边上的上杭庐丰畲族乡丰康村,成为过去汀江航运发达的见证。



●山色
    原来,沿江两岸山高谷深,石壁陡峭;如今,湖中观山,山已不再高。沿湖四周层峦叠翠,丘陵起伏。雄奇峻秀的王寿山,风光旖旎的燕子岩,怪石奇崛的摩陀寨,神秘飘逸的美女峰 ……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最高峰是海拔一千二百四十二米的王寿山,为闽粤两省之界山,属花岗岩地貌,山势雄奇,高山云表,风景壮观。龙湖的形成使之成为森林旅游度假区。乘船至山脚,登高远望,左右百里尽收眼底,有人云:上看汀洲八角楼,下看潮州汀子桥;汀江飘带绕山脚,梅江滚滚向东来。“阳持笔、冈甲湖、棋盘石、半天炉、真武殿、隆武岩、风髻石、仙人迹”为山中八景, “登高望八景、景景醉游人”。更有各奇形异石,或如螳螂爬壁,或如金龟窥探,或至今残留古人的题刻……
    王寿山中常年翠绿葱郁,松树、杉树、杂树丛生,山茶、山药、山果遍布,还栖息着多种飞禽走兽,有五颜六色的小飞鸟、长尾鸟,红冠白羽的雉鸡,以及野猪、豹、狼等一些猛兽。据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华南虎在此活动。
    燕子岩,以“洞中多石燕”得名,以造化之奇巧、山形之妙设、岩石之磊落、洞穴之深邃、寺庙之精建而扬名。“狮宝岩庵”在“狮宝岩”与“象子峰”两峰之间,建在凌空盘石上,庵外,山连峰接,莽莽苍苍;庵内,以杖击地,蓬蓬作响,似庵欲塌,然读厅中碑刻,知庵存已数百年之久,犹安稳如泰山,顿释心忧。
    庵后,危崖壁立,可见“仙人洞”、“天灯洞”、“龙宫洞”三洞并列,各具特形。“仙人洞”,因仙人寓居而名,洞大且宽,顶平,侧有三个锥形壁。“龙宫洞”,洞如衢巷,壁挂 “龙肝”、“龙肺”,可见“一线天”、“断桥虹拱”景。出“天灯洞”下数阶,便是“灵岩洞庵”,依山势,砌石墙,叠成平台而建成。站在庵前,但见千峰万峦扑面而来,云雾变化莫测、飘绕山间,碑载“常有紫气出现”,迷朦缥渺。



“燕子深宫”是燕子岩最大最深的岩洞,岩顶苍松挺立,翠竹丛生;洞旁老松虬蟠,青藤攀缠;从洞口向山顶凝视,层层峭崖错立而起;洞中有道,道中有洞,洞中有洞,明洞暗洞,互为连通;洞顶形状不一,如啮,如虫蝎,如唾咽,如列角距状……盘旋洞内,不知上下高低,全忘来去之路,然自古以来,寻踪问迹者仍络绎不绝,无不为景好洞奇而叹赏不已。
●风情
      泛舟龙湖,足之所至,除观山色之外,沿途还可登临湖岸饱览一道道人文景观。
    “李氏大宗祠”就在龙湖之畔。此祠座落于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六年),系三进四直砖木结构建筑,占地五千六百平方米,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在八闽极为罕见。正面牌坊式大门上刻“恩荣”两字,为清朝道光皇帝所赐;门联上书“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从李火德至今八百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及东南亚各地,他们会一年一次到祖祠寻根谒祖。
    湖畔的仙村山歌远近闻名。仙村在上杭县中都镇,是一个古老的客家小山村,民风淳朴。村中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山歌,有“山歌之乡”的美称。每逢重大节日或民俗活动,十番、船灯、木偶戏等也在村中纷纷登场,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
    摩陀寨也是龙湖边上的一处旅游胜地,为上杭县“最古胜迹”。早在公元一零一七年,当地村民为避寇而结庐于此,命名“武婆寨”,后佛教传入设观音庵堂,经三次演变而成为现名。这里山青水秀,奇石壁垒,群峰并峙,美丽而险要。
    摩陀寨位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下坊村境内。因此,龙湖旅游区不仅是一个客家人聚居地,也是一个畲族聚居地。绚丽多彩的畲族风情,与客家风情交织在一起,荡漾在龙湖之畔,陶醉游人流连忘返。




http://www.fjlyta.com/ydzl5.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4-27 0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