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3|回复: 1

從夏客風演唱會談當今台灣客家流行音樂(文/劉劭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4 15: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七月份,由行政院客委會主辦的夏客風系列演唱會,已經告一段落了.筆者有幸參與了這次盛會的部分演出.如今不免要在事情過後,讓思想沉澱一下,以一個音樂人的身分,寫一些想法.

很多客家文化的危機所在

很多佔台灣人口第二位的客家族群,其實正在大量的留失當中.雖然每逢選舉,許多政客花很多時間到客家庄去拉票,或者政府官員為了客家票源在客家庄做一些建設,立意雖好,卻難以改變客家族群流失的事實.因為客家人的危機,其實就在都市,在年輕一代.許多從客家庄移民到都市的客家子弟,無論男女,大部分與非客家族群通婚之後,其產生的下一代就已經沒有客家人的意識了,更別說會不會講客語了.母親是客家人的孩子認為自己不算客家人.父親是客家人的孩子有的還會爭論到底是父系社會還是母系社會算數.不管這些思想正確與否,造成的事實是:長此以往,台灣的客家人恐怕真的會滅絕. 然而目前各縣市舉辦的客家活動,不管是文化節或者某某祭典,針對老年人的多,針對客家庄的多.針對出問題的年輕人卻很少.針對大量隱性都市客家人的也少.我並非主張不必照顧中老年人或客家庄,而是認為,如果真的是想要阻止客家人口的滅亡,都市和年輕人就不能忽視.

很多夏客風的理想和實際

很多從上述觀點來看,夏客風的本意無疑是很值得喝采的.所邀請的音樂人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的創作者或團體,似乎想從年輕人身上拉回一些票.然而實際的執行上,卻不免有一些問題會發生.

很多無疑的,眾多客家歌手的知名度與市場銷售量,遠遠不及許多國語歌手或閩南語歌手,這正是客家文化急速流逝的一個表現.不幸的是,這也成為許多主辦單位的心理障礙,明明是客家活動,又怕客家歌手沒票房,只好打著族群融合的口號,邀請一些主流歌手,或客籍(但非客語)歌手助陣.或者客家與原住民對話,與福佬人對話之類的,看起來是族群團結,其樂融融,其實多少透露著客家人的自卑感.何況別的族群辦音樂會,也從來沒有人說為了族群融合,而來邀請客家歌手.這種單方面的禮尚往來,使許多客家歌手即使站在自家人裡頭,感覺還像是個客人而非主人.

很多7月19的大型夏客風演唱會就有類似的情形,主辦單位臨時安插了一些非客語節目,結果時間過長,臨時在後台要求後面的客家歌手刪減節目,從3首歌減為一首.眾家歌手雖然很有禮貌,很體貼的都答應了,心理卻不免都有點洩氣.原來在客家人自己的盛會裡,客家人要出頭還是有待天命.客家人都不給機會,還有誰會給機會呢?

很多當前台灣新客語流行音樂的創作水準,絕對不比國語唱片差,我甚至敢講,有些作品甚至在音樂觀念上都超過主流唱片.因為他們的發源來自於文化的理想,而非市場的操控.之所以知名度不夠,只因缺乏資金,缺乏宣傳.而文化理想正好是當今台灣主流媒體不感興趣的.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想要有什麼知名度的確難上加難.如果掌握資金的政府單位或民間組織,跟著主流媒體的角度去發展客家音樂,恐怕這些優秀的創作者幾年之內都會消失.我們可能即將會看到客委會花大錢請F4等偶像翻唱來自日本的客家歌,而真正的客家音樂人卻再也沒有勇氣用自己的母語歌唱了.

很多事實上整個夏客風活動,在媒體上的宣傳都是很吃力的.客委會花了幾百萬的預算,宣傳的效果,遠遠不及香港歌手吃搖頭丸那麼受媒體關注(跟他一起的女藝人本來也沒什麼知名度,這下也全國皆知了).甚至不如一個母豬走失的新聞,起碼人家沒花一毛錢.

很多媒體的冷漠,客家人的自卑,種種因素加起來,夏客風的理想與實際,自然有很大的差距.我不知道夏客風演唱會是不是真的要拉年輕人的票,如果是的話,恐怕還要多努力幾次.

很多當前客語流行音樂的現況

很多在當前沒有太多資源可支持的情況下,現階段還在崗位上的新客家音樂創作者,幾乎都是靠著一股熱情在維繫自己的音樂生涯.在缺乏主流唱片公司的支持,缺乏媒體的報導之下,所有的客語音樂人除了自力救濟,別無他法.山狗大,交工是最早投入自產自銷的模式裡的.我個人與謝宇威也即將成立自己的網上音樂公司,自己發行客語專輯.其實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哪個音樂人不想專心全力作音樂呢?商業運作並非所有音樂人的專長.但是如果不自力救濟的話,等待傳統唱片工業來投資其實更不切實際.

很多以我個人為例,我的第一張客語專輯嬉哈客是在2001年發行,其實早在1992年就開始創作.將近十年的時間碰了無數釘子.有的公司甚至聽都不聽,只因是客語就打回票了.最後發行了,也沒有什麼宣傳,基本上是自生自滅.還好讓金曲獎提了個名,才有零星的媒體有些小小關注,當然也有一些連專輯聽都沒聽過就胡說八道的樂評人寫了幾句.最後在最後一輪輸了,主要是有些評審嫌我這張專輯沒有知名度.我想,如果再這樣下去,下一張專輯還要再等十年的話,我已經年老體衰了.反正跟主流唱片,主流媒體玩他們也不會買帳,倒不如自己來,我可以保證最少一年一張,賣的好不好是其次,起碼對客家人,對台灣的本土原創音樂都有貢獻. 交工今年倒是得金曲獎了,但也未必就被主流媒體承認了,他們的新聞還是不會比五月天多.這就是目前台灣的現實.他們還是必須自立救濟.

很多客家人的新創作真的沒有市場嗎??

很多難道上天規定客家人就只能唱山歌採茶戲嗎??我相信只要給我們一個舞台,憑藉客語歌手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爭取到聽眾的.前文提到,當前客語音樂創作的水準甚至超過國語唱片,只是主流媒體不肯承認而已.由於他們多半還有文化上的理想,甚至都可以爭取到非客家的族群.我們應該公正地給他們舞台,而不是讓客家人的自卑感去扼殺他們.

很多結語

很多 從夏客風我們看到了客委會的企圖,的確令人激賞.從夏客風我們也看到了客委會的執行能力存在一些障礙.從客家新音樂的現況我們看到了客家音樂人的困境,從他們的自力救濟我們也看到了一絲希望. 將來客委會會做什麼我也不知道,他可能會挾著政府的財力,去找一些已經成名的藝人或名人來假扮客家的代言人以迅速爭取觀眾,也可能腳踏實地培養優秀的客家子弟投入母語的創作慢慢地累積自己的舞台.但是對於一個音樂的創作人而言,我們只相信自己的音樂是美好的,只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音樂與他人分享.讓自己的母語透過音樂流傳下來.政客,商人,願意幫忙自然感謝.要不然...呵呵,看看咱們阿淘哥,窩在山明水秀的北埔小天地裏,不也怡然自得??


来源:http://www.94ione.com/shop/forum ... =asc&highlight=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9-13 at 15:5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3 18: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之後心有戚戚焉
老實說 身為客家青年的我 對於傳統山歌
實在是興致缺缺

山歌仔 老山歌 平板  傳統的倡法曲都一樣 差別只在於歌詞不同
年輕族群吸引力並不大

謝宇威 的專輯我就是大力激賞
如果他是國語發音 我相信也是在主流市場站的住腳的

很多人只要一聽到 客家 就有一點排斥了
既然排斥了就更加沒有興趣去仔細聽

唉........我要更積極才可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