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5|回复: 2

客家分布在那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8 12: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 家分布在那 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家旧谱

东省广宁县石涧镇沙心石头寨 黄家旧谱
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娶妻官氏、吴氏、郑氏,妻各生七子,今因五代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三妻葬在梅州府,风送洞,金兰阁。坟前有湖,子孙住在两边。天德八年,峭公置酒,请亲戚宗族,唤集子孙曰:“汝众听吾言,吾今年老,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须有九泉之虞,不误桑中之叶,今吾至此,家口日增,供给浩繁,愿如水中之鱼,莫似霜中笋,若不预为处置,何以为子孙之计。兹将所有现钱八千万贯,金银八百秤,俱作廿一份均分,各人依数收领,随往别处立业,异日光前裕后,瓜瓞绵绵,寝昌寝炽,其各母忘木本水源可也。当时峭公吟诗八句,指挥各男收拾,登程而行。
其诗曰:“俊马登程往异方,各求胜崐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休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以上计廿一人,俱一脉分枝,各散诸处,分住置业;叶叶开枝,代代绵长;各亲认属,犹如树叶而知有根,若有此家谱对证,诗句无差者,就请升堂入室,勿以外人相待。如无此诗对证者,即非同宗共脉之亲矣。
大始祖黄渊公,至我毓彦祖共计七十世祖。自米氏近世祖,至今十九世矣,朔南雄旧谱,江夏宗支,系出颛顼(zhuan xu)之曾孙,陆氏受封于黄地,以国为姓。其太上祖黄渊公,历代相传,至霸公为六世祖,霸公相传,至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为五代时,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娶妻官氏、吴氏、郑氏,住福建南雄珠玑巷,妣(pi)各生七子,共廿一子,盖自秦、汉、晋、唐、宋之间,科名甲第,赫奕后先者,不可胜纪。今我南来之祖,原系峭公吴氏所出第二子,化公妻余氏,相传至回公,生男天禄公,为四十八世祖,妻江氏、李氏,禄公生二男,长千一郎,妻廖氏;次千二郎,即朝翁公,妻米氏,是我近世南来始祖也,时值宋末咸淳元年,因理宗皇帝,逐出胡妃,逃走南雄,各知皇妃不敢收藏,以致投河而死。本乡里畏圣上究责不便,各自迁移。吾祖千二郎,即朝翁公,同妻米氏,从众直往南行,抵连州水口,催舟不得,扎竹排于江中,顺流而下,次日狂风大作,打散竹排。吾祖赖天屁佑,夫妻遂向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宝坑乡,而歌乐土焉。公生下六男,各男所出子孙未有详注,唯第五男,万五郎,至云远公,生四男,长唐燕,次公燕,三燕,四魁燕,迁居四会,黄江乡,相传生我近世祖--汝集公,住黄江乡,村名岗济头,生下二男,长其芳,次耀芳。我其芳公,迁居沙尾,后迁居广宁曲水铺,高莨乡,妻许氏。吾祖质扑自处,勤俭治家,厥后子孙绳绳,科名奕奕者,皆赖祖之崐流泽孔长焉耳。
大始祖黄渊公,至霸公为六世祖,楚王见秦王道,崩于砂丘,同父春申公,刘项二将,攻击阳,四人出师之日,军兵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是时神同广大,喝水成河,领兵四十万,先到咸阳,秋毫不犯。项羽后到,有拔山之力,不肯为臣,故是与汉皇相争天下五年然后项羽自刎。
黄姓家谱序
尝观诸史,历代帝王统序,居子孙犹记载详明,以俟(qi)后学遐稽(ji),况宗谱世系水木本,为子孙者,曾可等于弃髦,而漫然置之也。但宗谱之作,必上溯元祖所自来,下迄当代之合族,凡宗支俱录焉,其斯云备也。然而世运年烟,其间兵焚告警,世运迁流,亦多有不考者也,有仁孝之思者,其可远者弗稽,近者亦弗纪矣,但观今之世族,无论子孙希少者失宗莫考,即名家巨族,亦往往有茫然莫知其宗也,于是有。异族冒认他人之祖有之,有同脉竟视为陌路之人者有之,谁是概然然志修明谱牒,笃宗支,明代次序亲疏,使后之览者灿然若星罗布列已哉。乙亥(公元1755年)之岁,余缘与端州府庠(古代乡学的名称),广宁曲水坊道显黄牛会友,延训令子孙,芸宓讲易之暇间,与其族属齿德俱忧,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游览观其二三世住城,皆翠山川秀气也,问其长老,此祖历代何代矣?开土作室高莨寨,几经年所矣,其于开基始迁世数,亦明如指掌也,长老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等,痛远支之莫考,悯谱牒之无存。概然欲修家乘以序,世代相传之次,以便亲疏等杀之列,以纪出处显晦之迹,以书婚姻瓜葛之亲,以录生卒葬址之处,昭于来许此真仁孝之思,崇追远裕后昆者也,夫根柢深,而菱桠蓊(形容草木茂盛)本源茂,而支脉悠长,既已诒(yi)(传给)谋式榖(gu)(落叶乔木,开淡绿色花),完尔继序望皇者矣,且族皆仁厚,其为老而醇慤(que)(诚实、谨慎),诚篤(du)(忠实)者茗而人,彬彬济济,异日大振家风者,当不知何底也,自始宅高莨祖至今,现存四代,计八世而子孙蕃盛已如是,易曰积善之家,必召余庆,望理岂或无哉。余因固请而为之序。
乾隆廿年岁次乙亥(公元1755年)季冬之吉肄香瑞凤邑庠(xiang) (庠,古代乡学的名称)生陆文暹顿首杜攒 
;):coo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五华温姓客家的形成

本文是深圳大学“客家文化”课程的论文;课程老师:张卫东教授(hakkasweb@21cn.com)。●


广东省五华温姓客家的形成

相传温氏治祖源于三皇时代的黄帝裔。至周朝,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就食采于山西太原郡翼城
河内温邑,遂以温为姓,从此敷衍迁播,世代相传。由于温姓发祥于中原黄河北岸的古唐国宝山西侧,以后
为晋地,望族出于山西太原,故也以地名为郡,宗祀庙为太原堂。

温姓原居黄河北岸古晋国的并州(太原)祁县。因在晋朝的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峤公上书元帝司马睿南下,
迁都于建康(南京),受到了朝士的推重,举为中书令。从此就有温姓跨越大江,始迁江南,距今已有
1670多年的历史了。以后又不断地向南扩展迁播开基。

直到唐隙宗李环时期(公元878年)因黄巢起义,由当时居于太原祁县的镇臣公迁徒江西豫章(南昌),尚简公
迁赣州府石城县皂水角,传至南皋公迁福建省澄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再至铜宝(同保)公迁往江西省赣州府
宁都县。铜宝公生九子,当时由于世乱纷纷,干戈未定,避于武夷山麓西侧的石城县。乱后其长子迁回
宁都县,二、三、四子俱在石城;五子迁居广东梅州程乡永和圩,乃为迁粤的最早的一支;六子迁居惠州
之循地(今五华)紫金中心坝;八子迁居惠州海丰县;九子迁福建上杭县安乡。以后又不断再往南部的福建、
广东散居,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

五华温姓原居于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上乡黄坊村。于南宋恭帝时期(1275年),因元军大举南下,南宋宰相、
知州文天祥,在江西赣州地区组织义军,响应谢太后师起勤王的诏旨,入卫临安(今杭州)抗击元军。当
时还是武生的二世祖葱公,是文天祥的外甥,也参加了文天祥的抗元军队,成了他的部属和参军。1276年
7月文天祥在福建南剑州(南平)建立督府,号召各地起兵,夺回江西。在其旧部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队伍不断扩大。11月,文天祥又移兵到澄州。1277年正月,又率部队移驻漳州、龙岩,五月又再进入
江西会昌,在于都府大败元军,进而攻下兴国,收复了赣州吉州的属县。这次的胜利,在江西赣州地区,
又再次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从而又再进一步发动人民起义扩充了子弟兵的队伍。

1277年8月,形势急转直下,在庐凌遭到了元军的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幸在其部属老将巩昌等领兵掩护堵击
下,才有幸摆脱了元军的追击,得以率部突围撤走.退到澄州整顿残部,再经会昌退入广东循地(龙川)
境内,往东南进入长乐(五华)。在长乐横流渡小驻后,又再往南退入南岭山中(莲华山)并找到了天险
之地——长乐(五华)登畲龙狮殿,作为抗元的根据地进行固守。是年冬天,便在登畲龙狮殿度过。

1278年2月,文天祥率部下山进兵海丰,并往东退入潮阳与张世杰、陆秀夫会师,坚持抗元。驻顿于潮阳,任
命葱公为都督元帅。至12月初,元军大举南进粤东,潮阳失守。张、陆护随太后、天子从海路往西撤退,于
崖门战溃。文天祥率部队从陆路掩护,亦望西撤退。12月中旬转移到了海丰北面(今陆河西部)的五坡岭
(即五华登畲境内的龙狮殿南部之紫金南岭与陆河南万的三角地区大山脉中一带)准备再次上龙狮殿山上
固守,伺机收复失地。12月20日,因当地奸盗的引导元军突然包围袭击而来。在这突发危急情况下,宋军
一片混乱,指挥失控,而被元军分割追击,溃散大败。幸借助当时在地理条件复杂和大森林掩护,将士们
各自奋力拼搏突围逃生。在这场大混战中,葱公与母文氏以及文天祥等被元军分割追击,散乱走失无法
再汇合在一起,只好领着溃散的将士,拼死搏斗突出重围走脱,隐蔽于深山林海之中。

结果,葱公母亲文氏在战斗中为宋捐躯,成为中华民族之巾帼。文天祥被俘。其余有幸突出重围者也不敢
露面,躲藏于莲花山的南岭密林之中。因此,文天祥所率领的南宋陆路军,溃不成军,其幸存者,后
来便成了这一带地区(梅州、汕头等地的新移民。同时,这也是五华温姓的迁粤开基史——宋亡战乱入粤。

1279年上半年,元军平定了张、陆的最后一支抗元军队后,政局趋向稳定。腊月,葱公等从南岭沿河而下,
在长乐横流渡东北部的伏溪定居,那里便成了五华温氏迁粤的第一个扎根生息地。不久,葱公在周潭娶
吴家之女为妻,生二男:长子元兴、次子元朝。后来,葱公在潮阳又续娶柯氏夫人生一男,名元寿。以后
这一派在潮揭定居。元兴、元朝公在五华定居。到后来元兴公的后裔迁移出伏溪往别处定居。现在的五华
南琴江一带温姓,可以说全为元朝公后裔。

至明朝初年(1368年)我族便离开了居住四代人达80多年之久的安流伏溪,移居龙村石溪正上岗、玉磨等
地居住。后来,志聪公又于宣德六年辛亥岁(1431年)农历12月24日寅时,在五华龙村玉磨里,建造了温姓
第一座大宗祠。嗣后,财丁兴旺,人才辈出。后裔又于明清时期再散居江南的四川、广西、粤中沿海、
台湾、海南等十多个省(区)和东南亚各国,人口有数百万之众。

五华(长乐)温姓入粤开基之始祖,为贵和公字用礼号文坊。偕祖妣文夫人生男:葱。原居江西省赣州府
宁都县上三乡黄坊村。其祖父德兴公,乃宋朝授任粤东琼州太守,卒后,陵墓偕在广州白云山滴水岩上。
二世祖葱公为宋参军都督大元帅。三世祖元朝为进士,授任于民部少司农户部侍郎。

综观我族历史,迁粤居长乐(五华)伏溪都(安流)之温姓先辈,乃为书香门第,文武全才,智勇双全的
衣冠世家,皆为有才学之士。

到现在五华县登畲、硝芳、龙村等地,乃为温姓后人的基地。在五华的周边各市县紫金(河源市)、海丰、
陆河(汕尾市)、揭西、普宁(揭阳市)、廉江、遂溪等地均密度不同地散居着温姓后裔。散居在广东其余
各县市及广西、四川、海南、台湾等地的温姓后裔甚众,迁移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仪不少。还有极个别
支派复迁江西、福建、甚至中原的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 17: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