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7|回复: 5

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饶熙龙 梁德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 1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饶熙龙 梁德新
梅县松口“元魁塔”所在地的铜琶村,素有“金盘宝盖银幡下”的誉称。清代的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就出生于此地。
清朝道光、咸丰、光绪年间,该村“饶氏宗祠”的“朝议第”(俗称“柏树楼”)有父子三人先后考取为进士:饶应坤,字复甫(文),道光十五年间进士,晋封“朝议大夫”、诰封“奉直大夫”户部云贵主政;饶轩,字尤史(长子)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公元1856年),内阁中书、广州府教授;饶轸,字锡理(次子),光绪十八年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吏部主事文选司行走加四级”。
20 世纪50年代初期,该村“饶氏宗祠”门坪两侧,仍各竖有三副大型“楣杆夹石”,每条夹石有二米多高,约三十公分宽、十五公分厚。上端为扁葫芦形。这是该祠“父子三人”先后中进士所竖的。夹石上刻有他们考中“某年某科”进士及功名文字,每条楣杆夹石上都凿有方孔是用来固定木质楣旗杆用的。想当年,好一派光宗耀祖的气派。可惜这些“楣杆夹石”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因祠堂被用作仓库,门坪用来打和坪晒谷时被当作障碍物被毁掉了。现在,“饶氏宗祠”内仍保存一块“清同治六年丁卯端午节”由进士公饶轩撰写的“饶氏宗祠点灯碑”,碑石完好、碑文清晰。同时还保存一块“诰封奉直大夫”木质牌和饶复甫、饶锡理父子二人,先后在咸丰元年、光绪二十一年葬的墓碑。石质坚硬、碑文清晰。
据说,饶复甫年少时,家境贫穷,很聪明懂事,读书很勒奋。有时家里无钱买灯油,就自己想办法,效法古人去捉“萤火虫”,借光读书。有一次,家中无米下锅,母亲只做了些粟  过餐,疼爱儿子还特备些黄糖,放在饶复甫的书桌上。当时饶复甫手拿粟  蘸糖却蘸在墨砚池里,吃得满嘴墨汁还不知道。这专心致志读书的事在松口地区广为流传,学校里,不少年老教师都会把这故事讲给学生听,以激励同学们勒奋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饶复甫终于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
饶复甫有个弟弟,也很勒奋好学。十六岁那年便上京应试,住在京城供职的胞兄饶复甫家中,不料一路风尘,水土不服,染上恶疾,医治无效,在京城英年早逝,饶复甫心痛欲绝,运送弟弟灵柩回乡时,写下一副挽联:“二八年华才转瞬,三更杜鹃眼叫红。”
饶复甫的次子饶轸,从小聪敏过人,能一目视十行,过目不忘。为人谨慎,性格较内向,由于贫穷,常被一些轻浮子弟所轻视,当饶轸乡试考取秀才后,有人嘲讽他“偶然”考中;当饶轸乡省试中举后,一些人仍说他“偶然”中举;当饶轸京试考中进士后,那些人还冷语说是“偶然”高中进士。饶轸听到后也不生气,只写了这么一首诗:“金榜题名是偶然,偶然偶然又偶然。世间果多偶然事,劝君何不一偶然”。这首诗击中那些自己无能却又妒忌他人成功的人的要害。至今仍在松口民间广为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4 12: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杨氏也是兄弟三进士,一腹三翰院,梅县和大埔都是文风鼎盛的地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浦县茶阳有饶氏父子进士牌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nr 于 2005-6-4 12:19 发表
大埔杨氏也是兄弟三进士,一腹三翰院,梅县和大埔都是文风鼎盛的地方。

杨氏是父子四进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11: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得很,在大埔县茶阳镇有明代的饶氏父子二进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