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5|回复: 0

【转帖】有感于近20年来江西没落的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2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浅见-有感于近20年来江西没落的根源
-、前言
江西为什么会落后?有人说是体制上的因素,有人说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有人说是政策上的因素,也许兼而有之吧,江西和沿海省市形成的差距我们无法比较,它们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承担着复兴中国的重任,但是当这场改革开放逐步由沿海地区向沿江地区和内陆地区扩展的时候,江西却错失了本属于自己发展的良机,这是最该检讨的地方。
二、回顾
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回到上世纪90年代,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应该说,这种转变解放了生产力,但也把所有企业逐步推向了市场,推向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国有企业一时还适应不了这种剧烈的转变,它们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享受惯了计划指标,生产多少,产品价格都由国家统一定价,统一调配,一旦把它们和其它企业一起直面市场,国有企业就竞争劣势就暴露无疑,当时还没有民营企业这个词,民营企业被称为乡镇企业或者非公有制企业,它们的地位仍然不如国有企业,但是因为其经营方式灵活,抗击风险能力强而发展最快,珠三角的出口加工业和三来一补的企业大多属于此类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依靠靠近港口城市的优势,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往世界各地,完成了初步的原始资本积累,这些地区享受着国家极为特殊的政策照顾,而放眼当时的江西,除了九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外,其它地级市都享受不到这种照顾。
1、高层决策失误,丧失发展民营经济先机。
苏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家庭式手工作坊的传统从明初萌芽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90年代国家积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这一政策刺激了苏浙地区的原本就存在的商品经济意识,加上市场经济的转型与确立,为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奠基奠了一把土,这把土是国家奠的,地处内陆的江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九江是一味确立重型化工产业,痈重的固疾日积月累,结果是重化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民营企业也失去了在江西先人一步发展的春天,98年的一场洪水倒使九江倒退了几年。
2、国企包袱重,基础建设投资乏力。
浦东的开放开发,中国经济的重心逐步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本应是江西对接长三角的最好时机,结果却让粮食减产,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弄得疲于应付,结果是越穷融资越难,融资越难老百姓越没有钱,越没有钱经济就越发展不起来,财政弱小,没有钱投向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发展不起来,工业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倘或当时的江西省政府能够开明开放到举全省之力发展九江和南昌两个市,在九江设立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那么江西岂会怕那一场98洪水?岂会被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
3、政府观念转变迟缓。
工业园区兴起于92年的时候,高速公路也基本是这个时候起步,而当江西再反过来走这条路时,已经错过了十年的发展良机。错失发展的机遇只能说是政府执政无为,而和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无关,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场由上而下的意识形态的改变,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小农意识强烈绝不是江西落后的理由,更谈不上是江西落后的根源。
4、人才流失严重。
江西每年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却留不住人才东南飞的尴尬,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当然是经济的落后,根本原因还在于全江西没有形成一个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妒忌心作怪,沿海地区求才若渴,开出天价,江西则是人才进来了,然后就关门打狗,人才是我们江西引进来的,就要听我的指挥,对人才瞎指挥,甚至让人才去干本不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事,经济发达地区对待人才的态度和江西对待人才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结果多数有爱省情结的人才都恨自己家乡不争,弃它而去,待呼奈何?
三、对策
当中部地区的城市纷纷起来想要超越江西的时候,江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危机,群雄环伺的局面终于也让江西有了压力,危机归危机,压力归压力,但是要怎么发展,迅速改变江西落后的局面,却显得有点茫茫然,找不到方向,孟书记是求实并且讲求实效的执政者,上任伊始,孟旋风就快速的席卷了江西的十一个地市,基本上握住了江西的概况,怎么发展江西?
1、重新定位。

首先就要给江西来个定位,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初步把握了江西发展的脉搏,一场开明开放诚信的主题教育,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口号激起了4200万江西儿女建设美好江西的激情,要做基地,就要在交通上全面对接,就要在教育上全面对接,就要在各方面进行对接,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定位是正确的。当然孟书记上任时,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没有这个条件,江西要做这三个基地要走的路就会更长更困难。
国务院的东北振兴,西部开发,沿海开放,独独把中部给拉下了,有人说国务院忘了本,江山浸染了江西儿女的鲜血,如今却把江西抛在一边,政策上照顾不到江西,资金上也照顾不到江西,宏观调控江西就占全了,刚刚发展的好一点,国家就来绑江西的手脚来了,为了给江西一颗定心丸,于是不痒不痛的提了个中部崛起的口号,安徽是总书记的老家,山西是能源基地,湖北是国家历来照顾的地方,只落了个湖南和江西要依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真是前进道路多灾多难呀。
2、科学发展园区工业。
江西的优势是中部其它省份无法比拟的,因而它前景广阔,前卫点说就是它的崛起势不可挡,但毕竟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说江西的差距主要在工业,转移产业的重心也是工业,工业园区在江西也布点也较多,目前要做的事就是不要使这些工业园区徒于形势,而要发挥它们是江西崛起主力军的作用,做好工业园区,用好工业园区,一分土地十分效益,科学定位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切勿盲目跟风招商,造成产业趋同,恶性竞争,真正使江西的工业壮大起来,财源富足起来,财源富了,我们才可以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
3、做大中心城市,辐射周边。
江西需不需要城市圈来带动?答案是肯定的,至少要在江西形成南昌,赣州,九江三个城市圈来带动江西的发展,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的提高这三个中心的投资强度,快速的把这三个中心带动起来,利用新余市,丰城市地处赣中的独特优势,把这个地区培养成江西的能源供应基地,水电,火电齐上,保障工业这个发动机有持续不断的能量,放开江西东西两大门户,把萍乡市和上绕市确立为中等强度投资地区,对接长三角和长株潭,上绕市的优势要大于萍乡市,打好民族品牌这张牌,打好樟树市中国药都,景德镇中国瓷都这一历史品牌,丰樟高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成了江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要适当放宽它们的融合权力,必要时设立地级市,抚州,吉安形成赣中南城市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宜春市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发展工业与城市上来。
江西崛起,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落后只是暂时的,终有一天,它会像灿烂的古江西一样,在现代创造出更大的辉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