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61|回复: 21

【讨论】梅州客家话中"蛇声鬼叫"说法是否和"蛇话"有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1 18: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州客家话将"蛇话鬼话"形容成"怪里怪气的声音",而"声音"在客家话中也可引申为"口

音"因此,我认为"蛇声"可能是指梅州客家话说的"蛇话"或是"畲话"?因此,请问各位及严博士

梅州客家话所谓的"蛇声鬼叫"的:"蛇声"是否和"蛇话"有关系?

      况且,在新丰县内也有"蛇声"这样的说法,不过蛇话在新丰也称之为"水源话",而且一样

是具有客家话特征的方言,只要有接触过这类方言的客家人有95%以上都承认它是属于客家

话的一支.总之这问题还是由社区内最权威性的语言博士---严先生回答吧?或是有讲、接触

过“蛇声”的朋友麻烦也发表下意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8: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资料:

举世无双的双音节汉语——神秘的兴宁市龙田镇苑塘“蛇话”,
转自: 时间:2005年4月3日11:5




   很久以前,就听好些人说过龙田某地有种“蛇话”,但语之不详。有人说那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有人说只是普遍的客家话杂了些什么音。后来听一个龙田本地人说, 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在京城做官,后因语言得罪权贵,全族无柰逃到江西九江。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采取 了封闭性政策,自创了一种语言和文字。具体的情况他也说不清楚,只是他还会说一些。从他那里得知的“蛇话”的确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的特点是一个字两个音节,这在汉语中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我便产生了到龙田去采访念头,并且了解到这个地方叫苑塘。

    苑塘是龙田镇的一个管理区,居民基本都是罗姓,村头一个罗振权大哥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惊讶我一个年轻人竟会喜欢研究民间风情,我便趁机买弄了我的客家风情网站,让他听得如坠九天云雾,好象我刚听到“蛇话”时的情形。罗大哥可高兴了,去给我找了一大群罗大伯、罗大公讲古。坐在乡村的客厅里,喝着滚烫的青茶,感受着老人们的激动与热情,我恨不得有二十个手指来敲击键盘。

    罗氏的祖叔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话是“蛇话”,他们说自己的话是苑塘话。从他们的叙说中,我知道由于苑塘话的排他性,苑塘周围的村镇便不屑地把这一他们无法弄明白的语言称为“蛇话”——这是对苑塘话不礼貌的称呼。

    据老人回忆,苑塘话的确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类似现在的英文字母。因自己的职业习惯,我马上就想到了在人民币背面壮族文字,它也是象英文字母的。于是,我想这是不是相同的呢?但老人们说是肯定不一样的,因为苑塘话是他们的祖先在苑塘本地创作的。他们演说了一些苑塘话。我把它硬译给网友看看: 伞付元成--妇人 发抵就达 --发财 伞秆温笃狐伞--转屋家 快箱估愧--狂鬼
首席花散--吃饭 就达野根 --茶烟 野息李想先奄先锯安懂李刺就吉坡抵独骤首伏---12345678910


      怎么样,很有意思吧?一点都摸不透它的规律吧?文化大革命期间,龙田苑塘是“旗派”和“联派”武斗的重灾区,军宣队、社教队驻村进行工作,他们开大会,台下便开小会:“伞付元成伞秆温笃狐伞”的。这倒也罢了,但村民用苑塘话交谈,当工作队的面说“反革命”的话,对抗工作队的工作,麻烦就大了。那时节,反工作队就是反文革,反文革就是反毛主席,我们都可以想象的:苑塘话被严禁使用,书籍、字典付之一炬。现在虽然早已开禁,但新一代基本不会说原本的苑塘话了;而文字,在几位老人过世后,已经没有人会书写!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过光荣历史的十九路军中,有个中级军官是龙田苑塘人,他可以流利地用苑塘文字写信给在家的妻子。妻子让人家读给她听,她完全听懂,而读信的却不明其中。苑塘话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就是它最盛行的日子里,也不是所有的苑塘人都懂。而且苑塘话只是在村民中流传,没有人专门教给大家,全靠村民平时听、说积累。但它又是有规律的,村民的听说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家讲什么自己可以拼出来,甚至自己也可以把不熟悉的字眼拼出来。但现在,他们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我试着去拼一拼,完全不得要领,因为它的拼音方法与传统的汉语拼音是不相同的。
   老人们回忆说,苑塘话的历史大约在一百年多一点。是一个才子创出来的,这个人的儿子曾经创办了兴宁的第一个“电火局”。
    他们告诉我还有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能写出苑塘话的字母,但他到广州去了。等这位老人一回来,就会通知我去采访他
   我等着这一天,等着这一天,我能看到神秘的苑塘文字字母。

 
    鸯塘话的来源及其拼音

   在我写下《举世无双的双音节汉语棗神秘的苑塘话》后,一位同事告诉我绍雄同事也是苑塘人,并且精通苑塘话。于是,我马上和罗绍雄同事取得联系,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再一次踏了苑塘这块诞生神秘语言的热土。
   苑塘罗氏分为三房,《举世无双的双音节汉语--神秘的苑塘话》是在采访大房百岁婆一支后写的。这次的采访是它的另支,因为地域的重新划分,面对老屋而居的这一支已划在丽溪。但地区上的划分,并不能划分罗氏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在老年活动中心,绍雄把我引见给正在打麻将的罗氏前辈,接着又把我带到一位曾是教师的老人家里,手提电脑帮我记录下这一切:老人告诉我苑塘其实是鸯塘的误传,苑塘话应该叫鸯塘话。鸯塘一村,历来以出文人著称。在解放初期,鸯塘本地有几个人在四川读大学,常常以鸯塘话交谈,还因此被学校查禁。

    今年77岁,曾是教师的罗添年老人告诉我,六十年前,一个当过五华县长的苑塘人罗剑辉系统地教会他鸯塘话,他认真地学了很久才学会。他清楚地记得那年他从龙蟠中学(今龙田中学)二十班毕业,刚踏上执教之路。就是在那一年,日本的飞机轰炸了龙田镇炭子坪。那个教给他鸯塘的罗剑辉也因是国民党官员,而在解放初期被镇压。对于鸯塘话的来历,他言之不详,只说罗剑辉告诉他是祖上一名秀才所作。

    采访中,老人将鸯塘话的母音、子音写出:

     安手野行我快,短蓬孤就波遮。
     问先宗身何处?桃花源李门家。

     宽心东西磊私,亏跟砌粗他山。
     漂身春秋淹呵,低声呼相欧歌。

     上一则为母音,下一节是子音,母、子音各二十四个,合四十八个。子母与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一样,也分为四音。读者可以发现,它不仅是母、子音表,还是一首六言诗,而且它甚至是一首关于客家人历史的诗。可以说,这首诗体现了极高的文化水平。罗添年老人给我逐句进行了解释:

                     在田野里流浪,我感到快乐,
                     小小的房蓬将就遮雨避风。
                     要问先生家在那里?
                     桃花源里就是我的家。

                     可以宽心的就是有个自己的家,
                     但处在他乡还是吃亏。
                     漂泊在外总是受淹,
                     只能低声唱歌相呼应。

    虽然我取得了梦寐以求的鸯塘话音律表,但我还是感到迷惑,虽然鸯塘话的神秘并不因此打破。因为鸯塘话的拼法规律与汉语拼语方案规律完全不同,比如:一般客家话拼“杯”是:波-衣-杯      鸯塘话的拼法是:波-西-杯。
     显然,它是拼法是有其特殊性的,但在这特殊在那里?老人说不清楚,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离开了鸯塘,我和绍雄去采访另一位古迹,无意间遇到了一位极爱读书的老人。他在鸯塘工作了一辈子,对鸯塘话也作过一定的研究。知道我也在了解鸯塘话,很高兴地把我们请进了他平时别人根本不能进的书房。交谈中得知,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他也只能对鸯塘话的来源作个推断。他认为鸯塘话应该诞生于辛亥革命期间,应是集体所作。对于时间上的判断,与《举世无双的双音节汉语棗神秘的苑塘话》一文中所记录是相符的。再一次印证了鸯塘话的历史应该在百年之间,而非在罗氏祖先从京城逃难后所作或秀才所作。辛亥革命时期,鸯塘有个著名的爱国人士罗翼群先生。按陈老伯的推断,鸯塘话的诞生是保护罗翼群的一帮鸯塘文人,受到江湖行话的启发,集大家的智慧,在短时间内,按一定的拼音规律编制而成。这是讫今为止,我采访到的,关于鸯塘话来历的最为系统的说法。我想他的说法有一定程度的可信,估计创作者考虑到避免被人破译,在它的拼法加入独特的规定,所以用常规的方法,不能把它拼出来。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它通常只留给我们一些踪迹、许多的疑问,让我们不断去研究、去发现、去比较,去伪存真,还其本面目。(据兴宁风情,资料收集:程文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湖围头话概况

(深圳大学文学院2000汉语言文学    黄建全)

内容提要:围头话为广州方言的一个分支,但是对于围头话的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当地围头话为代表,简介其语音、词汇、民谣,初步了解平湖地区围头话概况。

关键词:方言  粤方言区  平湖  围头话

围头话是原新安县①地区所流行的广州方言的分支语言,它主要流行在深圳平湖镇、横岗荷坳村(语音已跟广州话很相近)、上沙、下沙以及香港的新界一带,在龙岗区现在也只有平湖是一直使用围头话的。

平湖,深圳北面的一个小镇,毗邻东莞市,是深圳市至东莞市、龙岗区至宝安区的交汇点。平湖圩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早期的平湖包括伍屋围村、大围村、松柏围村。因伍屋围村地形颇像一只螃蟹,大围村地形像一只蚌,松柏围村地形像一只虾,村民们认为这些螃蟹、蚌、虾均是水生动物,必须有湖泊才能成活。据传当时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一无江河,二无湖泊,水资源较为贫乏,由于对水的渴望,人们遂将此地称之为平湖。现在的平湖共分8个行政村以及一个居委会,分别为鹅公岭村(本人所在村)、新南村、白泥坑村,良安田村(亦称“洋军田村”),新木村(分上木古以及下木古)、山厦村、辅城坳村、平湖村。

明万历二年(1571年),宝安从东莞分出,当时的鹅公岭、山厦、新南等一部份自然村辖属东莞;白坭坑、良安田、辅城坳、新木、新南等一部分自然村辖属宝安。所以一些地区的语言会受东莞的影响,同时也使得平湖某些地方的语言与东莞风岗地区相近或相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8: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围头话也称为蛇话,据说当时宝安县地区的人原为讲围头话的本地土著,后来客家人迁移至该地,因为好的土地都被当地土著,也就是围头人所占领,客家人只好勤奋劳作,终于闯出了客家人的一番事业,而当地围头人则没有客家人勤奋,客家人也听不懂当地人的话,而叫当时的围头话为“蛇话”,当地围头人受到侮辱,围头人是蛇,那么客家人就是“急(围头话发音 青蛙的意思)”,也就将客家话说成是“急话”。蛇可将青蛙吃掉

但是对于平湖人自己来说,他们并不认同他们所使用的这种方言为“蛇话”,一方面这个不是一个很好的称呼,另外一个是没有这个传统将别人加在身上的称呼作为自己所使用方言的名称,他们会叫这种方言为“平湖话”,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方言就是围头话,而他们最清楚的印象就是——这是平湖讲的话,而又不知道真正的学名,故以此称之。其实,围头话为莞宝片区方言,而平湖正处于一个宝安县与东莞市的交界处,其内部会因其村落分布而有各自不同,如山厦毗邻东莞风岗、塘厦,故其语音与东莞边界地区有所相同或相近之处,如最特别之处是在“吃饭”的“吃”字,平湖其他讲围头话的村民都会说为“xig”,而山厦村人则说为“seg”,这点是同塘厦的方言“吃”的读音相同的;在平湖西北端的辅城坳村有些方面也与其他的村不同,如“三”与“山”他们一律读成“san”,而其他村村民则读为“sam”与“san”。如下表:



例字
   

新南村
   

鹅公岭村
   

辅城坳村
   

良安田村
   

白泥坑村
   

山厦村


Xig
Xig
Xig
Xig
Xig
Seg


Sam
Sam
San Sam
Sam
Sam

面包
Ming biao
Ming bao Ming biao
Ming biao
Ming biao
mingbiao


Ci
Ci
Ci
Ci
Ci
qei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8: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语音方面,围头话基本上沿用广州话的语音相同,但是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些不知道怎么标音的词语,即使是同一个字他们在读音以及语调上是与广州方言是完全不同的,如“北京”的“京”,广州话中的读音为“gin”,而围头话里则为“geng”,又如“大海”的“海”,广州话中的读音为“hoi” 而围头话里则为“fui”,“青菜”中的“菜”围头话中读音为“cui”与广州话中的“coi”有所不同,“色”字在围头话中为“seg”,“机”在围头话中为“gi”,这样的不同点,在广州话以及围头话中存在很多。

另外,与布吉镇相接的新木村(分为上木古与下木古)其语言为客家话,这个与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新木所在的位置除平湖地区外,其周边地区都为客家方言区,另外加上其远离平湖的其他村镇,与围头话接触较少,与客家方言区接触为多,而且该村发展较滞后,其地区较多为山地,有可能是客家迁移的一个目的地。

在围头话中有许多的词汇是广州话里面没有的,有些是沿用了古义。这些有一部分已经是到了边缘地带了,因为有一些词语连我父辈的人都不使用了,也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才使用,如衣服合身就说成“衣服很合身份”,《说文解字》中说到:“身,躯也;份:文质*(左为单人旁 右为‘替’字)”,另外,有一些是我们围头人经常使用的如“回家”,我们会说成“去归”或“返归”,“归”有归宿之地的意思。但是近年来,受到广州话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已转口说“返屋企”,可见围头话的“广化”或“港化”。在围头话中有一些词语是与广州话不相同的,如“塘虱鱼”,围头人就说成“屈哥”,“水沟”就说成“水叻”,“边度”则为“na1 xi1 ” ,“边个”为“na4 xi4”,“打赤膊”为“打[lê] 赤”。不穿裤子为“打脾栋”,“天亮”为“天开”,“晚上”为“夜晚黑”或者“晚头黑”,另外围头人已经将没有“水“和”“茶”的区分了,平时喝开水的时候也是说成“饮茶”,口渴的时候就说“好确”,还有许多这样的一些词汇上不同点,而围头词汇消亡的速度是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港化”而愈来愈快。

围头话中也流传了许多的童谣和民谣,这些民谣以及童谣意思说不上什么很高雅,也没有什么文学上的可究之处,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写意,悠闲。

狗仔吠

狗仔吠 人客来

移埋凳仔  拐埋台

洗净茶壶  装滚水

洗净碟仔  la杨梅

杨梅好食多人爱

唔见晚风打落来

骑长棍 打榄仔

骑短棍 打石榴

石榴生仔  驼驼neng5

油柑结仔  结成球

chu2米落船  煮晏昼[1]

几时到得外家头

  

这首民谣广泛流传在围头民间,几乎每一个20多岁以上围头人都会唱,但是能唱得出全首的也没有多少人了,因为毕竟民谣都是以口头形式来流传的,记得小时候的我还是在睡觉的时候才能模糊地记上头两句,其他的都不记得了,因为人长大了,也没有人再给你唱这样的民谣哄你睡觉了。

上面这首民谣主要是描写出嫁的围头女儿在婆家平时所做的家务以及回外家时的迫切心情。开头的“狗仔吠 人客来”说明了当地的民风,确实,以前围头地方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狗,因为平时大家都要下田种地,他们也不会将门关闭(因为有时候烧香拜神的时候,香烛没有烧完是不能将门给关掉的,老人家说关了门,那香烛就烧不上天了),所以狗是用来看门的,到围头地方可以听到到处的狗吠声。第二到第七句讲述了出嫁围头女在婆家要担负起招待客人的任务,客人来了要斟茶递水,以前的围头并没有什么招待客人的,有的只是一些田地里或者院子里种的农产品,而且由出嫁的围头女去采集。第八句在与描写石榴与油柑子的结果情况,其实其深刻意义我猜想一个是要为婆家开枝散叶,百子千孙;另外一个意思我想是其希望与外家人见面,可以团聚一番。最后两句是出嫁的围头女终于可以回外家团聚了,把路途上要的食粮放到船上面去,准备做中午饭,而最后一句是在路途中,围头女迫切希望可以尽早回去娘家,因为嫁出去的围头女是每年正月初二才可以回一趟外家的,所以那份迫切的心情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强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8: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佚  名

嗳啊嗳  嗳妹睡   嗳大妹来煮禄堆①

煮到禄堆人人对   留舍一对等阿婆来

阿婆唔来生狗屎霉   deng2上篱②头背

猪又争 狗又争    争崩阿婆个米仔盎③

  

这首民谣可以说是一首围头地区的地地道道的摇篮曲,但是有点“无厘头”的感觉。民谣主要描写一个还没有弥月的小女婴儿,按照围头地方的俗例,男丁弥月是要“点灯④”的,而女的就要煮“禄堆”,还将“禄堆”挨家挨户送,另外,按照围头的礼规,女孩满月是要家中长辈来主持的,民谣中的“阿婆”也就是代表家中的长辈,而“阿婆唔来生狗屎霉”说明当时围村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严重,并不重视女孩,然而男孩子弥月的仪式要比女孩子弥月要隆重得多,决不是简单带过的。

在围头地区还有一些比较土的东西,那就是“喊惊”,这些东西是一些迷信的活动,但是这些正是围头地区很实在的东西,当然我并不赞成鼓吹迷信。但是在“喊惊”词中出现了“同年仔”这一个词,在围头地区从根本上说,我们不把人的影子叫做“影子”而是叫“同年仔”,这大概意思和字面上一样吧。围头人也会忌讳或则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叫成另外一个名字,如打喷嚏就叫“打大吉”等等一些趋吉的话,这些一切跟当时围头人的知识水平和意向是一致的。

围头话的根源以及迁移现在已经不可考究了,我看了一篇有关围头话的文章,简直是错漏百出,笑话连篇,可以断定该作者并非围头人,对围头话以及围头人都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闹出了笑话。综观现在的平湖人年老一代仍然讲着很地道的围头话,但是年轻的一代有一部分已经被“港化”或“广化”,开始夹杂一些广州话的词语、语音,更有甚者干脆转口讲广州话,这样只会造成语言的断代以及消亡,那是多么的可惜。或许在一些讲广州话的人看来,围头话很难听,被人感觉好象很没有礼貌,但是,这是我们围头人的东西,不管怎么样,那是祖宗留下来的宝,为何不去保护它,去记录它,去让自己,让别人去了解它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19: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蛇话"是客家人带有歧视意味的对其他言种的称呼吧!
把别人的语言比喻为"蛇声鬼叫".现代社会不会鼓励这种语言沙文主义.:coo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1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句无相干个话:
细细时,晚上我有时会大声地怪叫。
我阿嬷就话,“唔买蛇声拐(青蛙)叫,唔买招山顶个狐狸来。”
    ——我家乡有“蛇声拐叫”,意思和阿林说的一样:怪里怪气地叫。这只是形容词、俗语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20: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声鬼叫,在梅州多指无中生有、闲言闲语、攻击别人的话
蛇、鬼作贬义任何方言都一样,涯认为这俗语不是攻击别类语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0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dg at 2005-5-11 20:14
蛇声鬼叫,在梅州多指无中生有、闲言闲语、攻击别人的话
蛇、鬼作贬义任何方言都一样,涯认为这俗语不是攻击别类语言


应该是指“听不明白”的语言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2 0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声鬼叫,可作朋友间调侃,比如“吴莫蛇声鬼叫,涯早哇知得耶,吴今摆赚倒二、三十万,今晡夜请大家食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09: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世纪风 at 2005-5-12 09:41
蛇声鬼叫,可作朋友间调侃,比如“吴莫蛇声鬼叫,涯早哇知得耶,吴今摆赚倒二、三十万,今晡夜请大家食饭”


在新丰指的"蛇声"好象是"蛇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2 1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台湾客家人阿林 at 2005-5-12 09:53
在新丰指的"蛇声"好象是"蛇话"?

蛇声鬼叫,只是形容词、俗语。跟你那个——在新丰指的"蛇声"好象是"蛇话",根本就凤马牛不相及,以后你要这样跟帖就用我的网名好了,我觉得我这个网名十分适合你用,但我知道你在那谈情说爱的栏目表现不错,你有空可到那里多发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凤马牛 at 2005-5-12 10:21
蛇声鬼叫,只是形容词、俗语。跟你那个——在新丰指的"蛇声"好象是"蛇话",根本就凤马牛不相及,以后你要这样跟帖就用我的网名好了,我觉得我这个网名十分适合你用,但我知道你在那谈情说爱的 ...

但是这意思后来有被引申为"听不懂"的意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5 19: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經試著用海陸客語与梅州客家人交談,結果被他們常常說:"听唔識啦!講乜个蛇聲呀?"呵!!

因為廣東的梅州客不像台灣的梅州(蕉岭)客一樣可以透過媒体、交通便利的机會

接觸到海陸客語,因此海陸客語和梅州客語的差異,可在我多次的大陸行中發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