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6|回复: 1

像 诗 一 样 透 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2 1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像 诗 一 样 透 明
——邱德昌《渡口》印象
傅 翔

    为别人写序,这在前些年是我不敢奢望的,那时,我曾以为是一种荣耀。可到如今,我才发觉,写序竟是如此艰难与无奈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许多事情本来就由不得自己的,写序也是如此。它更像是一份工作,一本一本书稿寄来,你便无法轻易地拂去好友的那份交情。能够推脱的也不少,那便是相对较为陌生的脸孔,或者说不是自己专长的领域,推脱起来并不费力。可一旦牵扯到感情,那就只好硬顶下来,成了各式各样的第一读者。
    我一向是耻为人师的,因此对这差事真是唯恐避之不及。不知是谁说过,大意是“我还没有老到为人写序的年纪”,而我就更是如此,如果写序是一种上了年纪的荣耀或悲哀的话,那我就更不该走上这条万劫不复的路了。
    也说不清为什么,如今就有了这许多写不完的“序”,这对于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荣耀,恰恰相反,更像是一种苦难或苦役。写序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美差,也不是随便可写的。在我看来,写序不看书稿是不尊重,也是不负责任的,而请人代笔就是欺骗,更是可耻的。如今,这种现象却普遍存在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写序应该是远比“读后感式”的评论更难以完成的一项任务,因为它面对的是一本书,一个人。而更多的时候,这个人就存在着诸多被批评的障碍。对许多人而言,说好话是容易的,而我则刚好相反,说“坏话”似乎更容易些。这就引发了言说的痛苦,说真话本来就不易,而能说真话的却被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说真话,这种痛苦真的便有如“骨鲠在喉”。
    我已经看到太多名不符实的序,也看到许多名家廉价的吹捧文字,想到此,真是有一种悲哀,一切都最大限度地堕落了。
    在熟悉的友人之间,大家也都认定我不会曲意吹捧谁的,因此,大凡送书稿给我的人也都是经得起批评的。这仿佛成了一种约定,因为一味的吹捧似乎更令人厌倦,而说假话容易,说真话则更难。我想,是朋友就应该这样做,而不是朋友的,不接受或不高兴的更好,因为我又免除了一项苦役。
    然而,即便就是这样,这种差事还是接踵而至,这倒是出了意料之外。我知道我还不至于堕落到专为别人写序的份上,更以为自己没有那份资格。我知道别人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也是对我的“抬举”,更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因此,我往往就更没有资格扫了别人的兴致。
    如今,我就这样接触到了邱德昌和他的作品集《渡口》,认识德昌的时候,他就把作品集一起带过来了。当时同在一起的还有著名画家宋展生,展生是我的忘年交,也是德昌的亲戚。关系如此单纯,我是无法推托的。
    认识展生的时间不长,却极投缘,他为人厚道、爽朗、豁达,没有他那地位上一般人常有的架子。他又是一个极具慧眼的人,对艺术的看法并不偏狭,有着一种罕见的洞察力与真知灼见。当我把评论集送给他时,他却有远比别人激动而准确的回应,这对于他,真是一种极纯粹的表示。只有纯粹于艺术上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表达。
    正是从展生身上,我预知了某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令我对德昌及其作品有了某种期待。读过德昌的《渡口》,这种期待渐渐清晰起来。《渡口》是集诗歌、散文、随笔于一身的作品集,评论这样的作品集显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我对诗歌本来就是外行,不敢胡说。如果非要说,那也只能谈一点私人印象,就像看一幅书画一样,虽然不懂,但粗浅的感觉还是有的。
    实际上,德昌在他后记里已经非常真诚与清晰地告诉我们出这本书的缘起与心情。这篇后记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序”,别人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唯一感慨的是,我竟如此轻易地结识了一位对艺术这么深情与执着的朋友。他那纯粹得像诗一样透明的追求,他那高洁得像书画一样清雅的交游,他那澎湃绚烂的诗情,他那古典、浪漫、激情四射的生活,真是令人向往与渴望。就为这种诗心与境界,我就不由得为他喝彩。
    通读全书,这种真情与诗心的纯净都带给我久久的回味。诗是很抒情很透明的诗,经得起咀嚼与推敲,有一种青橄榄的韵味。散文则兴之所致,自然成文,并不刻意追求什么,篇幅也不长,给人一种快意随和的亲切,并不像许多散文那样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艺术随笔则更成熟,显示了德昌“游于艺”的真诚与敏锐,他能够领悟书画家的人生,感受他们的悲与喜,同时,倾听他们的声音,分享他们艺术创作的收获与喜悦。说到底,这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一种为朋友的“呐喊”。
    这些文字都在昭示着我从展生身上得来的预感,那就是一种真性情,一种大境界,这在德昌的字里行间俯首皆是。显然,德昌并不是为名利而写作的,正如他在后记中提到的那个精彩的寓言故事,也许,他就是那个为别人摆渡的好船工,而《渡口》就是一个为你我而设的真正的渡口。
                                           2003年 11月5日  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0 22: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的社会价值如何体现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