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7|回复: 1

武平下坝滴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5 1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网讯 广东福建两省“最亲密接触”的地方,可能要数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湍溪村与福建武平县下坝乡相接壤的下坝圩。这个仅仅一墙之隔的边界小圩过去是兵家相争的军事要塞,现在是两省人民贸易和友好往来的“塞上明珠”。
  
  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小圩场实际上主要由两条南北相交呈“T”字形的街道组成,北街为武平的下坝,南街为平远的湍溪。南北街面店宇交接处有一道缝隙,这就是广东福建的分界线了。这道缝隙下面有一条小溪与差干的湍溪河相连接,小溪上面的一座小桥与街面连成一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老一辈的湍溪人主要靠这水流湍急的湍溪河放排运输。货物由湍溪、下坝,转经蕉岭石窟河后进入韩江,直到下游潮州、汕头一带。建国前,下坝和湍溪附近是土匪盘踞的地方,现存有几座土匪炮楼遗址,其中湍溪境内就有两座。
  
  如今,昔日的沧桑和战争的烽烟早已消逝,这颗“塞上明珠”展放出一片安乐祥和的异彩。记者来到这个两省共有的小圩场采访时正值2005年新春佳节的前夕,圩场上摆卖的有丰富的年货、山货、春联爆竹、糖油米肉、衣服鞋袜、五金家电等。当地干部介绍说,每逢农历的二、七为下坝圩圩期,虽然圩场连在一块,两边集市贸易也互有摆卖,但街南街北这一墙之隔的工商税务却是各收各的。
  
  近年来,随着连接福建省道的修通,这里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促进和活跃了两地之间的边境贸易。这个仅有1000多人的湍溪村就有20多部车辆在跑运输做边境贸易。福建那边丰富的木材通过边贸大量流向广东,仅差干境内就有大小60多家民营木材加工企业,每年木材加工产值约4000万元,产品经由东莞等珠三角销往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南北两地之间的政府和民间交往也比过去更加频繁。过去,虽然两地群众一直有通婚往来的传统,但边境群众由于利益冲突经常发生争执和纠纷,要政府出面调解平复。近年来不但两地通婚的比过去更加多,许多通婚后的“边境亲家”还合作做起边境贸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政府之间的交往显得比过去轻松多了,不用经常再为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调解而费心了。据了解,差干境内的木材加工企业中至少有五六百名福建人在务工,其中不少就是和广东亲家合作赚钱的股东。亲情合作给边境贸易带来和谐繁荣,两地百姓,携手奔康。(编辑:冯怡驹)


    据考证,“船灯”起源于闽粤交界的福建省武平县等地,19世纪末,始由武平县下坝乡传入平远县差干而至仁居。“船灯”的来历,有个神奇动人的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乔装巡游江南,体察民情。来到福建沿海某地时,投宿于一渔船上,船家祖父和孙女俩盛情接待。闲聊之中,乾隆皇帝获悉渔家饱受渔霸欺凌,不得温饱,动了恻隐之心,特赠夜明珠一颗,还亲笔题赠“渔家乐”金匾和“圣旨”金牌各一悬挂于船头,在金匾下两旁各竖龙柱,以示威严,并把夜明珠挂上船尾。尔后,渔霸不敢再欺凌渔家,渔家因有夜明珠之光,不论风雨黑夜,均可出海捕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创作民间文艺节目———“船灯”,逢新春、元宵等佳节,操起画舫,载歌载舞,欢庆升平之乐。曲调以《渔家乐》、《闹元宵》为主题歌,杂以《十月怀胎》、《卖杂货》等古代民间小调,八音伴奏,律吕和谐,优美动听,为民众所喜爱。
“船灯”的表演者有3人:船头艄公,戴笠帽之老渔翁(代表祖父),船尾艇妹,长辫青衣花旦(代表孙女),各持船桨一枝,边唱边舞,船身内设一人抬船,“船灯”一切动作皆由抬船者表演,是一位不露面的演员。男女演员均腰系红绸带,手执红船桨,伴随着隐藏于漂亮的画舫之中的抬船者操纵船灯的各种动作,时而尽情地唱着歌荡漾在春江之中;时而同心协力掌稳舵击风搏浪,化险为夷。由于“船灯”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演出人数不多,道具也不复杂,无论剧场演出,还是游村串街都行,因而成为平远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

船灯是用竹篾扎制船架,外裹花布,一女演员身居船中,用绸带扣住船的两弦,搁在肩上,手扶船的两边,花船随演员的舞步荡来荡去。另外,配有掌舵和划桨的角色,边演边唱。







Flash: http://mvfile.suflash.com/flash/swffile1/flash927695911.swf

俺是下坝滴..
现在厦门旅游业
本姓刘
QQ:365630589
MSNYX0602@MSN.COM

[ Last edited by lyx on 2005-3-16 at 11:1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下滴

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3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