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南華又廬( 【原创】春节访客家民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8 09: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见你在拍培南书院了,我家就在旁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8 12: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江有个"济济楼",准备做"客家博物馆"的.也宏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8 1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我系客家妹 at 2005-2-18 09:48
我看见你在拍培南书院了,我家就在旁边.


培南书院具体在哪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8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口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09: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又庐后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阁楼,大家在图中也可以看到楼梯已经做过了,但外墙已有点破损,客家民居年代越久远越显其价值,但也到了急需修缮的时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1: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从梅州来广州,走高速,从汕头绕回来。
路上看到很多类似南华又庐这样的房子,很整齐,一进一进的,比客家的“三间架”结果房子要矮一些。

这南华又庐是不是仿潮汕民居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又庐组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Yanzi at 2005-2-22 11:01
这次从梅州来广州,走高速,从汕头绕回来。
路上看到很多类似南华又庐这样的房子,很整齐,一进一进的,比客家的“三间架”结果房子要矮一些。

这南华又庐是不是仿潮汕民居呀?

“潮汕民居”我也只在路过高速时看到,他们那种低矮的结构应该是主要防台风,他们的房子是由形状、规格基本一致的若干小房子组成的群,潮汕人的团结与族群观念都是很知名的。客家民居应该有取当时各地的先进设计,但绝不是纯粹模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以下客家情根据资料整理:
   “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205国道旁,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距今己有近百多年的历史,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居。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风,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              
   该围屋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屋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中、兴、伊、始,右边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圊,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人称“十厅九井(天井)”。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拥有八厅八井(天井),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这就是所谓“十厅九井”的来由。
   围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所以俗有“屋中屋”之称。
   创建人的儿孙后裔计有100多人,已分布海内外(美国、印尼、加拿大、台湾、澳门和香港)各地,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
  “南华又庐”凤景秀丽环境幽雅,慕名观光者众多,近年来还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往考察。
  “南华又庐”的创建人潘祥初是有名的侨商。他17岁就飘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后积累了一笔资财,回到香港与他的族叔合资开办“万通安记”,兼营出口、汇兑与旅店,一时成为香港有名的钱庄。

    潘祥初发家致富后,积极扶持本乡子侄,使其家乡出了好几名侨界臣子。他热爱自己乡土,与堂叔潘立齐合资兴建“毅成学校”(今“安仁学校”),承担学校办学费用。他同时捐资在家乡建造两座铁桥和横贯全村的三合土村道,后又与潘立齐合资在圩场上兴建16间两层楼房的店铺,将租金作安仁学校经费。
    潘祥初与著名的爱国诗人——丘逢甲过从甚密,丘曾写诗赠潘祥初,诗云:“大隐在城市,天南见此人。我来沧海上,相遇粤江滨。谈笑情文古,交游意气真。为君吟赠句,一棹五洲春。”(见《嶺南海日楼诗钞》),足见两人的真挚友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Yanzi at 2005-2-22 11:01

这南华又庐是不是仿潮汕民居呀?


造型講究的馬背、山牆,的確有潮汕的味道.
不過這是單就外觀,立面的形式而說的.

南华又庐右侧

試比較:
http://www.1-long.com/mjb.htm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2-24 at 09:57 ]
8.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7: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又庐侧横一堂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09: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看照片中围龙屋墙上那残缺的浮雕,让我增添一份对客家文化莫名的伤感。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中为了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共产党人与傅作义先生进行了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北京和平解放避免了一场历史的劫难;解放南京时陈毅市长严令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受到人们的称颂。而我们也曾看到,阿富汗塔利班因为摧毁佛像遭到全世界的谴责。
     据介绍上面这份残缺来自动乱的年代,是“破四旧”还是“文革”呢?“破四旧”、“文革”本意都可能是要破除旧封建腐朽的思想意识,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但国人习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忘了“对旧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忘了“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忘了“五千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一甩手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出去了,这就留下了一份难于祢补的过错。
       如今又到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开放发展走向世界,国人要学习外语,是不是要抛弃我们的汉语言?梅州为了开放发展,是不是要抛弃我们的客家方言?为了城市的发展是不是要把客家先民创造的客家民居不分有没有历史价值全部推倒(我们已看到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推倒后剩下的柱奠)?还有那一片片良田是不是一定要换回高楼林立甚至变成烂尾楼?发展与保护是相统一的,本身并没有矛盾,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梅州要保持客家文化特色与良好的环境特色,要成为发达城市的后花园,要成为后现代化城市(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环保、人与自然完美结合)。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孩子们还能看到客家文化古迹。爱祖国、爱家乡,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并有机会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象梅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那样让中小学生开展地方历史及客家文化知识竞赛,象某些学校一样开设客家山歌课程),不让历史文化失传。(原载“客家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1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是“南华又庐”枕屋一角,那些瓦角已纪残破,希望国家、地方政府、客家热心人土能出钱出力帮助修复,让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样的古迹,了解历史文化。



围龙屋里有很多这样的壁画,但因年代久远已剥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1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雕梁画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堂后面与枕屋之间的地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